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日本火爆的“中国科幻”,不只有《三体》

未来局接待员 不存在科幻 2020-11-06

中国科幻最近在日本非常受关注。除了《三体》,日本读者还读过哪些中国科幻,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近年来,日本对中国科幻的了解总是落后欧美一步。《三体》日文版直到去年才出版第一部,日本读者要到明年春天才能看到三部曲的全貌。

在《三体》第一部、第二部日文版发售前后,刘宇昆主编的两本中国科幻选集——《看不见的星球》(Invisible Planets)和《碎星星》(Broken Stars),也在日本出版。但这两本选集的日文版并不是从小说的中文原文,而是从英文译本翻译的。

2015年出版的《看不见的星球》是英语世界的第一部中国科幻作品选,七位中国科幻作家的 13 篇短篇小说。2016年,书中收录的《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2018年日文版出版时就将标题改为了《北京折叠》。

2019年2月,刘宇昆主编的又一本英文的中国科幻选集《碎星星》出版。今年3月,这本书的日文版发售,名字改为了收录其中的刘慈欣作品——《月光》。

从日文版选集的名称改动也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科幻知之甚少,只能靠两位雨果奖得主来带动销量。

▲ 刘宇昆主编《看不见的星球》和《碎星星》的日文版,书名分别改为了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和刘慈欣的《月光》

《三体》前两部发售后,中国科幻在日本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平时不怎么看科幻的上班族、学者都在讨论《三体》,连《日本经济新闻》这样的老牌财经报纸都做了报道。

在这股中国科幻热潮中,终于出现了一本由日本科幻从业者选编、直接从中文翻译成日语的科幻选集,那就是立原透耶主编的《时间之梯现代中华SF杰作选》。

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有天然的相似性,日本对中国科幻的了解落后于欧美,这本来就是有些奇怪的。

立原透耶常年活跃在中日科幻交流领域,在这股中国科幻热潮中,她终于有了厚积薄发的机会。她是《三体》日文版第一部的监修,也是第二部的翻译之一。

编选一本让日本读者能快速全面地了解中国科幻的选集,其意义或许不亚于翻译《三体》。

如果说刘宇昆找到了中国科幻与欧美科幻的连接点,那么立原透耶就是在探索中国科幻与日本科幻的连接点。

与日本科幻相比,中国科幻要年轻得多,但年轻的中国科幻反而给日本读者带来了新鲜的阅读体验。日本著名的科幻名家高槻真树这样评价:“乍看上去是非常老套的硬科幻或点子科幻,读完却惊讶于‘竟然还有这样的处理方法’!明明是让人感慨‘这种老梗现在谁还写啊’的设定,却有着完全出乎意料的走向。日本科幻作者以为要追求独创性,就只能写得越来越长,或者越来越难。这本书是给我们的一记当头棒喝。

日本读者拿到这本书,首先感慨的就是惊人的厚度。这本书将近500页,收录了17位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

▲ 跟《时间之梯》比起来,《三体》日文版第一部突然变得很娇小

凭借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对中国科幻的了解,立原透耶选择作品的范围非常之广。书中既有韩松、王晋康这样的名家,也有昼温、靓灵这样的新秀。作品风格也多种多样,从古典的硬科幻到幻想文学,甚至是前卫文学,都一并囊括其中,让日本读者从一本书中最大程度地感受中国科幻多元的魅力。

令人惊讶的是,《时间之梯》完全没有收录在日本已经有较高知名度的刘慈欣、郝景芳等作者的作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立原对中国科幻的信心。

对这些陌生的中国科幻作者的作品,日本读者纷纷给出了好评。这本选集让他们对中国科幻产生了更多好奇和兴趣:

「靓灵的《落言》,最开始读的时候完全看不明白,差点就半途而废了。但是当我发现这是一篇关于第一次接触的科幻小说时,瞬间惊呆了。原来是这样啊!前面艰难的阅读一下子得到了回报,这种情绪宣泄的感觉让人非常怀念。没想到我到这把年纪,还能体会到最初开始读科幻的那种感觉。」

「这是我第一次读中国科幻。除了人名有点难念之外完全没有问题,多姿多彩非常有趣。喜欢蒸汽朋克的话可以读读《济南的风筝》,喜欢历史科幻的话我推荐《时间之梯》,喜欢硬科幻的话可以读《告别太阳的那一天》。我非常喜欢《沉默的音节》《落言》《讲故事的机器人》这几篇有关语言和沟通的小说,读起来感觉非常美。真是读到了好东西~」

「《看见鲸鱼座的人》真是好美的故事。明明是未来世界,街道和人物却让人感觉甚至都不是现在,而是存在于100年之前的往昔。感觉在一瞬间经历了主人公的一生。我似乎能理解父亲的主张。《沉默的音节》也非常吸引人,读得停不下来。没想到最后是那样的结局。」

日本亚马逊上,《时间之梯》下面的评论显示出了日本读者入坑中国科幻的典型路径:

读完《三体》觉得中国科幻这么厉害!→ 去读《折叠北京》和《月光》两本选集 → 找到这本书。

跟刘宇昆主编的短篇集是不同的风格,这种差异也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有些本来不喜欢科幻的读者也被吸引了:

「现在最火的中华科幻。一个一个故事的风格差距非常大,所以难免会有好恶,花了些时间才读完。不过整体来说是让我体会了“只有科幻能带来的奇妙感受”,是非常难得的读书体验。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治好了我对科幻的偏见(没读过但就是不喜欢)。」

也有人提到了中国科幻的“缺点”:

「中国科幻的缺点就是,即使觉得某个作家很不错,也没有(很少有)其他能读到的作品。韩松《地铁惊变》让我想起阿瑟·克拉克。说不出理由,但就是有那个感觉。昼温的《沉默的音节》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篇,不愧是语言专业的人写出来的。《讲故事的机器人》的最后一行升华了整个作品。我想去读飞氘机器人系列的所有作品。梁清散的《济南的风筝》也不错。对《文学少女侦探》的期待度一下子提高了。」

从一个短篇建立起对作者的兴趣,然后去读TA的其他作品。中国科幻也以这样的方式,渐渐铺陈出走进日本的良性轨道。
《郝景芳短篇集》于2019年3月出版。在多个中国科幻短篇集中均有作品收录的陈楸帆,他的科幻长篇《荒潮》的日文版2020年1月由早川书房出版。
《三体》第三部将在明年春天出版,中华SF选集的第二弹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韩松、王晋康等中国科幻名家的长篇小说在日本的出版也已经提上日程。
看来,日本的中国科幻热潮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作者 | 小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