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文写作中心 | “写作在通识教育中的枢纽地位” ——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春夏学期系列讲座圆满落幕

中文写作中心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2022-07-15


2022年6月10日晚,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在腾讯会议以《写作在通识教育中的枢纽地位》为主题作了专题演讲,浙江大学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金立教授主持此次活动。

孙向晨教授是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社科领军人才以及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曾先后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柏林自由大学(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等世界名校任访问学者。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代哲学、政治哲学、犹太基督教哲学、汉语哲学和通识教育理论等。其主要著作有《论家:个体与亲亲》《面对他者: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17世纪形而上学》(合著)等,主编《复旦通识丛书》并联合主编《通识教育评论》,在哲学界和通识教育领域均有建树、具有很高的威望。

在本次讲座中,孙老师以大学写作的定位为主,兼以讲述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写作课程设置的特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路径以及通识教育写作能力培养举措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线上线下近500位师生作了精彩纷呈的分享,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与师生们碰撞出“文字写作与思想、与认识、与精神、与心灵、与生命存在”的火花,为大学写作中心2022年春夏系列讲座写下完美句号。



大学写作的两个误导

在分享大学写作的定位时,孙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写作的两个误导:其一,认为写作是叙事性的、情感性的,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着的一种习惯性的“误导”,但大学写作更核心的本质是“主题性”、“说理性”,要从“叙事性”写作转变到学术的“说理性”写作,这其中有着很大的跨越。其二,把写作仅仅看做一种技巧。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仅是一个写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与人们的思维、逻辑、论证,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理解都密切相关。从哲学上说,人们对于世界丰富性、多层次的认识,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语言越薄弱,感知世界的能力也越弱,语言的丰富性也表现出对世界的捕捉能力。因此,在对大学写作进行定位时,首先要消除以前的误导,将写作定位在枢纽的位置上。



写作在通识教育体系中的根基性作用

在介绍了大学写作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性后,孙老师又为大家分享了通识教育的渊源,指出它与人类教育密切相关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从西方古典人文教育和中国古典人文教育两方面为大家生动介绍了通识教育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写作在其中起到的根基性作用。

接着,孙老师从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写作课程设置特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路径以及通识教育写作能力培养举措三个方面为线上师生做了深入浅出的分享,为浙江大学中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和培养举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和建议。



提问答疑——思想火花的精彩碰撞

THE MEANING OF LIFE

在进行1小时多的分享后,孙老师在最后的提问和答疑环节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与线上线下师生进行了精彩纷呈的互动,与师生们碰撞出众多思想的火花。

在回答“学术写作为何是大学写作中的重要部分,它具有什么作用或价值;除了服务大学写作之外,它是否还有其他的溢出价值”这一问题时,孙老师指出“看问题不能看太近视,也不能看太狭窄。”孙老师称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性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会从事两方面的工作:一种是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另一种则是进入社会市场领域。对于学术研究者,学术写作的重要性固然不言而喻,而进入社会市场后,一个人曾经的学术写作训练也依然会发挥重要作用。一个人在学术训练中培养出的对问题的敏锐性与思考能力,在学术写作中培养出的逻辑、论证与清晰的表达能力,往往都能让他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在面试时,经受过学术训练之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抓取核心问题的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深度都会比他人更强,更突出,所以千万不要把“学术性的写作”仅仅看成是以后坐冷板凳或是做学术研究才需要用到的能力。

在回答“学术性写作的评判依据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孙老师指出:首先,要看论文的高度,即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想解决或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于作者对于前人研究的分析和思考而找出的缝隙。其次,要“有结构”地去回答问题,这样后续的论证才能层层递进,更加有力,更加完整。最后,解答问题时要提出尖锐且明确的要点,不能含糊其辞,这样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对于大家负面性的说法“眼高手低”,孙老师也给出了别样的解读。孙老师认为“眼高”作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高超的眼光之后,经过训练之后,手才能跟上,才能慢慢提高写文章的能力。

夜幕渐深,线上同学们的热情却始终不减,孙老师不厌其烦地为大家继续解答了“何为‘知识的溢出’”“在不同的时代,个人写作的真正意义”以及“在具体的写作技巧中什么是最难解决的,什么是无法解决的”“如何写出短小精干的文章”等众多有趣且引人思考的问题。

最后,金老师对孙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并结合讲座内容恳请同学们自问三个问题:第一,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提高了吗?第二,对写作的结构形成了敏感度吗?第三,对“提问、概括、 引证、论证、表达、评论 、辩驳、整合”这样一些写作的环节是否形成了强烈的自觉意识?同学们可以借助这三个问题来检验自己这一个学期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短短1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本场讲座只能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暂时落下帷幕。至此,浙江大学写作中心2022年春夏系列讲座圆满闭幕!

2022年春夏系列讲座的闭幕,只是浙江大学中文课程研究中心的暂时停靠。浙江大学中文写作中心将在未来的时光里,为师生提供更多思想交流与火花碰撞的机会,邀请更多学术界的著名学者和文化界的写作大拿,为大家分享他们对写作的理解以及他们与写作的故事。同时,中心将着力推动校际、校内外之沟通交流,形成共同合力,助推同学们在写作的道路上扬帆起航,让精神文化的栖息地四季芬芳。

来源 | 浙大中文写作教学研究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