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项丽娜:《人格心理学》经验探讨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人格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高洁的人格素养培育的意义性更为突出。人格心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主要包括优化课程目标、明确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植入思政内容四个主要方面。






1.以教学目标为根本

引领课程思政


人格心理学》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人、尊重人,为己为人、向上向善,促进人格完善,激荡人格精神。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们致力于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成长为合格的朋友、伴侣、父母、儿女,弱化自我中心、改善人际空间,提升生命质量。同时,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而牢固树立“敬畏生命”、“以人为本”等专业思想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并重的思想,眼中有“人”,心中有“爱”,穿越世间百态的迷雾,还原、升华人性美好,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小爱”走向“大爱”。

2.以教学理念为指引

渗透课程思政


《人格心理学》的教育理念是在自我决定视域之下的以生为本,强化学生自我负责的意识、提升自我决定的能力、给予自我完善的希望,因此课程切中学生的渴望点和生长点,关注个人生命的经验,布置个人成长分析报告,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完成对自己成长历程的回溯与追问,洞悉生命的内涵,引导实现人生的价值、改写个人脚本。其次课程每一章的标题都是叩问式“你的人格是什么样子?WHO”“什么造就了你这样的人格?WHY”“你的人格动力是什么?WHAT”“你的人格如何发展?HOW”,问题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代入对自身的好奇,并通过是否帮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作为课程评价的指标之一。




3.以教学方法为依托

加强课程思政


1.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显性教育是大张旗鼓地进行文化自信宣传,为此课程改革中专门增设一章——中国人的人格分析。我们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人眼中的自己、中国学者的本土化研究三个角度罗列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帮助同学们重新思考中国人所谓的“集体主义”倾向以及由此衍生的家庭问题,审视中国人从古至今的良善倾向、人际关系和行事风格,引导学生们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从集体无意识的深处去理解中国人。隐性教育是我们借助中国思想、中国理论、中国研究和中国现象进行文化的反思和认同。虽然,大多数心理学理论由西方人创立,但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格的看法”和第二章“中国文化下不同的善恶人性观”这些中国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对世人影响至深,也足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三章荣格是深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大师,卫礼贤《太乙金华宗旨》启发和促成了他的分析心理学中的关键部分——原型和集体无意识;同时课上结合《西游记》、《红楼梦》、《武林外传》、《都挺好》、《功夫》等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对人格现象和主题的阐述也是非常贴切和精道;中国人近些年一直强调并致力于人格研究的本土化,提出了中国人的大七人格,在学术界也得到了认可。2.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考虑到大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心理成熟度等都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人格的遇见、灵感的启迪和情感的交融。很多同学是带着问题和诉求选择《人格心理学》的,有学生坦言“课程解答了自己许久以来的心理困扰”,还有些人选择通过课下交流、邮件等方式寻求老师的心理辅导。

某学生与任课教师的电子邮件⬆️

同时,因为同辈群体容易产生“共生效应”,同辈交流能够深化大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也能够培养相互沟通的能力和良好的德性,所以课堂上我们会采用小组分享讨论,课下也尝试采用团体沙盘等形式。

课堂上学生们的曼陀罗绘画分享⬆️



4.以教学内容为契机

践行课程思政


总结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学教学内容的喜好以“有用和有趣”为首要考量,加上课程思政需要有鲜明的导向性,所以我们以“有用、有趣、有力” 为指引,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1.以有用来选择理论讲解“有用”反映并回应了学生对人的好奇和关心,这也是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人格心理学理论浩繁复杂,作为一门选修课求全、求深和求新都不如求真、求实,授课教师结合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总结大学生的疑惑点,解答人生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潜意识体现在哪里、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童年经历的影响、怎么提升自我效能感、怎么看待焦虑和防御。

某学生个人分析报告的最后一段截图

2.以有趣来选择活动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自我探索,所以课堂上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首先嵌入了视频赏析、“人-树-房”投射性绘画、气质类型测验等活动,其次设置了特殊人格形态、自恋、双性化、恋母情结、中年危机、习得性无助等专题或专栏,最后采用李天一、北大弑母案主、特朗普等典型人物进行案例教学。

3.以有力来选择教学素材

这里我们选用了两个着力点,一是自我实现的中国人,震撼的影像片段和对历史人物的盘点,既让学生对自我实现有了生动的认识,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煤炭史名人人格评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立足于本校、行业和专业,学生们精选了孙越崎、钱鸣高、卢作孚、张清涟、李鸿章、李四光等榜样事迹,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样的人生道路、选择并坚持了这样的行业理想,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和向往之心,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有了落地生根的着力点,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素材来源 / 力建学院 项丽娜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