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只出版界的荆棘鸟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出版商务周报 Author 特别敬业的商务君


一只荆棘鸟的自白:
2019年是索•恩成立的第二年,这一年,索•恩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为四个人的团队,从第一年的12种图书扩大到今年20种的规模,建立索•恩电台,开展试读打卡,组织线下活动,维护两个读书群,得读者厚爱和恳切指正,让我们由衷感激。
但是这也是排除万难、辛劳耕耘的一年:书号紧张,学术规范严抓,译稿质量参差不齐,工作量巨大,人手不足……出版行业的艰辛在这个年轻的品牌这里没能被避免。在终有一天能“忘掉地平线”之前,这只荆棘鸟正一刻不停地向着远方,贴地飞行。 
索•恩岁岁念小酒馆现已营业,这一年想说的,都在酒里了。
“索•恩的2019”——第一段旅程,准备好和我们一起,贴地飞行了吗?



一只出版界的荆棘鸟


本文原载于《出版商务周报》,作者秦轩,原标题为“4个编辑,一年半,如何从0到1做出一个图书品牌?”



在图书品牌概念已不再新、垂直领域内容已不再缺的成熟市场,一个新品牌要如何迅速引起读者注意?社科文献社继“甲骨文”后的又一子品牌——索·恩的这份答卷,或许可以参考。


单从人数来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简称“社科文献社”)子品牌索·恩的运作简直不可思议——这个团队只有四个编辑、一个设计师,不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引进出版了20部世界史著作,还同时兼顾新媒体营销、线下沙龙、社群、电台、直播、书单等,让人不禁怀疑,这里是否特产三头六臂的哪吒。

 

索·恩的Logo


但当然,他们都是普通人,只不过是有点特别的普通人:一个是兴趣广泛、热衷瞎想的资深历史爱好者,一个毕业于世界顶级学府的国际关系专业,一个是在质检部门工作了6年的戏剧影视专业毕业生,一个从新闻学改志于德语文学研究,还有一个是曾工作于印刷厂、致力把平装做成精装的设计师。这样各有特色、各有所长的5个人组成了索·恩,像一艘远航船上分工明确的舵手,将索·恩驶向同一个方向。



索·恩的四名编辑(从左至右):周方茹、陈旭泽、陈嘉瑜、段其刚,以及镜头后的设计师宋涛

 

内容

“我更愿意做有思想性的历史书”

 

在成立索·恩之前,创始团队里的两位编辑段其刚、周方茹都曾在社科文献社另一个子品牌甲骨文工作过,出版重心同样是世界史类图书。不管是从图书品牌建设,还是从世界史类图书出版来说,甲骨文都是中国大陆较早进入市场、开拓新领域的图书机构之一。而近几年,随着甲骨文逐渐成熟、参与出版引进世界史内容的出版机构及品牌越来越多,段其刚逐渐注意到,大部分的相关书籍在选题上更强调可读性和大众性,而偏学术、严谨的内容则相对较少。“就我个人兴趣来说,我更愿意做一些比较具有思想性的历史书。另外,经过这几年的培育和发展,也会有读者希望能在碎片化时代阅读到更系统、更深入的图书,但目前这一类型的图书在市场上还是比较缺乏。”就这样,在2017年底、2018年年初之际,他有了成立一个新品牌的想法。



思想性既是索·恩成立的初衷,也始终贯穿内容运营的每一个方面。在探索和积攒选题的过程中,索·恩关注和引进的大多是来自德语世界的内容。一是在早期的工作中,团队就比较关注德语选题,如和德国歌德学院建立了联系,在选题及翻译上都有过合作;二是国内图书市场上,引进的德语著作主要集中在哲学方面,引进的世界史图书多来自英语世界,来自德语世界的世界史图书较少,有一定市场空缺;三是以前在编辑文稿时,段其刚发现相比英美文学可读性高的特点,德语文学的写作更注重逻辑,虽然这可能需要读者花更多的精力去理解,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思维视角和阅读体验。基于此,团队认为,德语图书的引进,可能可以成为索·恩图书的一个特色。

 

目前,德语选题已经占了索·恩总选题量的一半以上,出版的作品里也有许多厚重的“大部头”。“我们应该是中国大陆所有出版机构里引进德语书版权最多的。”段其刚说。

 

由于经营的图书都是引进版,内容门槛又相对较高,这对索·恩的译者和编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国内,译者待遇并不高,甚至有索·恩的译者开玩笑说:“翻译这本书还没我们家小时工赚得多。”为提高翻译质量,索·恩首在能力范围内,从稿酬上提高了对译者的待遇,目前,比较好的译者稿酬提高到了100元/千字,小语种译者会更高一些。

 

而对于编辑的高要求,索·恩也自有应对之法。在加入索·恩之前,陈旭泽曾在社科文献社当了六年的质检编辑,一方面积累了相当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经验,为后续翻译和编辑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近期索·恩正在翻译的威廉二世传记,由于内容过多,三卷内容分别由三个不同的译者来翻译,陈旭泽为此事先拟了一个翻译和编辑的规范,以保证内容概念和文意的统一。在翻译完成后,编辑们会在译文中添加扩注、原文及译者注,并保留原书最后的参考文献及索引,尤其是对于小语种文稿中那些中文读者较为陌生的概念,索·恩都会以双语呈现,尽力避免读者望文生义或误解。


《维多利亚女王》中的注解

 

2018年5月,索·恩的第一本书《性欲与性行为》面世,其后逐渐引进出版了《时间》《俾斯麦》《帝国的十字路口》等。至2019年11月,索·恩共出版了32种书,且正如团队早期策划的一样——其中有大量的德语书、“大部头”。这样的印象随着一本本书的出版,丰满了索恩的形象和特色,也在读者心中树立了品牌,圈住了一批对海外世界史感兴趣的粉丝。

 

沟通

“我们希望把译者、出版者和读者的关系拉近一些”

 

这是在采访中,索·恩团队频频谈到的一点,也是编辑们每一项工作的出发点。不论是出版工作,还是线下沙龙、社群、电台、书单等,都是索·恩“拉近一些”的方式。“我们希望跟读者、译者更紧密地交流,破除一些误解,让我们之间的联系不只存在于商品买卖,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段其刚说。

 

做引进版图书,与译者的沟通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部分之一。与德国苏尔坎普出版社“不是在出版书,而是在经营作者”的理念类似,索·恩将经营的对象换成了译者,努力与译者发展更为友善的关系,并在利润空间允许的范围内尽力提高译者待遇。现在,索·恩与许多高水平的译者建立了联系,如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签约译者马睿和朱邦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汉堡总领事杨惠群,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任卫茂平等,在德国和奥地利生活的5名北大德语系校友还成立了一个翻译品牌“一文未名”,以此与索·恩相呼应。

 

在这里,编辑与译者也许更像一起研究与学习的朋友,共同为自己喜欢的课题添砖加瓦。在与索·恩合作的译者中,周方茹和陈嘉瑜也是其中之二,她们都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在担任索·恩编辑的同时,也承担翻译工作。在正式入职前,陈嘉瑜就成为了索·恩的译者,翻译的是欧洲史系列中的其中一本,这和她学习方向契合,也是个人感兴趣的方向。在加入团队、成为编辑后,更是担上了一份职业责任,她需要思考如何恰如其分地传达图书内容,沟通读者。“做译者有利于反思读者身份,做编辑有利于反思译者身份,这二者是相互促进的。”陈嘉瑜说。


而从读者角度来说,翻译和编校质量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知识性学术性较强的图书来说就更是如此。然而,一方面,译者和编辑的大量文稿工作隐藏在一本小小的成品书后,不为人知;另一方面,读者对出版的过程有好奇和疑问,想了解却寻之无门。为了展示出“背后的故事”,索·恩曾尝试过视频讲书,后转为操作较为简单的电台,节目以较为轻松的谈话形式,邀请译者和出版者讲述图书相关的故事,以期消除一些因为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误解。在12月的新节目里,索·恩就计划邀请读者、译者一起来录制节目,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

 

《西方通史》线下沙龙活动,中为译者丁娜


“拉近一些”不限于读者和出版者之间,也存在于读者和书之间。现代社会大量信息和快节奏生活除了带来碎片化阅读,也导致了另一种现象——许多人将新书束之高阁,“买过等于看过”,而这显然不是索·恩要的。在介绍活动的时候,段其刚谈到:“我们希望通过展现与书主题有关的有意思的话题,引起读者的好奇,让他能在之后把书拿出来翻一下。毕竟我们做了书是希望读者去读,如果只是购买而没有阅读的话,还是一种遗憾。”

 

在聊到这些活动时,段其刚提到索·恩出版的一本书《独异性社会》,书中认为,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联已不再完全囿于血缘和地缘,而是变得多种多样。从这个角度讲,索·恩算是将图书内容变成了联结点,通过品牌运营的活动,为读者提供与书有关的社交场景。未来,索·恩还会考虑增加读书会等其他模式的新活动。但目前,这些暂时还只是他的“瞎想”。

 

设计

“‘精装’不一定要是硬壳,应该是精美的装帧”

 

在索·恩的各个社交媒体主页,都可看到这样一句介绍——“图书策划人&视觉设计师联合创立”,这位设计师就是宋涛。


设计师宋涛


宋涛是索·恩的创始人之一,和曾经的段其刚、周方茹一样,他也是甲骨文的图书设计师,现在同时担任多个图书品牌的设计。在起意创立索·恩时,段其刚深知形象对图书品牌的重要性,便邀请了一直合作良好的宋涛来担任索·恩的设计师。在索·恩创立后的一年多里,编辑与设计师一道在各方面进行探索,从设计上塑造特色、立住品牌。

 

在品牌创立之初,最先定下来的是Logo——一只由单词THORN勾勒成的荆棘鸟。当时宋涛提出,想以动物形象作为标识,且最好符合两个特点:易于设计、寓意要好。说起来简单,要找到却不容易。后来,一位居住在欧洲的译者给了段其刚灵感,提出可以用荆棘鸟作为标识。团队接受了这一建议,品牌形象就此确立。一是荆棘鸟并非实际存在的动物,设计时只要意象表达出来即可;二是正如传说中荆棘鸟以身殉歌追求美一样,编辑对书同样抱有一份热情和热爱。Logo定下来后,名字和slogan自然也就定了下来——索·恩thornbird和“忘掉地平线”。

 

名字和形象是第一步,接下来是书的装帧。最早出版的几本书如《性欲与性行为》《俾斯麦》《时间》等采用的都是精装设计,且加入了手工元素。成品的确很好看,只是价格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不得不放弃。后来在出版《帝国的十字路口》《罪行与沉默》时,团队换了一版成本相对低的精装,但编辑与设计师都对此并不满意。最后在各项的权衡妥协中,选择了平装。

 

由于有在印刷厂工作过的经历,宋涛了解如何更好地在印制过程中呈现设计效果。他认为,精装不见得非得是硬壳才能叫精装,所谓“精”应该体现在精美的装帧设计上。因此索·恩后来虽然转向了平装书,但也并非完全的“平”,至少许多书在封面上做出了凹凸感。而除此之外,护封、尺寸等的设计上也处处藏着出版者们的创意和小心思。

 

为了保护图书,也为了“精”,索·恩设计了一种护封,将外壳的勒口做了延伸,可以把书的切口也包进去,并在切口侧印上图书信息,如《维多利亚女王》《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就采用了这种设计。这虽然是对读者习惯的挑战,但也成为了索·恩的特色。

 

《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护封包住切口,尺寸轻巧便携


另外,索·恩图书的开本尺寸有两种:210*123和210*165,这在市场上也是不多见的。早期在出版《时间》时,210*123是德文原版书的尺寸,这样的窄本既能单手翻阅,携带也十分轻便,很快就被定为索·恩开本的其中一种。与此同时,由于索·恩的许多图书内容过多,做窄本会导致图书过厚,因此又有了相对大一些的210*165,并提供页边栏的空间,方便读者做阅读随笔。

 

目前的设计仍有许多不足,但总体上,段其刚和宋涛是满意的。段其刚说,宋涛曾经表示,索·恩目前是中国大陆市场里面平装书里做得最精美的,没有之一。但随后,他立刻很有“求生欲”地补充道:“这只是我们设计师的看法。”

 

品牌

“要想被读者记住,必须有一定的规模”

 

2018年,索·恩成立,用段其刚的话说,当时的市场已经充分竞争,甚至有点趋于饱和,要想让索·恩在大量成熟品牌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也因此,相对于当年成立甲骨文,社科文献社对索·恩的考核要相对严格一些。为了在短时间内征服读者、树立品牌形象,索·恩采取的方法除了前文提到的有特色的装帧设计、多样的品牌活动,还有规模策略、选题策略等。

 

段其刚认为,在引进版图书难出爆款、市场趋于垂直的当下,只有有节奏地出书、形成规模,才能给读者留下印象。在成立之前,索·恩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选题和稿件存量,品牌成立后也持续地在积累选题,现在光是德语书就有近一百种。从2018年5月第一本书出版,到2019年11月前,索·恩共出了32种书,平均一月2种。其中销量最好的是《俾斯麦》,发货量过万。其他书如《西方通史》《中国与世界社会》《维多利亚女王》《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等,在市场上也都有较好的反响。未来逐渐步上轨道后,索·恩计划一年出三十到四十种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迅速推出产品。


索·恩出版的部分图书


规模不仅体现在出版上,也在品牌活动上。以书为基础,索·恩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想法不成熟和精力不足暂时搁置的也有,如以书为主题的文创和视频,但更多则持续做了下来,如前文提到的电台、沙龙、社群等,还有联合理想国、未读、商务印书馆等30家出版机构,共同发布的书单“我是编辑我推荐”。该书单由编辑撰写评语,向读者推荐近3个月内、各出版机构出版的引进版人文社科类图书。这些活动共同构建了索·恩的矩阵,形成了另一种规模效应。

 

另外在选题方面,虽然索·恩强调内容的深度和思想性,以期把图书做成长销品,但这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门槛。出于市场的考虑,也出于读者的需求,索·恩出版了一些读起来不那么费劲的书。比如在“海外中国史”系列中,中国读者们熟悉的历史通过海外史学家的角度重新讲述,题材落在大众熟悉的领域,但内容依旧坚持深度和思想性。同时,也有故事性较强的《维多利亚女王》,内容偏叙事,与索·恩的其他书相比起来,学术性并不强,对普通读者更为友好。在电台、沙龙和社群中,也尽量让形式和内容都轻松活泼一些,加强品牌的沟通功能和开放度。

 

纵观索·恩的题材,虽然是以世界史为基调,但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无数新的分支,如人物传记《俾斯麦》《梅特涅》《维多利亚女王》《赌徒恺撒》,如偏科普向的《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时间》,又如前沿话题《性欲与性行为》《独异性社会》等。分类各有交叉,并不绝对。这样的开放和包容将持续下去,为索·恩提供更多的空间。段其刚说:“长远来说,我希望把索·恩做成一个涉及范围相对广泛一些的品牌,或者有更多的系列和子品牌,而不是都在一个套子里。比如我对艺术史和科普比较感兴趣,又比如如果嘉瑜想做更学术一些的产品、陈旭泽想做自己熟悉的戏剧电影的类型,未来都是有可能的。”

 

作为一个图书品牌,索·恩已初具规模,但尚未完全成型。目前,团队精力不够是最大的问题,但段其刚笑说,现在暂不考虑扩充人手,“不然人越多想法越多,到时候就真的忙不过来了”。现阶段的目标,依然是出版具有厚度和深度的作品,这既是团队如荆棘鸟一般抱有的理想主义,也是品牌立足之本。“我们希望索·恩出版的某一部作品能被反复阅读,成为中国大陆同类型主题里最有分量的一本。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出发点。”


下期预告:

贴地飞行,索·恩的2019(二):一只出版界的沙雕 编辑部的故事


更多文章:

时间的发明丨我是编辑,12月推荐

美国外交何以崩溃?丨我是编辑,11月推荐

索·恩电台第三期 | 和时代错位的两位政治家

“中高级图形文字装配工”宋涛的访谈

这里是索•恩电台,你的守夜人 | 我们的访谈节目正式上线

索·恩全书目来了!满200减30,温暖你的冬季


索·恩读书会期待您的加入,加群主微信:woshi931007马上成为书友,愿与您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我们将在群内不定期举办读书会等福利活动。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