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3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读书不能发家致富,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文心一言 视野青年 2023-03-03

文丨海波

我自认为以我现有的社会经验和能力,有很多的问题都不配回答。怕说不好,怕误人子弟,也怕被人说矫情。

但是这不妨碍我思考,并且表达。无意于说教,只是拿来交流和探讨,算是心得体会吧。

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一句话:寒门难再出贵子。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社会大变革的时候,尤其是正向增长的时候,机会总是很多的。这时候打破阶层藩篱的机会就比较多。远的不说,就说近代。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是热血沸腾的时代,下海捞金,飞黄腾达,很多人实现了阶层的跳跃。

有根底或者生得好的人,自然是不愁没机会。但是生在农村没有背景的年轻人,想要鲤鱼跃龙门、打破阶层屏障,靠什么呢?

一部分人靠的是敢闯敢干,还有一部分人靠的就是读书和考试。

所以,多读书确实是可以改变命运,改变阶层。

但是社会发展慢下来以后,阶层的固化就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时候,读书改变命运就变得更加艰难了。

就最近几年频繁报道的,“双一流”毕业生争抢社区岗位,清北研究生去一线城市当小学教师,海归留学生考公务员上岸......

寒门越来越难跨越阶层的时代,读书既不能发家致富,又不能光宗耀祖,那读书还有意义吗?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是我一个家人问出来的。

他的列举对象就是我。

"你看,你读那么多书,生活还是那么艰难,照样每年出去打工,也发不了财,读书有啥用呢?"

我听罢,一脸愕然。

心想,我确实是让祖宗蒙羞了,令家人失望了。

卧底深圳近十年,连特区的一个厕所都买不起。有幸成为房奴,还得感恩隔壁城市惠州。

可怜我每每过年回家,还指教下一代,让人家好好学习,让他们上大学。

——上大学后和我一样成为农民工二代、漂泊在别人的城市吗?拿着微薄的收入,像候鸟一样每年千里奔波?

实属惭愧。

但是细想一下,我又好像有话要说。而且还不是一两句就能说完的,于是干脆写成文章,日后再遇到这种问题,就懒得再回复了。

首先,纠正一下,我读的书真不多。

我出生于鄂西北边远农村,小时候家里穷,那是真的穷。我上头有两哥哥一姐姐,听爸妈讲,他们年轻时国家在搞大公社,集体干活集体分粮食,到后来能自己种粮食后,每年要上缴农业税,没钱缴费就只能上缴粮食,所以一家人有口饭吃就不错。那会儿农村人是不能去城里,也没有地方挣钱,所以农村里没几个人读得起书。

到我那会儿,情况稍微好点——饭可以吃饱了,但依旧没钱用。我们山沟沟里的农村能挣钱的地方极为有限,靠山吃山,只能砍柴、砍竹子卖,或者养猪和鸡,挣不了几个钱。

在哥哥姐姐的帮衬下,我小时候读书也算勤奋努力,高中考取县一中,那时候整个村子考上县一中的还不是特别多——同龄人要么上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了,要么就去上中专技校了。

父母艰难供我上完高中就没有办法了。高三毕业后我就去江苏工厂打工。炎热的夏天在车间和厂区刷油漆,一天下来浑身都是臭汗,腰酸背痛。后来在钣金车间做普工,我瘦弱的身躯扛起一块块钢板折弯,每天下班手上、胳膊都是划痕。

然后那年夏天,我望着异乡的天空反问自己,这一生就这样了吗?我那些同学都去上大学了,而我将会在这个厂里度过一生?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人生并不是我想要的。

最主要的是,太累了。

于是,在姐姐的主要帮助下,我上了高职。为什么上的是高职呢?原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够努力,懈怠了。

鉴于现实问题,那会儿我说要接着读书,家里都反对,只有爸爸和姐姐支持。然后我就申请了助学贷款,姐姐支持我生活费,哥嫂也支持一些。我就去读所谓的“大学”了。

所以说,我的“大学”并不算真正的大学,只是一个大专。即使是后来我自考了本科,但是我的全日制学历永远的停留在了大专。

这也成了自己的遗憾。

真正读书读到家、读得好的,怎么会读书无用呢?

其次,读书虽然没发财,但是可以自救。

没必要过分夸大读书的意义。读书真的很难发财,这在很久以前都是公开的秘密。

我见过很多大老板,反而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一样的道理,发财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多读书,读书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发财。

我的理解是:读书就是为了开化自己,晓事理,通人情,育三观。

余秋雨曾说:

“读书的最大意义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困扰。”

杨澜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人问我,一个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到最后还不是回到当初的城市,找一份平凡的生活,嫁一个平凡的人,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早知结果,何必如此折腾?

她的回答是:

“坚持读书是为了即使跌入繁琐,也能最终洗尽铅华。面对同样的环境,却能保持不一样的心境;过着同样的生活,却可以拥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孕育的后代,却可以培养出不一样的素质”。

说直白一点,多读书就是在面临别人难以想通的问题时,你能够更快速想通;别人理解不了的事情,你能够更好得理解;别人到达不了的深度,你能够领悟得更透彻。

最后,读书不是只有课本上的。

经常有人说,你看很多老板都是没怎么上过学的,也能当大老板,为什么呢?

其实,那些没读过多少书却能把生意做大、把人生过好的人,只是课本知识读得少,不代表读书少。

——社会这一本百科全书,才是拉开人与人的最大差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或许,我唯一不后悔的事,就是在异常艰难的岁月里“恬不知耻”地多读了几本书,让我能够在这样繁芜的世界里,独守那一份属于自己的清静。

人生半径不同,不必刻意强求。我虽落魄贫瘠,却愿透骨生香。

备注:文中配图均为老家拍照取景。

作者:海波,互联网从业者。长期提供广告推广策划、网站建设、广告软文、文案、公司自媒体内刊等的代写作以及互联网运营、推广相关代运营。知乎:是波波啊。公众号:视野青年。合作咨询官网:www.360our.com

- END -
青年情感文摘开始征稿了!情感树洞、校园文学、两性话题均可投稿!具体可关注青年情感文摘公众号,回复投稿咨询!

推荐阅读

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经济学家建议向越南泰国看齐
实业底层工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不愿意吃苦当工人,暴露了什么问题?
江西:消失100天的胡鑫宇和重启核酸检测
人口负增长下的机遇
成都扬州官场桃色事件,不该只是谴责女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