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议纪实|第三届“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专题对话一“大国博弈与国际新秩序:超越竞争与合作二元结构”


编者按


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的“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新冠疫情与国际社会的信任及合作重建”在上外图文中心穹顶圆桌会议室与Zoom平台同步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围绕“大国博弈与国际新秩序:超越竞争与合作二元结构”、“全球/地区治理转型与国际新秩序:善治共治的路径重构”、“新全球化与国际新秩序:新冠疫情下的国际经济合作”、“文明互鉴与国际新秩序:避免文明冲突的自我实现”等四个专题展开对话,并特设圆桌头脑风暴“2030年的世界: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和特别论坛“国际新秩序与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就有关议题专门研讨。现发布专题对话一“大国博弈与国际新秩序:超越竞争与合作二元结构”部分的精彩发言摘要。



专题对话一

大国博弈与国际新秩序:

超越竞争与合作二元结构



第一场专题对话——“大国博弈与国际新秩序:超越竞争与合作二元结构”由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主持。



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教授首先发言指出,新冠疫情放大了国际秩序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美国在二战后曾长期扮演国际秩序的创立者和维护者角色,但在过去4年中,美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扮演着国际秩序的破坏者。与此同时,维持国际秩序的要素,包括国际组织、国际协议、国际惯例等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是当今国际体系权力分配的变化。目前,权力正在体系和单位两个层次上发生转移,分别为从西方向非西方国家和从政府向社会层面的转移。这些进程使民族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民族国家应合理应对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关系。对现有国际体系进行梳理强化还是改革重建,亟需民族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共同思考协调。国际体系已难回过去,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训,在未来创造更好的国际秩序。

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院任晓教授指出,世界应对新冠疫情的失败表明现有国际机制存在深层问题,亟需进行改革。现有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二战以后,是基本按照美国的制度安排建立起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中国曾长期处于秩序外,但在改革开放后加入了几乎所有的国际公约与国际组织,深深地嵌入了现有的国际秩序。然而,过去四年中,特朗普治下的美国企图打破现有秩序。国际体系当前的失序并非常态,而是一种偏离常规的状态。拜登上台可能意味着美国内外主流政策的回返,美国也将重返过去几年中退出的机制。如此,未来中美都将在很大程度上认可现存国际秩序,并在现有秩序内进行动态博弈。因此,未来世界秩序变革可能是深刻的,但不会是剧烈的,应该不会以战争的形式,而将以基本和平的方式发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长聘教授冯维江认为,疫情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与美国GDP拉近,“东升西降”格局进一步加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险和破坏机理越来越强大。以美国为例,在受到来自中国的巨大外部压力时,内部断层线地带——脆弱群体的压力相应增大。政府随之会将内部矛盾向外转移,从而可能在这一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诱发严重冲突。应对危机的方法有三:首先是自保之道,即增强安全韧性,承压能力。其次是维持之道,国家在面临外部冲击时,需特别关心国内脆弱群体的利益,处理好国内的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情绪,降低内部矛盾向外转移的可能。最后是治本之道,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方利益协调。可以通过制造不同领域的“复合战略三角”以构建信任椭圆,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双方矛盾关系,解决危机。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研究员从中印博弈的角度论述了南亚地区秩序的结构性变化,认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南亚的经济、政治、军事影响力均不断增强。印度则逐渐放弃了过去既“抵”美,又“抗”中,独占地区霸主的政策,转而与美国携手,共同制衡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今年以来,美印已建立了实质上的军事盟友关系,南亚地区以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为一方,以美国和印度为另一方的两极格局正在形成。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沙尔政策与政府学院Mark Katz教授指出,美国相对力量衰落并不意味着他国实力增加,中国、俄罗斯、印度与欧盟的内部问题不会随着美国的衰落而消失。诚然,美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阿富汗问题和特朗普上台后趋于激烈的种族间冲突等,但中俄印欧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等。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一国的崛起难免引起他国的恐惧,尽管这种恐惧未必合理,但却可能成为其他国家的决策依据。二战后单极格局的形成主要不是因为美国有多强大,而是因为其他国家处于特殊的历史状态。现在世界也只是正在回归多极格局,未必意味着美国的衰落。未来,美欧印和中俄之间虽有各自结成联盟的倾向,但两个集团间未必会产生矛盾,关键在于大国能否找到调控竞争关系的有效方式。大国之间也应尽力寻找合作议题,如共同抗击疫情等,如此可以起到重组利益关系,缓解冲突的效果。拜登上台后,美国与中俄之间可能还会对立,但将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为改善中美、俄美关系提供契机。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副主席Nandan Unnikrishnan研究员表示,新冠疫情并未彻底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但锐化了许多矛盾,强化了已有的许多趋势,揭露了许多先前忽略的事实。例如,新冠疫情是第一场我们没有看到美国领导力的全球危机,这有力证明了美国衰落,至少是单极格局的衰落。其他国家已经有能力来承担一定的国际领导力。世界正陷入失序,进入多极化格局,没有一国能单枪匹马解决各种国际危机,而除了中美等大国,中小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未来的走向。国际局势不太可能走向冷战,因为当前尚未形成极度紧张的敌对状态。而且,印度、日本、东南亚等国都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因此有时会奉行略显矛盾的外交政策。如印度一方面与美国举行以中国为对象的联合军演,另一面又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参与中俄印三边机制。总之,这些国家都希望建立以稳定为目标,多个大国共同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事务系副主任,欧洲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Dmitry Suslov研究员指出,新冠疫情揭示了世界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的矛盾,面临大国对峙、逆全球化等传统和非传统挑战的世界正处于失序状态中。在俄罗斯看来,美国主导的所谓自由秩序既不“自由”,也无“秩序”,反而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二战后,美国并未考虑中俄印等大国,只是基于西方国家的利益建立世界秩序,如今联合国等组织也被边缘化。近年来的事态表明,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美国也从一个良性的霸权国家专为对同盟国采取单边行动、拒绝提供公共产品,特朗普政权尤其如此。拜登政府或将推动国际秩序重回正轨,但美国国内社会分裂的趋势将对其外交政策产生影响。美国或将在符合本国利益的前提下在军控等领域与中俄合作,但美对华、对俄政策整体仍将以对立为主。
在自由讨论环节,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布什政府和公共管理学院刘宗媛助理教授等线上、线下观众加入讨论,就后疫情时代金砖国家框架内的“去美元化”问题、国际竞争的可能烈度、南亚地区中小国家的心态和外交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出处

第三届“联通世界与未来”国际研讨会,2020年12月12日至13日。

统稿|杨子桐

发言整理|欧亚班

排版|瞿晶磊

审核|李舒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