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肩雕:山河破碎的没落王族

又土又皮 桃虫在野 2023-06-29

       很多人喜欢猛禽,因为它们威猛、迅捷、神秘、美丽、冷酷、而且罕见。猛禽牢牢掌控着辽阔天空的统治权,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顶端的位置。

而在猛禽中,雕亚科是体型最大、力量最强的一支,沉稳威严,轻易不得见。在比较新的分类中,(真)雕属略有调整。我国现有分布的雕属猛禽或者说真正的雕,只有四种,金雕、白腹(隼)雕、草原雕以及本文的主角——白肩雕

历史上白肩雕广布于欧亚大陆的低地平原,作为王室与权贵的象征,荣耀风光一时无二;而今,全世界的白肩雕成鸟数量估计只有2,500-9,999只,1994年就是易危,且在持续、快速下降。

正因如此,国内除了少数稳定的越冬点以外,白肩雕越来越难见到。


白肩雕成鸟,颜值超高。图源:wikipedia


帝王之雕

白肩雕Eastern Imperial Eagle (Aquila heliaca),也可译作帝雕、御雕,因其肩部的大块白斑得名。种名“heliaca”来源于希腊语“heliakos”,意思是来自太阳;而叫帝雕是因为,白肩雕的头型威严,气度不凡,有帝王之相,所以欧洲历史上很多国家将白肩雕作为王权的标志和象征,以它为原型的“双头鹰”形象直到今天仍是俄罗斯的国徽。它有个亲戚,叫“西班牙(帝)雕”,本为一种,后来独立。

在很多人心目中,金雕才是真正的北半球空中之王。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那白肩雕怎么还四处张扬、称王称帝?且听仔细分解。

首先,白肩雕虽然和金雕长得最像,但在演化关系上,与草原雕的关系更近;反而是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白腹隼雕,和金雕紧挨着。其次,白肩雕和金雕在体型、身体比例(喙、爪)、猎物大小方面,都有差异。除了长得比较帅,白肩雕全面落败。

金雕的颜,我也可,图源:wikipedia 

既然金雕处处完胜,那到底有白肩雕什么事儿?别急别急,金雕和白肩雕的关系,可以简单总结为:各自为王(其实是后)。虽然金雕的分布区完全涵盖了白肩雕的繁殖区,但二者在具体生境上并不重叠,自然状态下几乎没有直接竞争。白肩雕的典型繁殖生境是低地平原,很少上高海拔山区;而金雕的领域几乎全都是陡峭石山、高山草甸及各种林线以上的高海拔生境。因此,在白肩雕的地盘上,它就是名副其实的王。在之后的介绍中也有多方面能体现王的霸气(王霸之气)。

帝也好,王也罢,一切荣耀,皆归尘土。眼下的生活才是现实。

 

破破烂烂的白肩雕未成鸟,刚吃饱饭,你能看出来吗?图自作者


虽列帝族,亦为凡鸟

白肩雕是一种体型甚大的猛禽。体长72-84厘米,翼展1.80-2.15米,体重2.4-4.5kg。

为什么说各自为王其实是各自为“后”呢?因为捕食性猛禽大多是雌性当家,以白肩雕为例,雌性比雄性长约10%,重约40%。但在这些数据上,即使是中等水平的雌性白肩雕,也只能和偏下的雄性金雕比肩。(哎,这人怎么回事儿啊,老在别人弹幕中刷自己家爱豆,一看就是黑粉。)

白肩雕的繁殖地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疆域,各种低海拔平原疏林地带是它们的最爱。它们在高大的老树上搭建直径1.5米的巨型鸟巢,在空旷的原野地面捕食各种小型哺乳类,此外还酷爱捡漏、食腐。现在看来,它们日后的悲剧,其实早早就注定了。

春天,白肩雕从越冬地返回,开始繁殖。它们的巢实在是太显眼了,在英语中有个词叫做“eyrie”,说的就是这种雄伟而难以接近的巨型雕巢。

雌雄团聚啊、秀恩爱啊、炫耀啊、示威啊、驱逐入侵者啊,总之一顿操作后,母的孵蛋,公的送餐;孩子出世,父母拼命;和时间赛跑,和命运抗争。春天的故事,大抵都一样。

蛋里憋43天,巢里蹲70天,新一代的白肩雕展翅翱翔。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白肩雕的雏鸟一般不会手足相残。历史上,欧洲的白肩雕平均每巢能养大2只以上雏鸟,说明这个物种本应是相当成功的、一直辉煌下去的。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白肩雕一般每巢只能养大1只雏鸟,甚至0只。

白肩雕幼鸟,Photo Credit: Frankie Cheong

秋天,除了极少数地区以外,绝大多数的白肩雕都要迁徙,去非洲、中东、东亚、南亚越冬,包括中国。迁徙路上一般单独行动,但也有过300只的大群。然而今天,在国内的猛禽迁徙观测点上,能看见一只白肩雕就够吹很久了。在越冬地,白肩雕依旧偏爱低地平原,其中湿地是它们的最爱。

如果能一直活下去,白肩雕的幼鸟会渐渐换羽。不过大型猛禽的飞羽更换是不规律的,可能是实在破到不能用了,才勉为其难地换一根。所以,2-3年的白肩雕是羽毛最破烂的,甚至令人怀疑会不会从空中掉下来。之后,浅色而斑杂的白肩雕就开始黑化,直到5、6年后,才会有父辈们帅气的外形和耀眼的及肩金发,以及称王的决心。

在野外,白肩雕的平均寿命是26年。理论上来说,可以活更久,只是需要极佳的运气。 

白肩雕分布,图源:IUCN Redlist


真正的机会主义者

白肩雕不但是技艺高超的捕食者,也是名副其实的机会主义者,除了捕猎和食腐,还精通劫掠之术。大多数时候,它们站在稍高的栖位,然后向地面的猎物发起攻击;也会站在小兽的洞口附近,伺机捕食。

总体来说,小兽和鸟类是白肩雕的主要食物。

在繁殖区,黄鼠、仓鼠是白肩雕最赖以生存的猎物。例如黄鼠曾占白肩雕食物的50%以上。但是,欧亚大陆的黄鼠数量在普遍下降,有的地区甚至消失了。后续的研究中,除了啮齿类以外,有的地方刺猬占30%、有的地方兔子(兔形目)占40%,雉鸡12%,家鸡占20%。此外,各种银鸥12%、白鹳11%、爬行类(如高加索鬣蜥)30%、陆龟(欧陆、赫曼)10%也有相当的比例。可以看出,白肩雕在努力适应。但猎物种类的巨大变化,其实也反映了栖息地的严重退化及环境的剧变,最终直接影响繁殖的成功率。

在兽类缺乏的地区,鸟类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除了雉科,小嘴乌鸦、秃鼻乌鸦、喜鹊、各种野鸭、小鸨、红隼等也颇受欢迎。自此,鸦科对猛禽的憎恶又深了一层。

在越冬区,白肩雕偏爱湿地,因此各种水鸟是最常见的猎物。以印度为例,彩鹳、黑头白鹮和蛇鹈这些水鸟的未离巢幼鸟频繁被捕食。总体来说,各种雁、鸭、水鸡、鸽子、鸬鹚等占很大的比重。其中,白肩雕特别喜欢捕捉骨顶鸡和潜鸭,因为别的鸟第一反应是飞天,而它们的第一反应是潜水。白肩雕飞到它们头上,迫使这些傻鸟频繁潜水,在换气的间隙趁机抓捕。

无论在繁殖地还是越冬区,白肩雕都是真真正正的机会主义者,酷爱食腐和抢劫。棕尾鵟、猎隼、白头鹞、黑翅鸢、雀鹰、赤狐等经常被抢,而且抢劫的成功率还很高。其中,白肩雕特别喜欢刁难猎隼,猎隼甚至会因此而繁殖失败。

总体而言,白肩雕的猎物体型上限是2kg,和金雕比差一些。因此,黄鼠数量骤降以后,白肩雕只能退而求其次,抓小兔子、小旱獭作为替代。

但白肩雕毕竟是大型猛禽,能拿下的猎物种类也是相当丰富。偶尔也抓野猪、盘羊、狍子、Arabian Sand Gazelle和鹅喉羚等有蹄类的小崽子吃。也杀过5kg的灰鹤和5.7kg的成年旱獭以及母大鸨、小赤狐、成年沙狐、孟加拉狐、艾鼬、小的家猫、幼年兔狲等。

抓了个小野猪吃,纪录片截图 


与其他猛禽的关系

在与同领域的其它猛禽竞争中,白肩雕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之前说过,白肩雕的繁殖区虽然全部落在金雕的分布区内,但理论上生境不重合,所以一般没什么冲突。但在欧洲很多地区,白肩雕被人类逼上了低山地带,偶尔还会上到金雕的典型生境,庆幸的是,这些地区大多没有金雕常驻。不过也有观察到白肩雕和金雕直接对抗,主要是在空中表演一些领地炫耀动作。至于长期的竞争结果,还有待观察,或者说二者的生境偏好其实就是结果?这种关系也许可以和猫科中的豹、雪豹类比。

白尾海雕其实也是不容忽视的强有力对手,甚至能和金雕抗衡。不过海雕的繁殖区相对靠北,而白肩雕的繁殖北限就是泰加林(针叶林)的南缘;白尾海雕需要广阔的水面,如海岸、大湖或大的河谷,食物更偏鱼和水鸟。总体来说,在繁殖区白尾海雕与白肩雕也很少直接竞争。

真正和白肩雕频繁正面交锋的其实是草原雕和乌雕,在繁殖区、越冬区它们都喜欢平原地带。不过,草原雕喜欢树很少的各种草原,没有树也行;乌雕喜欢密林以及湿润的沼泽针叶林带;白肩雕既要古老大树,又要开阔平原。所以,理论上小生境上还是有所差异的。

看似神奇的大自然巧妙安排,其实是亿万年以来血泪抗争的结果,强的占位,弱的补空,抢不到位的消失。

总的来说,这些大型猛禽彼此尊重,会尽量避免直接冲突,毕竟个个身怀绝技,撕破脸谁都不好看。例如在哈萨克斯坦的保护区,有观察到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草原雕在同一片区域筑巢,甚至还经常轮流用对方的空巢繁殖,但从未观察到直接冲突。

大佬们彼此尊重,彬彬有礼,俨然文明社会。但其他猛禽可千万不要当真,觉得自己也有了面子,想上去套个近乎。掂掂自己几斤几两先。

除了上缴猎物,小一些的猛禽有时候还要献出自己。被白肩雕捕杀过的猛禽有:小乌雕、蜂鹰、黑鸢、白尾鹞、白头鹞、乌灰鹞、雀鹰、苍鹰、欧亚鵟、棕尾鵟、毛脚鵟、长尾林鸮、灰林鸮、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燕隼、红隼、黄爪隼、西红脚隼、灰背隼、猎隼等。作为大型猛禽,意料之中。

但是,雕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罕见的记录中,白肩雕被白尾海雕和雕鸮干过。雕鸮这个可怕的暗夜大魔王之前介绍过,不再赘述。

 

白肩雕混迹于兀鹫中,准备食腐。没啥的,金雕也爱干这事儿。


山河破碎,旧梦依稀

既然白肩雕在自然界几无天敌,为何数量下降的如此之快?

因为人类活动,让曾经的壮丽山河变得支离破碎。臣民流离失所,帝王又岂能安枕。

欧洲的历史上,野生动物过得相当惨,原始森林几乎消失殆尽。直至今天,很多地方猛禽、狼、狐狸依然不受待见,甚至有专门针对以上物种的毒杀和猎杀。这种行为影响到80种以上的猛禽。再加上白肩雕有食腐习性,针对狼和狐狸的毒杀也会让白肩雕中招。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低地平原,也是人类钟爱的领地。发展农业、建设城市,白肩雕不得不离开。即使平原上的栖息地还在,白肩雕钟爱的低地森林,也早已荡然无存了。那些次生的林地小树,承载不了巨大的雕巢,风暴中常常巢毁雏亡,在一些地区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高达50%。人类活动还导致黄鼠的数量大大下降,直接影响白肩雕繁殖;繁殖期人类的直接干扰也会令繁殖失败。此外,农药、杀虫剂的生物富集作用,可能也在毒害金字塔尖的白肩雕。

一些研究显示,在欧洲白肩雕的死因中,高压电线击杀占30%,中毒30%。此外,在叙利亚、科威特,大量的白肩雕被枪杀。

很早以前,人类就注意到了白肩雕的迅速消失,整个欧洲白肩雕的数量一度不足200只,在很多国家彻底消失。1994年IUCN中白肩雕被列为易危物种,人类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直到今天,全球白肩雕的数量仍在持续下降。

欧洲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挽留白肩雕。如改造高压电塔;教育民众不要毒杀;长期目标是种树恢复栖息地,短期内会提供巢架(白肩雕也会在电塔筑巢);鼓励生态友好农业,恢复猎物种群;繁殖区尽量减少开发和干扰;甚至还会在繁殖期有针对性地科学投喂。短短几十字,但投入的心血与财力可想而知,无数的野生动物也从中受益。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可以参考伊比利亚猞猁。这是人类的自我救赎(讽刺的是伊比利亚猞猁分布区依然有投毒、陷阱)。

由于诚意十足,欧洲的白肩雕在恢复。不但数量增长了近十倍,而且研究表明,长期以来针对传统栖息地的改造恢复,让白肩雕从不适合的低山地区大量撤出,回到了钟爱的平原故土。目前在IUCN红色名录中,欧洲的白肩雕已经是LC,无危,可能有2,500-3,800只成鸟,且数量在继续增加。(为什么总是关注成鸟的数量?因为一般认为大型雕成年以后死亡率极低,且能参与繁殖;而在这之前死亡风险较高。)

白肩雕站在一片荒芜中,图源:wikipedia 

但亚洲出了大问题。在东部繁殖区,如贝加尔湖区域,白肩雕正在走向区域性灭绝,到2005年已不足30对。可怕的是,贝加尔湖区地广人稀,环境总体其实变化不大,但骤减原因也至今仍未知晓。推测还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变化和杀虫剂、农药的生物富集以及黄鼠的数量减少,综合起来将白肩雕推向绝境。但可能不只是繁殖地出了问题。研究人员给这里的白肩雕背上GPS,试图在迁徙路线、越冬地找到答案,但目前还不明了。除了贝加尔湖区,高加索地区的白肩雕种群数量可能也在下降。

无论如何,白肩雕的未来并不乐观。拥有如此辽阔的繁殖区,总数量却一直持续减少,令人忧心。但也并不是没有希望。欧洲的荒野几乎全是人造的,经历了500年的疯狂掠夺后,劫后余生的白肩雕尚且可以恢复。亚洲为什么不可以呢?

 

白肩雕,摄于香港米埔,2019.12

“Only if we understand, will we care. Only if we care, will we help. Only if we help shall all be saved.”——–Jane Goodall.

我们需要对白肩雕有更深入的了解。

但只有喜欢猛禽的人,才会对白肩雕格外关注。作为冬候鸟和过境鸟,白肩雕在整个中国的确切记录都少的可怜。而香格里拉纳帕海、威宁草海、香港米埔,这些湿地之所以知名度很高,一个原因就是有屈指可数的白肩雕稳定越冬。

作为观鸟爱好者,我与白肩雕一直没有缘分。愤怒之余,也很想知道,为什么白肩雕如此罕见。这也是本文的写作初衷。直到年前,才在香港终得一见。卑微的欢喜,远观足矣,别无他求。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但若没有了悠然巡视的猛禽,必将失色不少。

 

下篇非正式预告:

无人知晓的过往——西域浪子xxxx


参考资料:

https://dinoanimals.com/animals/eastern-imperial-eagle-unapproachable-bird/

http://globalraptors.org/grin/SpeciesResults.asp?specID=8166

http://www.europeanraptors.org/raptors/eastern_imperial_eagle.html

http://datazone.birdlife.org/species/factsheet/eastern-imperial-eagle-aquila-heliaca

https://www.hbw.com/species/eastern-imperial-eagle-aquila-heliaca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astern-imperial-eagl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