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朝末年的疫情

江宁知府 2022-04-18

Editor's Note

欢迎大家关注备用号“江宁织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江宁织造 Author 印闲生


传染病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大敌。


面对如今现代化的医疗手段和信息渠道病毒都能肆意横行,在古代,控制住传染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概在2006年百家讲坛火爆的那段时间,笔者从一期杂志上看到一篇野史文章——《满清代明:不是吴三桂惹的祸》。


文中作者提出了“鼠疫影响满清代明”的观点。


由于搜遍全网也没有找到原文,此处只能按照记忆中的文章主旨思想,重新组合一下分享给读者朋友们。 



1643年,皇太极驾崩。


皇太极曾经率军穿越长城,却兵败于北京城下。


明代的北京城从于谦对抗瓦剌开始经历了多次兵临城下的考验,表现很是不俗。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久经沙场固若金汤的堡垒,却被李自成轻易拿下了。


明朝末年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状态。 


作为寇中之首,李自成最出色的地方是运气爆棚,粗略估算大概死里逃生了几十次。


其麾下的大顺军并不是一副创立王朝基业的架势,更像是一伙一哄而起、纪律性极差的流寇。

   

李自成攻克北京是一个极其偶然的结果。


1644年的正月,多尔衮以清帝名义致书李自成,提出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策略。


李自成未予理会。


在西安待了一段时间后,眼看明军于山西一带云集重兵,李自成甚为忧虑,决定出兵北伐。


从大同返回途中,李自成兵临北京,想跟崇祯要点军饷。


为表诚意,李自成说拿到钱后可以帮助崇祯攻打满清,另外想和朝廷谈谈列土封王的条件——


“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


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在这种看似很优惠的条件下,崇祯断然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


崇祯是有底气的。


因为李自成农民军基本没有像样的攻城器械,要强攻北京城难度极大,而各地勤王的部队很快就会到来。


正当李自成进退两难之际,大顺军象征性的比划了一下。


怎料京城叛徒开门,北京沦陷。


就这样,李自成和他麾下的农民军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了花花世界之旅。


他们丝毫没有管理一个帝国的经验,甚至没有掌握好管理一个城市的经验。


到这里,问题一出现了。


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城里的崇祯和城外的李自成其实都判断北京城难以被攻克。


但凡是有三成把握,李自成也不会仅仅开口要“犒赏军百万”。


那为什么大顺军这么轻易就攻克了满清数次折戟的北京城呢?



李自成进城之后,开始招降明朝各路人马。


目前一般的说法是农民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二当家”刘宗敏强占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


之后吴三桂在率军归降李自成的途中遇到京城逃出来的吴家奴仆,被告知陈圆圆遭霸占的消息。


于是降而复叛,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吴三桂和关宁军诸多高级将领难道真的就凭吴家仆人一面之词,因为一个女人,对身死关头的重大抉择来一个180度转弯吗?


要知道投诚这种事情不是老大一人说了算的。


大家看解放战争期间国军起义,一个军想起义只有军长同意是不行的,还要把下面几个师长、旅长的思想工作一起做通,才能正式通电。


整个过程没个三五天的运作不可想象。


吴三桂突然来个180度转弯,其他关宁军的将领未必干。


当时吴三桂甚至已经将山海关交接给了大顺军派来接收的唐通。


去而复返,对吴三桂乃至整个关宁军来说就意味着与大顺彻底决裂,风险极大。



吴三桂降而复叛, 李自成带上六万大顺军精锐外加部分明朝降兵,和刘宗敏一起出征山海关。


由于李自成并不清楚自己此行的对手还有满清多尔衮全师,所以他还留给大顺丞相牛金星几万人看着北京。


后来,很多李自成的支持者因此痛斥牛金星。


这哥们整个山海关大战期间一直在研究“大顺官制”,没派一兵一卒支援老大。


山海关大战,大顺军在清军和关宁军的合力绞杀下大败,李自成退回北京。


前面提到,李自成是留了不少军队在北京的。


即使这些人打野战不是满洲八旗的对手,守守城还能凑合用吧。


可李自成毫无斗志,草草称帝弃北京而去,被吴三桂追的惶惶如丧家之犬。


纵观清军入关后的历史,大顺军基本一直处于逃亡状态,完全是躲着清军和吴三桂走。


李自成辗转襄阳、武昌、江西等地,最后死在九宫山。


OK,第三个问题出现了。


在撤离北京后,之前战力不俗的大顺军一击即溃,再也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仗,完全退化成战五渣。


究竟是为什么呢?


传统历史观点对此的解释是“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在一片凯歌声中滋长了骄傲轻敌的思想,被花花世界腐蚀堕落了”。


这纯属骗小孩。


黄巢也在长安城里爽了好几年,被赶出来后还不是一样南征北战,又蹦跶了好久。


享受过“掌握政权的快感”,理应增加战斗欲望才是……



以上三个历史疑问,可以用一个观点来做解释——


1644年的北京城有鼠疫流行,而且是华北重灾区。


关于崇祯年间鼠疫的记载有很多,1644年初春正是大流行的时节。   


大顺军兵临城下,之所以崇祯和李自成均对形势产生了误判,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北京已成为鼠疫重灾区,守城军队根本无力战斗。


李自成不知是自然的,所以才在城破之前还开出“极其优惠”的谈判条件。


崇祯深居紫禁城之内,是天然的“隔离”状态。


加之其本人刚愎自用、杀官如麻,大臣们噤若寒蝉,所以他也不清楚形势,这才断然拒绝了李自成。


而这一切兵部尚书张缙彦是知道的。


作为军事主官,他知道京城守军已经成为“病军”,故选择了开门投降。


大顺军入城后四处抢掠,极大的增加了被感染几率。


率军往京城投降路上的吴三桂遇到吴家仆人,除了得知陈圆圆被霸占外,更得知了京城严重的疫情形势。


而吴三桂是在判断大顺军实力将受重创后,才敢与李自成彻底翻脸的。


那为什么山海关大战时大顺军的战斗力还很强呢?


这是因为鼠疫大概有二十几天的潜伏期,在山海关大战时李自成麾下的战士们尚可一战。


待到败退京城,虽然李自成手下还有留守的数万士兵,但已毫无战力,连比划一下都没有就直接跑路了。


而这群病军顺道把潼关、西安等地的闯军一并感染,一败再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李自成手下始终有“数十万之众”,但却总是“一击即溃”。


他们不是被“花花世界腐蚀”,而是被看不见的细菌病毒感染了。



山海关大战后,吴三桂没有入北京城,而是直接南下追击李自成。


他希望借京城的疫区把清军一并感染掉,然后伺机而动。


不过清军主力进北京时已经拖到了当年的六月份(1644年6月6日),天气变湿热,鼠疫传播能力下降。


再加上清朝自入城采取“满汉分居”的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感染。


吴三桂的“妙计”并没有成功。


最终只能“假戏真做”,成了大清的平西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