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0年代丨成小秦:工农兵学员进“吃饭大学”,有幸亦不幸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05-05 07:00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成小秦,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大外文系;1980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英文系,先后在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从事翻译。1995年,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书。


原题

“工农兵”学员记




作者:成小秦


   
五十年前,“知识无用论”盛行之际,我能有机会求学,幸亦不幸。所谓幸,是圆了“大学”梦;所谓不幸,是身处蒙昧时代,混迹于各色人等,灵魂备受煎熬。此番求学经历,古今中外少有,似值得一记。
 
一、吃饭大学
 
我们这一代生不逢时,正值好年华,却不幸失学。“停课闹革命”三年,学业荒废;“上山下乡”三年,日作夜息,农闲时节,或收工之后读点儿闲书,伙伴们从家里带来,相互传阅。我每次返乡,都从家里带几本,有历史丛书、英语合页文选、内部发行书籍,如《州委书记》《茹尔宾一家》和《多雪的冬天》等。这些书几经传阅,又脏又破,最后不知所踪。
 
在麟游李家塬三孔破窑时,荧荧油灯旁读书,常会走神,忽忆及中学时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朗朗念书。此时,尝嗟悔无及:悔恨自己在求学时,辜负长辈教诲,虚度光阴;悔恨自己在“文革”中,批斗师长,欺辱同窗。悔悟之余,也盼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校园。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1972年暮春,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有幸进入大学读书,虽说是“工农兵”大学生。 
 
拿到录取通知书,一看是“陕西师范大学”,不免有些失望,后来才知,自己因“政审”问题,让西安外国语学院刷掉;稍后,外交部选送原外语学校学生留学,再遭淘汰。虽说失望,但能继续求学,我已知足,况且,师范大学每月发放伙食补贴,解决了吃饭问题,可谓“吃饭大学”。
 
4月下旬,浅学的初中生,一步跨入大学。眼前的校园,荒芜而冷清,操场边长满野草,时见陕西省歌舞团一队少女,袅袅婷婷,步入大礼堂,学跳芭蕾《红色娘子军》。林荫道挂着大红横幅,上书“欢迎工农兵新学员”,树上贴一些标语,教职员工热心接待,让人莫名地感动。
 
5月9日,开学典礼,主席台上就座的,几乎全是军人和工人,个把“解放”干部呆坐其间。台下的学员,一眼望去,满是黑夹袄、劳动布工装,杂以国防绿。“工农兵”学员,衣分三色。
 
   开学先“教育”,除了劳动,便是政治学习。劳动可是“工农兵”学员的拿手活计;而政治学习,更是大展身手时。每逢开会,大家争相发言,豪言迭出。待到学习文化课,尤其是学习英语、俄语时,许多学员一背ABC,或ЭЮЯ,就大叫头疼。这也难怪,所谓“工农兵”大学生,其实,最高学历也就初中,有些学员文化程度更低,遑论洋文。一时间,大家豪情顿失,畏难情绪蔓延开来。
 
此时,工宣队祭起思想武器之招。某日,全系召开大会,“端正学习态度”。工宣队老张师傅一手叉腰,一手高举“红宝书”,张口亮出金牙,口气豪迈:“又红又专,关键是红!这个这个,有了红,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强大的武器,就能排除万难,攻克外语关!这个这个,没什么了不起!”接着,工、农、兵学员代表上台表决心。
 
轮到名叫“红云”的女生,轩昂登台,一把撸起左臂袖口,露出锃亮的手表,动情地说,离别家乡时,爸爸给她买了这块表,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咱们家祖祖辈辈没出过大学生。如今,毛主席让你上了大学,你可要争气。戴上这块表,就是为了让你珍惜分分秒秒;戴上这块表,就是为了让你每学一个单词,都是射向封资修的一颗子弹。”老张师傅带头鼓掌,众学员跟着鼓掌。
 
谁曾想,来年早春,某天清晨,突然传来红云跳楼的消息,紧接着,女厕所蹲坑旁,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校园气氛陡然紧张。校方封锁女生宿舍,女校医领着一拨人,逐舍排查。后来查清,厕所临产者是政教系某女生,几周前,有了身孕的她,还与陕歌少女同台跳《红色娘子军》。据传,她俩的受难,都与上学之前的孽情有关。
 
幸好抢救及时,红云保住性命,但伤及大脑和双目。她住院期间,系里组织师生轮流看护。一天,轮我和陆华珊老师值班,一进病房,便看到红云满头缠着纱布,躺在病床输液。那么豪爽的女生,如今却人事不省,双目失明,让人充满同情。
 
过了一年,听说她和家人住在校区养病,我与系副主任张中惠去看望。红云一头秀发,剪得短短的,眼窝塌陷,较以前胖了,跟我们聊得开心,问起还记不记得我,她循声转向我,扬起眉毛,爽朗地笑说:“记得,记得,英一的班长嘛。黑黑的,哈哈哈!”
 
二、拉练杂记
 
英文26个字母学完,开始学习单句,学员们热情高涨,天刚亮,就各自在校园找个僻静处,高声朗读。系里号召大家“一帮一,一对红”、“绝不让一个阶级兄弟姐妹掉队”,学员之间互帮互学,校园出现学习风气,却引起军、工宣队的警觉。他们认为,“工农兵”学员刚一入学,就受“臭老九”影响,埋头读书,而不问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于是,校革委会决定,拉练到革命圣地延安,以提高学员的阶级觉悟。驻校军人自封团长和政委,全校编为两个营,每营三个系,学系班级编为连排。 
 
7月1日,凌晨四点,学校大喇叭传出嘹亮的军号,各连队按番号依次出发,冒雨步行到火车站,然后,乘火车至铜川宜古村,参观 “霸王窑”阶级教育展览馆。阶级觉悟提高了,部队出发,一路走向圣地延安。
 
第二天,部队行走四十多里,从蔡坊到甘泉县道镇,夜宿牛圈。当晚,老张师傅情绪亢奋,靠在牛槽上,给全连战士宣讲哲学。他晃着红宝书,闪着金牙:“哲学这玩意儿,这个这个,简单嘛,就是明白学,亮堂学,懂不懂,咱群众一学就会,这个这个,没什么了不起。”再往后,我困得什么都不记得了。此后,一路行军,每有机会,老张师傅必宣讲哲学,或大谈国际形势。一次,他一手叉腰,一手作势,大讲“三个世界”:“第二世界,欧洲嘛,这个这个,有两大牙,葡萄牙和西班牙,”笑得大家前仰后合,忘掉一路的劳顿。
 
7月12日,部队进驻甘泉县城。好友薛军的父亲从省民政厅下放,时任县革委会副主任,我趁休整,去革委会大院求见薛伯。他见我进来,大感惊奇:“碎秦,咋到陕北来了?”我说学校拉练,途经甘泉。薛伯问:“饿了吧?”我嘴上说不饿,其实饿极了,一路跋涉,常吃不饱。他拉开抽屉,取出一包白皮点心,勤务员端来一杯热茶,我连吃带喝,将发硬的点心大半吃去。吃罢,和他聊起一路见闻,说到在洛川境内冒雨行军,等后续部队过河,水已淹到腰部。薛伯问:“谁领队?”我说解放军某团长。他说:“混蛋!军人连常识都没有,这么大的雨,还敢沿山沟行军?下边公社报告说,学生娃刚过去,山洪就下来了。哎呀,多危险!”
 
解放军团长缺乏常识,但花招不少,在甘泉境内导演一场“伏击战”;接着,又在延安附近组织一次夜战演习,又打信号弹,又放小鞭炮,模仿机关枪连射,整得战士疲惫不堪。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曲《南泥湾》,广为传唱,让我误以为,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等到了那里,满目凋敝。第二天,当年“三五九旅”老战士,南泥湾公社党委刘书记作报告,大谈形势如何好,越来越好。可我一路看到的,却是老区百姓缺吃少穿,过得恓惶。1970年代中期某天,我去北京大姑家,与邦英姑父聊起南泥湾之行,说那里至今仍很穷困,他听罢黯然神伤,连声叹息。延安“大生产运动”时,他任“三五九旅”政委,在回忆文章中,涉及那段经历,总是一笔带过。
 
此后两天,部队从南泥湾出发,经瓦渣河到英旺,一路山峦青翠,途经三个劳改农场,山沟里,河滩上,常见成群劳改犯,身穿囚衣,剃着光头,或锄地收割,或负重运输,与我们不期而遇,就躲闪一旁,垂头而立。每逢这时,随行工宣队员就提醒我们,保持革命警惕。行走在山野,不时遇到北京知青,破衣烂衫,破草帽压得很低,拄着锄头,默望拉练队伍。     
 
27日,行军六十多里,到达瓦子街,歇息一天。那天,男生宿在牛棚,我像往常那样,主动把被单铺在门口,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枕头(衣裤卷起,权当枕头)旁的军用挎包不见了。挎包里装有红宝书、日记本、手电筒等杂物,还有头天晚上留下的馒头。最让我心疼的,是一把不锈钢勺儿。据姥姥说,当年,宋八爷(母亲的祖父)在秦皇岛掌管吉盛兴洋行,家里餐具多为洋货,那把不锈钢勺儿是美国军用品,侥幸留下的,我从小用到大。“破四旧”时,姥姥见勺把刻有US,非常害怕,让我用锉刀将字母锉得模糊。
 
8月3日晚,我们结束一个多月的拉练,返回学校。休息两天,工宣队又忙着组织汇报、演出。班会上,某复转兵学员表态:“这次拉练,皮晒黑了,心炼红了,更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私下却说:“拉练?胡日鬼!”

过了两周,接到学校办公室通知,让我去领挎包。原来,那晚来了一只饿狗,从破门隙叼走挎包,吃了馒头,将包丢在野地,老乡捡了上交公家。从所附信函加盖的印章,可看出挎包经小队,大队,公社,层层上交县革委会,再辗转送回学校。时至今日,每使用那把失而复得的钢勺儿,仍感念陕北的乡民。
 
三、潘师傅
 
拉练返回,昏睡两日,接着天天参加政治学习,学完讨论,如此过了两周,好容易缓过劲来,本以为该学专业课了,不料工宣队又宣布,8月下旬,全系师生开赴灞桥农场,参加秋收,耗时三周。其间,平整土地,收割芝麻、花生。“工农兵”学员反映,所学单词忘得差不多了,经请示工宣队潘师傅,学员获准早饭之前,晨读一小时。第二天清晨,农场四周树丛和田埂,便传来朗朗读书声。
 
潘师傅长得瘦高,马脸,颧骨凸着,一说话满口烟臭。此时,只见他叼着烟卷,弓腰背手,四处巡游,沿田埂走到学员跟前,先侧耳听一会儿,然后问:“洋文里早饭咋说?”学员答:“breakfast”, 潘师傅一愣,又问:“那午饭呢?”“lunch”,他咧嘴笑说:“愣吃。这个好记!”

星期天,下起秋雨,无法进大田劳作,学员抓紧时间学点英文。陆华珊老师兴致很高,教大家学唱“小河泛舟”,边唱边纠音。这首童谣,我上中学时学过,澳籍教师伯莱夫人教的,歌词结尾是:“Life is but a dream.”此时歌词改为:“Life is but a struggle.”潘师傅站在土坯房外听见唱歌,批评陆老师:“学洋文,就得认真学,咋能唱着学?”为此,陆老师作了检讨。
 
陆老师是广东人,风姿端正,双眸有神。据说她父亲曾任国民党驻法国外交官。因这一家庭背景,陆老师平日谨言慎行,即便如此,一言一行,都与众不同,衣着朴素,也显出优雅。她家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家具不多,一应细软,全装在若干皮箱里,给人的感觉,是随时迁移。 
 
陆华珊老师在香港
 
 “文革”结束,陆老师与丈夫当即移居香港。她的丈夫是著名建筑师,在香港参与过多处地标性建筑的设计。1984年底,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陆老师给我寄来联合声明中英文本,附彩照一张,不久,随夫移民新加坡,从此失去联系。
 
秋收之后,全系师生返校,没等喘息,军、工宣队又宣布,停课两周,进行“批林整风”。自林彪出逃,命丧大漠,已整整一年。其间,先是“批陈(伯达)整风”,转而又“批林(彪)整风”,但批来整去,都无法解除大家的困惑:林副统帅既为《党章》明确的接班人,何以要“阴谋政变”?
 
为修补毛泽东受损的“光辉”形象,中央发表了毛泽东1966年6月致江青函。私函中,毛对林彪的“一些提法,总感觉不安。...... 为了打鬼,借助钟馗。”红头文件胡说:“英明领袖”早就看出林彪的野心。当时,我心生疑惑:既已看出副统帅的野心,为何钦定其为接班人?读到“七、八年以后还有一次横扫牛鬼蛇神的运动,尔后还要有多次扫除”,一算恰是1973年,心想,今后七八年来一次运动,如何是好?
 
“批林整风”运动初期,师生大批“极左”,校园渐有生气,也形成学习气氛。连潘师傅也受感染,苦学英语。一天早上,江老师正在授课,前门突然打开,只见潘师傅大摇大摆地进来,见第一排有空座,就弓腰坐下。老师一愣,翻开讲义念开了。潘师傅听得认真,记得认真,不时发出怪笑,下课后,还叫个同学,帮他纠正发音,边纠边记。一次,我心生好奇,拿过他的小本一看,歪歪扭扭的英文后面,标着汉字,如“good morning (狗头猫拧)”,“one, two, three, four(挖土拾了个佛)”。
 
没过两天,军、工宣队又传达最高指示,要大批林彪一伙的“极右”思潮。全校的批判调门,立时改变,从批“左”转为批“右”。对学员影响最大的,是学校上下,没人敢提学生应“以学为主”了。
 
晚自习时,潘师傅叼着纸烟,背着手转过来,看我在读英语,就锁紧眉头说:“要又红又专呀!”后来,我见他转悠过来,赶紧拿出毛选,盖在课本上面,潘师傅立住脚,一看是“雄文”,就一脸严肃地说:“学习毛主席著作,要紧的是活学活用呀!”他忘了,这可是林彪的话。
 
“四人帮”垮台第二年初,系里派我去阎良红安公司,为技术人员举办英语培训班,班上有一学员恰与潘师傅同一车间,说老潘刚从师大回来,给班组工人吹,他进驻师大那会儿,是一生最得意的时候:“往教授队伍跟前一站,哼!叫他的立正,莫人敢稍息!”某天午饭,食堂里人头攒动,瞥见潘师傅举着饭盒,拼命挤向窗口,把胳膊伸进窗口,打一份饭,吆喝着往外挤,撞到我跟前。我招呼一声:“潘师傅!”他愣了片刻,不好意思地咧嘴一笑。
 
四、开门办学
 
陕西师大在灞桥、周至及泾阳分别开办三处农场,每逢夏收及秋收,立即停课,驱遣“工农兵”学员去劳动,短则两周,长则一月。“开门办学”之风兴起,农场便成为办学基地,农场有活,随叫随干,没有活路,开班授课。
 
1973年春,我们又开到泾阳农场“办学”,所用教材,全靠江老师打字,我负责油印。上午光线正好,老师坐在土坯房门口,一边抽烟,一边快速敲打键钮,瞬间一行到头,“叮”地一响,回车再打。打完一页,从滚筒取下蜡纸,交我油印。后来,我也学打字,常帮老师打印教材。一次,某农工见我夜间打字,连夜报告场方,说我往台湾发报,闹出一场笑话。
 
按照课表,上午授课,下午劳动。某日,上午刚开课,场长就急敲窗户,叫嚷“卸砖了!卸砖了!”我们连忙出去,从拖拉机上卸砖。忙罢,进了土坯房教室,还未喘过气,他又来敲窗:“要下雨了!快收粮。”江老师对此类干扰大为不满,与工宣队师傅吵了一架。我们天天如此大干,工宣队师傅还嫌办学“门开得窄”,于是,让我们打起背包,渡过泾河,开进对岸的礼泉县烽火大队,与公社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烽火人民公社与全国劳模王保京,赫赫有名。1955年,王宝京头扎“豹子头白毛巾”,与毛泽东合影,广为流传。所以,我们刚到烽火大队,还有些激动。村口粉墙上,涂着鲜红的标语:“日战大寨田,夜战新农村。”头天干活,我们就领会了豪言的意味。
 
天刚破晓,早饭尚未吃完,村口的大喇叭就响起,老乡放下碗就走,我赶紧拿个馍,一边强咽,一边扛起铁锨去战天斗地。一天拼命劳作,累得如断了脊梁,收工时天色已晚,回来瘫在炕上,又饿又乏,房东叫吃饭,勉强起身去堂屋。谁知刚吃几口,大喇叭又叫嚣起来,催着去夜战,老乡放下碗就走,我将汤一口而尽,赶紧出发。地头拉起电灯,社员们干得热火。我喝了一肚子稀汤,无论是蹲着除草,还是拉架子车往地头送肥,都使不上劲,咬牙撑到半夜才收工。第二天早晨,我问房东:“天天这么干?”他哼了一声说:“庄稼人嘛!”
 
在烽火大队干活,劳动强度远超上山下乡时。那会儿,苦干半响,还能歇息,这时,我为了表现,毫不惜力,拼着命地干,以为不如此,不足以“狠斗私字一闪念”,不足以“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
 
自1974年初,情势诡谲,乱象丛生。教育界在“反右倾回潮”中,掀起学习朝阳农学院办学经验的高潮,什么“开门办学”、“社来社去”、“三上三下”1,不一而足。此门一开,学校教学秩序大乱,纷纷关门停学,去乡野,去厂矿,去军营,和工农兵一起“批儒评法”。
 
4月初,外语系工宣队再度“开门”,将全系拉到西郊高压电瓷厂办学。该厂是五十年代初,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主要生产高压电瓷。我们住进一栋尚未竣工的红砖简易楼,分男女宿舍,水泥地上打通铺。每天一大早,系电教室架设小喇叭,准时放起音乐,师生们爬起,洗漱完毕,列队走向厂区,早饭后,领劳动布工装,下到各车间。我们三个同学,因身体条件好,与江老师一起分到制泥车间。
 
所谓制泥,就是将生产高压电磁的物料球磨、搅拌、榨泥,然后传到粗练机,经人工切成泥棒。我们穿工装,系围裙,站在粗练机旁,将切割的泥棒搬到叉车上。一条泥棒,掂起来约一袋面的分量,一天下来,少说也得搬运成吨的泥棒,下班后,胳膊酸疼。那些年,自己一直干着苦力,倒不觉苦,唯痛惜时光流逝,而所学浅薄。
 
休息期间,我们坐在工人堆中,听他们议论。工人们质朴而率真,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头,说起话来,毫无顾忌,咒骂“极左”,影射江青,我们听着,也不敢插嘴。归途,某学员对我说:“我看工人也挺反动!”他出身“贫农”,对党感情很深。
 
五、祸从口出
 
西晋人傅玄有言:“情莫多妄,口莫多言。病从口入,患自口出。心与口谋,安危之源。”(《口铭》)愚如我者,在“吃饭大学”这个是非之地,却忘了乡贤的告诫,险些招祸。
 
1974年初,《人民日报》发表南京大学钟姓学员的《一份退学申请报告》,说钟某下乡三个月就“走后门”入伍,旋即又“走后门”入学,一时舆论沸腾,各地大批“走后门”。毛泽东对此大为不满,认为干扰了他的战略部署:“现在,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批林批孔,又夹着走后门,有可能冲淡批林批孔。”接着中央发文,传达最高指示:“从后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坏人;从前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好人。”
 
听了传达,我大为反感,与同学议论时冲口而出:“这是什么话?黑白颠倒嘛!什么都一人说了算?”立马有人密报工宣队。第二天下午,工宣队指派小张师傅找我谈话。那一学期,工宣队轮换,小张师傅刚进校园,工人本色犹存。他客气地让我坐下,然后掏出小本,来回翻了几页,红着脸说:“听同学反映,你说毛主席的最新指示黑白不分?”我马上意识到问题严重,就矢口否认:“我没说这话。”他一愣,我接着说:“我只是对‘走后门’现象不满,说了句气话。”他放下小本,来回搓手,吞吐着说:“没没说就好。”送我到门口,他犹豫片刻,郑重地说:“以后说话得注意!”我能体会他的好意,几十年过去了,也未忘记那憨厚的模样。
 
某天,我与同学在宿舍闲聊,聊着聊着,话头扯到林彪,以及叶群任林办主任。一位农家子弟说:“毛主席最不赞成自己的老婆当毛办主任。”我说:“既然如此,为何让江青进政治局?她算......” 后边的“老几?”没敢说出。那年,江青在毛泽东的授意下,炮制《林彪与孔孟之道》,借批“周公”影射周总理,鼓吹“女皇”当权,家天下的野心昭著。我对江青的恶行极为不满,忘了古训,还对“样板戏”大发议论。
 
隔几天晚饭后,张中惠老师找我谈话。我们散步到篮球场南侧,蹲在沙坑边,此时,夜幕降临。他点燃纸烟,先从我祖父说起:“五几年那会儿,省上开会见过你爷,老汉比你魁梧。一把大胡子,威风得很。”他问了我家的境况,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你英文学得不错,毕业后争取留校,但你要注意,说话别给人留下话把儿。有同学反映,说你总在下面议论中央首长,告到工宣队那里。总支开会,我说让我找他谈谈。”他猛吸几口纸烟,烟头闪烁,映着紧锁的眉头:“这话还敢在外头说?若在‘一打三反’那会儿,就你这一句话,就打成现行!”那晚,张老师对我的教育,让我铭记至今。
 
张老师一人在师大工作,师母和孩子都在长安县乡下,听说师母久病,身后欠下不少债务。老师为还债,缩衣啬食,直到遽尔离世。常言道:仁者寿,我却不以为然。
 
从此,无论开会发言,还是私下闲聊,我都戴上假面,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时,面对多年的朋友,也不敢尽情一吐。
 
六、本命年
 
1975(乙卯)年,按传统习俗,是属兔人的本命年。我发愿尽快从业,为母亲分忧。自父亲去世,家里主要靠母亲的薪水过活,幸有秦皇岛的大姨不时接济。
 
有一段时间,家里急需用钱,靠典卖家中残存旧书,还有新疆地毯和家当度日。一次,我在过道阁楼检出一摞地方志,夹着去南院门古旧书店。当值的店员翻看一下,就进去叫来老师傅。老师傅一看,便问书从哪里获得,我说是家藏图书,他瞟我一眼,我很惭愧,有不肖子孙的感觉。老师傅说:“家里还有什么古书,拿来估个好价。”此后,我又陆续卖掉一些旧书。
 
某周末,我从学校返家,进了倒座房里屋,见姥姥身披棉袄,瑟瑟地拥被靠在床头,咳嗽不止,母亲坐在一旁,拇指与食指间夹着一支烟,不时吸一口,呛得咳嗽。外屋堆满红薯,火炉上坐一口铝锅,里面蒸满红薯。有一段时间,全家人成天吃红薯,吃得胃里直冒酸水。那凄怆情景,偶一回想,犹历历在心。家境困顿,我急于毕业并就业。
 
是年初,重返政坛的邓小平大力整顿各个领域,明确提出教育部门“要后继有人。”因此,学校留人不仅考虑“红”,还须注重“专”。这一运势,客观上为我留校创造了条件。江老师和张老师反复叮嘱我,谨言慎行,别授人以柄,被人咬下。因为,临近毕业,“工农兵”学员为留校,个个跟乌眼鸡似的,玩起阳谋和阴谋,大家都经历“文革”,运用此类手段,娴熟之极。一时,校园谣传四起,人事纷扰。那时,我倒坦然,一心想的,还是早日工作,至于留校与否,反倒无所谓了。
 
早春时节,系里决定我们去虢镇宝鸡县师范学校教学实习。全班开拔之前,我与江冰华师、夏维阳师先行,搭乘闷罐车,将随身携带的报纸拿出,检查一下未印毛主席像,就铺上盘腿一坐。抵达虢镇车站时,双腿全麻。站台上全是甘肃难民,面露饥色,手持扁担麻绳,黑压压站了一片。
 
出了车站,镇上一片萧条,去饭馆吃碗臊子面,花二两粮票,一角二分,端上的面清汤寡水,漂着几朵油花。实习开始,在寄宿的师范学校食堂吃饭,早饭喝稀苞谷粥,午饭是馒头加菠菜豆腐汤,晚饭为白面条加点辣子,一点油水没有。吃了一周,大家叫苦连天。工宣队顾师傅听了很不高兴,说:“和解放前劳苦大众相比,和世界上三分之二身处水深火热的人民相比,我们的日子简直是在天上。”某日,江老师说镇上有一泡馍馆,便领着我们去打牙祭。四两粮票,一角五分,一碗泡馍端来,碎馍上放两三片薄肉,清汤上漂点儿油花。
 
顾师傅成天阴着脸,监视学员们的一言一行,稍有时间,就组织“批儒评法”,分派我们去附近生产队了解“运动”情况,一人写一份“批儒评法”调查报告。某日,我们几人去镇边的生产大队调查,大队长极不耐烦:“忙活呢,莫工夫搞运动。”挥手叫来一个农民应付我们,我们围着人家提问,我远远地看见,大队长在一旁怒目而视,
 
实习结束不久,分配方案公布了。我留校最具争议,几个“工农兵”学员向校方反映,说我“思想极右,肆意攻击‘文革’和中央首长。”某老师愤言:“成小秦反动之极,这样的人怎能留校?”因查无实据,校、系领导和江老师坚决保我,最终留校教书。
 
分配再晚几个月,我可能难以留下,因为 到了八月中旬,政治风向突变,毛泽东借批判《水浒》,将矛头直指周总理与邓小平等改革派,中国进入黎明前的黑暗,政治压迫日甚一日。
 
七、师恩
 
1972年暮春入校时,政治气氛虽诡谲,让人还能喘息片刻,再往后,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在我深感茫然之时,幸遇王有勤师和江冰华师。他们待我如子侄,帮我砥砺心性,增长学识,教我在蒙昧中不再自欺。
 
在欢迎首届“工农兵”学员会上,我注意到,一位老师与众不同,其貌不扬,一头花白乱发,面黧黑,长着赘疣,身穿泛白的蓝咔叽中山装,皱皱巴巴的,坐在衣冠整洁的教师中,实在显眼。从会议开始至终,他一直昂头吸烟。
 
后来,我得知老师姓王名有勤,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据说,当年,王老师在学校颇具才名,脾气也大。1940年代末,物价飞涨,他在西安某中学教书,校方常欠薪水,一次,王老师上半节课,就宣布下课:“按学校支给的薪水,教你们三分之一就尽够了。”
 
外文系草创之际,英文老师不多,加上手头缺少词典和教材,学员遇到生词和语法问题,常去教研室求解。某天,我读到一个长句,结构复杂,久思不得其解,就去教研室请益,从门外探头一看,王老师抽着烟,翻看《参考消息》,于是轻敲房门两下,然后进去,双手将书捧上:“老师,有个句子看不懂,请......”王老师瞥了一眼,冷冷地说:“我不懂!”我一愣,收起书往外走,刚到门口,听见他说:“拿来!拿来!”他接过书,略一过目,便解析句子,还从抽屉拿出一张纸,随手写出类似句型,让我用心看。讲解完毕,老师叮咛一句:“我看你还好学,有问题就来吧,” 
 
日久,他得知我的身世,有天下午,在走廊遇到我,将我召进教研室,笑着说:“你爷是咱陕西的绅耆呀。老先生有骨气。你好好学!别跟那伙人耽误工夫!”我们日渐熟悉后,某日,他提起“那伙人”大发牢骚:“工农兵大学生?小学生嘛!还‘上、管、改’?胡闹!”
 
1973年,校园掀起大批“师道尊严”的妖风,工宣队号召学员“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同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着干。”于是乎,评教评学会上,某些学员对老师肆意评判,批得老师们惶然不安。王老师对此大为不满,怒斥:“师道尊严不讲了,欺师灭祖!”
 
王老师上课,偶尔过了钟点,才蹒跚而来,将一迭交叉捆扎的中药包放在讲台上,微微欠身致歉,就拿根粉笔,边写例句边讲授,下课铃一响,拍拍身上的粉笔末,提上中药包就走。后来,我们才知,师母久病在床,全靠老师服侍,两个儿子也需他操心,一介寒素,又不善家务,苦状可想而知。
 
王老师讲课,手无片纸,所举范例,往往脱口而出,随手板书,看似复杂的语法,他三言两语就讲得透彻。有时,他讲到兴头,还会说些逸闻趣事。一次,他说起中国人学英文,认为“精通英文的,当属辜鸿铭先生。”我当时蒙昧,不知辜鸿铭为何人。只听他说:“老先生是大儒,懂多国语言,英文最佳。一次,老先生坐在六国饭店大堂,头戴瓜皮帽,身穿绸马褂,端一水烟在抽。这时,过来两个洋人,一个上前,轻蔑地问:What -nese are you? Chinese or Japanese?’老先生放下水烟,回敬道:‘What -keys are you?  Donkey or monkey?’洋人自取其辱。一打听,才知他是著名的Tomson”说罢,老师露出少见的笑容。课后,有人向工宣队告状,说王老师上课迟到,课上放毒。为此,王老师挨了工宣队师傅一通批,从此讲课不再即兴发挥。
 
我留校教书后,常得老师亲炙,从板书规范,到精选例句,都详加指点。那时,每逢周三下午,系里必有政治学习。大家围坐一圈,先念“最高指示”,再读“两报一刊”,然后组织讨论,极左的争先发言,其他人被迫表态。此时,惟见王老师昂头吸烟,一脸的鄙夷不屑。工宣队师傅点名发言,他就说:“我没啥说的。” 
 
全系学工。王有勤老师(一排左三);陆华珊老师(二排左四)
 
一天,我在教研室打字,忽然,两个学生架着王老师进来。只见老师垂着头,面色苍白,我和陆华珊老师赶紧上前,扶老师坐下,忙问学生怎么回事。学生说,王老师讲课时有些晃,像要昏倒。我给老师倒杯开水,他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没事,早上没吃东西。”歇了一会,老师说:“麻烦你们把我送回去。”我和陆老师就左右搀着他,慢慢往家属区走。架着他的臂膀,只觉瘦骨如柴,抖得厉害。旧布中山装袖口,满是烟灰烧痕。他的家住在平房区,庭院碎砖铺地,遍生青苔。走到一溜平房东侧,老师说到了,摸出钥匙,哆嗦着打开房门,屋里阴暗,弥漫着烟味,书籍与锅碗瓢盘,凌乱一片。老师说:“屋子乱,我就不留你们了。”我随陆老师出来,带上门,不禁心生悲酸。
 
七十年代末,我在英国留学期间,接友人来信,说有勤师1978年末即病倒,沉屙在身,自知不豫,亟盼住进楼房,常让儿子搀着,去工地看教工楼起到哪层,谁知,楼未竣工,老师便归道山。悲夫!
 
受业于江冰华师,在入学次年。那时,我们仍懵然无知,就升入二年级,听说江老师任课,同学都很期待,因为,江老师在系里名声最大,曾为周总理和毛主席翻译。
 
开学第一课,江老师拎公文包步入教室,身着栗色华达呢中山装,笔挺而庄重,前额开阔,一副深度眼镜,目光专注,两颊峻削,刮得泛青。这一亮相,给我印象至深,后来,读了温源宁先生的Wu Mi,A Scholar and a Gentleman(吴宓,学者与君子),恍然觉得,江老师的相貌,乃至耿直的秉性,颇似乡贤吴宓教授。
 
据老师说,抗战胜利后,他考入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习英文。那时,他和同学常读《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祖父成柏仁任报社社长),深受影响。国民党当局禁止报纸发行,他们就用包袱皮将报纸包裹,相互传阅。此后,他参加学运,并于1947年初加入共产党,同年,转入华北学院英文系学习,1948年初,随军南下,先后在南京、广州、海口军管会外事处工作,1957年底,奉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对外部阿拉伯语组组长。
 
从江老师资历看,是共产党培养的红色外事干部,前途看好。讵料“文革”爆发,广播事业局造反派将丁一岚(邓拓夫人)打成“走资派”。当时,江老师在丁局长手下工作,已近十年。造反派威逼江老师揭发丁一岚,他坚决不从,结果,惨遭批斗,成天坐在办公楼黑过道写检讨。 
 
其时,师母在家乡生产队任妇女队长,厚道而干练,听说江老师在北京受难,知他性格刚烈,怕有三长两短,连忙从泾阳赶到北京。她见到老师,开导说:“老江呀,北京干不成,咱回家种地去,千万别想不开。”后来,老师多次给我提及此事,对糟糠之妻的感激,溢于言表。其实,老师也盼着早日返乡,在外工作近二十年,期间,老伴在家务农,服侍二老,带大三个男孩。拖至1972年初,老师才办妥调动手续,来陕西师大教书。
 
1973年下半年,《人民日报》大肆宣传“白卷英雄”张铁生,并假借懵懂女童黄帅之口,大批“师道尊严”。一时间,校园纷扰,“工农兵”学员纷纷利用评教评学会,刁难并批判老师。班上有两三学员,因不满江老师在作文本上打叉,频频告状,并挑拨同学,在课堂上为难老师。
 
一天上课,江老师提问某学员,一连三问,该学员拒不回答,老师愤然:“不愿听我的课,可以走。”该学员拿起课本,含怒离去。顿时,系里舆情汹汹,批判矛头直指江老师,但老师不为所动,拒绝检讨。他出身好,老党员,不像其他“臭老九”,惧怕工宣队和“工农兵”学员。但校园气氛如此,也让老师有归田愿,赋诗:“生来本是田舍郎,今日更爱泥土香。”
 
临近期末,某些学员困而不学,在工宣队挑唆下,喧嚣“取消考试”。系领导怕学员闹事,遂宣布“开卷”考试。所谓“开卷”,就是公然抄袭。我身为班长,对这一做法异常气愤,决意罢考。江老师把我叫到宿舍,严厉批评:“工宣队‘左’,你也跟着‘左’?”

在西安高压电瓷厂“开门办学”期间,未学一句外文,学的是《毛主席语录》,还有孔孟语录,仅供批判。一天晚饭之后,工宣队师傅针对学员刚学几句英文,“就对美帝国主义的认识模糊了,”组织学习讨论《别了,司徒雷登》。散会后,江老师对我说:“司徒雷登并非‘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他一直留在南京,与我方接触。临走那天,我为他办完离境手续,他临登飞机,转身向我们深鞠一躬。”江老师边吸烟,边回忆:“谁知,隔了二十多年,中美又接触了。”1949年夏秋,江老师在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担任黄华的随员。
 
后来,我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五十年》(Fifty Years in China——The Memoirs of John Leighton Stuart),在第十三章,司徒雷登对他离开南京仅一笔带过:1949年8月2日,我终于搭乘使馆一架破旧的小型飞机,飞离南京,返回华盛顿。 
 
1974年4月,西安高压电磁厂,后排左起:江老师、我与工友
 
1976年,“文革”苟延至第十个年头,民生凋敝,奸宄当道。元旦,“两报一刊”循例发表社论,题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妄言:“看吧,‘到处莺歌燕舞’。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我们的党朝气蓬勃,我们的人民意气风发,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头版还刊登毛泽东“文革”前夕所写的两首词,其中,“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用语恣肆,殊不可解。
 
元月9日早,我晨练后回宿舍读书,校园大喇叭播放“新闻联播”。突然,哀乐响起,我连忙推开窗户,晨风冷浸,传来夏青低沉而悲伤的播报:“周恩来总理于1月8 日9 时57 分逝世。”我伫立风中,泪水盈眶,静静地听完讣告,擦干眼泪,去找江老师。
 
老师问清是我,才开了门,他正收听“美国之音”,眼圈红红的。他告诉我外电对中国政局的分析,忧心忡忡地说:“总理先于主席走了,恐怕没人能收拾‘上海帮’了。”我说:“主席看来身体也不行了。”前不久,观看新闻纪录片,毛泽东老迈龙钟,接见菲律宾独裁夫人伊梅尔达,全然失态。老师说:“现在一报导主席,都说‘神采奕奕,健步走上主席台。’1965年,我见到主席时,老人家坐在那里,已气喘吁吁。会见完毕,广播事业局副局长金照再三叮咛,在外面千万别提主席的健康。” 
 

江老师为毛泽东翻译
 
据老师说,1965年6月某日,周总理接见坦桑尼亚专家穆罕默德·阿里,他担任翻译。主宾晤谈甚欢,总理开怀大笑,江老师也跟着笑,总理回头批评:“你笑什么?注意听外宾说什么。”两天之后,毛泽东接见穆罕默德·阿里,老师再度担任翻译。毛一边吸烟,一边谈笑,老师听不懂湖南话,由金照转述,再译为英文。会见结束,毛送客人到门口,挥手告别后,突然转身问江老师:“刚才他讲什么语?”老师愕然,因为,以前听说主席学习英语如何刻苦,晚上常在路灯下朗读英语。
 
3月8日午后,吉林地区突降陨石雨。报载,陨石雨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一时,人心惶惶,谣诼四起。小时读《三国》,知将星坠地,必有贤人将去。后读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又知“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此虽小说家言,不足为信,但1976年,我们经历了,见证了这些天象,至今迷惑不解。
 
3月25日,“四人帮”的喉舌《文汇报》刊登《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一文,叫嚣“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矛头直指周总理。此言一出,举国愤怒,抗议浪潮终于兴起,愈兴愈猛,至4月4日清明时节,形成高潮。
 
当日,天安门广场花圈如海,群情激愤……。其中,“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血祭雄杰,扬眉剑出鞘。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也不是愚不可及,秦皇的封建社会已一去不返了!”一吐国人的心声,对我产生的震撼,至今不忘。想当年,我与江老师坐在斗室,吟咏这一壮语,痛快之极。御用文人决定广播这段文字时,哪里知道,其杀伤力,一如毛泽东决定公布林彪的《“57l工程”纪要》,反而使蒙昧的国人醒觉。
 
5月29日,西南边陲连续发生两次强震,震级超过7.3级。7月6日,哀乐再次响起,中国红军之父朱德与世长辞。那个初夏,我从图书馆借出Agnes Smedley(史沫特莱) 著The Great Road——The Life And Times Of Chu Teh (《伟大的道路——朱德传》),正读第四章“探索”,忽闻朱老总离世,悲伤之余,深感忧心。国之砥柱倾倒,而窃国者弹冠相庆,将来如何是好?
 
1976年7月下旬,一放暑假,我赴京探亲,一天,去大姑家,聊起籍籍无名的华国锋,大姑说:“真没想到,华一跃成为二号人物。”接着小声说:“1945年,你姑父在晋绥分局任副书记,华是交城县委书记,考察干部时,你姑父在小本本记下:华工作积极,但有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现在人家成了国家领导人,我赶紧把那页撕毁。”
 
27日,去动物园游玩半日,晚间酣睡,至28日凌晨,突被强震惊醒,朦胧中,只见窗外异光爆闪,拉灯一看,屋里家具猛烈摇晃。我顺手抓起床头的裤子,试图站起,但又摔倒,碰向床沿。等强震过去,才开门跑出,黑暗中,人们惊呼:“地震了!”我跟着众人急急下楼,出去一看,整栋楼仍在晃动,显出裂缝,楼顶的烟囱摆动幅度更大。夜空泛红,顷刻间大雨滂沱,感到天要塌下。
 
在北京呆不下去,匆匆逃回西安。古城也是人心惶惶,流言传播最广的,竟是天下无道久矣,必遭天谴。开学不久,8月16日晚十点多,我正在宿舍夜读,忽觉楼层晃动,以为幻觉,听到楼道骚动声起,才知地震了。我刚经历过地震,便从容穿上衣裤,从三楼走下。一出楼门,但见男女喧嚣,裤头背心,身披被单,个个狼狈不堪。稍后消息传来,四川松潘、平武一带发生地震,震级里氏7.2级。不到一周,连续发生群震型大震。
 
整个8月,党的媒体天天叫嚣“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校方紧跟,不时传达红头文件:“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那些天,白天劳累一天,晚上随时防震,一惊一乍,闹得人疲惫不堪。某晚,小偷潜入学生宿舍,盗窃中被人发现。小偷窜逃,大喝一声:“地震了!”顿时,各楼大乱,师生纷纷出逃,某学生情急,竟从窗户跳出,将腿摔断。

最紧张的几天,我搬进江老师的宿舍。老师因失眠严重,每晚服用安眠片,才能入睡。我担心,万一发生地震,怕老师无法及时逃出。老师的宿舍位于三层小楼的一楼,晚上,我将窗户敞开,床板一头儿架在窗框,一头儿搭在桌上,一有情况,即可迅速跳出。三伏天中,我与老师常夜不能寐,就偷听敌台,纵论天下至深夜。
 
9月9日,中午时分,获知下午四点将有重大新闻。我预感毛泽东大限已到,急忙去见江老师,老师曾在党报和广播事业局工作有年,熟知党内的宣传手法。我们分析,如此规格,惟毛泽东独享。我们一边聊天,一边等待。下午四点整,哀乐响起,沉痛之声播出《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毛泽东去世了。
 
许久,我俩都沉默着。老师拼命吸烟,我则百感交集。校园气氛压抑,大家都显得沉痛而茫然。校方与各系设立灵堂,挂上毛泽东画像,饰以黑纱或白花,供师生致哀。系教工哀思会上,老师们纷纷倾述哀思,某极左分子咬牙切齿地发誓:“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进行到底!”引得众人侧目。
 
14日,姚文元控制的《学习与批判》发表一篇奇文,题为《地转实为新地兆——读洪秀全的〈地震诏〉》。原来,1853年3月底,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四、五两月,江苏连发地震。“天王”洪秀全非但不下罪己诏,反而大无畏地颁旨《地震诏》:“万样*爷六日造,同时今日好诛妖;地转实为新地兆,天旋永立新天朝。军行速追诰放胆,京守严巡灭叛逃;一统江山图已到,胞们宽草任逍遥。”这道蛊惑人心的顺口溜,经“四人帮”御用文人诠释,便成为“旧世界的‘声讨书’、新世界的‘宣言书’,庄严地宣布地震是摧毁旧世界,诞生新世界的征兆。”哪知二十天后,不期竟成谶语。
 
18日,学校将礼堂设为灵堂,全体师生肃立,收听天安门广场的追悼大会实况。华国锋念悼词时,礼堂内外哭声一片,站在前排的74级某女学员,如泣如述:“毛主席呀!毛主席!您老人家不在了,谁来领导我们继续革命?”我垂着头,长舒一口气,有解脱之感。
 
 1976年,我在陕西师大图书馆前
 
那几周实在难熬,大家似在等待,但等待什么,谁也说不清。10月8日晚十一点多,我正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忽听急急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江老师。他一进屋就将门关上,神情亢奋地说:“刚收听NHK,说江青和‘上海帮’被抓!”我马上跟着老师,到他宿舍继续收听。乍闻这一消息,将信将疑。我们凑近收音机,侧耳细听,美国之音和BBC都报导:毛的遗孀和激进派已遭软禁,北京附近军队异动。
 
江老师陡然起身,从书架下层拿出一瓶二锅头,在破桌边沿磕开盖子,拿出两个玻璃杯,先给自己倒半杯,又给我倒半杯,说:“这个妖孽,祸国殃民!想不到主席刚去世,就有了报应!来!喝!”他仰头一饮而尽,又给自己斟满一杯。我端起酒杯,痛饮一口,但觉辛烈冲口,淋漓无比。我们边饮边谈,直到夜半。
 
等我返回宿舍,躺在床上,“文革”往事历历,恍如眼前。从1971年初,我就期盼有一天,破毁这令人窒息的“铁屋”。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辗转反侧,不觉东方既白。
 
1980年代中期,我与冰华师分手,无论在外地或外域,常通过电话或信函问候老师。九十年代初,我返回西安,去师大看望老师,见陋室里用的仍是早年师大配给的旧家具。老师离休早,离休金太少,还零星带点课,补贴家用,而师母为减轻家庭负担,年近八十,还在凌晨挥着扫帚,在家属区打扫卫生,挣钱补贴家用。
 
2008年春节,我返回西安,听同学说老师从泾阳返回,住西医一院。他因小脑萎缩,时常意识不清,性情大变。我连忙约上几位同学,去探望老师。一进病房,就见老师形容枯槁,白发萧萧,陷在白色的枕头里。我凑近老师耳畔,轻声说:“江老师,我是小秦。”老师迷茫地望着,龇着假牙急急地说:“快!快!学生迫害我呢!”我心头一沉,知道老师心已迷乱。师母走近,拉住我的手说:“小秦,你江老师可把我苦咋了!”同学围着病床问候,我走出病房,站在走廊,心情沉痛极了,听见老师高声咒骂,恍然想起往事,难道老师在生命奄忽之际,仍没忘记“文革”中学生辱师?
 
我离开西安不足两月,一天,去经贸大授课途中,忽接老师家人电话,说江老师走了,那天正在开追悼会。其时,我远在千里之外,曾沐教泽,却无法与老师作别,至今引以为憾。
 
回念“文革”中求学,苦涩多于怀念,惟有师恩,没世难忘。

 

注释: 

1)“文革”中,毛远新把持辽宁省,极力摧残教育,1973年,炮制所谓“朝阳农学院教育革命经验”,为祸犹烈。该院招收工农兵学员后,实行“开门办学”,批判“三脱离”,废除全日制,删砍文化课,组织小分队,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并实行“社来社去”的招生、分配办法。具体做法是“党委就抓主课”(“阶级斗争”的社会实践)和会战(全院性每年两次突击性劳动),“业务由系里去管”。每年分段组织回队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和在校学习,称为“三上三下”。 

 

2022年5月修改


成小秦专列

成小秦:李家塬三孔窑,

我度过此生最艰难一年

成小秦:失学青年蜕变“知识青年”

成小秦:我所经历的陕西淳化武斗

成小秦:运动中的记忆断章

成小秦:师恩难忘
成小秦:大舅出狱记
成小秦:陈氏父子蒙冤记
成小秦:游学英伦,追忆钱瑗同学
父亲与他的西南联大同学们
成小秦:父亲与他的同学和同事
成小秦:潜伏者王敦瑛,
苏联克格勃西安情报员
成小秦:朋友丛大长,
用中国文人精神熬过美国大衰退
成小秦:《清华旬刊》始与终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略有删节
给老编续杯咖啡
请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工农兵学员

工农兵学员:负重前行可大任
陈侃章:一代天骄,
“工农兵学员”应运而生
伊耆:山河表里潼关路
王岐山和改革四君子的故事
高红十:北大工农兵学员往事
敬一丹:我是末代工农兵学员
邢仪:曾经走过黄土地
 吕兴光:工农兵大学生再战高考
陈幼民:梦想当一个职业革命家
路遥,我同学嫁的那个陕北青年
成小秦:师恩难忘
成小秦:朋友丛大长,
用中国文人精神熬过美国大衰退
陈鸿仪:我的外号是"书蠹头"
陈鸿仪:混在新三届里的"工农兵"
刘晓阳:从插队到洋插队的北京姑娘
秦晓:走出黑暗的启蒙之旅
林珊:阔别34年再进西藏
林珊:在西藏乡下当"赤脚医生",
藏民馈赠猫头鹰豹子肉
林珊:我和先生踏上进藏之路
林珊:漂亮尼龙衫惹出的一场"风波"
林珊:参加医疗队到隆子,
四位北大清华大学生在藏区插队
舒煌:我少年时的一个大朋友
1970年北大新闻专业
工农兵学员纪实(上)
1970年北大新闻专业
工农兵学员纪实(下)
高经建:浙大拒录的"工农兵”
吕丁倩:我经历的1976年高招,
工农兵学员是如此推荐的
邹坚峰:我和工农兵学员同校

俞孟生:他人被推荐上大学,
我却只能当答题"机器手"
任力:我千辛万苦斗争来上学机会
我的“七二一”大学生活
屠筱武:1973年流产高考"倒霉者"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和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大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