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预告 | 王传超:语言学、考古学和遗传学跨学科检验农业-语言共扩散假说(内附直播链接)


主题语言学、考古学和遗传学跨学科检验农业-语言共扩散假说

主讲王传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评议柯越海,浙江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

时间2021年6月16日(周三)19:00-21:00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直播:腾讯会议:507724109(无需密码)


主讲人介绍

王传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人类学学会秘书长,复旦大学人类生物学博士,哈佛大学和德国马普所博士后。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包括Nature、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urrent Biology等在内的期刊上发表SCI、SSCI或A&HCI论文40余篇,系统性地重构了东亚人群形成史,为汉藏同源、南岛与壮侗同源提供古基因组学证据,反驳了泛欧亚语的农业传播假说,发展了印欧语的起源和扩散假说。研究成果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探索发现》、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科学报等全国多家知名媒体广泛报道。担任多份SSCI、SCI期刊的副编或编委以及《人类学学报》编委等,荣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葛家澍奖、吴瑞奖等荣誉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农业-语言共扩散假说即语言的早期使用者采用了农耕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口密度、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从而使得这些早期农民使用的语言得以迅速扩散和传播。该假说最初是由Colin Renfrew和Peter Bellwood等提出,最早用于印欧语系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古DNA技术的革新,古基因组学数据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看法,其中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对农业和语言共扩散假说的检验。综合古DNA在内的跨学科证据,印欧语很可能起源于安纳托利亚至高加索南部这一区域,而后经由颜那亚草原游牧人群大规模传播,支持库尔干假说而不是安纳托利亚农业人群扩散假说。泛欧亚语的传播也并不是由于西辽河农业人群的扩散来驱动的。而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的形成和扩散都符合农业-语言共扩散传播模式。




排版:Lin

主编:梁永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