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救助城投?

政信三公子 政信三公子 2023-08-19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最近在读彼得·莫斯科维茨的《杀死一座城市​》,里面聊到了逐渐缙绅化的底特律和旧金山,很有启发,分享给大家。


(一)


什么是缙绅化?


当联邦政府对于房屋、交通、各种公共服务的投入减少,美国城市被迫依赖本身税收去负担基础服务,而城市的税基越高,就越容易支付这些服务。


这意味着城市会积极吸引有钱人,将穷人推开(穷人是城市的财政缺口),而这些年来大多数城市似乎更加倾向于后者。


缙绅化是城市中心改造的伴生现象。


“榨干后再整建”是缙绅化的策略。


资本不停歇地寻找最高的获利可能,像跷跷板一样在地方上摆荡:


先创造了城市郊区,


又创造了今日缙绅化的美国内城。

在1930年间,多数美国人在城市或是乡村都有一个稳定的居所,但当时整个国家经济萧条。

通过在城市外建铁路、补贴和对郊区住宅提供信用贷款,联邦政府在几年之间,创造了蓬勃的郊区住宅产业,刺激了经济成长。

然后,当郊区没有空间再发展,通勤距离越来越远后,开发商又在寻找新的提高获利率方式,也就是重新开发内城。


开发内城就需要不断的对内城土地进行变性。在前市长布隆伯格任内,纽约市超过四成以上的土地都经使用性质变更。


(二)


【底特律的故事】


丹·吉尔伯特:


是底特律最大地产公司基岩的负责人,


也是全美最大房贷业者速贷的创始人。


2010年,他将速贷总部和上千员工从郊区迁到底特律市中心。


从那时起,他陆续收购摩天大楼,现在至少拥有80栋引入园区设计,办活动吸引游客,还有遴选店铺来契合他昂贵而独特的美学。


吉尔伯特说:


他的使命不只是要借着底特律便宜的不动产赚满荷包,


还要将底特律市中心转变成观光客、生意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世界级胜地。


他最爱的座右铭是:


行善之人,万事如意。


这使命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一方面受到企业领袖、政府官员、国内外媒体的盛赞(某篇报道甚至称他是超级英雄);


另一方面又被社会运动人士抨击,认为他把底特律带向寡头政治,由他和少数几个权贵掌控底特律的再生。


市中心如今被当地人称为“吉尔伯特城”。


吉尔伯特的部分策略是,不仅要买下底特律全数土地,还要重塑底特律的形象。


他的开发团队在市中心张贴了数百张海报,黑色背景上写着白色类涂鸦字体“底特律良机”。


某些“底特律良机”的海报还附赠几则启发人心的箴言:


“找不找得到机会,关乎你相不相信它就在眼前。”


麦克斯·高登念了一段,他穿着光鲜,绿色网球衫搭配紧身牛仔裤,带着底特律制造的席诺拉名表(城里另一家奢侈品制造商,他们的脚踏车动辄上千,手表也要500美元)。


他是新底特律和吉尔伯特的信众之一,在他看来,上千年轻人搬进底特律市中心不只是一时风潮,而是个运动。


“能进入基岩和很多年轻人一起打拼真是太好了,在这里生活就像是大学新生这一年,大家都在找朋友。我觉得这很棒。”


新底特律的人,住得起月租1200美元的公寓,骑着700美元的自行车;而另一个底特律的人年均收入只有1.5万美元。


然而,底特律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仍旧惨淡,对这波再发展浪潮兴起之前就住在国会园区附近的居民来说,新底特律绝对不是恩赐。


博得与萨克斯在2013年买下格里斯沃尔德街1214号的建筑,重新命名为“阿尔伯特大楼”,致敬底特律最有名的装饰艺术建筑师之一阿尔伯特·卡恩。


2013年之前,这栋大楼里住着近百位低收入的老人,全靠住宅法案第8条的补助才得以租赁栖居于此。


博得与萨克斯将他们全数驱逐,给了一些搬迁补助券,任凭他们四散在城市各处。


现在这栋大楼的住户多半都是千禧一代的白人,公寓月租最低1200美元。


博得与萨克斯从改建案动工时起就获得了城市的10年减税优惠。


公园的对面是另一栋豪华的出租大楼,产权属于丹·吉尔伯特的基岩公司,过去这里都租给了艺术家,两年前艺术家也被赶出去了。


这两起迫迁在底特律一度引起抗议,但对帕沙克和高登而言,迫迁只是进步的代价。


“这是市场趋势,大家出发点都是好的。”


底特律已经历经长达数十年的衰退,2013年的破产反而造就了租隙的回弹空间:


城市破产,所有财务由紧急危机管理人凯文·奥尔接管:


他大幅削减各项都市服务,


让底特律成为资本眼中的投资标的。


握有资本的那些人开始接管城市,比如丹·吉尔伯特,他们从掉到谷底的房产价格上获利巨大。


现在底特律也不再以急需援助的贫困形象现身,反而成了独立自主、吸引新兴世代的巨擘角色,没搭上顺风车的人将被甩在后面。


这意味着城市的能量和资源将重新分配,从妥善供应整个城市的需要,集中转移到一个相对范围较小、有潜力缙绅化的区域。


2010年,底特律市长戴夫·宾提议缩小行政区界,切除经济持续恶化的区域,全力支持市中心。


此建议一出,立刻引来外围区域居民(底特律多数人口)的抗议,但没能动摇这个构想。


从那时起,规划者、创意圈、企业便与政府联手,将所有精力集中在市中心、中城和少数指定区域,忽略城市的其他部分,拒绝给它们同等的媒体版面和政治表述,任其房屋倾颓,交通匮乏。


新底特律如今几乎是一个封闭的小圈,住在新底特律的人几乎可以完全不踏足旧城区。


底特律有83%的黑人人口,但目光焦点和知名度所在的新底特律却几乎全是白人。


(三)


【旧金山的故事】


今日的旧金山,以美国标准来说,基本工资算是高的了,每个小时12.25美元,但是一间要价2500美元的公寓,租屋者需要以基本时薪工作超过200个小时才能负担得起房租。


这远远超过了一份正职工作的时数,而这只是房租而已,还不包括其他生活开支。


旧金山人抱怨这里的文化快要被高房租给摧毁了,为城市劳心劳力的人再也无法居住在城市内,但这样的担心似乎不被市政府所重视。


尽管房价攀升,政治人物仍决意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去吸引更多投资。


艾德·李是旧金山的市长。


在李的政策中,最出名的是提供推特3000万美元的免税额,奖励该公司将企业总部设在已相当抢手的旧金山市中心。


2016年,当超级杯在圣塔克拉拉举办(距离旧金山只有30英里),旧金山为国家美式足球联盟办了一个盛大的派对。


李大幅增加警力,花了许多经费为联盟长官举办欢迎晚宴,清除市中心街道无家可归者的帐篷。


这个活动象征了新旧金山目前的问题:


城市宁可欢迎外来者,


却无视城市弱势人口的需要。


人们意识到了缙绅化的问题,但这里是企业的大本营,任何反商、反科技的言论:


都会遇到来自资源丰沛的企业团体、市长、市议员甚至多数市民的攻击。


曾有倡议者希望对科技业者加收1.5%的税,这可以为社会住宅带来百万美金的发展基金,这项提议甚至无法通过市参事委员会的决议就被封杀了。


旧金山决定不得罪城市的衣食父母—科技界与企业,即便城市的居民正不断被驱离。


2014年7月,当雨果和几位朋友在小区的公有空地玩足球时,几个白人男子走过来,告诉这几个拉丁美洲裔小孩:


他们必须在市政府的网站登记,付每个小时27美元的租金,才能使用这块空地。


他们要求这些男孩离开,坚持要按照规则付费后,才能使用这块空地。


其中一名男孩问:


你们在这小区住了多久?


男人回应道:


谁在乎?谁管什么小区?


当时的情景被录了下来,引起广大的争议,一名记者追踪发现这些男子都是Dropbox和Airbnb的员工。


这个事件显示了这些新搬入者的心态,也激化了旧金山原居民和新旧金山人之间的冲突:


一边是小区,一边是科技界。


这个例子也彰显了两方深层的差距,这正是缙绅化问题的核心:


男孩们认为自己有权在这块空地踢足球。


因为他们在小区住得比较久,


这是他们的习惯,是他们先到这块空地。


而这些科技界的人士,认为:


他们付钱预订,这块空地便归他们使用。


在这些科技人士的心中,每样事物都是个商品,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也有钱去把它们买下来,这些男孩则没有办法。


在里根担任总统时期,他将富人的税收从70%减少至30%左右,削减联邦政府的住宅、交通预算:


这迫使城市财务必须自主。


城市如今必须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富人,借此满足对于基础建设、教育、养老金等种种预算需求。


现在,缙绅化不仅出于政府的财政考虑,也成为城市政府治理的显学:


将对资本的需求置于人民的需求之前。


比较缺乏资金的城市像底特律,的确需要通过缙绅化来满足财务缺口,但旧金山并没有财务上的理由。


这个城市并不需要持续吸引富人迁入,这个城市在科技产业泡沫化之前,没有遇到经济危机,城市的财政在科技潮席卷前,原本就相当平衡。


然而旧金山的执政者却不断将城市的土地划作高级公寓、高层商业建筑开发使用,给予企业更多的免税额。


市长持续在会议、企业的股东会上,招募大型科技公司进驻,仿佛旧金山迫切需要它们的资金。


根据估计,2017年市政府会有100亿美元的盈余,这是将都市当成一部经济成长的机器在运作。


【注】


如果拿底特律对标中西部老工业城市,


拿旧金山对标沿海发达的一二线城市,


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底特律的故事启示我们:


当城市财力匮乏后,就会讨好富人。


旧金山的故事启发我们:


当城市企业化运营后,就会赚钱导向。


如果没有城投的利他属性,


普通人的日子将更加艰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