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思殿堂 | 新兴技术、技术治理与后人类社会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2年6月10日,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浙江大学人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新兴技术、技术治理与后人类社会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均苑顺利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有130余人参加会议,有来自不同学科的13位专家学者做了报告。会议旨在从多学科角度探讨交流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科技、神经科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赛博格等相关高新技术、技术治理与后人类社会的前景。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李恒威教授致开幕辞。他提出“人类世”“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后人类社会”是理解当代及未来技术与人类社会关系的三个重要概念。

李恒威教授开幕致辞线下与会专家学者进行研讨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吴伟副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元宇宙依托于三大类重要技术,并通过对全球热点、代表性机构和中美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比分析,更清晰的展示了元宇宙技术发展趋势与竞争态势。

吴伟副研究员做题为“元宇宙相关文献分析报告”报告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徐慈华副教授提出,记忆宫殿作为一种记忆术在认知上的有效性基于人脑演化所形成超强空间和图像认知的能力,而元宇宙将为我们提供深具“具身性”、“场景性”和“互动性”的多模态沉浸式表征方式。

徐慈华副教授做题为“回归洪荒之力——从记忆宫殿到元宇宙”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潘杨欢提到元宇宙的发展会迎来交互硬件+沉浸式内容+全场景应用的大融合,以此拉动文旅行业新增长,同时元宇宙也会打开多维世界,丰富社会形态,提升多维认知。

潘杨欢博士做题为“元宇宙对文旅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报告


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包爱民教授介绍了人脑组织库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知情同意、遗传学信息处理、脑库的非营利运行管理等;通过对“国家健康与疾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实践经验的研讨,为中国的脑与类脑研究计划实施提供参考信息。

包爱民教授做题为“人脑组织库建设的相关伦理议题”报告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与产业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协调负责人张为志研究员介绍了自己的著作《逃离绑架-双脑的世界》,并阐释“逃离绑架”是指逃离单一生物人社会传统理论与意识形态的绑架,逃离生物人狭隘的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大脑深度偏好依赖的绑架,最终建立起个人心智与社会类心智之间和谐向善的关系。

张为志研究员做题为“《逃离绑架-双脑的世界》——社会大脑类心智(Mind -inspired)研究思考”报告


东华大学李进讲师探讨了AI辅助的社会存在及其可能后果,并阐述了AI辅助对技术世代人的影响,指出技术控制世代对AI现状及至前景的反思包含在人的存在方式的反思中。

李进讲师做题为“辅助AI应用的人本存在学刍议”报告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梁永佳教授通过对莫斯“人观”与“文明”的论述,讨论“人生史” 作为一种“具体的科学”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并提出 “人生史”可能构成了一种以“人观”认识“文明”的社会研究途径,一种可以跨越时空的比较手段。

梁永佳教授做题为“人生史:以‘人观’认识‘文明’”报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俞晗之研究员认为需要仔细考虑各个细分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特征差异及其引发的全球问题属性差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思考治理机制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问题。

俞晗之研究员做题为“新兴技术引发的全球问题属性与治理有效性”报告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恒威教授介绍了元宇宙的两种理解与演化,基于知觉的特性提出虚拟现实具有模拟性、构造性、想象性、虚构性和创造性,并探讨了个体同一性与数字化身的关系。

李恒威教授做题为“元宇宙与心智发展”报告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阮云星教授重温了萌生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及相应人文社会学科范式转换议题的eResearch,并进一步阐发ANT范式革命与“异质建构论”视角的赛博格人类学范式转换的意涵及课题,以期推进未来人类学的建构。

阮云星教授做题为“ANT范式革命:eResearch与未来人类学”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张黎副教授介绍了“去未来化”的定义与内涵,并对后人类转向下的设计实践及其趋势进行反思与归因,阐释了思辨设计如何以共同想象(co-imagination)与虚构美学促进公众参与科技伦理治理,以及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为本的物导向设计如何更加适应后人类时代的共创与共生。

张黎副教授做题为“‘为未来’与‘去未来’:通过设计的后人类哲学”报告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潘恩荣教授通过比较“人”的不同概念,引申出近代西方文化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路,并对人工智能以人为本原则的可能性进行了辨析。

潘恩荣教授做题为“机器与后人类主义——人工智能以人为本原则的可能性辨析”报告


浙江大学文学院王昊晟助理研究员介绍了与虚拟现实相关的若干技术特征与已有和潜在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并瞻望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赛博格后人类社会有赛博空间和赛博朋克两种可能图景。

王昊晟助理研究员做题为“虚拟现实与赛博格后人类社会”报告

浙大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阮云星教授在闭幕致辞中指出,各学科的跨界交流是学术发展的重要路径,并指出青年学者要具有学术神圣感和对学术事业的理想抱负,同时期待有更多跨学科交流研讨的机会与平台。

阮云星教授闭幕致辞





文字 | 秦书渊

图片 | 严小姗

编辑 | 樊一蕃

责任编辑 | 陈舒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