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极,人类的终极悲歌

时差岛岛主 时差岛 2019-04-07

时差岛第 9 条推送

 

北极,世界的冷酷尽头

地球北方最后一片处女地



© photo by Pedro Armestre / Greenpeace


因为遥远、未知、寒冷、漂亮,

北极一直是人类心怀恐惧、

却又永恒向往的终极目的地。

 

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

即便是冰川融化严重的盛夏,

前往北极的航道仍然困难重重。

不连续的冰山和各种未知险境,

成为一道道障碍,

但这仍然阻挡不了人类对北极的好奇。


—— 引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12月刊   



前往北极,如今

成了许多普通人的极致梦想。


然而,随着全球变暖的不可逆趋势,

随着各国在北极的资源争霸愈演愈烈,

50年后,北极无冰、生态污染、物种濒临灭绝,可预见的灾难正向我们袭来!

 

北极圈的纯白世界,

正在被蓝色与血色替代。

 

▲英国《卫报》在北极圈的斯瓦尔巴群岛上跟踪一只雄性北极熊。由于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它无法捕食猎物,今年7月已经饿死了。© photo by Ashley Cooper 


这些网络图片在大众心中激起了不同情绪。

北冰洋正在变暖变蓝,将成「无冰洋」。

背后,一场世界大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博弈也正在升温。


北极,不需要人类的悲歌


也许你正在感叹「环保从我做起,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啊!」



但是请冷静:

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

北极身为地球最早的家庭成员,

它至少经历过5次地质迭代、物种大灭绝与再生,它比今天更热更冷的日子动辄千万年,超乎你想象。



对北极来说,哪怕海冰全部融化;

对地球来说,哪怕人类全部灭绝;

也只不过是一瞬间、沧海一沙砾罢了。


地球,从不需要拯救,

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本期「时差岛」与你一起踏入遥远北极。


 

            

北极在哪里?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北极仅是一片渺无人烟的冰海,是悬在我们脑门最顶上那一大片白,是只有探险家、科学家或科幻小说作者才会关心的地方。



北极地区,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的区域。


中心是世界四大洋之一北冰洋;周围的欧亚大陆、北美大陆与格陵兰岛将北冰洋围成了「地中海」。


北极地区总面积2100万平方公里,陆地与海洋的面积四六开,大陆分属8个环北极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和丹麦。



▲制图:时差岛


北极地形复杂,领土又分属不同国家,不像南极是一整块大陆,因此很多人对北极圈的地理概念总是很模糊。但很明确的是:北极与南极一起构成了地球的两大寒带。




            

史前时代,北冰洋没有冰

 

将时间倒回到史前时代,

白垩纪时期(约1.45亿年前~6600万年前),

北极地区并不被冰雪覆盖,

它的气候远比现在温暖,

最高20℃,最低-15℃,

整个北冰洋犹如一片巨大的淡水湖,

周围恐龙逡巡,水杉遍布。

 

▲美国《科学》杂志描绘的白垩纪时期的北极样貌。


1820万年前,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

大西洋的海水才开始由海峡流入北极圈,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冰洋。

这一过程,经历了至少75万年。


▲美国《科学》杂志描绘的9000万年前的北极样貌:火山运动、原始鸟类、淡水湾、海龟、鱼类。



            

北极,孤绝的白色世界


从北极圈到北极点,

永久性海冰像一个天然的时间冰箱,

将地球百万年前最纯净的模样冷藏起来,

原封不动地送到了人类眼前。

 

这里有真正意义的世界尽头 —— 北极点

North Pole,地球最北的一点,每年有微小位移。


▲乘坐俄罗斯「50周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是普通游客抵达北极点的唯一方式,一张船票20万元。


以北极点为圆心画圈,是北冰洋。

这个世界最小、最浅、最冷的大洋,2/3被永久性海冰所覆盖。



更大的圈,是陆地海岸带及众多岛屿。

北极圈内的岛屿数量仅次于太平洋。


▲图为挪威北部的罗弗敦群岛。

 

于是,极致美的自然奇观在此诞生:

从亘古恒今的冰川、峡湾;


▲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北极区域多冰川、峡湾。Fjord一词来自挪威语。


到全世界最密集、最美的冰山;


▲格陵兰岛是北极看冰山最好的地方,被称为冰山摇篮。每年产浮冰比南极要多一倍,其中1/3是冰山!


▲梦幻般的北极大地纹理:冰山、冰泡、冰洞、冰瀑。


从荒芜寂寞的北极苔原;


▲这片永冻土地带,强风与荒漠相伴,却也在夏季布满水网与沼泽。

 

到高冷气质十足的亚寒带针叶林。


▲北极点并非最冷的,整个北极最冷的地方在泰加林带——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北纬63°16.2′)曾在1964年测得-71℃。

 

高纬度特有的奇幻天象昼夜交替:

北极点不只是「世界的尽头」,也是「时间的尽头」。这里每年只有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从极昼的午夜阳光,


▲极昼的漫长夏日,太阳始终追着地平线转圈。

 

到极夜的绚烂北极光;


▲比起南极,北极光的背景幕布太美了,峡湾冰川荒原峡谷森林……


在北极,彩虹也成了白色;


▲气温太低,空气中的水滴凝结成冰晶,彩虹呈现出白色。

 

在茫茫苔原之上,花朵也像延时摄影一样,急速绽放又急速枯萎;


▲北极棉草(Arctic Cotton Grass),因纽特人用它来做蜡烛芯,整个冰屋也被照亮。© photo by Nunavut

  

诗人赞叹北极的孤绝、奇美,

但这里并非一片死寂。虽然没有陆地,北极却拥有比南极更丰富的生命体

 

数十万只野生驯鹿、麝牛的浩荡迁徙,壮观景象不输非洲草原;



北极狐、北极兔、木野牛、旅鼠隐逸苔原与森林间,雪鸮、北极鹰滑翔而过;




还有睥睨众生的「北极之王」北极熊,



以及全世界最稀有的鲸类:独角鲸、白鲸、北大西洋露脊鲸……


▲一群白鲸游过巴芬岛北部的兰开斯特湾。 


这样的世界,已经存在了千万年。

冰山崩裂、坠入大海,激起一阵巨浪,

没人怀疑,那空洞又浑厚的巨响,是从1万年前传来。

 


            

地球最早的极地孤儿


1万年前,人类踟蹰而来。

 

北极地区最早的原住民是在1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徙至此,又有部落跨越白令海峡,进入北美大陆。这当然是人类史上的奇迹,要知道,同样极寒残酷的南极洲,迄今无人类定居。



如今,北极地区生活着2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200万,主要有北美的因纽特人、俄罗斯的科米人、北欧的萨米人等。

 

▲北欧萨米人,与驯鹿共生。


特别是因纽特人,也就是「爱斯基摩人」。他们骄傲地称自己为「因纽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冰原生存大师:身材矮小而强壮,猎食海豹、北极熊和海象为生。耐寒且战斗力极强,不停迁徙,冬天也「冬眠」。

 


据说,群居的因纽特人在冰屋里睡觉时,是一大家子赤身裸体挤在一起,除了取暖,也更是一种精神慰藉,以抵抗北极大地的无尽孤独。



在我们眼里,他们曾数千年封闭地生活在北极,如同地球孤儿一般,排除在「文明世界」之外;但于原住民自己而言,那却是一段不被打扰的岁月。


直到……

 

 

            

16世纪地理大发现

人类征服北极第一步


 


400年前,类最初探索北极,

是为了挑战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也是为了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航道。


16世纪初,马可·波罗的游记和新大陆的发现点燃了全欧洲的「东方热」。英国、荷兰对那个遥远而神秘、遍地财富的东方满怀憧憬。但南方航线早被西班牙、葡萄牙霸占,买路钱昂贵,于是想从北极绕道,开辟一条捷径直通中国。


此后数百年,英国人、荷兰人、北欧人、俄罗斯人前赴后继勇闯北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终于被分别打通。



这个过程充满了史诗般的英雄主义色彩。


19世纪,「征服北极点」更成为了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其壮烈程度,全球人类史上唯有登顶珠峰可与之相比。

 


有人永眠海底。

1845年,英国爵士约翰·富兰克林率船队向北极点进发,却全军覆没,被探险史称为「北极死亡大进军」。

 

有人奇迹生还。

1893年,挪威探险家内森驾着「前进号」帆船向北极点进发,3年后奇迹般生还,成为19世纪最接近北极点的人。

 

有人最终抵达。

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里经过了23年的努力、失去了大部分手指和脚趾,成为了第一个达到北极点的人。

1926年,挪威人阿蒙森完成了跨越北极的第一次飞行。

1978年,日本人植村直己完成了第一次孤身抵达北极点的壮举。


「北极点终于属于我了,

它看上去是那么简单而平凡。」

—— 抵达北极点第一人皮里的日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成为了「白色生命线」。

1939年,二战爆发,英美为了避开德军封锁向苏联输送战略物资,打通北极航道。5年战争期间,同盟国派出共计743艘运输船,沉没85艘,这条「最短生命线」对苏联最终胜利起了巨大作用,鼓舞了士气和民心。


如今俯瞰北极圈地图,

许多地名都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这是世人对探索者、开拓者的永恒纪念。


 

            

19世纪科考时代,

北极旅行团出发!

 

1881年被定为「国际极地年」,人类的北极征途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考时代」。




整个20世纪,各国科考队在现代科技助力之下,争相建立北极基地。


无数的「第一次」被刷新着。

1958年,美国核潜艇「诺特拉斯」号第一次从冰下穿过了北极点;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北极卫星;1977年,苏联破冰船「北极」号第一次冲破冰层抵达北极点……


©photo by Greenpeace


1999年,中国派出第一支北极科考队,迄今已进行过8次北极科考,并在挪威新奥尔松设有黄河站。


这一组图片来自摄影师Evgenia Arbugaeva,记录了一支长期驻扎在北极气象站的科考队。在北极科考,艰苦但浪漫!


20世纪末,「北极旅行」也成为了可能!

 

1908年,康有为成为第一位探访北极的中国旅行者。他在北冰洋泛舟写下诗句:「极昼,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也。」

 


仅仅100年后,中国已成为探访北极人数最多的国家。2017年,全球抵达北极点的游客有500多人,中国人超过了一半


坐邮轮去北极点,成为了中国富人阶层、智识阶层时下最起范儿的新旅行方式。


全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50周年胜利号」,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出发,直抵北极点!一张船票20万,10天航程,一开售就会被抢空。


20年前,美国人是北极常客;

而今天,中国旅游公司会包下整艘船!



北极圈更多的未知之境,

也都被我们一一涉足。

去挪威斯瓦尔巴群岛观鲸、拜访北极熊,

去萨米部落,看驯鹿迁徙,

去美国阿拉斯加追逐北极光,

去冰岛的火山地貌间,环岛自驾,

去格陵兰岛看尽全世界最美的冰山……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极区域,在整个北极圈是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北极门户特罗姆瑟更是一座为游客而生的城市,人们从这里去往更远的北极三岛(冰岛、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


然而,一切都这么美好吗?



            

地球下一个富矿

世界尽头的能源战争


进入21世纪,北极圈突然变得炙手可热,

这个「热」不仅有地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热,

更有世界各国对它投射来的热切目光。


北极从「科考时代」演变到了「掘金时代」。

这一次,人类要抢夺「时间」与「财富」了。



还是500年前的那一条捷径,

北极航道的价值有多大?

 

从北极上方俯瞰地球,会明显发现:

北极航道是东西半球之间的最短航线。


比如,从中国上海行船去荷兰鹿特丹,穿行北极新航道,会比目前绕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缩短40%航程,节约至少9天,每年节省逾千亿美元的海运成本。对现代国际贸易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北极的四季通航,其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不可估量。


▲直到21世纪初,浮冰仍是北极航道最大的阻碍,即便在夏季通航期,也必须靠破冰船开道。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多处于北纬30度以北,这个区域生产了当今世界80%的工业产品,占据国际贸易额的70%,也就是说——

未来世界的贸易格局,

极可能因北极航道的开通,而彻底改变!


另外,有价值的不只航道,

还有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藏!



▲俄罗斯、挪威、加拿大等国位于北极的油田。


北极二字背后,

是让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国家

眼放绿光的 —— 能源!

 

北极拥有原油储量达900亿桶,占全球13%;

天然气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30%;

煤炭储量超过4000亿吨,占全球9%;

矿产、森林、渔业及水电等自然资源,似取之不竭。

 


北极,被称为「第二个中东」,

在能源空前稀缺紧张的当下,

谁能掌控北极,谁就将稳握主宰世界的关键筹码。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在作业中。


20世纪中后期,苏联和挪威都因北极海域的气油开采,累积了大量财富。进入21世纪,此前几个世纪和平共处的环北极8国,为了抢能源、占山头,迅速在世界尽头打响了争夺战。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潜水艇从北极点下潜至北冰洋底,并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插在了北冰洋底,宣示主权,遭到其它国家一致抗议。


2007年-2010年,

北极争夺战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西方主流时政媒体画风是:

北极能源争夺将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今天,争夺仍在继续,而北极圈却已开始融化……



            

生态灾难不可逆转

北极圈的白色,渐渐变蓝变黑


北极,敏感而脆弱。


它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地球稍有风吹草动,北极一定最先有异象。

 


过去40年,

北极气温上升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

北极冰以每年1500亿吨的速度在消融,总面积减少了一半。 

可预估的未来是:最快至2040年夏天,北冰洋将成为「无冰洋」。这比10年前的预测,提前了整整60年。

 

▲泄露的石油污染北冰洋海域,油污犹如幽灵残骸。图:NASA航拍


动物生存环境告急!

北极熊、独角鲸、海象、海豹都曾濒临绝种,

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下降了25%,

而斯特勒海牛和大海雀分别在1768年和1844年因人类过度捕杀而灭绝。


17世纪,鲸油的抢手使得捕鲸业兴起,仅荷兰一国就在挪威海域就捕杀了60000多头北大西洋露脊鲸。至今数百年过去,鲸鱼数量仍未得到恢复。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起的「拯救北极」活动海报。


北极鹰隼在中东黑市价格已达到十几万美元;人们还没弄清楚独角鲸是如何繁殖的,但早就清楚它的长角已和黄金一样贵了。媒体整天都在说气候变暖、保护环境,但没有人会收手的。


——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 Nansen Weber

持续拍摄北极动物20余年

 


以上,就是这个夏天刷屏的「融冰北极」。

不论是否升温至32℃,

不论北极熊是否数量稳定,

全球变暖,北极融冰,已成不可逆的事实。



            

人类应该悲鸣吗?

很多国家竟一直坐等冰化!


全球变暖,北极航道却正在「开封」。

这条贯穿欧亚大陆与美洲的捷径,将在未来加速度地成为:石油之路、财富之路、旅游之路……



所有国家将面临一个终极困扰:

如果想赢得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口碑,就会输掉全球经济战略与能源竞争之先机。谁会甘心退出?

 

最兴奋的,当属俄罗斯。

融冰后的辽阔北方海,将彻底解决困扰它几百年「没有出海口」的问题!海军力量更能东西合璧,震慑美帝。

 

北欧诸国,一直在等冰化的,就是格陵兰岛。

这个世界第一大岛将成为「全球变暖大赢家」。因为昔日冰封的荒岛很可能变得如同它的英文名Greenland一样,绿草如茵。同时,被冰盖锁住的数百亿桶石油将使它一夜暴富,脱离丹麦获得独立。

 


美国与加拿大也按捺不住利益心。

除了瞄准地理、经济、军事利益不放,在北极旅游开发上,他们也将获得更多商机。

 

当然,中国也没有缺席。「冰上丝绸之路」已在努力加载中……


▲中俄科学家正在开发世界首创冰下通信技术 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

         

大国们都把北极当作了「战略」,

但地球的加速度,人类是否搂得住?

这显然已不是「环保从我做起」就能稳住的局面了。

 

 

            

地球不需要拯救

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邮轮公司干脆打起了广告:

趁着冰还没化,赶紧去北极看看吧!

 


当普通人终于得以「旅行者」的身份走近它时,北极,已不再单纯是一种见识与谈资,它已「生长」出新的意义,有了见证历史的意味。

 

多年前,中科院院士丁仲礼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及:「地球存在了几十亿年,多的是比现在气温高或低的时候,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是作为物种的人类自己。能否拯救?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在应对各种挑战时,能否真的有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文明产生。这是当今人类的最大难题。」

 

振聋发聩之语:

地球不需要拯救,

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在距离北极点1000多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人类建有一座全球种子库,它被称作是世界末日的「诺亚方舟」。


在北极融冰、人类暗战的当下,

这座藏于荒原的种子库,竟显得那样孤独。


地球灭亡的那一天,

寒冷的北极,真会成为人类最后的避难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083nja33&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6年6月,意大利钢琴家Ludovico Einaudi在北极冰川上演奏《北极悲歌》,背景音是不断坠落的融冰与海鸟哀鸣。


北极,不需要人类的悲歌。

但对于人类来说,北极,已是人类的终极悲歌。


· END ·


 ©  时差岛出品

图 | VCG、National Geographic、

Greenpeace、Unsplash、Visit Norway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啊 ☟ 



              

往期回顾:克罗地亚,烈火一样燃烧

点击图片查看

往期回顾:冰岛,人类的终极孤独

点击图片查看


时差岛

Same Same but Different

- 对世界D面的认知与想象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