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者丨严向群:"第三只眼"掠过葡萄牙西班牙

新三届 2020-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严师高图 Author 严师高图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严向群,山西财经学院78级贸易系毕业。1982年分配到农业部工作。后进入北京二外旅游研究所、中青旅、中旅等单位。2018年退休。


原题

“第三只眼"看"牙”

摘自《岁月留痕——我的2018》


 


 图/文作者:严向群



初夏六月,启程看“牙”。这次要看的两颗“牙”有点特殊,不是长在自己嘴里,而是长在欧洲西南的版图上;不是借助医生的眼睛,而是各种焦距的镜头——“第三只眼”……

                          

一、看牙路上
     

7日一早登程。半日多,落地巴黎戴高乐机场。崭新的航站楼,应该没来过。廊桥颇似蓬皮杜艺术中心建筑局部,但却不是同一个设计师。这个叫安德鲁的机场设计师,说名字国人未必有几个人记得,可说起他在北京的作品“鸟蛋”,应该无人不晓。大面积钢骨结构上覆盖弧形玻璃,明显是他的设计偏好。



通透延展的现代化设计,的确给候机乘客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感。但是14年前这里却发生了惊人的廊桥坍塌事故,死亡的四人中,中国人居然占两人。事故一年后的鉴定认为,栈桥设计和施工都存在隐患。这个鉴定不能不为我以后再进入那个本来就认为破坏了古都建筑环境的“鸟蛋”,在心理上蒙上新的阴影。                                


二、观山情满


在戴高乐机场转机后两个多小时,落地位于葡萄牙西部的首都里斯本。机场行李转盘上的一个动物园广告词“Somedays you never forget”让我心动,似乎预示着此行的精彩。其实何止“Some days”呢,应该是“Everyday”哦……



里斯本最早由罗马人和西哥特人开发,后来便是占领了该市的摩尔人。先知的绿旗在里斯本圣乔治城堡的防御工事上飘扬了长达400年之久。1147年,里斯本被阿方索一世领导的基督教十字军占领。战争胜利来之不易,其决定性事件是马廷·莫涅兹的牺牲,为了让基督徒大军袭击敌方大本营,莫涅兹只身插入圣乔治城堡的大门中,活活被夹死,让基督徒大军得以破门而入。这个历史故事的惨烈,为我看到的里斯本的第一个景观埋下了伏笔。


    

入住酒店的阳台上,远远可见山上城堡在暮色中朦朦胧胧。可惜此城堡非彼城堡,是另一座同样著名的帕尔梅拉城堡。这个城堡也是摩尔人为了防御的功能而建造,扼山海之咽喉,历史上同样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因时差而早醒,再看侧光中的城堡已是云雾弥漫,曙光初现。预感到会有好戏登场,连忙支起了三脚架。精诚所至,白云为开。早霞中云雾里的古堡,终于露出了真面目。第一天就让“第三只眼”这么大饱眼福,那快门声分明是在说:爽,爽,爽……

                             

三、意外之塔


因地处贝伦区而得名的贝伦塔,大量使用了摩尔人和阿拉伯人的艺术元素,塔楼林立,廊柱巍峨,城垛甚至能找到中国长城的影子,建筑艺术精品,一望即知。


     

可要翻开这塔的历史“账本”,谁能想到这么精致的艺术品,也能和防御和战争紧密相连?500年前,葡萄牙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大航海的对外出击,让国王清醒地意识到防御的必要性……作为防御工程的贝伦塔应运而生。在建筑艺术的背后,铁血的大炮暗藏在塔内,大约是战争与和平的最好诠释。以守为攻,是战争的艺术,却也和建筑艺术如此天衣无缝……


贝伦塔的另一重意外,就是在这建筑艺术的外表下,还有失去人身自由乃至生命的恐惧。随着时间推移,贝伦塔的防御功能逐渐被监狱功能所取代,其中不同层面的狱室关着不同程度罪行的犯人。最底层则是罪孽最深重的犯人,涨潮时分,他们就真瞬间下了“十八层地狱”。 

                                   

四、昔日辉煌

 

贝伦塔建于16世纪初,另一重深刻的含义是海盗式冒险航海的见证,是葡萄牙地理大发现的起点。与贝伦塔并肩而立的航海纪念碑,似乎是嫌贝伦塔对这重含义昭示的不够,一定要以昔日的巨型帆船作为轮廓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挺立船头的亨利王子1415年亲任统帅突袭西班牙休达,一天即攻陷,后人把这看作是葡萄牙人,也是欧洲人向外扩张的开端。亨利王子虽然一生中只有4次海上航行经历,而且都是在熟悉海域短距离航行,但他仍无愧于“航海家”的称号。是他组织和资助了最初持久而系统的探险,也是他将探险与殖民结合起来,使探险变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事业。



在40年的有组织的航海活动中,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船队,拥有第一流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上第一流的探险家或航海家。如果套用某些政治理论,殖民地是要大反特反的。但是如果没有葡萄牙西班牙的出海远航,没有后来的日不落帝国,今天的世界恐怕还停留在闭关锁国的封建君主时代,还有多少新大陆处在蒙昧时期。今天的进步,离不开昔日的辉煌,挺立船头的人,永远值得尊重。 

                                   

五、神之所佑

 

与航海纪念碑一街之隔的杰罗米诺修道院和大教堂,神奇地让人难以置信。1755年,里斯本突发大地震,整个古都毁于一旦,唯独这座教堂屹立不倒。当时正逢教堂弥撒,在此祈祷的全体王室成员幸免于难,唯一的理由就是神之所佑。



这个规模宏大的建筑始建于16世纪初,建筑风格与时俱进。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融哥特、曼纽尔(扭转造型的圆柱、国王纹章和雕饰精细又繁复的窗框,同时运用大自然图像,如在石头上镶着贝壳、锚等)以及新古典主义(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风格为一体的建筑精华,是其神奇之二。



第三个神奇在于修道院和教堂合二为一。修道院最初的功能是供艾维兹王朝成员举行葬礼之用,后来演变为远航的海员们作祈祷用的教堂。这其中的联系显然和前面提到的亨利王子有关。因为建筑的发起人就是亨利王子之父,大门右侧可见亨利王子与基督十二门徒的雕塑。亨利王子在葡萄牙人心目中的圣人地位可见一斑。说这个建筑时刻彰显着当年海上霸主的荣耀,毫不为过。 

                                 

六、神来之笔

 

无论是海水的碧蓝,还是断壁的险要,还是灯塔的造型……如果分开来局部地去看,这个地处葡萄牙、也是整个欧洲最西端的罗卡角,似乎都能从澳大利亚的悉尼找到原型。



但是,澳大利亚的最早移民都是英国的囚犯。他们中间不可能涌现出“葡萄牙的屈原”卡蒙斯,更不可能有“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这样的神来之笔。诗句不仅气吞山河,而且饱含人生哲理:天无绝人之路。遇到困境时是从那悬崖上投身大海,还是扬帆远航,都在你自己的一转念了。



“海草满头,海鸥在肩”是葡萄牙诗人对罗卡尔角的赞美,形象思维虽然与中国人大为不同,但是同样的如诗如画。

                              

七、碑树人心

 

下午难得的购物和自由活动时间。导游给指了个方向,我们就沿着一个大的下坡去了庞巴尔侯爵广场。



一过广场西侧的最后一个灯口,豁然开朗的环形广场让我大出意外。圆柱形的纪念碑高耸入云,和宽大的广场面积形成精准的视觉比例。顶端昂首挺立的,就是18世纪葡萄牙声名显赫的庞巴尔侯爵。他脚下石雕的三个人应该是:若泽一世(1714—1777),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国王(1750年—1777年)和若昂五世之子。



庞巴尔任内发生了改革。改革的导火索是1756年的里斯本大地震。这场将全城毁于一旦的天灾,同时也给当时的总理大臣庞巴尔带来了改革的天赐良机。在重新规划城市的时候,他极大削弱了封建贵族的的势力,抬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把老王宫的废墟改为商业广场;规划里斯本建筑层高时无尊为贵贱之别;市中心临街开辟铺面房……


更大的改革还来自于庞巴尔侯爵引进了来自法国的启蒙运动思潮,大刀阔斧地教育改革、尊重新老基督教徒的差异性、废除奴隶制。


尽管一时间两极分化、重商主义、权力高度集中,但是放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去看,庞巴尔的改革措施还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他的纪念碑能被后人尊崇、保留至今的原因。

                                

八、双桥飞架

 


在飞驰的旅游车上,我能抓拍到里斯本两座地标性的大桥和山顶上基督耶稣展臂立像,不免要自鸣得意。上图的伽马大桥(17.2公里,欧洲第一,世界第九)虽然只拍到了局部,但是里斯本海边丘陵和沿坡而建的各色建筑,依然让我这跑马观花、无缘下车的游客非常满意。


下图是四二五大桥,2278米,早于伽马大桥三十年建造,时为欧洲最长桥梁。桥名因1974年四月二十五日的“康乃馨革命”而得。这个军事政变,居然是军人手持康乃馨推翻了对殖民地政策抱残守缺的独裁政权。大桥原来以那个独裁者的名字命名,后被革命成功之日取而代之。


                                   

九、年轮之城 

   


出里斯本向东南行驶百公里后,来到有“年轮之城”美誉的埃武拉,全城的“古”感让我印象深刻。



一般来说,游客一提到埃武拉,首先要提到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中,那座由人骨建成的礼拜堂。由于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法国,就进过类似的“骸骨祠”所以见怪不怪。葡萄牙14世纪的一场黑死病和15世纪的战争,令这座城市出现了多达3万多个坟墓。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


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用人骨充当装饰材料,建成了这座人骨礼拜堂。人骨教堂长度不到60米、宽度为11米,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小教堂汇集了五千具人骨,这些人骨来自教堂墓地,从而解决了当时坟场有限空间的难题。


礼拜堂入口的横梁上刻着一条标语“我们的尸骨在此等待你们的尸骨”。如此了却身后事,我以为反映了西方人对人生轮回的达观态度。东方人的土葬、火葬还是现在盛行的买墓地,都没有悟透人生留给后人些什么最有价值。那把老骨头真那么重要吗?



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建于14世纪,初建立时为皇族的祈祷堂,在教堂的正门上方,还有大理石雕成的葡萄牙王徽。这座教堂融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三种建筑风格为一体,登顶一望,自罗马帝国时代及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尽收眼底。罗马式、哥特式,曼努埃尔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应有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的古城,实在是无愧于“年轮之城”的美誉。



特别是这个古罗马狄安娜神庙遗址,经历了1800年的风风雨雨与历史磨难,14根石柱仍旧耸立着,每根高达7.68米,狄安娜神庙耸立在广场中央。这个广场,原先是中世纪的一座城堡。当年建造神庙时,把古神庙包了进去,这才使它躲过风雨的侵扰,保存了下来。如今,当初为了防御而建造的城堡已不见踪影,而立柱却巍然屹立。这座酷似古希腊的古遗迹,不仅是埃武拉而且是葡萄牙历史最悠久的古迹,四周的教堂虽然高度超过遗址,教堂的回廊也是风格古朴,但是都没有遗址那么沧桑和年轮密布。

                                

十、三位一体

 

法鲁虽然是葡萄牙最大的海滨城市,人口也不足三万人。城市规划从容有序:老城、新城和海滨三位一体。



城的代表作——城镇拱门坐落在怜悯教堂斜对面,是法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实际上这里是过去法鲁老城的北门。这座拱门建立在残存的阿拉伯城墙上,成功地将阿拉伯、摩尔和意大利元素融为一体。如果没有人提及,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到的。



在葡萄牙的这座小城,居然看到了来自古埃及象征的方尖碑。尽管这座方尖碑的建造目的是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还是装饰性,我尚未找到考证的资料,对于它来到葡萄牙的历史也不得而知,但是其“须仰视才见”的巍峨,仍然会把我带回到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回到现实,方尖碑故乡的古埃及,仅存五座。如果不是文明的衰败,何至于如此?



法鲁老城区面积不大,可是教堂修道院林立。法鲁大教堂位于法鲁老城中心的大教堂广场,这里是阿尔加夫教区的所在地。教堂有着悠久的历史,外观气势宏伟,是法鲁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特别是教堂顶部的四口大钟,明显与其他教堂不同。黄白两色的建筑,虽然有点突兀,但是拾级而下、错落有致的格局,彰显了不同年代留下的岁月痕迹。



圣母升天修道院是一座始建于1519年的圣方济各会教堂,位于法鲁大教堂东南。这里当时是法鲁的犹太区,现在设立了法鲁市立博物馆,里面展出了大量绘画、雕塑,以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的考古遗迹,具有极高的研究欣赏价值。



其实我们是途径法鲁的新城区后,进入那个古老的拱形城门的。有“法鲁”字体标识的街景,是我在飞逝的旅游大巴上抓拍到的。舍弃新城,寻幽访古,应该是旅行社非常正确的取舍。与老城相比,新城显得人丁兴旺,熙熙攘攘。切割明显的人口分布,应该是成功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我们在老城大教堂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是因为偶遇了一场婚礼。用人迹罕至来形容老城的常态,毫不为过。



法鲁海滩位于城西南6公里处,绵延数十公里,视野开阔,延长线位于葡萄牙本土最南端的圣玛利亚角岛,是欧洲最好的天然海滩之一。背大海的一面也有沙滩,风平浪静,水上运动的年轻人,光膀子颠球的小屁孩,墨镜头盔披挂停当的花季少女……让我的长焦应接不暇。                  

                                   

十一、豪门盛宴

 

从葡萄牙进入西班牙,迎接我们的就是一场视觉“豪门盛宴”——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广场由建筑师阿尼巴尔设计,由一栋呈半弧形的红砖建筑环绕,在中央者为主塔而弧形两端为副塔,非常别致也显得气势逼人,在建筑物和中央圆形大广场间,有个半月形小运河……古罗马式的回廊、拱门、柱头,以及阿拉伯和西班牙建筑风格浑然一体的塞尔维亚风格,被誉为西班牙最美丽的广场,是西班牙全国最大最开阔、造型也最独特的广场。



是用三张照片才接出了这张全景,缺陷是那弧形建筑成了直线,必须要有说明和相应的局部图片来弥补。如此规模和精雕细刻的广场,在我印象中只有梵蒂冈大教堂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视觉震撼自不待言。



一条人工河从广场蜿蜒流过,河上架着四座小桥,桥上是青花瓷栏杆,桥身是鲜艳夺目的瓷片,瓷片又拼出了美丽的图案,桥的前方是喷泉。虽然这座恢弘的建筑,历史百年有余,但是明显感觉到吸收了北京故宫太和门广场玉带河、玉带桥的设计元素,建筑气魄和细节又远远超过故宫。河道之宽,桥洞之高,都可以使游船畅通无阻;桥身彩瓷从质地到色彩,都与建筑上的彩瓷遥相呼应,甚至呼应到了灯柱的枝梢末节。这些都是当年故宫设计者所远远不及的。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远远胜过皇宫气派的宫殿,居然是1914-1929年间,为伊比利亚·美洲世界博览会而建的场馆。建筑造型最突出的,是一连串半圆形拱门,拱门下有彩瓷拼嵌的壁画瓷椅,一共是58幅。壁画描述西班牙各城市万种风情,既古典又浪漫,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四座由西班牙特有的瓷砖建成的桥架在小河上,这里就是歌剧中卡门与中尉唐.豪赛相遇的地方。在这里看到风情万种的弗拉明戈舞,实在是顺理成章。



1000多年前,吉普赛人从北印度出发,几经跋涉,来到西班牙南部,带来了一种混杂的音乐。这种乐舞融合了印度、阿拉伯、犹太,乃至于拜占庭的元素,后来又注入西班牙南部的养分,居住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的吉普赛人(又称弗拉明戈人),使其定型并扬名。弗拉明戈舞原来是一种即兴舞蹈。男子的舞蹈比较复杂,用脚掌、脚尖和脚跟击地踏响,节奏快捷,女子舞蹈按照传统,主要是显示手腕、手臂和躯干的文雅及优美。舞蹈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伴随着率性而发的“哈列奥”,即拍手、捻指和激动的喊叫。我们在广场楼上遇到的这两个舞女虽然姿色平平,但是舞技毫不逊色于专业舞者,举手投足间,吉普赛人的奔放和洒脱,尽在眼前。

                             

十二、满汉全席 

     


如果说西班牙广场是一场豪门盛宴,塞维利亚全城就是可以连吃三天的满汉全席。可惜我们没有那么长的逗留时间,就只能囫囵吞枣了。比如上面这座大教堂,我就只能在外面绕一圈拍拍外景,看到王子之门前的长队,就想把宝贵时间留给其他外景的拍摄了。



哥特式的塞维利亚大教堂,由墙顶部带许多尖柱的围墙环绕、屋顶上向上耸立的尖塔而成的建筑。大教堂的正门面对国王圣女广场,有5个正厅(主厅高36米),它的主体是116米长76米宽的矩形建筑。最高处的十字架高达40米。教堂共有三扇大门:正门为王子之门,其余分别为洗礼之门,亚松森门。整个建筑外墙上分布着美丽的石雕,三个门楣上的雕塑也各不相同,亚松森门上的雕塑是圣女神的石像,头顶落着一只鸽子,周围环绕着飞翔的天使;上方是天使托着耶稣。洗礼之门上方是三圣人的雕像。



教堂之壮观,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位居世界第三位。该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故侧面有一座高耸于所有建筑物之上的方形高塔——著名的希拉尔达塔。塔高98米,作为原伊斯兰教寺院建筑中仅存的一部分,塔身墙面上有各种标志阿拉伯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显示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美丽风采。塔顶装有25口大钟的钟楼和楼顶上的一尊代表“信仰”的巨大塑像,塑像高仰站立,手中举着一面半掩的旗帜,总高4米。这个重达450kg的风向标,在风中是可以转动的。


塞维利亚人传说,棕榈叶朝向某一个方向时,塞维利亚就会下雨。由于机位原因,后来我用长焦拍到的“信仰”塑像只是个背影,无缘一睹西方人的“信仰”是如何通过塑像来表述的,只能去想象了。塔内没有楼梯,而是环形坡道,以便相关人员骑马到塔顶。登上70米高的瞭望台,可以一览塞维利亚全景。我远远地仰拍居然没有发现上有游客,也没有打登顶拍摄的主意。这应该是个失误。



大教堂边的高塔太高,上面的游人没看到;位于瓜达基维尔河畔、建于1220年的黄金塔就低多了,上面的游人清晰可见。我也是长枪短炮都带上了这座阿拉伯风格的堡垒形建筑。这里曾是贮存黄金的金库,当年从拉美回来的船只在这里卸下黄金上缴王室。



登上黄金塔,虽然四面八方都有景,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大教堂的方向。最高塔顶上高擎十字架的的武士只拍了个背影, 大教堂前造型相似的女神可以轻易拍到清晰的正面。在这个高度还能拍到大教堂的穹顶及其四周林立的石雕,是地面怎么也无法拍到的。穹顶下是主礼拜堂,内部是火焰状的翼部拱顶,形成高大的内部空间。墙上挂着穆里略画的各种著名宗教油画。巨型祭坛浮雕描绘着基督生平的36个场景,装饰极为华丽。礼拜堂栅栏为雕刻繁复的银匠式风格,以精美的花叶形作为装饰。主礼拜堂的窗户则是文艺复兴风格的铁格窗。唱诗班的座席是穆德哈尔风格,而管风琴则为巴洛克风格。可惜我偏爱外景未能进入,有得有失吧。


我的镜头从大教堂向北扫描,萨格拉里奥教堂闯了进来。这是一座17世纪的巴洛克式风格建筑的罗马天主教教堂,位于塞维利亚大教堂旁,似乎是大教堂的一部分。



隔河相望,那座金碧辉煌的天主教堂也是鹤立鸡群。塞维利亚究竟有多少座教堂?或许没有人能说得清。

                                

十三、云中决斗

 

一个小镇号称有数不清的代称,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云端之城”,“悬崖边白色小镇”,“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斗牛故乡”……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首尾两个,那个云中决斗的画面太过刺激啦。



说这里的所有建筑都刷成了白色,明显夸张。仍有建筑的外立面取岩石和大桥的黄色,但白色居多却是不争的事实。那灵感显然是来自飘在悬崖上的白云,这种浪漫在海明威的小说《逝世在午后》中发挥到极致:“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适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不胜利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觅新欢好了。”



龙达的浪漫风景,首先是那深不可测的峡谷和峭壁。在这样的大自然馈赠面前,人类的小我微不足道,情满于山则会使观者融化在重峦叠嶂之中。这或许就是当初海明威“私奔”的真实含义。



其次就是一座横跨埃尔塔霍峡谷的悬桥,将城市所在峡谷两端连通,好像为两侧白云般的房屋架起了自由飘荡的的通道。人类的想象力在这里发挥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肯定就是那墙壁同为白色的斗牛场了。这座有“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称的建筑,建成于1785年,费时6年。龙达被称为现代式斗牛的发源地,这里先后出现了两个辉煌的斗牛家族。第一就是在18世纪的罗梅罗家族,他家的三代斗牛士都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斗牛士。其中,最值得一提是是一位叫佩德罗·罗梅罗的传奇人物,据说他一生中共斗杀了超过5000头公牛,而自己毫发无伤。另一个斗牛家族就是奥德涅斯家族,其中的安东尼奥德涅斯更是被著名作家海明威而追捧,作家千里迢迢来到小镇,只为一睹这位传奇斗牛士的风采。



置身龙达,只消闭目想象一下那个梦幻的场景:矫健的斗牛士在百米之上的云端左右腾挪,腾云驾雾……醉了。

                                

十四、白色浪漫 

     


如果说龙达让我们领略了云中决斗的白色浪漫,濒临地中海的米哈斯小镇,则是为“白色浪漫”那四个字下加了着重号。



在西班牙7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一颗闪亮的明珠:地处西班牙南部、长度200公里、常年日照超过300天的“太阳海岸”。米哈斯就是这条海岸线上一百多个小镇中的一个。那沿山而建、拾阶而上的雪白色建筑,让我想到了新西兰北岛的皇后镇。我们沿海而行,攀援上山,下车漫步,白色的冲击力,刷刷刷闯进眼帘。可是当我的长焦拉过白色间的一泓泳池碧水时,才发现那旁边阳伞下慵懒而惬意地享受日光浴的“外宾”,才是真正的“游客”。


据统计,来“太阳海岸”租房度假的游客中,有三分之一来自阳光奇缺的英国。不难设想,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挑几个这样的小镇租房住住,那该是怎样的美妙体验呢。旅游到了这一步,应该是最高境界了吧。


                                      

十五、大师惊艳

 

马拉加,一个在西班牙似乎远没有其他城市著名的城市,却因诞生了世界顶级画家毕加索和2003年开放的毕加索博物馆,知名度大增。博物馆用一座l6世纪宫殿改建而成,因为展示面积不足,后来博物馆就从宫殿延伸出来,在隔壁一个50年代的院落里面又加建了两层高的现代展厅,我们看到的建筑新旧一体,因为巧妙利用了回廊和走道,过渡得不露痕迹。


1881年毕加索在距离博物馆不远的故居诞生,十岁后离开家乡。博物馆前那座毕加索的铜像显然与他在这个城市的形象无关。他童年时的一头秀发,只能在老照片上看到了。



不仅是博物馆外的铜像,就是博物馆内的285幅毕加索不同时期的作品也与作者童年无关,这里没有收藏他在马拉加时期的习作。有人说,判断这座毕加索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不在画幅的大和小,而是那些能够表现大师个人情感世界和探索风格转换的系列。对这个说法的前半句,我持怀疑态度。画作的尺幅差距不仅市场价格云泥之别,同样也反映了作者对其的重视程度。最让我惊艳的,就是一楼展厅最醒目的这张巨幅油画《浴女》。几乎占据了一面墙,画里画外能读到的,丰富之极。



以往印象中毕加索的女人画,大都是抽象变形和拼图式的,那也是通常被视为毕加索的艺术巅峰——立体、抽象和超现实,这么具象的从未见过。其实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一生求变,很难想象这是作者去世前两年(1971年)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九十岁的高龄,他仍在求“变”:女人体从立体主义严峻的几何线条中脱离出来,变得和顺,随波流淌。求新求变,贯穿了毕加索的一生,这是他成为世界顶级艺术家的“核心机密”。


没有记录证明毕加索读过《资本论》,但是他的艺术道路竟然与《资本论》的逻辑不谋而合:从具象到抽象——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资本论》和毕加索的作品都堪称伟大。



毕加索有两个明媒正娶在教堂里宣过誓的妻子;还有四名众所周知的同居情妇,还有其他难以数得清的女人。1973年毕加索逝世以后,从分散在各地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品里,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作品,这幅油画应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这让人们看到了毕加索最隐秘的一面:爱女人,爱女人的身体,爱女人身体上的特点。他的一双炯炯有光的黑眼睛,愣愣地盯着女人的特点,在他的画笔下表现得纤毫毕露。



艺术评论家让·菜玛里在《正常与偏常》(一九八八年)一书中说:“二十年前,有人要我做一次关于艺术与性的讲座。我去看毕加索,问他该怎么讲。他回答,还不是老一套。”毕加索一生都受性的诱惑,他在作品与生活中都全身心地享受性的乐趣。“毕加索每次换个女人,也是每次换个标准,换个视觉,因为他要全部占有女人,直至她的视觉;这时他自己也换了个人。”“标准”、“改变视觉”、“性的对话”、“性与心的转换”、“占有女人直至她的视觉”,这些都是毕加索艺术中的性心理学。

                                 

十六、百鸟朝凤 

     


车近格拉纳达,城东南的太阳山脊上暗红色的阿尔汉布拉宫与对面雪白的的阿尔贝辛区浑然一体,画面如歌,让我想到了中国民间的古曲《百鸟朝凤》,想到了那个“红凤凰粉凤凰”的绕口令。格拉纳达的“凤凰”,就是有“红宫”之称的阿尔汉布拉宫。蹊跷的是,布达拉宫也有个“红宫”,被“白宫”簇拥着,与阿尔汉布拉宫惊人的相似。在遥远的近千年前,远隔万里的东西方先民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居然这样的不谋而合,实在不能不让我对他们是怎么“心有灵犀”好奇万分。



步入阿尔汉布拉宫,最醒目的首先是高大的塔楼和宫门,既构成了宫廷式的庭院,又成为一个强大的堡垒。这座在尤素夫一世(1333-1354)及其儿子穆罕默德五世时期建造的壮观建筑,和其西部穆罕默德一世1238年修建的部分设施建成一片。



阿尔汉布拉宫内四个主要中庭中,最著名的是“桃金娘中庭”和“狮庭”。


桃金娘中庭,听起来怪怪的名字,原来是因为中间水池两边各有一排桃金娘灌木而名,“多莲”的别称可能更通俗一些。在这里的种植则要溯源于1492年西班牙占领该地之后。这种开花灌木在国内两广地区很多,花期也比较长,可惜我们没有赶上。当年这里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庭院中间是一个大理石铺成的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还有漂亮的中央喷泉。南北两侧,圆柱林立,雕刻极为精美。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使人恍如处于漂浮空灵的圣地之中。由此又能想到布达拉宫前后的宽阔水域和美丽的倒影,这个真要厚东薄西了。


桃金娘中庭外在的精美似乎还不如内在的精致让我吃惊:圆柱的建筑材料中竟然掺有珍珠和大理石粉!这比中国长城城砖的粘合剂中掺有糯米浆还要精工细作。



穿过精美雕琢的廊柱和大门,就进入了大使厅。四周墙壁用金银丝镶嵌的几何图案直达天花板,这种富丽堂皇的装饰形式似乎独一无二。特别是其星狀雕刻的彩色天花板和多层的拱形窗户,巧极匠心,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狮庭的名字就远没有桃金娘中庭那么费解了——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这里的特别之处要翻开《可兰经》才知道,其中是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的。狮庭能出现在阿拉伯艺术中,不能不说是个孤例。大约只能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这组石狮还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



狮口吐水,颇似故宫龙之九子螭首吐水的排水孔。水经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这里的走廊又是独具特色——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常常将四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


漫步其中,据说很容易放松精神和转换个人心态;对于紧张拍片的我则无从体验。与中世纪修道院相似的回廊,按照黄金分割比加以划分和组织。所以,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


阿尔贝辛区是格拉纳达老城区中最古老的伊斯兰街区,在阿尔汗布拉宫落成之后,这里就成为了许多阶层人群混居的住宅区,由于地理条件和格拉纳达建筑规划上的限制,使得这座源于中世纪的街区景观得以保留。



十三世纪,阿尔贝辛就建成古堡,成为穆斯林教徒聚集之地,清真寺更是多达30多座,当基督教的“光复”大军进攻格拉纳达时,这里是阿拉伯人进行抵抗的战场。摩尔人离开后,阿尔贝辛留下了迷宫般的小巷,简朴的白色房屋,摩尔风格的花园、豪宅、别墅和久久不去的伊斯兰气息。


1984年著名的阿尔罕布拉宫与阿尔贝辛区一同列为世界遗产。穆斯林们曾经在这里建立起了伟大的格拉纳达王国,他们在达罗峡谷附近,在陡峭的山坡上,铺上了鹅卵石,筑成了台阶小道,他们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座白色的花园别墅。



过阿尔汗布拉宫精美的拱形窗,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美丽的白色房子,这就是规整的阿尔贝辛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西班牙,不感觉这里是欧洲,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阿拉伯世界。

                            

 十七、交相辉映

 

从西班牙现首都马德里向南70公里,就是这座被列入世纪遗产名录的古老名城——托莱多。隔塔霍河远眺这座西班牙的前首都,哥特式、穆迪哈尔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式各类教堂、寺院、修道院、王宫、城墙、博物馆等古建筑争奇斗艳,交相辉映。



托莱多建筑形式的多样性,是与其历史相辅相成的——公元前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此定都;公元711年被摩尔人攻陷;108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收复该城后,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宗教中心;1561年,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从此衰落,但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至今仍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驻地。


托莱多曾为异族占领和统治,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为托莱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和历史遗产,也使托莱多成为西班牙民族融合的缩影。从被摩尔人占领起,托莱多的莫扎拉布(摩尔人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基督教徒)、摩尔人和犹太人即友善和平地共居此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此并存共容,托莱多由此成为“三种文化之都”。



大教堂应该是这种兼容并蓄的缩影。主体为哥特式建筑,内部装潢吸收了穆德哈尔等其他风格。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17515公斤重的大钟(铸于1735年)。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主堂周围有22个祠堂。大教堂的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为西班牙木雕艺术之珍宝,下排为哥特式,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两种艺术风格水乳交融。下排座椅上方刻有54幅连环画,生动地记载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虽然我们到时大门紧闭,无缘一睹内部芳容,但是说到这是西班牙红衣大主教的驻地,秘不示人应该也在情理之中吧。


                                   

十八、罗马古色

 

从马德里向北70公里,就能看到比托莱多更加古老的古迹——建于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时代的罗马大渡槽。这座古建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体量巨大(高30余米,长800余米),最重要的是保存完好!要找到一个拍全景的机位都要一退再退。要把那上下两层的拱门数清楚,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148!一个让人惊叹的数字。究竟当年为什么要跨克拉莫尔河引弗利奥河水进城,似乎已经难以找到答案;但是其独特的建筑工艺——用土黄色花岗岩干砌(不用灰浆)而成,比起雄伟的外观更令人叹为观止!就是今天也很难设想,用类似搭积木的方式,居然能搭出如此之高、如此之长的的宏伟建筑!更难设想的是这个“积木”历两千余年而不垮!



塞戈维亚另一项保存完好的古迹就是阿方索六世国王于1088年建造的、环绕塞戈维亚整个古城的城防系统。特别是其中的阿尔卡萨尔城堡是西班牙上千个城堡中的佼佼者,也是最古老、雄伟和壮观的一座。它建于古罗马时期,虽几度被毁,但又及时得到修复。现存的城堡扩建于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城堡修筑在塞哥维亚城边,地势险要。城堡建有一座吊桥与城内连接,三面有一条深深的护城河与外界隔开,易于把守。


15世纪60年代,西班牙最重要的两个王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合并,卡斯蒂利亚女王和阿拉贡国王联姻,在城堡内举行了历史性的婚礼,从此开始光复战争,把阿拉伯人赶出了西班牙,实现了全国统一。在以后的几百年中,城堡成为历代国王的行宫,一度成为炮兵学校和关押重要囚犯的监狱。城堡建筑风格独特,引来美国迪斯尼动画片里的城堡样式照此模仿,难怪让我这个从未到访的游客,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另一个被迪斯尼照方抓药、成为白雪公主城堡的,居然就是临崖而建的塞哥维亚城堡。位置险要,是我们从门前走过所看不到的。这座城堡建筑周期跨越了12-15世纪,1862年发生火灾,19世纪重建,曾是西班牙皇家住所。因为城堡是在一座西多会修道院的基础上修建的,当时欧洲建筑发展正处于从罗曼样式向哥特样式过渡的阶段,所以塞哥维亚城堡的建筑样式并不单一,较多地体现了颇具西班牙特色的哥特建筑风格,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城堡的内部又经过了精心的改建,变得更加富丽堂皇。


据说在城堡中,摩尔文化的痕迹处处可见,在许多房间都常常可以看到以明丽的颜色在石膏的背景上绘制的摩尔文化中常见的繁复的装饰。我们到时,大门紧闭,无缘一睹,难免心生遗憾。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不断改建,现在整座城堡已经成为一个融宫殿建筑和军事防御建筑为一体的古典建筑,同时也见证着西班牙的历史——始于12世纪罗马人统治期间,城堡旁有皇族狩猎苑;13—14世纪扩建;14世纪贵族权利争夺战,新贵族进行了加固;16-18世纪特拉斯塔马拉王朝开始转型成为华丽的王族行宫;20世纪中设立了城堡信托基金会主管城堡的维护等事宜,现在每年塞戈维亚的国际音乐节、古典音乐节、电影音乐节期间的部分活动也会在城堡中举行,古堡依旧生机勃勃。

                             

十九、精美绝伦

 

重游马德里,填补多年前的空白——皇宫。这座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世纪,最早它是由伊斯兰托莱多国王为了抵御入侵修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一个堡垒,后来为卡斯提尔(古代西班牙北部国王)所占据。16世纪,这里成为古阿尔卡萨城。1734年圣诞前夜,阿尔卡萨城毁于一场大火,菲利浦五世打算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欧洲之最的皇宫。。鉴于前面的火灾,宫殿主体结构全部用石头和砖建造。或许由于工程太过庞大,工期长达26年(1738-1764年),发起人还没有见到皇宫的轮廓,就已经一命呜呼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皇宫只是当初计划四分之一的规模,却仍居欧洲皇宫第三位,位于凡尔赛宫、美泉宫之后。



尽管这座正方形结构的宫殿的究竟是巴洛克还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尚有人在各执一词;我更关心的却是内景不让拍怎么办,我该怎样事先设定好相机,伺机盲拍呢。我在阿尔梅利亚广场抓紧拍摄外景的同时,就把光圈、快门和静音调整到了盲拍的的最佳状态。事后证明这个“蓄谋已久”是何等的英明。



比较人性化的,是在中央楼梯范围内,允许游客拍照。这个需仰视才见的宽阔大厅,明显在昭示着帝国权力的至高无上、无所不包。身在其中,只能慨叹自己的渺小。



进入正殿,奢华的程度超乎想象。厅内的装饰大部分是在皇家作坊生产,但也不乏远道而来的奢侈品,如威尼斯的枝型水晶吊灯,那不勒斯的天鹅绒刺绣,罗马的青铜狮像。特别是巨大的天花板画,出自画坛巨匠意大利的提埃波罗之手,作者非常善于运用侧光,使画面充满灿烂阳光感,由此而显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关系。置身室内,如同开了一个巨大的天窗,清新的空气仿佛吹进了古老的皇宫。



由于历代国王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王宫进行装饰,使得王宫带上了浓厚的个人印记和时代印记,如卡洛斯三世布置的寝宫,卡洛斯四世建造的镜厅和阿方索十二世所钟爱的豪华餐厅。在阿方索八世当权期间宫殿还拥有了一个画廊,展示了一些著名画家的杰作。可对于行色匆匆的我们,不可能去一一欣赏了。

                                       

二十、动静相宜 

 

进入西班牙东北部城市萨拉戈萨,最醒目的第一印象,就是埃布罗等三条河流交汇于此,滚滚流淌的河水与岸边有两千年历史的古老教堂,形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和谐画面。



隔水相望这个萨拉戈萨的教堂群,与众不同。走到里面才知道,这座恢弘的圣母皮拉尔大教堂虽然于1681年设计,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0年1月2号的晚上,圣雅各带着八名弟子在河边散步,他突然听到有人在唱歌颂圣母玛利亚的歌曲,顺声赶去后惊奇地发现,圣母玛利亚出现在一根大理石柱子上,圣光闪耀,此景停留了许久才消失,而大理石柱子却依然矗立在那里。


在圣雅各的建议下,萨拉戈萨政府在柱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圣母祭坛,以及一个教堂,为了纪念圣母玛利亚在这里显灵,保佑埃布罗河流域的城市和人民。这就是今天的圣母皮拉尔教堂的前身——圣塔小教堂。“皮拉尔”,西班牙语“柱子”之意。将圣母遗赠的玉柱供奉在教堂中,圣母崇拜由此在基督教世界中逐渐传播开来。


 

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由四座尖塔和十一个圆顶组成的的皮拉尔圣母显灵大教堂,就是逐渐从两千年前那个圣塔小教堂扩建、发展而来的。教堂内外,都能看到圣母和那个玉柱合为一体的巨大雕塑。特别是教堂外站着一排高举鲜花的老汉,开始让我不明就里。后来才发现他们是站在那座唯一的圣母玉柱浮雕像下,花下均有一个耶稣十字架,五个老汉手中各有一册彩印的圣经,手腕上也都有白色的十字架。或许他们在静候一个祭拜圣母的特殊时辰,以他们特有的方式献上他们认为最隆重的祭品。


最为金碧辉煌的,莫过于那座供奉着玉柱的礼拜堂和满墙的浮雕了。相形之下那块棕褐色的大理石,似乎被周边的的塑像、饰物“喧宾夺主”了。虽然位居正中,却显得那么渺小和不起眼。


   

穿过埃布罗河大桥,回望因大教堂而名的皮拉尔广场,广场东端的拉赛欧教堂建于12-17世纪之间,跨度之大,从罗马到巴洛克建筑风格都可以一览无余。特殊形状的尖顶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主清真寺的遗址。



从埃布罗桥头往回走,没想到这个归途穿越来时的大桥,更大的动感来袭。我们碰上了一场时光隧道的“穿越”——萨拉戈萨中世纪节。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外来影响,中世纪(5-15世纪)时有多个国家并立,至15世纪始建立单一国家。萨拉戈萨在中世纪的历史跌宕起伏。公元472年,西哥特人战胜罗马人,占领了这座城市,同时也就结束了这里近三个世纪的繁荣发展期。


“黑暗的中世纪”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拉戈萨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一昧把中世纪描述成“黑暗”,明显偏颇。公元1118年,阿拉贡基督教王国首领阿方索一世占领了萨拉戈萨,并且定都于此。此后的几个世纪,萨拉戈萨出现了再次繁荣,成为西班牙内陆城市中的文化和经济枢纽。独一无二的历史也使这里成为天主教徒趋之若鹜的朝圣之地。



近年来,中世纪题材逐渐成了全球瞩目的热门话题。骑士、铸剑人、城堡、巫师、宗教和神话,这些都吸引了人们的好奇心。而欧洲大陆各地近年越办越热闹的中世纪节也可视为一种呼应。萨拉戈萨中世纪节,不过是冰山一角。



刀剑挥舞,风笛奏响,骑士、强盗、小贩、巫婆粉墨登场。这段“穿越时光”的中世纪节充满了复古与传奇。我们不仅在五彩缤纷的游行队伍中碰到“古人”,还可欣赏各种有中世纪特色的表演,比如骑士决斗、战争场景重现、射箭杂技、海盗市场等。那个举着驴头的,肯定就是唐吉坷德啦。


对当下经济衰退的不满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失望,让很多人希望躲进中世纪,寻找久违的简单生活、个人成就感和亲密感。因此,许多人借着节日,就拖家带口的“躲”进中世纪时光,扮演起那个年代的各种角色。参加者不许带手机,不许戴手表、眼镜,不许带烟酒,头发也要留长的,很多当地人为此提前几个月不去理发店,就为了“穿”回中世纪。“穿越”和“穿着”都有了。                

                               

二十一、艺术之家

 

来到世纪名城巴塞罗那,我们可以忽略两千三百年前迦太基人在此建立了殖民地的悠久历史;可以忽略巴塞罗那背靠科尔塞罗拉山、面朝地中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可以忽略很多人把市中心的老城区称为“BarrioChino”(中文意为“中国区”或“唐人街”)的趣闻;可以忽略新城区是怎样被国际建筑界奉为城市规划的典范……可是有一个人是万万不可忽略的,那就是西班牙鼎鼎大名的现代派建筑设计大师——安东尼•高迪。把巴塞罗那称之为高迪的“艺术之家”毫不为过。


别说西班牙,就是世界上有几个人的作品能有17项被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非高迪莫属!



我们最先来到的“米拉之家”其实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米拉公寓”。因为这真是当初高迪为佩雷·米拉这个富翁建造的公寓。米拉答应给高迪充分的创作和行动自由,工程开工,米拉却在工地上看得百思不解:为什么不见图纸、预算和设计方案……一连串的问号终于有一天让高迪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纸片,冲着米拉说:“这就是我的公寓设计方案!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相呼应。”



米拉公寓的屋顶高低错落,墙面凹凸不平,到处可见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富于动感。房顶一些奇形怪状的突出物,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其实,这是特殊形式的烟囱和通风管道。整个结构既无棱也无角,全无直线的设计营造出无穷的空间流动感,被高迪认为是他建造的最好房子——“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最有说服力的作品”。



因为采用乳白原色的石材,米拉之家又被巴塞罗那人昵称为采石场,外观却是温柔的白色波浪形,配上精雕细致的锻铁阳台,显得刚柔相济。最令人佩服的还是高迪对铸铁质感的烂熟于心,并能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米拉之家位于街角,高迪想尽所有的方式节省空间,首先是建筑的外观采用看起来厚重,但实际上非常薄的石材板;又设计了两个天井,住家平面图因此成为甜甜圈形,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家中各个空间还得以互相串连,不但节省走道空间,内部也没有任何一道墙是不可拆的,可谓是节省空间到最后一厘米,不论在当时还是今日,应该都是大胆、科学,而且前卫的设计。


登上米拉之家的屋顶,该是巴塞罗那最摄人魂魄的一个场景——天际线变得这么起伏多变,恍如来到了另外一个星球。谁能有高迪如此超凡脱俗的的想像力,即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依然前卫得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实在要感谢:米拉之家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才在1986年由卡沙文化基金会以九亿西币买下,又以十亿西币整修,而重现其美丽。也才有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如此完美的米拉之家。


从米拉之家往来时的路折返不远,就是米拉看到后为之动心、才继而建造米拉之家的“前辈”级建筑——巴洛特之家。



高迪认为大自然界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巴洛特之家的设计一以贯之。共性之外,巴洛特之家的个性源自一个童话:一位美丽的公主被龙困在城堡里,加泰罗尼亚的英雄圣乔治为了救出公主与龙展开了搏斗,用剑杀死了龙。龙的血变成了一朵鲜红的玫瑰花,圣乔治把它献给了公主。


这个故事的最具象的体现就是龙生之海的颜色——楼身全部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犹如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又不失和谐,达利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这不正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从这座多层建筑一层层往上走,离顶层越近,瓷砖的颜色就渐渐加深,从浅蓝到深蓝,楼梯一侧水纹样的玻璃映着墙壁的蓝色,使房子看起来又像是在海中一样。



那个童话故事另一个具象的体现就是楼顶上的“龙腹”,其中巧妙地设计成阁楼,采用悬链拱。仿生结构源自恐龙,是一种承受巨大负荷的理想结构的造型,而且用料省,坚固耐压,外观美观大方。高迪用瓦作龙“鳞”,真是巧极匠心。



一楼主厅最精华所在,拥有单独的入口和楼梯,随处可见的是充满现代风味的工艺品。房间顶部是巨大的螺旋造型,像大海的漩涡一样,漩涡中心是海葵样的顶灯。主厅还通向一个现代主义风格的庭院,为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户外空间。同时,有内部楼梯通向巴特罗公寓的二楼和顶层。



奎尔公园中这座粉红色的住宅,是高迪生命的最后阶段住了二十年(1906-1926)的地方,足见这座公园在高迪心目中的地位。在他居住期间,不允许情侣到此谈情说爱,如此呵护自己的作品,几乎不近人情。虽然这座粉红色建筑并非高迪设计,但是在后面高迪作品的映衬下,依然非常和谐。人们宁肯认为这也是他的杰作。



公园的“门房”是两座让孩子们垂涎欲滴的糖果屋。巧克力色的墙壁,奶油白的屋顶,阳光下熠熠闪光的琉璃釉彩,加泰罗尼亚式的拱形屋顶,上饰波浪形的陶瓷片,细高的螺旋形塔楼,高迪的标志性十字架,这个充满童话世界色彩的浪漫建筑,非高迪而无人能及。



从糖果屋拾阶而上,就能看到公园中三座造型独特的喷泉中最独特的那个——“高迪的龙”。其造型为巨型蜥蜴。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而,造型生动。除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和镇园之宝外,还兼有重要的排水功能。每当大雨滂沱时,蜥蜴和变色龙的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又会使我想到故宫太和殿前的龙头出水口。高迪龙的情节,从巴洛特之家到奎尔公园,越发凸显,难道他和中国龙的文化有什么渊源?他创作了这只彩色瓷砖拼贴的灵动蜥蜴,让它来看护这片公园,这也算是他的幽默吧。



喷泉之上的百柱厅,其实柱子只有88个,四舍五入,也正常。不正常的是高迪怎么会选一个中国人认为的大吉大利的数字呢?罗马式的柱子,不仅用于支撑巨大的观景平台,还被高迪设计成中空的,用来排除平顶上的积水。支撑起的天花板上,饰以圆形马赛克,也是其他地方见所未见。



百柱厅上的观景台,该是奎尔公园的“亮点”。从下面看,那彩色瓷砖拼成的“屋檐”宛如一条长长的“游龙”,再次彰显了高迪“龙”的情节。登上却又看到的是世界最长的椅子,它打破了对公园长椅的模式。高迪结合围墙与座椅,做出了如同蕾丝滚边的曲折座位,以彩色瓷砖拚贴,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也带动了活泼的气氛,在此或坐或躺,弯角处可以是单人座、情人座,霸占整个圆弧,就成为了5、6个朋友聊天的空间;看起来坚硬的座位,其实是经过人体功学的形状对位,坐者充满舒适感。从这里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城区,眺望巴塞罗那港和地中海。这个观景天台,有希腊式剧场或大自然广场的别称。



穿过观景台,走到奎尔公园的外围,有很多路段都会出现如同自然洞穴似的斜柱高架廊。有的分为上下两层,均可走人。其廊柱多为斜立,看似随时将会倾覆却已坚固屹立了近一个世纪,像是有意向人们展示着斜柱和直柱的力学实验对比。



奎尔公园本是奎尔伯爵委托高迪设计的花园城,在20公顷的土地上要建造60栋花园洋房,但这个案子後来无疾而终,整个社区建造计划也只实现了一小部分设计。尽管如此,奎尔公园依然充分诠释了高迪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他设计的人工景观融入了大自然的各种线条和色彩,甚至比大自然的的景物更显得浑然天成。在1922年开放参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指定保护的世界遗产,实在是当之无愧。



如果说米拉之家、巴洛特之家和奎尔公园是由慢板到快板,神圣家族大教堂就是高迪这个高明的指挥家高扬指挥棒,掀起了一曲充满传奇色彩、高潮迭起的乐章。


传奇之一,半拉子工程。我看到神圣家族大教堂的第一眼是满目的塔吊,与我想象的画面大相径庭。这居然是座始建于1882年、预计2026年才能完工的“马拉松”工程,历时一百多年,穿越三个世纪。更为传奇的是,这是唯一一座未完工就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的建筑。盛名之下,何以担当?且随着我们旅游的脚步看下去哦。



传奇之二,特殊职业。我在找到全景机位、一边拍一边想着怎么解决逆光阴影、P掉那些塔吊的时候,身旁一个日本旅游团让我侧目。他们排成一列纵队,在看一个时髦性感的西班牙女郎摆出各种pose和一个日本游客合影。这值得要排队观看吗?


正在我大惑不解的时候,排在队首的日本人走上前去换下了刚才合影的男主角。我这才恍然大悟:这个西班牙美女原来是个“陪照员”,是那个日本团雇来和每一个团员合影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一行我还真不知道呢。



传奇之三,繁复的教堂大门。还没有哪一个教堂的门前有如此之多的精美雕塑。作为史诗一样的赞歌,在建筑外部就开始调动人们的情绪,提前铺垫和完成入口处心灵上的洗涤。


高迪把一生中最后的43年都倾注于神圣家族大教堂,去世前一年,还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呕心沥血地将设计出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设计成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



东面入口处就是“诞生”的主题。高迪通过琳琅满目的圣经故事,让我们看到:自从亚当夏娃被造以来,所有的人都经父母而生,但耶稣的降生却不是这样,他是由圣灵感孕,没有经历人类的父亲,因为神才是他的父,耶稣借由童女生子,摆脱了亚当而来的罪性遗传。



还有东方的三博士受到伯利恒之星的引领,到耶路撒冷寻觅诞生的未来犹太人之王——耶稣,并且去他的出生地拜谒他,献上他们带来的黄金、乳香和神药的场面。



东方三博士的说法使犹太国王希律王听了十分不安。为了除掉刚诞生的耶稣——预言中犹太人的王,他屠杀了伯利恒的每一个男婴。为了真实塑造屠夫的形象,高迪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六个指头的彪形大汉做模特;为了婴儿形象的逼真,高迪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这些“写真”画面被称之为“石头构筑的梦魇”。


耶稣和他的家人为了逃避杀身之祸,设法逃到了埃及避难的情形,也有形象的雕塑。典故出自《马太福音》——耶和华的天使在梦里向约瑟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和他母亲逃到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我给你指示;因为希律要寻找小孩,把他杀死。”



传奇之四,无人造光源的大教堂。高迪崇尚自然的设计理念,在这个建筑巨制的内景光源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高迪利用自然光线穿过建筑顶部各种洞穴和巨大侧窗的彩色玻璃,为教堂内部营造了一种天光普照的特殊氛围和色彩。迷恋色彩的高迪选择内部建筑材料时,隐去了斑斓的色彩而采用灰暗的石头。当一缕缕户外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在教堂内划出一道道七色彩虹的时候,人们才会明白,高迪是想将色彩留给上帝。



传奇之五,形似自然。高迪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把自然中的各种形状融入建筑造型。整体设计以大自然为灵感,如洞穴、花草、山脉、动物等。高迪曾经说“呆板的直线属于人类,而灵动的曲线属于上帝。”整个大教堂完全是以抛物线、双曲线、椎体、螺旋体,构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



传奇之六,童年高迪。在宏大的教堂里走完一遭,才能真正理解那个童年时代天赋异禀就已经凸显的高迪。他年轻时就不想什么“发明”,只想仿效大自然。他的日记中有“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这样充满了对大自然热爱的句子。他年幼患有风湿病,只能一人独处,这为他“静观”大自然提供了其他伙伴所不可能有的时间和悟性。哪怕一只蜗牛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也能静静地观察它一整天的时间。童年的高迪注定了他的一生——衣衫褴褛、沉默孤僻,几乎不享受任何俗世乐趣,包括音乐、运动、社交、女人……他一生只沉迷两件事情:观察自然,以建筑为载体重现自然;也注定了铭刻他闪光名字的丰碑——神圣家族大教堂。



传奇之七,家族的隐喻。在东侧拍到逆光全景后,我就忙不迭地跑到西侧去拍了张顺光的全景,“半拉子工程”的态势更加明显,究竟有多少个尖顶都很难一下子数清楚。高迪当初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并且将塔的数目增加到18个。分别代表耶稣的12个门徒、4个使徒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着耶稣。没有这个隐喻,何来“神圣家族”的美名?


这种建筑气魄和恢弘的构思,堪称空前绝后。高迪要把最高塔建到172.5米,目的在于“天使会看到它们”。至于工期,高迪从容不迫:“我的客户(上帝)是不会着急的”。他预感到自己活不到完工,为后人留下了完整的设计模型。这样的设计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传奇之八,受难的隐喻。走出教堂西门,高迪的传奇并没有结束。他设计的“受难立面”以基督的死为题。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他以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代替了“诞生”的柔美线条,从最后的晚餐到基督被钉十架,直至基督升天,让我们尽收眼底。


高迪用教堂塔的数目隐喻“神圣家族”,又用耶稣受难隐喻和预言了他自己(建筑师中的“基督”)最后同样“受难”而死——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乐极生悲的愚蠢司机居然把一位老人撞倒了!人们以为这个穿着寒酸,形容枯槁的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一位老太太认出这老头就是安东尼奥• 高迪!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是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出殡那天,巴塞罗那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


2026年,高迪百年诞辰,神圣家族大教堂完工。我和高迪的神圣家族大教堂,有个约定。

                              

二十二、多姿多彩

 

从“广场之都”马德里来到巴塞罗那,两个城市的中心地带都有个哥伦布广场,哥伦布虽然同样都高高站在高耸入云的纪念柱上,但是巴塞罗那纪念柱的新哥特式碑基却与马德里的中规中矩完全不同。特别是碑基上那四个展翅欲飞的女神,把巴塞罗那建筑的多样性展示得淋漓尽致。



巴塞罗那并没有因为高迪建筑的出现而走上千篇一律的道路。顺着哥伦布手指的方向我们来到当年他当年的出海口,附近的金色沙滩上,一座风帆形状的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哥伦布当年扬帆出海去发现新大陆的豪迈气魄。



古香古色的建筑在巴塞罗那可不止于哥伦布广场,沿街的古城堡,还有门前的巨大的中世纪服装人像,也被我眼疾手快地收入镜头。


古典恢弘的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为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而专门修建的一处综合展览馆。设计方案雄心勃勃,把新巴洛克建筑扩展到当地前所未见的大尺度,又利用巴塞罗那的高地,形成视野开阔而不失休闲氛围的室内外环境。1926年建筑奠基,1929年正式开馆。站在这座巨大建筑前,巴塞罗那全城一览无余。



与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一街之隔的,就是1992年奥林匹克会场。原建于1929年,为举办国际博览会而建;为申办1936年奥运会重建,但因仅容纳6.5万人,不符合国际奥委会要容纳8万以上观众的要求,1992奥运会经过翻修和扩建,开、闭幕式和田径比赛都在这里举行。主席台顶是一个40米宽、130米长的大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席台顶盖之一。奥运火炬台形状为地中海帆船船舵式样,高约 18米,重约11吨。火盆部分和主体部分分别采用钛和不锈钢制作而成。事过二十六年,我还能记得当年特殊的点火仪式——一个有先天残疾的射箭选手将一支燃烧的箭射向火炬盆,成为奥运史上最特殊的一次点火仪式。



巴塞罗那街头的建筑样式总是让我目不暇接,新奇异常。就是路边这座漫画风格的抽象派作品,也和衬托它的古典建筑和谐共存,相得益彰。


那座炮弹形状的阿格巴大厦大楼,2005年落成,成为是巴塞罗那地标性的建筑。由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高140m ,地面 135 层,地下4层,外墙整体包裹将近 60,000 个透明和半透明玻璃百叶窗。建筑由两个混凝土制成的卵形管状结构通过水平钢粱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支撑着的各层楼板,在混凝土的第一外层覆盖着土、蓝、绿、灰色调的铝片,而第二外层则是由59619片透明及半透明的玻璃所包围,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内部空间的透明性,把城市景观导入建筑内部的视野之中,同时提供了隔热保护。让·努维尔说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蒙瑟拉特山的高凸岩石结构和水流,随着太阳升起落下,建筑会呈现不同的色调,富有流动感。


 

巴塞罗那的现代化建筑造型,还有赌场屋顶上这条游向球形诱饵的金光灿灿的大鱼,是不是在隐喻那些赌徒的贪得无厌呢?



巴塞罗那因其丰富多彩的特色建筑,1999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的皇家建筑金奖,这是该奖项迄今为止唯一一次颁发给一个城市整体而非单个建筑。如此殊荣,当之无愧。      

                                

二十三、尾声

 

两颗“牙”“看”完了,还是有点浮光掠影的惆怅——和当地人几乎没有接触,没有机会和葡萄牙人聊聊他们最感兴趣的“怀旧”和“悲观”的话题;虽然是第二次到西班牙,那里享誉世界的斗牛依然无缘一见……旅游也算是遗憾的行为艺术吧,期待来日,重新“看”“牙”。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行者系列

严向群:三晋访古,追寻大师的足迹

严向群:自驾北国摄游记

严向群:你没有见过的长城,是这样的

严向群:我的风光摄影人生

严向群:大地行走之抓拍人像记录

严向群:一个摄影发烧友的拍片历险记

何迪:抓住生命的瞬间

余浩:深秋冀中游

余浩:河北蔚县:摄影师的人世间

余浩:晋中掠影

刘建生:在莫斯科玩街拍

辛明华:莫斯科之恋

张海儿:镜头中的“坏女孩”

陈红兵:同样在景区留影,

她为什么闲庭信步娴雅静美

浙君子:旅途中远去的小萌友,你还好吗?

浙君子:动物 · 谐趣瞬间

浙君子:一城一图 · 自驾欧罗巴足迹

浙君子:抵制色诱的另外一个世界

浙君子:长焦镜头下的亘古高原

浙君子:八达岭看不到的长城大片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刘宇: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刘宇:保存日子的方法是把日子拍成照片

刘宇: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器材流水账

北大校花绽放 燕园芳菲四月天

苗建武:眼望天际线,我们守望着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