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FF思想峰会:公益界为何缺乏政商界那样众多的伟大人物?

王瑞合 CFF2008 2021-10-10

   导读: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


8月26日,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思想峰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公益界和关心公益发展的各界人士50余人,围绕“基金会行业与社会资源配置”主题,进行了一整天的思想碰撞。


现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瑞合在思想峰会上的发言分享如下,以飨读者。原标题:公益行业的人才薪酬管制与市场化


▲本文经作者确认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文3800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王瑞合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要点速读



1、全职做公益,除了满足自身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思想情怀之外,要是每天再去思考甚至算计如何维持自身正常生活,将无法保障其心态和工作的稳定,这是公益行业的滞后,也是对公益人才与资源的巨大浪费。


2、为什么公益界缺乏政商界那样众多的伟大人物?这与行业发展阶段相关,也与每个公益人是否真正心怀社会理想、敢于追求理想、是否具备实现社会理想的基本条件有关。


3、只是解决今天的问题,并不等于能够活到明天,几乎每家社会组织都在解决今天的问题,但更要着眼未来的问题,带着未来观,用创新思想解决问题。


4、要让整个生态链都满意,要让政府、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满意,来赢得对全社会对我们的尊敬与认可。世界已经进入了命运共同体,只有所有人好,我们才有可能好。



以下为发言正文



今天特别高兴在这里见到各位敬爱的同仁,一起探讨公益行业薪酬市场化问题。老生常谈的话题很难出新意,当时红波找我,我是拒绝的,因为我没面对过这样的问题。但既然行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面对,所以希望我有限的想法能对大家有点启发或触动。


“薪酬天花板”并非坚不可催


首先,就事论事谈“公益行业人才的薪酬”,我的观点是“薪酬天花板”并非坚不可催。

 

在行业内“薪酬低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这样的现象或印象或许是长期存在的。公益作为一个行业,它提供的薪酬和发展机会是需要和其他行业进行竞争来获得人才的,这是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对多数公益人来讲也是如此。全职做公益,除了满足自身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思想情怀之外,要是每天再去思考甚至算计如何维持自身正常生活,将无法保障其心态和工作的稳定,这是公益行业的滞后,也是对公益人才与资源的巨大浪费。


只有率先保证专职公益人基本的生活,才能保障公益项目、公益行业的可持续。从这个层面来讲,公益行业人才的劳动成本,包括人才培养和管理成本的支出是必要的。如果公益项目的成果能真正展现、实现它的社会价值,解决社会问题,不管是资方还是社会公众都能更理解项目、人才的价值,进而对薪酬成本的付出更理解支持。包括公益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都有社会分工,都需要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并证明自己的职场价值。而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首先是公益价值的充分体现、影响力扩大;接下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公益人才的价值兑现,“有价值,才有存在的理由;创造价值,才有未来”,这是道的层面。


从“术”的层面,所谓公益行业的“薪酬天花板”并非不可突破。在我看来,对于企业基金会或非公募基金会来讲,薪酬标准制定和实现并没有那么难,特别是企业基金会讲究目标导向、效率导向、公平导向,大家付出同样劳动或产生同样价值,就应该得到同样薪酬。而且,只要员工达到企业期望的价值,企业就会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


正如刚才讲的,具体实现只是“术”的层面,我问过相关部门领导关于薪酬的限制,对“行业两倍薪酬”的答复是可以根据需要去比照相应的行业。我认为这里弹性很大,实际上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公众对这个价值的认知和认可。在这个层次上讲,目前讲“薪酬天花板”主要是指公募基金会。因为他们面对透明度的要求更高,捐赠人的关注度也更高。


第一,如何让捐赠人真正认识到专业人才对做公益的的必要性。


第二,认识到人力成本的必要性。


第三,认识到有行业竞争力的人力成本的必要性,越有竞争力的人才,“性价比”才是越高的。


当公众有这种认识时,薪酬制度也就不是问题了。这需要在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下,在座诸位一起努力推动。


*图片来源网络


实现公益理想的“三观”


接下来更多谈我个人对公益人才的一些想法。


刚才于建伟主任谈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做《慈善法》落实情况的检查,昨天我们也在自己园区接受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对《慈善法》落实情况的考察。汇报中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人才。阿里有幸发展到今天,除了感恩社会、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支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感恩与我们同甘共苦走过的阿里人与合作伙伴。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换句话说,我们会为人才付出最大的成本。不论是哪个行业,不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领域,领袖的作用都非常大。


如何培养领袖思维?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真正起到领导作用,必须有“三观”。这一点无论是对我做管理还是做公益都非常受益,在这里我想分享给大家。首先,公益人多数都有强烈的使命感,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思考的能力,也有乐观、顽强的精神意志,在此使命驱动下,要想真正去实现可持续的公益理想,坚持“三观”是必须的。哪三观呢?第一,未来观;第二,全球观;第三,全局观。没有这三观,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社会需要,就有可能不能因地制宜调动和撬动社会资源,可能看不清方向,航道不稳,队伍就不稳,就无法持续地实现价值和影响力,也就谈不上薪酬实现。大家非常熟知的例子就是“阿里18罗汉”,当年每人每月工资500元,到今天的亿万资产,当然很多人说这是个特例,但我希望大家也能看到促使其走到今天的必然之一是他们坚持不懈的“三观”。


“三观”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因为每个人都有价值实现、成长的需要,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可以,很多人希望成为乔布斯、盖茨还有联合国秘书长这样的人,这是人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为什么公益界缺乏政商界那样众多的伟大人物?这与行业发展阶段相关,也与每个公益人是否真正心怀社会理想、敢于追求理想、是否具备实现社会理想的基本条件有关。


在这个复杂系统当中,我还是想谈谈公益领袖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座各位的真正使命,期待不远的将来我们当中出现更多像真爱梦想潘理事长这样优秀的公益领袖,有思想、能执行,可以带动和推动整体公益生态的成熟与发展,到那时不管是薪酬,还是走向市场,还是和政府资源的连接都不再是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具体来说“三观”。


第一,未来观。未来观就是必须站在未来思考问题,站在 30 年以后来看今天。我们必须创新地去解决人类未来所要面对的问题,引领社会进入新的时代。我们解决的问题越大,价值就会越大,就会越受人尊重。没有正确的未来观,没有恒心,没有远见,我们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不靠创造概念,不会争流量,不会搏眼球,不会争风头,而是追求核心的价值实现。20年前,马老师的十八罗汉每人每月拿500块钱,甚至很多人要自掏腰包来干这件事情,为什么?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有长远的眼光,知道这件事情值得做、必须做、只有我们能做,能够看清楚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公益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真正着眼未来看当下,而不能“头痛医头”,只看今天的社会问题,因为“再远大的理想也要从痛点开始做起”。不管我们想法多大,先把痛点解决掉。痛点是一个点,但是全局、生态是不能忘的。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并不等于能够活到明天,几乎每家社会组织都在解决今天的问题,我们要解决未来的问题的同时解决今天的问题,同时带着未来观,用创新思想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没有汽车之前,纽约、伦敦街头马车特别多,产生很多马粪,科学家们要研究用什么方法处理马粪,保障城市卫生。但是后来有了汽车,根本不存在马粪了。今天同样有很多问题,可能今天解决不了,但是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根本不存在。

 

第二,全球观。全球化潮流不光不会改变,而且会越来越完善。全球化不是国际化,国际化讲的是能力,全球化更多的是格局和境界。就像疫情期间,前半场是全世界来救我们,后半场我们在支援全世界。作为一个公益人,即使是一个立足社区的公益人,也要有全球化的思维和观念。


全球化的核心是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创造独特的价值和就业,满足当地需求。全球化首先讲的是尊重其它文化和民族,以及人民的创新。今天的全球化指的是服务世界的能力,如果说过去中国“走出去”的是人、机器和资金,那么今天中国“走出去”的是信息、服务、我们的胸怀和价值观。


这次疫情让我们深有体会,即使是一个偏远地区同样会受到疫情影响,因此我们要关注全球的发展。全球是一整片森林,发生大火时,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加上互联网的推动,地球村未来一定是全球化的,谁有全球化的意识,谁就会有未来。

 

第三,全局观。全局观其实是生态观。商业的发展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工厂,自己产生自己的价值,这有点像社会公益项目。之后产生的是公司,这更像有完备组织能力的社会组织,强调的是一个组织聚焦解决某一个问题。如今产生的从商业的角度讲叫平台,从公益的角度来讲,是公益的生态。


在座诸位基本都是组织负责人,中国公益的建设需要我们更多地站在整个大生态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看清楚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到底要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干?不把这些问题想明白,行动或是资源就不聚集,效果就不会理想。要让整个生态链都满意,要让政府、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都满意,才能真正赢得全社会对我们的尊敬和价值认可。因为世界已经进入了命运共同体,只有大家好,我们才有可能好。


生态和平台建设的关键是运营,是规则,由人人向善的良性思维驱动,巧妙设计规划,驱动和策动整个社会向着公益的方向和理想去行动,而今天的思想峰会就是让有思想的各位坐在这里,尝试建立和思考这样的规则和发展方向。未来的经济、社会一定是利他主义的,最终,公益发展也一定会形成人人向善的良性氛围。

 


END


整理 | 王笑妃

排版 | 陈晨



-  推荐阅读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思想峰会在上海举办


CFF思想峰会:公益慈善行业总体格局太小,跟不上决策层的思维


CFF思想峰会:条件越艰难越要善用资源,去引发我们想要的改变



-  热门专辑 -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