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23年11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社会

改革开放亟需新突破

财新周刊 美味365 2023-11-09 20:18 Posted on 重庆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十年前的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总计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年来,政商学界人士常常以叹赏的语调,引述这份俗称“60条”的重要文件。今天,面对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重挑战,人们期待改革开放能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为未来中国营造新的改革红利。

长江黄河不会倒流”。改革犹如接力赛,需一棒一棒往下传在40多年改革开放史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开启改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四大及其十四届三中全会一样,具有里程碑意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决定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国人难以忘怀,决定公布后,赢得国内外交口赞誉。中华大地随即掀起又一轮改革热潮。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涌现了中国联通混改等经典案例。后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围绕公平竞争、产权保护、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问题,陆续出台多份重要文件,其理念与决定一脉相承。十年来,决定逐步落实,成为改革者们攻坚克难的得力指引。有关部门披露,决定公布7年多,各方面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各项改革逐步落地。没有这些改革方案,中国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战胜一道道艰难险阻,行至今日。不过,应该承认,民间观感与当年预期之间存在一定温差。


与十年前相比,今天中国面临着新的形势。中国经济持续面临增速下行压力,人口红利已经骤减,外部环境恶化,叠加三年疫情冲击,目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地方财政拮据,房地产和地方债务引发的财政金融风险显露,令人担忧的就业形势关乎民众福祉与社会稳定。近期形势虽有所好转,但是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中国经济尚未完全重返正轨在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如何通盘思考和全面部署改革开放新突破,便成为摆在决策层面前的重大课题。

抚今追昔,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内核仍熠熠闪光。它所蕴含的改革理念和改革方向,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福音,是今天改革新突破必须遵循的指针。回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为了看清来时路,更是为了找准定盘星。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尊重市场就是尊重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促进公平竞争。十年来,人们对市场的认知不断深化,但是,知易行难,有形之手干扰市场配置的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可以说,倘若真正实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今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矛盾与困难,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


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必须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把权力之手关进制度的笼子。十年来,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到2023年,清单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之初压减64%,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多年来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000多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投资项目压减90%以上。90%以上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可办,户籍证明、社保转接等200多项群众经常办理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桩桩件件来之不易的成果,是公民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然而,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不进则退。


改革需要新突破,主要体现在思想解放的勇气上,体现在保证一份份好文件能够得到严格落实的执行力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对改革做了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涉及财税、金融、国企、土地、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未来的任务是答好这些十年前出的题目。久治不愈的地方债务顽疾便与政府间财政关系迟迟未能理顺息息相关近期,一些人士呼吁在民营经济问题上实现新的理论突破,也是一道必答题。


改革路上,最值得警惕的是改革停留于口头与纸面。有些官员口称的“改革”,其实与决定精神背道而驰。曾几何时,收缩性政策频出。尤其是三年疫情中,微观干预过多,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严重,市场主体苦不堪言。正面改革是改革,纠正错误同样是改革。市场主体迫切盼望一些部门与地方政府能够尽快拨乱反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决定所作的“说明”中明确表示,“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这一正确论断,今天读来感受更为强烈。公众期待,决策层对未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如同十年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今年以来,为提振信心、改善预期,决策层释放出多颗“定心丸”。其实,改革开放才是信心的终极来源。


END


收录于合集 #改革开放
 4个
上一篇百岁老人李锐自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待遇最好的10家央国企。
推动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