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只是李白杜甫孟浩然,这位唐代大诗人在温做官时曾给江心屿留下的名作

孤屿志 2023-08-30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1200多年前的一个春日,江南盐铁使署监官顾况在江边游玩,听到不远处的江心屿传来阵阵民歌,原来是有一群人在岛中祭神。

盐监官是个小官,但顾况在文学上的成就斐然,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同时代的皇甫湜盛赞他“李白杜甫已死,非君将谁与哉”。

顾况在温州留下了诗歌和两篇散文代表作,记录了当时的风土人情,是难得的温州记忆。本期《孤屿志》,我们来聊一聊这位大诗人。



01
善为歌诗,性诙谐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唐代苏州海盐(今属浙江嘉兴)人。宋代以来就有顾况“以寿九十卒”的说法,说明他至少活了90年,是唐朝最长寿的诗人之一。《唐才子传》中记载的顾况“善为歌诗,性诙谐,不修检操,工画山水”。


顾况画像

顾况在少年时期就显示出过人的才华,曾寄居寺观读书学习,他于儒学之外出入释老二氏,并习书画艺术,可谓杂学旁收。唐代诗人张继对顾况颇为垂青,有一首《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赞扬、勉励这位后进。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张继
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至德二年(757年),顾况登进士第,但登第举子并不能立即授官,一般需守选三至十一年不等。于是他开始出门游历,足迹遍及江浙、安徽、江西及两湖等地。顾况大部分时间在江南一带宦游,从事盐政工作,做的都是僚属一类的小官。后来又去京都担任著作佐郎这一闲职,官职低微,但他的文采在京城是赫赫有名的。

据说白居易当年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刚到京城就拿着自己的诗去拜见顾况。顾况一见到白居易的名字,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当他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得赞叹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此后他还到处跟人夸奖白居易,年轻的白居易自此声名大振。

顾况的爱情来得很奇妙,是一段被世人津津乐道的爱情佳话。相传在唐天宝年间,顾况在上阳宫附近的下水池边拾得一片红叶,叶上有题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唐寅《红叶题诗仕女图》

顾况看到后心血来潮,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还特意跑到上游将这片红叶传进宫内: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此后二人经常通过红叶传书,渐渐心生情愫。唐安史之乱后,宫女趁乱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




02
永嘉监任上,记东瓯风情


大约在大历六年(771)至九年(774)左右,顾况在永嘉任江南盐铁使署监官。

“安史之乱”后,盐税收入成为唐朝廷的财政重点。当时江淮、两浙产盐区设有四大总盐仓、十大盐监院,永嘉监(今温州龙湾)是十大盐监之一。但“盐官”并不是朝廷旨授官员,只是户部属支机构——度支、盐铁、常平、转运使署下设并派驻在产地盐监院的盐吏。

光绪八年永嘉场图

顾况以登第进士身份,“委身”一盐监事吏,着实是大材小用。但是他并没有觉得委屈,反而认为“趋之署者,如好鸟之栖茂林”,积极响应朝廷盐改运动之号召,到地方上做点实事,也不失为士子的学以致用。监官的职位是他自己申请的,唐人李绰在《尚书故实》中提到,“顾况……尝求知新亭监,人或诘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

据考证,“新亭监”在台州临海,顾况大约在大历六年(771)三月间到任新亭监,半年后被调至温州永嘉监工作。

顾况在温州实现了“写貌海中山耳”的愿望。工作之余到处游玩,领略温州本土风情,留下诗作《永嘉》,文章《莽墟赋》《仙游记》《释祀篇》等。

永嘉
顾况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一个春日,顾况在江边听到江岛上隐约传来土著祭神的歌谣。“江边”指瓯江,“夷歌”是民歌,“烟岛”意为烟波中的岛屿,应该就是江心屿,江心屿在唐代有可能是作为一个祭神的场所。短短二十字鲜明描摹出温州民间祭祀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反映了“瓯俗多敬鬼乐祠”的民俗文化。


顾况的《释祀篇》有提到“龙在甲寅,永嘉大水,损盐田……”甲寅即大历九年(774),当地盐民遭受大雨水灾,但是祭拜海龙的仪式规制不减,可见温州当地民众祭祀风气之盛。




03
一记一赋再现“世外桃源”


东晋陶渊明有一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无拘无束、安乐祥和、清澄明朗的理想社会。顾况效仿陶渊明作《仙游记》和《莽墟赋》,用虚拟的笔墨为温州构筑了一个古朴自然、和平美好的社会,再现“世外桃源”的景象。

两篇文章都是讲述大历六年(771),温州人李庭等人在山中迷路后的见闻,记可视作赋的序言或补充。在这个地方,没有“人情之险鄙,征税之愁辛”,也不用担心男人被征兵役,妇女祭祀东瓯神庙的辛劳。


村里人见到李庭,竟然向他打听“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袁晁起义早在广德元年(763)四月就被朝廷平定,距离大历六年8年多。虽远离凡尘,但依旧牵挂着袁晃动乱一事,可见此事在当地人心中产生了深刻的伤痕。

误入仙境的迷者想要脱离苦恼的尘世,“愿来就居,得否”,但莽墟中人以“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由婉言拒绝了。顾况在晚年加入道教,隐居山林,或许他写这两篇文章时已经有了归隐之心,却不得不回归现实生活,多少有些无奈。

顾况在温州任职四年,应该游玩了不少地方。《莽墟赋》对莽然之墟的描写,有“举首峨峨,去天无多”“倒壁挂松,灵莳接波,乳窦滴沥,芝房骈罗”之句,可能就是顾况对瓯越地区自然美景的概括。

编辑:连佳佳 刘曦

校对:郑凌

责编:潘贤群 张驰

审核:林婷婷

参考资料:

《顾况温州永嘉监履职记》金恩海
《顾况研究》高玉洁
《顾况及其诗歌研究》冯淑然
《不只是李白孟浩然,曾在温州任盐监官的唐代大诗人顾况,也留下不少诗文名作》,原载于《温州三十六坊》




识别二维码,关注“孤屿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