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寄送宁波的信件一日即可到达!100年前的温州邮政速度堪比现代快递

孤屿志 2023-12-30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

温州邮驿历史悠久,西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东海王驺摇建都东瓯时始设邮亭。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往往要翻山越岭、几经辗转,才能到达收信人手中。

1877年,温州海关正式开埠运行,温州港城开始走向近代化发展,也拉近了温州与各地的距离。温州近代化的邮政在此环境下因运而生,1896年“温州邮政局”成立,次年元旦在朔门瓯海关正式对外营业。那时从温州发往宁波的信件,第二日即可到达。


温州邮驿历史悠久

上世纪70年代,魏晋时期的画像砖《驿使图》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的古墓中出土。只见画中的驿使骑在红鬃马上,左手举木牍文书,跃马疾驰。这幅《驿使图》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

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画砖彩绘《驿使图》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邮驿系统。在交通要道上,每隔一段路就设置驿站,负责传递政府文书、运转货物、接待过往官员等。《周礼》中记载:“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南朝宋人郑缉之《永嘉郡记》里有“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的记载,这里的“亭”就是邮亭。南朝宋时期,谢灵运在温州期间所游的“南亭”,便是一处“邮亭”。

游南亭谢灵运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将侯秋水,息景堰旧崖。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唐开元年间,温台驿道上置有上浦馆,负责传递衙署文书,并接待来往官员。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温州在沿海山头摆设烽火斥侯36处,“烽”“驿”衔接构成了古代官方特有的军政通信联络网。

宋元时期,朔门古港一代也设置有传递消息、接待官员使节的驿馆。元代著名史学家黄溍在《永嘉重修海堤记》记载道:“温为郡,俯瞰大海,江出郡城之后,东与海合,直拱北门,枕江为亭,榜其额曰‘四时万象’,候馆在焉。”

但这些官方机构只用于公文传递,民间老百姓想要传递书信只能依靠游商、熟人、同乡等捎带。直到明永乐年间,民间组织经营的民信局才逐渐兴起,主要有传递信件、包裹及银钱汇兑等业务。到了清代,民信局达到鼎盛时期,形成了遍及全国的民间通信网。乾隆年间,温州设有全盛、永义昶、永利3家民信局,嘉庆年间又增设协兴、福润、正大、天顺4家民信局。

当时从瑞安寄信到天津,短则10天,长则达20多天。1894年10月30日,瑞安人宋恕在《致杨晨书》中说:“八月十四日始接七月廿三尊缄并都察院传知,事已无及,令人益叹息于中国邮政之不修。”

1884年5月13日自温州寄巴黎,6月8日落地,行程近 40 天。


瓯海关接管邮政业务


清光绪三年(1877),温海关成立(后改名为瓯海关),兼办邮政业务。当时海关文件和英驻温领事馆、各国洋行及外籍传教士的来往信件都通过海关传递。1882年,《海关邮局章程》规定:“温州及其以北各海关办事处一律对外设置信箱,接受公众交寄信件并出售邮票。”此后,温州邮政开启近代化进程。


《瓯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记载:从温州步行送信到宁波,大约需要六天,1884年,有一信使日夜兼程,三天半到达宁波,为有记录的最快时间。事实上,从1881年开始,往返于温沪航线的永宁号经停宁波,从温州坐汽船到宁波只需要24至26个小时。


抗日战争前的府前街,邮差正在开箱收取信件


1996年春季和2009年秋季,嘉德邮品拍卖会上都出现了一封晚清时期宁波寄温州的红条封,收件人为温处道温忠翰,销宁波1883年12月29日蓝色海关日戳,到达温州后销1883年12月30日红色海关日戳,该封正是搭乘永宁号,成功上演了让现代人意想不到的“海关速度”。

海关邮戳示意图(据温州市志 交通邮电卷 邮政志 送审稿)

1896年3月20日,“大清邮政”奉旨开办。虽冠名“大清”,但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岁月中,邮政被外国人所掌控,由英国人赫德兼任总邮政司。当年10月,“温州邮政局”成立,是浙江省第一个大清邮政机构,由瓯海关法籍税务司那威勇兼任邮政司。1897元旦起,温州邮政局在朔门瓯海关正式对外营业。

在“大清邮政”中,温州有特定的邮政式拼音,即为wenchow。厦门的邮政地名则为“Amoy”。1933年,已离开温州在厦门的弘一大师,给家住城区谢池巷八号的周孟由居士寄来一张明信片,邮戳上就有Amoy的标志。

弘一大师寄给周孟由的明信片

“大清邮政”的出现,带动了温州地区近代邮政的迅速发展。《瓯海关十年报告(1902—1911)》说:在过去的这10年中,邮政取得长足进步,光绪二十八年(1902)才开设2家邮局(温州与处州),宣统三年(1911)达到35家。除各县城(玉环)设内地局外,还有分布各地的27家代办所。

1904年6月14日瓯海新关文案李希程和税司,温州邮政局第三任邮政司德国人史机(右),税务司、第四任邮政司英国人穆厚达(左)合影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被中华邮政所接替。此前为历代王朝所设的邮驿也于1912年全部裁撤。1914元旦,温州邮政局改称温州一等邮局。

温州一等邮局


百年前就有集邮达人

温州的集邮潮,大概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当时仅有少数集邮爱好者,以收藏纪念邮票为主。曾在瓯海关任职的法国人、高级职员谭安,据说是温州的集邮第一人。

谭安大约出生于1865年前后,1887年来华在驻广州的粤海关任职。1916年11月8日任温州瓯海关税务司,直至1921年4月21日。他迎娶了温州女子,成为温州洋女婿,后来还生了一个中法混血的女儿。

谭安10岁起就有集邮的习惯,收集全球邮票及实寄封片、印花税票、珍稀古币等。在中国的这些年,每到一地都会给法国家人寄明信片。

1923年谭安离职退休,携妻带女返回法国安度晚年,带走的还有他精心收藏的中国邮票。据集邮家姜治方在《集邮和我的生活道路》一书中介绍,谭安的中国邮票,厚厚的一本,内容丰富,只可惜精芜并存,阵营杂乱。有几十枚大龙和小龙,不分光齿、阔边、毛齿,仅按颜色深浅,混合贴在一页上,还收藏有万寿邮票、台湾红、绿龙马票、台湾公文票以及大清一角长条快信邮票数十枚新票,快信邮票据其本人说是在邮务长办公室买的,他一次几乎就买下了一半。

20世纪30年代中期谭安逝世以后,经姜治方的介绍,谭安夫人将谭安的邮集出售给了我国著名钱币收藏家张乃骥,后来这部邮集被张乃骥带到美国。姜治方的初衷是想让邮集回到中国,但张乃骥到美国后家道中落,藏品在他去世后被家人变卖,谭安的邮集也流落四方。


编辑 | 连佳佳 刘曦

校对 | 郑凌

审核 | 婷婷

参考资料:

《温州市邮电志》温州市邮电局
《邮通四海的温州大清邮政总局》黄兴龙
《一百多年前的温州邮政》洪振宁
《百年温州集邮先驱——瓯海关税务司谭安》曾晓炜
《一封晚清的信件|俨如快递,宁波温州次日到达》曾晓炜


识别二维码,关注“孤屿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