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从蓝图走向现实



7月15日22时13分,在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海海域115米的高空上,随着F34号风机叶轮与与机舱精准对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亚洲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三峡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简称三峡沙扒项目)风机吊装容量突破100万千瓦,标志着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从蓝图走向现实,对我国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点击播放精彩视频
三峡沙扒项目共规划五期,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安装269台海上风电机组,建设3座海上升压站,采用220千伏海缆接入陆上集控中心。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约47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将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地质条件是海上风电开发的难点,面对复杂的海域地质气候环境、高难度的施工工艺技术、高强度的施工组织,项目创新使用多种施工技术和基础形式,其中吸力筒导管架、单柱复合筒、芯柱式嵌岩导管架、大直径四桩导管架等多个基础形式均为国内首次使用,并完成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唯一的斜桩嵌岩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

同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全力抢抓施工“窗口期”,不断优化工艺、提升工效,从今年3月吊装18台,到4月吊装22台,再到5月吊装31台,风机吊装速度不断刷新国内海上风电施工速度纪录。


我国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将有效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项目建设与运营成本。

三峡能源将坚定不移实施“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以实际行动推动三峡集团集中连片规模化海上风电开发格局落地,推进“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为“双碳”目标贡献三峡力量。CWEA
来源:三峡能源

项目参考:

为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创新使用了多种施工技术和基础型式,其中吸力筒导管架、单柱复合筒、芯柱式嵌岩导管架、大直径四桩导管架等多个基础形式均为国内首次使用,并完成了目前国内海上风电行业唯一一个斜桩嵌岩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同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提升工效,多次创下国内海上风电施工速度的记录。

完成国内首个大直径四桩导管架基础


最大直径4米、全长40米、总重量190吨,是常规四桩导管架基础桩径的两倍左右。大直径非嵌岩四桩导管架基础桩型式,在适应地质条件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国内首个芯柱嵌岩三桩导管架基础钢管桩


深水嵌岩施工难度大,工序繁琐,且国内无相关参考经验。国内海上风电行业首个深水嵌岩导管架基础的成功运用,为海上风电基础嵌岩提供了可靠的施工、技术经验。

完成国内首个吸力筒导管架基础安装


安装的吸力筒导管架是筒型基础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在大型风机基础上,导管架体总高63米,由3个直径约为13米、高约11米的吸力筒和高52米的上部导管架组成,总重量约为1560吨,通过吸力泵使筒内外形成压差,在压力的作用下沉贯入持力层。

完成南海海域首个单柱复合筒基础


单柱复合筒基础底部的筒体直径足足有36米,相当于2.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其整体结构为“单柱+连接件+筒体”的全钢结构,通过连接结构有效地发挥了单桩和传统筒形基础结构的优势,主要解决近海深水海域水深、浪大、基岩埋深浅、施工窗口期短的工程难题。

完成国内同等容量下重量最轻的海上升压站


三峡阳江沙扒一期3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海上升压站长42米、宽39米、顶标高36米,总重量2692吨,是国内同等容量下重量最轻的海上升压站。

完成国内首座

斜桩植入嵌岩导管架基础海上升压站吊装


海上升压站采用了国内首座四桩斜桩植入嵌岩升压站导管架基础,施工技术难度大,钻孔精度要求高。通过优化基础使得场内集电线路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减少约15%的220kV海缆长度,节约建设成本。升压站吊装仅花费了9小时顺利完成,一举打破了南海海上升压站吊装时间记录。

完成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升压站吊装


该升压站装机容量900兆瓦,上部组块尺寸长53米,宽41米,高17米,总重量超4000吨,为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升压站。

完成南海海域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吊装


该台风机单机容量为7兆瓦,其轮毂中心高度达113米,叶轮直径186米,扫风面积超26000平方米,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的面积,为目前南海海域成功吊装的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

创造国内风机吊装速度的新纪录


三峡阳江沙扒项目以单艘施工船单月吊装10台明阳6.45兆瓦大容量风机,平均单台用时3天、最快单台用时仅2天的吊装速度,创造了国内海上风机吊装新记录。

生态效益

坚守清洁能源开发的使命,三峡集团从三峡走向长江,从长江走向海洋。据估算,阳江海上风电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将达47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将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三峡能源将继续攻克关键技术,践行示范引领,有力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改革发展,助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向蓝色海洋阔步进发。

图说 | 创多项纪录!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秦海岩:海上风电是沿海地区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抓手
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系列报道(五):主题论坛三纵论驱动海上风电降本的创新之道
分享|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嘉宾演讲PPT打包下载
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建成,装机10.45GW,占全国3.7%
浙江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重磅!广东省发布“十四五”规划:推动8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打造粤东千万千瓦级基地

投稿与联合研究欢迎风能行业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产业分析师向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赐稿,或进行联合风能产业研究。CWEA投稿邮箱:
cwea40@cwea.org.cn,或请公众号后台留言
产业研究服务:
gaoyuan@cwea.org.cn,高女士
电话:010-59796665-3612


更多能源和风电行业专业报告,请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文章列表页右上角搜索“报告”,即可获取最新最全的报告。也欢迎您将CWEA公众号转发给朋友参考。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