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内二次降准正当时

点击蓝字关注→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3-09-19

前言

2023年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5bp(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本期“深读”栏目邀请到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孙长华,探讨本次降准的影响以及年内继续降准降息概率。


本次降准符合市场预期。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但有待继续加力阶段。为促进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近期宏观政策组合拳果断连续出手,财税、房地产、货币政策接连发力,市场预期明显好转,但经济回升弹性仍有待增强,本次降准将继续接力体现政策支持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人民银行2018年以来第四次降准幅度仅为25bp,显示人民银行珍惜货币政策空间的意图。


与此同时,最近几次降准,法定存准率5%的机构不再纳入,因此,某种程度上5%可以视为目前法定存准率的底线。


本次降准有助于维稳市场流动性。9月流动性供求缺口较大。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力争在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力争在10月底前使用完毕。


截至8月末,今年专项债发行2.94万亿元,剩余0.75万亿元待发行。再加上一般债、普通再融资债券的发行,9月地方债的发行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此外,9月还是季末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使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多因素叠加后,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变动加大。


9月7日后,DR007骤升至2%左右,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20bp,显示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已经明显较为紧张。人民银行在统筹权衡好中长期流动性供给的同时,选择流动性需求最为亟须的时点,及时降准,呵护市场。


本次降准也对汇率稳定起到支撑作用。降准一方面增强了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了流动性结构,激活了市场活力,进一步巩固了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的力度,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基本面持续好转最终会反映到汇率上,有效支持人民币企稳回升。


从历史经验看,降准对汇率市场有正向激励作用。据统计,此前8次降准中,离岸市场汇率有5次上涨,1次基本持平。其中,2021年7月9日宣布降准后,当日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上涨121个基点,激活了市场信心,配合进出口高速增长态势,开启了一轮人民币升值行情。


2023年3月20日宣布降准后,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也上涨了125个基点。据此预计,此次降准也将支持经济基本面、支持外汇市场基本面,推动人民币汇率回升走强。9月1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升破7.27关口,日内涨超200个基点;在岸人民币收复7.25。


预计年内继续降准降息概率不大。8月的宏观数据体现出政策发力稳增长已经初见成效,且货币政策降准降息都已经兑现,后续继续发力可能主要靠结构性政策工具。


9月是地方债专项债发行高峰,流动性供求缺口较大,故9月实施降准符合人民银行“精准有力”的政策精神。后续,随着债券发行带来的流动性压力的降低,年内再降准的概率不大。同时由于此前人民银行已经两次调降LPR,为了保证息差稳定,年内再降空间也不大。


本次人民银行公告中,再次强调“保持信贷合理增长”“更好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等,政策基调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一致。预计后续操作层面上,人民银行或更加侧重于保持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保企业保就业”,提升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意愿和能力等。

编辑 韩业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