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3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豆瓣读书9.1,一本帮你升级的小书

视野青年 2023-03-03

扇贝读书

摘要


“文学与生活的不同在于,生活混沌地充满细节而极少引导我们去注意,但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留心。

又到了周五,工作日的最后一天,是不是想着“先去桑拿一条龙,再去酒吧嗨翻天”啊?

休息的同时别忘了学习哦!这周小编推荐一本豆瓣读书9.1分,能够帮你升级打怪兽的的书,希望你喜欢!



01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文学批评是否有用?


有一派人认为,没什么鸟用,所有的理论不过是文论家的胡编乱造,不仅对文学没有帮助,还会妨碍阅读。


对此我当然不能同意,不过这样的看法似乎很常见,也颇为流行。


一开始,我也抱着这样的偏见,对文学理论不屑一顾。


为什么呢?因为看不懂。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讲得神魂颠倒,也不明白到底讲了个什么玩意,除了徒增烦恼,看不出有什么益处。


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的理论素养较差,另一方面,则确实是由于许多文论充满陈词滥调,语言诘屈聱牙,立论毫无创见,文字中没有半点热情,只是生搬硬套讲一些绕来绕去的话,不知道写出来到底是准备给谁看的。


这很尴尬,文学本来就是大众的,研究文学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却令一般读者读不懂,反倒激起大家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反感。


然而,即便确有这样的现象,一棍子打倒所有文学研究,也未免太过莽撞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理论,我们是很难发展的。概念是为了方便我们习得更复杂的知识。


比如说樱花,如果没有樱花这个概念,当你在转述这种植物的时候,就要想尽办法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进行描述,你可以试一试,这是很困难的。


当然,过度的概念化,会让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这也是需要警惕。


回到文学,也是一样。理论是给你更多的视角,去观察,去欣赏。观赏樱花,可以站在几十米外,也可以置身于树下,或者,捡起一片花瓣,放在手心里细细地看。


清楚的、明晰的文论,就是给我们创建不同的视角,给我们戴上眼镜,放大镜,显微镜,给我们配置直升机,降落伞,让我们变得更敏锐,同时感受到更多,更深的东西。


这或许就是文学研究的本意吧。




02


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正是一本帮助我们换一个角度进入小说的书。




他让我们暂且抛弃读者的单一身份,也想一想作者的事。


他带我们走进小说创作的现场,而不仅仅是站在橱窗外面朝里观望。


关于小说的技艺,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作品,比如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等等,其中既有理论家的分析研究,也有小说家的经验之谈。


詹姆斯·伍德的《小说机杼》胜在轻盈好读,并且有热情。


在这本书里,他主要从叙述、细节、人物、语言、对话等方面进行论述。


其中,关于“自由间接体”的论述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是个很有趣的例子,也许你从来没有像这样咀嚼过小说中的一个句子。我们可以跟着詹姆斯·伍德试试看(看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a.他望着妻子。“她看上去很不开心,”他想,“简直是病了。”他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是很老派的那种写法,一个人物的想法用引号框起来,好像是对自己在说话。


b.他望着妻子。她看上去很不开心,他想,简直是病了。他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里用的是间接语言,丈夫内心的话由作者描述出来,并做出标记(“他想”)。


c.他看着妻子。是,她看上去又是一副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样子。简直是病了。他又他妈的该说些啥呢?


这就是自由间接文体了。丈夫内心的想法从作者的标识中解放出来,没有”他对自己说”“他不知”“他想”,整个句子明显的带上了人物的特征,但同时作者的观察也在其中。你说不清这是人物在说话,还是作者在说话。


“自由间接体使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眼睛和语言来看世界,同时也用上了作者的眼睛和语言……它在贯通间隔的同时,又引我们注意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


这是一场拉锯战。


詹姆斯·伍德花了很大功夫来写叙事者和人物之间的权力争夺,有人做得很好,不动声色,加深了句子的内涵和表达的丰富性,也有人做得很糟糕:要么不舍得放弃自己的声音,让人物说起话来扭扭捏捏,假模假样;要么沉迷于人物的语言,陷溺进去,找不到适合的尺度。



03


除了自由间接体,詹姆斯·伍德对细节也做了一番考察。


他认为,从福楼拜开始,文学中的细节发生了变化,它们变得更精确,即使看起来随机,也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过的结果。细节对于读者来说,是大有影响的。


我们常说,文学读者在生活中会更细腻,看到旁人看不到,感受不到的东西,这实际上正是文学的影响。


文学与生活的不同在于,生活混沌地充满细节而极少引导我们去注意,但文学教会我们如何留心。


并且,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文学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留意生活,我们在生活中付诸实践,这又反过来能让我们能更好地去读文学中的细节,从而进一步让我们更好的去体会生活。


关于人物,詹姆斯·伍德不同意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认为圆形人物更丰满更成功,扁平人物则是次要的这样的看法。


关于语言,他说,“区别油滑肤浅的行文和真正有意思的写作,标准之一是,前者之中缺乏不同的腔调。


在最后一章,詹姆斯·伍德为现实主义传统进行了辩护。这一备受诟病的风格,在詹姆斯·伍德看来,仍然屹立不倒。


它之所以受到攻击,是因为出现了一种“商业现实主义”,它自我扁化为一种文类,有一套造作并且通常毫无活力的技巧,可是却丢失了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中那些无法被约化的东西(商业电影正是好例子)。


他说,现实主义不应只是一种文类,相反,它令其他形式的小说看上去都成了文类。因为这种现实主义——生活性——是一切之源。


是啊,除了生活,我们还能有什么呢。



04


《小说机杼》不是系统性的文学教程,也没有创建什么了不起的文学理论,但詹姆斯·伍德以普通读者都能读懂的语言,加之清楚明白的文本案例,使我们的眼光更锐利了一点。


虽然读完这本书你不会成为小说家,但在看小说这件事情上,至少会升个一两级的。


作为读者,也要慢慢修炼噢。




 往期精彩回顾 


莫慌,这六本书陪你走过9102的春天

被“996”困住的年轻人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别那么早放弃

别让你的努力,最后都败给焦虑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痛苦莫过于才华配不上你的任性

世间最美好的友情,是懂得彼此




你知道么,点击「书单」有惊喜哦,

扇贝读书社区  娴静的音乐时光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行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