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邹明丨如山之厚重,如水之静谧

版画君 观澜版画 2022-12-03




8月18日,“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版画博物馆3号展厅正式开展,与此同时,由张元教授主讲的“综合材料绘画与综合材料艺术”讲座在1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许多游客来到现场观展、听讲。



张元教授为展览做讲座



”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是龙华区文化名家邹明工作室挂牌一周年的成果展,展出作品大都是艺术家邹明近一年来的新作,主要是水墨画和综合材料。画展分为往日时光、大象心性、大漠胡杨、都市水墨和水墨水乡五个部分,展出作品共75件。





邹明的水墨艺术延伸了其一贯的创作路数,以泼墨大写意描绘江南小镇、塞外胡杨、城市变迁,而综合材料艺术是邹明近年来探索的一个新领域。今天我们深入了解邹明在这两个领域的创作经历和成就。







水墨水乡,是邹明几十年一直的坚守,鲜明的个人风格越加显得丰厚,他笔下的江南浸润着岁月的洗礼,有一种令人心动的沉静和厚重。



邹明的水墨画有许多艺术特色,我更喜欢的,印象深刻且认为是中国画语言更为重要,更有意义,更有意思,更有发展潜质,更具有当代性、个性和绘画性的二个特点:


一是画面结构,这是绘画很重要的核心问题。是画家准确建构表达心灵情感的框架。邹明那批徽州古建筑写生与创作凸显此意尤其精彩,还有恭王府的写生与创作,西北戈壁上的胡杨林等等诸多写生里,都有邹明这方面才华成果的代表作。画面结构如同建筑结构有着不二的重要性。画面结构是对意义的中断与延迟,在不可见的“那个”代替了可见的那个,一个被另一个所解开,勃起、交合为一,最终是一种自由。这里邹明的水与墨,不同物质量在时间与空间的结构中自然生成出的抽象势态,已远不是我们的所见所想,材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出特有的符合审美功能的物质趣味,令视觉兴奋不已,形成了不可见的可见。将所见的真实交换到艺术的真实,感受的真实。水显现出有限的时间流迹冲出黑墨色物质,唤出层层无限的自由,墨即黑、黑即夜,······画面结构拥抱着画面才有了生命迹象。


邹明作品中的第二个特点:水与墨的物质感升华为绘画语言秩序和语言关系的主体。这是邹明在有些作品中非常突出的特色。我特别喜欢,这是传统中国画笔墨前所未有之相,是二千多年来国粹丰富经验的出口,强化画面的材料材质的物质感审美,将不可见的可见是绘画具有语言当代性、地域性的艺术特征。

——张  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





1983年大学毕业之后,邹明留在母校无锡轻工业学院负责基础课教学,主要是教绘画课,并一边教学一边创作。邹明最早是在高丽纸上画彩墨的,一直到2002年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做个展之后,那次个展是他对彩墨画的一个告别。



2002年 北京中国美术馆个人画展



从艺术市场这个角度来说,邹明应该算是幸运的。1991年他就在新加坡办画展,1992年到台湾办画展,而且多有斩获,他的彩墨画在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200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之后,邹明就觉得他应该向彩墨画做一个告别,慢慢的他就将创作方向转到对水墨画的探讨上。



1991年 新加坡个人画展


1992年 台湾个人画展



从2002年之后,邹明实际上一直在画水墨水乡,包括以老房子为题材的一些水墨画,因为这些东西对他有很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邹明在江南生活过十几年,他喜欢那里特定的人文环境,并且受其熏陶,老房子这类的建筑总能引起他内心的共鸣。







另一方面,邹明在1990年调到深圳大学建筑系任教,并在此教授了13年的美术课,这个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收获,增进了他对中国建筑的了解,并奠定了画老房子的知识储备。



都市水墨,多视角的用水墨表现深圳都市风采,其中200X900cm的意象龙华,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都市景观,从罗湖到南山前海,云中的建筑林立,气象万千,居于画面中间的龙华也是龙腾虎跃,巍巍大观。



邹明笔下的老屋、古堡和胡杨,尽管都是过去的物事,但都是一种当下的存在,与都市中的街道与楼宇一样,呈现的都是一种当下的情状。物象的新与旧,对他来说并不存在题材选择的困难,也不是一种风貌记录的需要。


邹明笔下表现的,无论多么具象的对象,都被其转化为抽象的黑白灰和点线面,人们可以把画面中那些水的流淌与墨的变奏看做是邹明在当时情与当时景之下的生命跃动!

——吴上炜

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水墨”、“当代水墨”还未正式定名之前,邹明就开始了当代水墨的探索,无疑,他是当代水墨领域的先行者之一。近30年的笔墨实验,不仅让邹明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亦使他在结构、叙事、造型、意象摆布等方面具有了非凡的掌控能力。比这两点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一直保持着卓越艺术所拥有的那种神秘的原创性品质。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邹明的笔墨体系特点,那么,似可以这样说:结构精谨而勾染宽博雅正,筑空灵精逸于古穆深邃之上,既悠游不迫,又气势争折,所有这些炫目的元素,共同构成了邹明笔墨的美学风格。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导







往日时光,展出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包括水墨与丝网印版画的融合、水墨与泥土、木雕和古籍书页的组合、漆艺和一些现成材料的构成等,表现了综合绘画的多种可能性,具有现代构成意味的框架隐喻新老建筑结构,在墨韵与色彩混合的流淌中表现一种远去的时光,带给观者的遐想是时空的碰撞。





无论是邹明的彩墨水墨作品,还是近期的巨幅综合绘画,其特殊的肌理、韵味、质感都与他对各种材料的物性研发利用有关。作为跨界艺术家,他在陶艺、壁画、综合绘画、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广泛涉猎亦形成了其独具的优势,使他的中国画创作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的语素,既有意象造型,又有抽象构成。加之他勤学多思,绘画之余执笔为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使他的艺术博大而不空泛,粗犷而不俗浅,丰厚而不庞杂。其精神落点是东方的、传统的,但无拘无束的形式拓创,则以现代观念为传统水墨艺术注入了新鲜气息,亦提高了其语言的表现力。

——齐凤阁

深圳大学教授、博导



大象心性,以丙烯材料为主的绘画,塑造一些不同质感的肌理,利用色彩材料的性能自由流淌,自然而然,随心而为,抽象意象,皆为心境。



2008年,在带综合绘画方向研究生的邹明,为了深入了解作为中国美术教育领头羊的中央美院,在综合绘画这块领域是如何进行学术教学的,特地到中央美院胡伟综合材料工作室进行访学。这次经历开拓了他对综合材料绘画的理念和视野,也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学术上的基础。





德国当代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姆·基弗的作品对邹明在综合材料绘画方面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基弗的作品里,邹明感受到了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也使得他在综合材料方面的创作逐渐偏向于使用原生态材料。



大漠胡杨,有源自新疆胡杨林原生态的树木和戈壁泥沙组合的综合材料绘画,也有纯水墨画的胡杨,前者质朴、直观的表现了胡杨撼人心魄的魅力,后者酣畅、有力地表现出胡杨的气韵。



邹明的朋友特意从胡杨林里捡来了树枝,收到树枝后邹明一直在思考如何创作。有一天他在产生了灵感——在泼墨的肌理上摆上树枝,产生一种光影的效果。为此,邹明还运用了沙子和从敦煌寄来的泥土,用泥沙混合做出大漠的效果,再将树枝参差不齐得连接在有肌理的水墨画面上,最后用火进行燃烧,制造出想要的痕迹。





邹明不再依靠街巷屋廓作纵深的起点,更多的时候干脆从“中景”开始——展现“浅纵深、宽视域”的不凡场景;邹明不再依或徐疾或疏密的常规范式作“有节制”的挥洒——在诠释特定物象的质感之时,他可以表现出物理学般的精致;在营造特定环境的氛围之时,他令人几乎忘却其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邹明作品的品相愈发〝原生态”、愈发“去雕饰”;邹明作品的逻辑愈发“在地化”、愈发“自成立”……邹明作品保持着纯真与清新,从未因“多产”而世故、而油腻。


邹明从江南出发,走向并面对野逸的山水、浩瀚的自然、遥远的边陲;邹明逐渐走出都会,亲近并体察有温度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阙一榭,一隅一台……伴随着这些转换,邹明正逐渐扬弃既有的“把握〞和“章法”,正逐渐反省并尝试着建构应属于他明天的图象语言。

——赵  健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邹明在绘画上学贯中西,既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的堂奥,但又不被其束缚,他更对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热衷。他从不纠结将自己的绘画归于何门何派,也很少谈论自己的绘画属性。我细观他的绘画工具粗细毛笔、大小排刷,调色盘中除墨和国画颜料以外,胶、丙烯、土、木、石、沙、茶水……,画面上泼、撒、浸、染、勾、点、皴、擦、粘、贴……在技法和材料上不墨守成规,很多具有对传统的突破与创新,一些只为作品的艺术表达。

——吴  洪

深圳大学教授

国美协服装艺委会主任








涅槃重生——邹明艺术作品展已正式开展,

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入馆需提前预约,

关注“观澜版画”公众号,

点击菜单栏右下角“预约”,

按要求填写预约信息即可。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