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线上培训如何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员”,我们的思考

悦享新知 悦享新知
2024-08-24

如何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持续思考、探索和精进的。


悦享新知既然致力于为公益人提供有效的发展支持,也就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且不能是想当然地采用“我们认为好的办法”,而是要尊重人的认知学习原理,并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引课程产品设计和交付体系构建。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理解和洞察公益人的发展需求”之上,为他们提供有效支持——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有结果。


为此,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钱),以夯实团队底层能力,如共读教育经典著作,向最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学(得到、三节课、做课教育等等),向全球顶尖教育专家学(哈佛等)。


春节前后,由资深哈佛大学教授授课,我们小范围尝试了【互动式线上培训·TOT共学】,学习和实践了课程设计、课堂规划、营造线上学习社群等主题内容。



参与共学的都有谁?


我们深知,公益领域内做能力建设相关的伙伴,很难获得专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本着一贯开放分享的风格,我们邀请了来自10家机构的14位伙伴共同参与,有在议题领域内持续开展赋能工作的同伴,也有在行业层面,致力于人才培养、发展支持的伙伴。


和14位有不同教育背景、从业经验伙伴的一起共学,让我们有机会体验到“各美其美”的碰撞、交流,以及“美美与共”的相互启发和支持。


这次也是我们开放共学的小范围小尝试,期待未来和更多伙伴一起探讨、交流,共学、成长。只有这样,“每一个公益人被看见有支持”的图景,才能未来可期。



学了什么?


在【互动式线上培训·TOT共学】中,我们主要学习和实践了线上培训设计和执行的各关键步骤。培训师详细讲解了整体课程设计的逻辑、“故事板”及支持教学目标的多种方法。并在学习中,设置了课程设计、课堂规划两个专题练习,由6个小组进行实践练习和汇报,形成12个具体案例。也让我们扎实地体验了一把:从“知道”到“会做”,最关键的就是“做起来”。


《互动式线上培训主题工作坊》的课程结构

从3月份开始,我们将跟着培训师学习哈佛大学知名的【案例教学法】,学习如何在培训中选择、准备合适的案例,来支持培训的展开、目标的达成。



学到了什么?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我们对线上教学的方法有了更系统地了解,掌握了更专业课程制作及回应手法。具体,要如何将知识有效地通过线上的方式传递给学员?我们产品团队伙伴是这样说的:







高 瑞

产品总监

“为什么要做线上课”是我们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常有伙伴会下意识地把“线上”和“线下”进行对比。对悦享新知来讲,探索可服务千/万人的有效公益人支持方案,是写在我们基因中的东西。线上,是我们基于使命的策略选择,不是对什么时髦教育手段的追赶。


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面对“习惯于线下方式”的用户和市场,有关线上、线下的思考、讨论,也从未停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进入到了这次共学的第一节课——探讨线上培训的优劣势。培训师描述了一个场景:


如果在一个线下的大教室,面向500人授课,培训师是可以一目百人的。但在线上,受限于现有会议软件的显示方式,培训师一目只能看到“邮票般大小”的25个人。要看完500人,只要花一番工夫的。


虽然培训师在描述这个场景时,是在说明线上的劣势。却启发我从“学员”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场景:


假设我是坐在大教室中的1/500,我所坐的位置,会让我产生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坐在前排,可以轻易地捕捉到培训师和课件上的各种细节;坐在后排,只能勉强看个大概。


但同样的场景放在线上,每一个人和培训师都是“等距的”,不会有任何人产生“后排感”和“角落感”。这个启发在之后的每一次学习中,都在不断被强化。我们19个人,身处各处,只需简单的几分钟准备,就可从客厅的沙发、办公室的工位,进入哈佛的教室,且不论先来后到,都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当然这次学习中的收获不止于此,但这一点确是我从一开始就获得的启发:线上固然有诸多局限和劣势,但它的确是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方式。也要感谢“线上”,让我们19名伙伴,有机会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和哈佛的教授,和另外18名伙伴一起共学。






 陈佳宁

 用户成功总监

疫情让很多的组织开始关注“线上教学”,而我理解的“线上教学”更多的是科技的发展,一种必然的教育方式的趋势。特别是成人教育领域,每个人都在面临自己复杂的支持系统,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会看重【个性化】的课程服务,而“线上教学”可以满足组织【规模化】与用户【个性化】之间的需求。


但要做好“线上教学”并不容易,并没有大家所认为的进入“门槛低”:这次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全球在这个领域方法上的探索,也看到了大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持续的让学员参与线上课程&如何增强线上学习互动性等。


这次学习让我再次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到底向谁教,教什么可以达成学员的期待,如何教可以让学员持续学习,这都是“线上教学”需要回答的问题。


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研究学习者的行为&学习期待依旧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在这个层面获得更多的实践感知,才能解决“线上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郭 然

课程制作人


虽然以前对于课程设计有些所谓的经验或心得,但这部分的感悟大多是呈分散且隐性分布的。这次的培训学习为我系统地梳理了线上课程制作的原则和技巧,为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查缺补漏,同时也达到了强化的效果,让它们浮现了出来。


同时,跟我们一起共学的10个机构的14个伙伴,也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的领域或议题进行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的分享。大家通过小组共创、课堂发言、社群分享等形式,营造了浓烈的学习交流氛围,带来了积极的学习体验。


当然,我们还是面临很多挑战。如何有效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如何增强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课程设计和交付做到真正切中学员痛点并能在工作场景中顺利迁移。这些问题我会长期持续地探索。






李祎礽

课程制作人


我是带着两个疑问进入课程学习的:线上课程,面向的都是屏幕后的学员,要如何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怎么样让不同认知水平、背景的学员都能够接受同一的信息,并达到学习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当然我们有很多手段和方法可以调动学员注意力,也有很多措施可以让不同的学员在特定的学习场景下,站在同一起跑线。但似乎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如何吸引注意力”或者“如何拉平认知”,而是在于有没有找到学员的真正期待值,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能解决到的问题是什么,学习动机是什么?


只有将学员的期待值与我们对学员需求的判断匹配起来,并在过程中持续唤起动机,才能让学习这一艰辛的旅程变得更有盼头。


老师有一个表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如果在第一节课就告诉学员,课程目标是什么,我们(教师)也不能期望学员马上就能理解,而且他们还会忘记。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有一个职责就是要定期提醒学员,这个课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已经走到了哪里,接下来要往哪里走。


这看起来是很朴素的行动,但也正正是我接下来要不断提醒自己的,要真正代入到学习者的心态去看待课程,在课程制作时有意识切换视角。一门真正好的课程是学员能完成学习,并能协助解决TA的疑问。


在做到有效的知识支持这件事上,我们还在持续探索,更欢迎大家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交流。


悦享新知2022上半年训练营课表即将发布,欢迎关注页面底部公号第一时间了解信息。


悦享新知的成长故事(点击图片可跳转查看)


2022年,悦享新知将在以下四个方向进行探索,期待与你共创:

产品:

持续探索有效的/可规模化的能力支持解决方案,继续打磨【训练营】,开发新主题课程。

调研:

【行业发展投入】的系列调研,对过往投入/产出做全貌性梳理和呈现;围绕公益人【相关能力框架】和【职业发展路径】开展基础研究和框架搭建。

内容:

继续探讨与呈现公益人发展需求的不同面,并记录、梳理和提炼重要的一线实践经验/探索。

试点:

在全国一些区域与当地组织合作试点,探索适合当地的人才发展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悦享新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