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速递】社会创业文献述评

许莉萍 志阳创谈 2023-05-24

编者按Saebi教授等人2019年在《Journal of Management》上发表的文章,对社会创业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述评。文章脉络清晰,颇有思想深度和借鉴意义。特此翻译总结,以供各位学习探讨。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Promises

社会创业研究:过去的成就和将来的前景


作者

Tina Saebi1 | Nicolai J. Foss2 | Stefan Linder3

1 Norwegian School of Economics

2 Bocconi University

3 ESSEC Business School


摘要

在过去十年里,学者们对社会创业的研究兴趣激增。这使得人们对社会创业在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制度变革方面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认识。然而,社会创业研究的快速增长,研究的新兴本质以及社会创业建立在不同学科和领域(如,创业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之上的事实,导致社会创业的研究呈现出没有主导框架的碎片化状态。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生重复性的工作,并且会阻碍累积性的知识增长。通过对395篇关于社会创业的同行评议论文的分析,本文(1)识别了社会创业在三个分析层面上(如,个体、组织,制度)的研究空白,(2)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多阶段、多层次的框架,(3)探讨了社会创业进一步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社会创业;社会企业;社会创业者;社会价值;文献综述;理论;多层次


一、引言

社会创业的研究领域分布广泛,跨越了不同的分析层次。本文通过对社会创业现有研究的回顾,发现社会创业存在三个层次的分析,即个体、组织和制度层面。在每个层面上,本文总结了核心的研究视角,并指出最紧迫的研究问题。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作者提供了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框架,并指出了社会创业领域内的研究工作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及在一个分析层次上对社会创业的了解对其他层次意味着什么。


二、什么是社会创业?


社会价值创造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双重使命体现了社会创业的核心特征,并能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1.定义分析单元

有关社会创业的定义,现有研究更加强调将社会使命与创业活动相结合的混合性质。


2.社会创业和相关概念

(1)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

  •  社会创业识别并实现来自社会问题的机会。

  • 双重使命的要求导致了社会创业在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和经济活动之间的紧张关系。


(2)社会创业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往往是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不一定与创业行为和创新相挂钩。


(3)社会创业与非营利/慈善组织

非营利组织参与创收活动所获得的收入通常相当少,并且不会经历双重价值创造所产生的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


(4)社会创业和其它混合型企业

  • 可持续性企业拥有三重底线:社会利益;组织的经济可行性;减少环境退化

  • 制度创业者打破某一活动领域的制度现状,从而改造现有制度或创建新制度。创业的要素(如创建一个新企业)并不是制度创业者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  发展型创业只是社会创业的一个子领域。


3.多维化社会创业现象

(1)是为受益人创造价值还是与受益人一起创造价值

(2)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之间的一体化程度

  • 经济活动资助社会使命

  • 经济活动产生社会价值

如图1所示,构成了社会创业的四种类型


三、社会创业:我们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1.个体层次的分析

(1)预测指标和结果

在个体层次的分析中,学者更多的是关注社会创业意图产生的影响因素,如与亲社会人格特质相关的情感、创业导向等。


(2)调节/中介变量

  • 个人背景,如过去的苦难经历等

  • 社会创业者的识别机会、资源动员等


(3)现有研究的空白

现有研究只关注企业形成阶段中的个人层面,而忽略了组织(最终是社会)层面上的个人层面因素和过程。


2.组织层次的分析

(1)预测指标和结果

主要关注社会企业资金获取能力、社会网络和绩效的影响因素。


(2)调节/中介变量

主要关注使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来探索社会企业的双重使命冲突。


(3)未来研究方向

探索社会企业的存在形式、不同类型的社会企业吸引资金、扩大规模、激励和留住高素质员工的能力;判断社会企业面临何种类型的冲突;研究社会社会企业混合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3.制度层次的分析

主要关注制度对社会企业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测量。


四、识别社会创业的研究框架

作者在跨越宏观和微观层次分析的三种机制(情景机制、行为形成机制以及转换机制)的基础上,将社会创业的研究分为社会创业的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如下图2)。

1.社会创业前期的研究机会

(1)情景机制

  • 不同的社会制度会产生不用的社会需求,因此,现有研究需要更具有区分性的观点来探究宏观环境的前因变量如何影响社会创业者的认知。

  • 借鉴制度理论,探究宏观层面的信仰体系如何影响社会创业者。

  • 社会弊病和制度环境的弱点如何影响潜在社会创业者识别社会服务需求。


(2)行为形成机制

社会创业者所拥有的不同类型的使命、动机如何影响其识别和评估社会创业机会。


(3)转换机制

社会创业者的决策如何产生特定的使命、目标和社会企业的设计。


2.社会创业后期的研究机会

(1)情景机制

社会企业的混合性质以及其它特征对企业内部员工行为的影响。


(2)行为形成机制

创业者的亲社会情感、动机和特征如何影响个体决策,从而在宏观上影响社会价值创造。


(3)转换机制

社会创业企业的成功是否能够创造额外的价值、使宏观社会发生变革。


文章来源

Saebi, T., Foss, N. J., & Linder, S. (2019).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promis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45(1), 70-95.


END


刘志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右侧二维码购买《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


文章荐读:

【研究资讯】第二届中国社会创业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研究速递】社会创业意图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研究速递】社会创业价值理论、外部性以及赋权分析

【研究速递】社会创新:源起、研究脉络与理论框架

- 图文编辑:许莉萍 -

志阳创谈

与志同道合的时代创变者共同探索创业新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