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速递】好男人都结婚了吗?

邱振宇 志阳创谈 2023-05-24


导读

“好男人都结婚了”是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劳动经济学对男性工资的经验研究为这个说法提供了丰富的证据:已婚男性的工资显著地高于单身男性,这一现象被称为男性婚姻溢价(marriage premium)。据Schoeni(1990)对多个国家婚姻溢价现象的研究,各国男性婚姻溢价一般介于3%-31%。


华南师范大学的王智波和李长洪2016年发表的《好男人都结婚了吗?——我国男性工资婚姻溢价形成机制》,结论是一位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妻子,对丈夫有“相夫效应” —— 说白了就是男人跟她结婚以后,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了,所以才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所以不是好男人都结婚了,而是结了婚才变成好男人。



好男人都结婚了吗?

——我国男性工资婚姻溢价形成机制


王智波 李长洪


《经济学》(季刊)第15卷第3期 2016年4月



研究问题


对于男性婚姻溢价产生的原因,文献给出了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婚姻的生产力假说(marriage productivity hypothesis),认为婚后的家庭分工提高了男性的生产力,这一机制被称为“家庭分工理论”。第二种解释是婚姻的选择性假说(marriage selection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某些男性具备不可观测的生产力导致他们更容易结婚并获得更高的工资,又称之为婚姻的“选择效应”。


但是,经验研究对于男性婚姻溢价具体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莫衷一是,有文献支持“选择性假说”,更多的文献支持“生产力假说”,也有文献同时支持家庭专业化分工假说和选择效应假说。


本文认为,前期文献使用的样本多是来自西方国家,对婚姻溢价形成机制分析仅围绕“家庭分工理论”和“婚姻选择效应”展开,而对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妻子“相夫教子”和男性婚后“责任感”对婚姻溢价的影响并没有关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做出边际贡献:一是在识别方法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识别男性婚姻溢价的形成机制。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对生产力效应的具体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家庭内部分工理论、男性婚后的责任感、妻子的“相夫效应”都有可能导致男性的婚姻溢价,并分别检验这三种可能性成立与否。


实证模型与识别方法


本文在Mincer(1974)工资决定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来检验以下五个问题:


(1)男性婚姻溢价存在吗?


(2)男性婚姻溢价能够由“家庭分工理论”解释吗?


(3)男性婚姻溢价能够由男性婚后“责任感”增强解释吗?


(4)男性婚姻溢价能够由妻子的“相夫效应”解释吗?


(5)男性婚姻溢价能够由妻子的“选择效应”解释吗?

 

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男性婚姻溢价的识别方程


假设男性的工资是由方程(1)决定的:



其中,lnM_wage是男性工资的对数,Martial是男性的婚姻状况虚拟变量,X1是男性的特征变量。



“家庭分工理论”的检验方法


对于问题(2),本文使用“中介作用”模型来验证“家庭分工理论”。本文在模型中引入家庭劳动时间,通过检验家庭劳动时间的“中介作用”,从而检验“家庭分工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男性婚姻溢价。



男性婚后责任感的识别方法


引入男性责任感特征变量来验证男性婚后责任感是否可以解释其婚姻工资溢价,得到方程(5):



其中,R是男性婚后家庭责任感,其他变量的定义同方程(1)一致。



“相夫效应”和“选择效应”的识别方法


引入妻子的特征变量来识别男性婚姻溢价是否可由妻子的“相夫效应”或“选择效应”来解释,得到方程(6):



其中,X2是妻子的特征变量,其他变量的定义同方程(1)一致。



干预效应模型对婚姻溢价的识别方法


本文利用干预效应模型对内生虚拟变量Martial建模,矫正回归方程中的选择性偏差,并使用chi统计量对男性婚姻状态是否存在选择进行判断。具体模型设置如下: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联合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本文选取1989年、1991年、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2006年和2009年9个省份的16-60岁的城市男性作为研究样本。


实证结果


男性的婚姻溢价存在吗?



通过对回归方程(1)的估计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相对于“非在婚状态”的男性,处于“在婚状态”下的男性工资溢价为6.8%。



对于第(2)、(3)两个问题的实证检得出“家庭分工理论”和男性的婚后责任感并不能解释男性婚姻溢价的结论。



“相夫效应”或“选择效应”可以解释男性的婚姻溢价吗



通过对回归方程(6)的估计发现,男性婚姻溢价和妻子的受教育程度、妻子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是还无法区分男性婚姻溢价的形成机制具体是妻子的“相夫效应”还是“选择效应”。



到底是“相夫效应”还是“选择效应”



通过对回归方程(7)和(8)的估计发现,妻子的“相夫效应”而不是“选择效应”导致了男性婚姻溢价。


研究结论


本文结论非常励志——在同等条件下,已婚男性收入更高,不是因为好男人都结婚了,而是因为结婚了,有了妻子的“相夫”,他才成为能够赚取高工资的好男人。这也印证了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位成功的女人”


END


- 图文编辑:邱振宇 -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