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性的弱点:在认知控制下越诚实越容易作弊

Emma Young 酷炫脑 2022-04-29


Via:愚木混株CDD20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Emma Young
翻译 | 刘子涵
改写 | 棉花熊
审校 | 严佳静
朗读 | 鸽仔
美工 | 老雕虫
编辑 | 加薪

面对诱惑,诚实的人反而更可能因为认知控制成为一个骗子。


我们中的许多人每天都面临着是否要去欺骗他人的诱惑。你可能会得到下载盗版音乐的机会,或者你可能会想要把你的孩子冒充成更加矮小的人,以避免在公共交通上为他们买票。

 

正如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一篇新论文的作者所指出的,有几项研究提出,我们需要通过认知控制来解决想要作弊和想要诚实之间的冲突。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努力抑制自己走上欺骗道路的冲动。


然而,由荷兰伊拉斯谟大学的Sebastian Speer领导的新实验表明,这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诚实的人,认知控制反而能把你变成一个骗子。

 

研究小组招募了40名18-35岁的年轻人,他们被告知要参加一项关于视觉搜索的研究(后来的调查证实,没有人意识到这个研究实际上是关于作弊的)。在核磁共振扫描仪中,他们看到了一系列成对的“找不同”图像。他们被告知,每对图像之间有三个不同之处。例如,其中一个区域的颜色可能不同,或者一个图像中包含的物品在另一个图像中并没有呈现出来。

 

参与者所要做的就是在他们发现这三个不同之处时发出信号,然后他们就会得到一个小小的金钱奖励。如果他们找不到这三个不同点,他们就不能发出信号。然而,只有一半的试验中确实存在三个差异。


在四分之一的试验中,只有两个差异,而在最后的四分之一中,只有一个。因此,参与者经常有机会作弊——他们可以报告说发现了三个差异以获得金钱,尽管有一半时间内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给参与者提供的潜在诱惑并不小:只要他们选择作弊,就可以赚到35欧元,而选择诚实的人则只赚到7.5欧元。据参与者所说,研究人员对这种作弊行为视而不见。

 

Via:《神偷奶爸》

 

然而,研究人员实际上不仅能够监测所有的作弊情况,还能监测每个参与者在每次试验中的大脑活动。他们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一系列吸引人的结果。

 

结果显示,作弊行为的覆盖范围很大:17.5%的参与者选择在一次或两次试验中作弊,而5%的参与者只有一次或两次没有作弊,其余的参与者则介于两者之间。

 

然后,该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将被试分为“诚实”型(相对不经常作弊)和 “作弊型”(相对经常作弊)。而研究小组发现,当面临作弊的机会时,诚实的人表现出对 “自我参照思维网络 ”区域的更大激活。这个网络代表着我们的自我概念,包括内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皮层和颞顶连接处。结果表明,一个更诚实的人的自我概念是一个 "诚实 "的人,这与他们是否作弊的决定相关。当他们实际表现得诚实时,这个网络内的连接性更强。

 

与诚实的人相比,作弊者对经济奖励的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正如在奖励回路中起核心作用的阿坎本斯核的活动水平较高所表明的那样),这意味着作弊者在做出是否作弊的决定时受到奖励的驱动更强烈。

 

对于作弊者来说,他们需要更多的认知控制来克服他们不诚实的倾向,这具体表现为额下回和前扣带皮层的活动水平更高;而对于诚实的人来说,他们则需要更多的认知控制来克服他们不作弊和不诚实地要求付款的倾向。

 

这个结论与早期对认知控制在调节作弊行为中的作用的研究产生了相互矛盾的结果。研究人员解释道,在我们选择诚实或不诚实时,认知控制本身并不参与这个过程。而是仅仅取决于个人的道德准则。认知控制使诚实的人有时会作弊,也使作弊者有时能诚实。

 

为什么诚实的人想要克服他们的诚实冲动?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这是因为他们有可能正在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和一个不时利用机会从欺骗中获利的人之间取得平衡。但由于我们不喜欢改变自我概念,并试图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诚实的人不得不努力克服这一障碍,进行欺骗。

 

当然,不诚实的行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代价。例如,针对逃票行为的巨额罚款。研究人员写道,这些发现可能对制定针对减少作弊和不诚实行为的方针有着重要作用。


Via:《神偷奶爸》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Cognitive control increases honesty in cheaters but cheating in those who are honest. Sebastian P. H. Speer, Ale Smidts, Maarten A. S. Boksem.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ug 2020, 117 (32) 19080-19091; DOI: 10.1073/pnas.2003480117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