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因素:德国和日本的选择

江宁知府 2022-11-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织造短评 Author 印闲生


防失联,欢迎大家关注备用号“织造短评”——


最近几年,有关“逆全球化”的话题甚嚣尘土。

其实“逆全球化”是个伪命题,与其说全球化本身出了问题,不如说是由于美国实力下降与自由市场理念倒退所导致的。

面对力不能及的情况,华盛顿迫切希望减少自身以及盟国因贸易关系而对中国产生的政治依赖,进而画地为牢。

特朗普时期,美国的圈圈框框主要是基于自己,以关税为手段尽可能保护国内产业,对外不管中国还是其他盟友均一视同仁。

拜登时期则充分运用了“统战思维”,试图拉拢各种小圈子,构建贸易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统一的对华包围圈,并将产业链加速向本国和其他安全地区转移。

总而言之,中美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全面的竞逐——军事地缘自然是一个战场,经济贸易同样是一个重要战场。

而在经贸这个阵线上,德国与日本将成为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国家。


上面是一张2021年的全球GDP地图——美、中、日、德是排名前四的国家。

考虑到当下美元汇率强势,按照专业机构的经济增速推测,2022年美国GDP有望达到24~25万亿美元,中国GDP预计在18~19万亿美元,双方差距较2021年可能略有扩大。

日本由于日元汇率暴跌,排名第三的位置大概率不保,美元计价的GDP总量会降落至4万亿美元左右,与德国伯仲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上回GDP总量在4万亿美元之下是遥远的1992年,那一年核算数据为3.9万亿美元。

是谓“失去的三十年”。

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异军突起的是印度,其2022年GDP总量或将达到3.5万亿美元,进一步缩小与德日差距。

不仅如此,印度莫迪政府的国内支持度长期维持在60%~75%区间,几乎是主要选举国家中唯一一个获得半数以上选民支持的政府。

简单梳理下来,以2022年的GDP估计值做排序:

1、美国-24万亿
2、中国-18万亿
3、德国-4万亿
4、日本-4万亿
5、印度-3.5万亿

目前来看,排名第5的印度是上合组织成员兼金砖组织成员,历史上不结盟的立场非常浓厚,与中国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作为潜在的超级大国角逐者,尽管印度当下仍是“多极化”的一员,但未来的某一天大概率也会登上历史舞台——类似2005年的中国(当年GDP排名世界第五)。

1、2立场对立,5保持中立,那么作为地球村里的3、4名,德国和日本在经贸领域的态度就显得非常关键,极具指标意义。

作为美国核心圈子G7的成员,如果德日坚持贸易全球化,则美国的封堵与孤立政策将不可能取得成功。

如果其中之一守住底线,也不算很坏的结果。

至于说中亚、中东、东盟、非洲、南美等地域,他们或与中国的关系密切程度高于美国,或意识形态色彩不那么浓厚,相对来说并不算“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历史,或许是历史优越感所致,使得美国经营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水平很差。

当然,亦或许是第三世界国家在以往国际贸易中分量不高,华盛顿政客懒得下大精力去维系。


上面提到了德国和日本的特殊性与关键性,其实某种意义上,日本就是亚洲的德国。

历史上,德国日本分别是美国在欧洲和亚洲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又分别在二战中被盟军击败。

美国海外驻军很多,但最核心的两个国家就是德国和日本——德国有美军欧洲最大的军事基地,驻德美军总兵力约3.3万人;日本则是美国亚洲最重要的军事存在国,驻日美军总兵力约3.5万人。

大规模驻军德日一方面有“联合防卫”的含义,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制约控制的考量。

军备方面,德日作为传统军事强国,目前军力都处于被严重阉割的状态。

两国长期以来的军费开支都只有GDP总量的1%左右,与国际上2%的基准线相去甚远。

二战战败后,德国的军力受到高度限制,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德国陆军如今只有6万名士兵,空军只剩下约120架台风战斗机撑门面。

日本自卫队的境况稍微好一些,但海陆空自卫队的总兵力也仅有不到25万人。

因为美国驻军等历史因素,使得德日老百姓情感上普遍不喜欢搞军备竞赛,国内征兵困难;以日本自卫队为例,其人员平均年龄高达36岁,是一支垂垂老矣的部队。

简而言之,实际操作中德日基本上将安全防务外包给了美国,由此导致德国日本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与经济实力十分不匹配。

如今面对多事之秋,两国老百姓都希望政府能更加有力的主导局面,于是均开启了艰难的整顿扩军工作。

摩耶级导弹驱逐舰是日版的阿利伯克III型舰,满载排水量破万吨

对外关系上,德国和日本都是标准的外向型贸易国家,依赖经济全球化与大宗能源进口,与俄罗斯、沙特这种截然不同,与中国、美国也存在很大区别。

高度参与全球化的结果,是中日、中德的双边贸易规模都十分庞大。

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350亿美元。

而中国与日本贸易体量更在德国之上,2018-2021连续四年突破3000亿美元,其中2021年高达3713亿美元——单一国家里仅此于中美之间的贸易额。


上表是海关总署统计的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抛开相对特殊的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不谈,日本、韩国、德国、越南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四个贸易伙伴。

刚刚的消息是越南一把手阮富仲同志即将启程访华,稍后是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日本、韩国的试探性见面则大概率会安排在G20峰会上。

前文解释过,放眼世界,主要的政治经济板块其实并不多,无非是北美、欧洲、中国、日韩、东盟、印度、俄罗斯等几个。

在中美关系不确定性日益增高、上合组织基本盘日益巩固的情况下,欧洲和日韩毫无疑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阵地。

假如说这两块阵地丢掉,那基本上与五六十年代的对外贸易格局也相差不大了。

重新回到社会主义基本盘,跟俄罗斯、东欧个别国家、中亚、阿拉伯、非洲、越南、柬埔寨等做做生意……

想当年,“改革开放”其实有一个潜在的定语——向西方世界,因为在相对封闭的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同样是“开放”的。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大家便能够体会,RCEP(东盟+日韩)和中欧投资协定(已冻结)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不是俄罗斯,中国是贸易型经济体,一年六万亿美元的外贸总额关系着千家万户和国家的国力。

这一点上我们与德国、日本、韩国的利益其实高度一致。


2022是大变局纷至沓来的一年,欧洲那边已经给打了个样。

未来某一天,如果亚洲发生类似乌克兰战争那样的黑天鹅事件,日本韩国的境遇只能较德国更差。

对他们来说,同样需要未雨绸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