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鞋、换拉链、配钥匙……石家庄街头充满烟火气的“小修小补”还在吗?

纵览新闻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 2023-07-09

纵览新闻记者 张伟克


“磨剪子嘞——戗菜刀”“换针——换线”……还记得街头巷尾这一声声吆喝吗?修鞋、配钥匙、缝补衣服……曾经的他们为生计走街串巷。如今城市飞速发展,这些“小修小补”摊位有的搬迁,有的闲置,有的永远“消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呼唤小修小补回归生活,不仅是在呼唤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更是在呼唤更加包容的城市文明。3月3日,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也在石家庄街头对“小修小补”的状况进行了走访。


现状

“小修小补”摊位搬迁、闲置或消失


3日3日,在石家庄市青园街,记者看到一位老奶奶牵着一条白色宠物狗正在向路人打听修羽绒服拉链的店。老奶奶告诉记者:“我今年春节才搬过来,不知道附近哪有修衣服的,街上也不容易看到,找起来确实有点不方便。”


一位热心市民告诉她顺着青园街往北走就有,于是,记者和老奶奶一路来到一家修衣服的店。这家店并不像其他铺子“摆”在街边,而是位于一个老小区的一楼,不同的是,这家店并没有大门,只面向街边开着一面没装窗户的口子,最低处约有1米,下面摆着几块木制台阶。在外墙上还贴着一张房屋中介的广告,店主张女士说如果有从她这介绍过去成交的,还能拿一点介绍费,也算是小小的副业。老奶奶把需求给张女士说了后,张女士让她下午把羽绒服拿过来,“基本上拿到我这儿都能修,放心。”


张女士是今年春节后才重新开张的,前两年因为房租到期房东要收回自住,不得已关闭了经营了6年的小店,为了方便老顾客重新找到自己,张女士新租的店面与旧店仅有几十米的距离,开业那天,她还发了朋友圈,告诉顾客们自己“回来了"。“之前的时候,对面路口往东走也有一家,前两天听一个顾客说好像已经拆掉了。”张女士说。


张女士在店里缝补衣服


朱师傅的修鞋摊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摆的,刚开始干时,槐中路这个路口附近最多时有4位修鞋匠,都是周边市县的。四十多年过去,朱师傅今年已经78岁了,曾经一起“并肩”工作的老伙计们有的去世、有的回老家种田,如今仅剩朱师傅一个人还在坚持出摊。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摊位都闲置了,有的操作台面上的广告字已经褪色,台面上空空如也,灰尘经过长时间风吹日晒在台面上凝结成一层,“养不住就闲置了”,修车的赵师傅有些感叹。


赵师傅向记者说起近些年不少摊位都没人干时的状况,颇有些伤感,“都是岁数大的人干,年轻人哪还有学这个,更别提干了!” 一名来修车的市民告诉记者,“现在附近就这一家修车摊了,要不是住在附近的人,车子出了毛病还真不容易找到修的地方。”


缘由

多重因素冲击“小修小补”微业态


一辆自行车、一把遮阳伞、一个装满各式工具的工作台以及几张小马扎……这些是赵师傅的家当,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赵师傅面色松弛了下来。据他回忆,当时修车每次5毛、1块起步,光景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两百块钱,那时候工人一个月工资也才几十块钱,“比上班强得多!”


赵师傅就这样靠着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大儿子已经结婚并有一个女儿。不过,赵师傅告诉记者,近几年生意越发不好做了,时代在发展,共享单车出现之后,来修车的人明显变少了,再加上近几年疫情人们出来得也少,现在一天连本带利也就挣上五六十块钱,勉强补贴些家用。对于未来,赵师傅略显迷茫地说,找工作现在也没人要,岁数超了,只能先维持着。


赵师傅在为顾客修理车梯


正交谈时,一位老人提着刚买的菜走过来,问赵师傅:“能不能给我一小段废轮胎,我家有个橱柜门总关不上,拿这个钉一下。”赵师傅来到他的“装备库”前,翻出一条车内胎,剪了大约10厘米递给这位老人,老人连连道谢,满意离去。据赵师傅说,邻里邻居需要打气、拧螺丝的,都会来他这里,他并不收费,“是为人民服务。”


租金是这些小修小补店主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张女士的店面向街边的这一道墙没有门,如果顾客想要进来得从小区里走,有的顾客也会从台阶上迈进来。“确实不方便,”张女士犹豫了下又补充说,“不过租金要便宜些。”


在槐中路修鞋的朱师傅每天骑着小三轮电车往返家和摊位。他干这行已经四十多年了,当年租一个便宜的平房每个月十几块,现在差不多的平房已经涨到五百块。当年如果生意好的话一两天就能挣到一个月的房租,现在一个月干下来除去房租没有多少结余,勉强维持生计。


随着附近几个村纷纷“变”成了小区,指纹锁、密码锁、刷卡锁进入到越来越多的百姓家,配钥匙的狄师傅(化姓)常常感觉生意越来越少。3月4日10时33分,淮河道上,已经出摊两个小时的狄师傅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来配钥匙的顾客,只见狄师傅熟练地将钥匙放在机器上保持同一水平线,微微弯下腰开始操作,没几分钟,钥匙便配好了,收费5元。狄师傅说“现在活少多了,”有人劝狄师傅“没活就歇着吧,”他头也没抬地说,“歇着更没活。”


市民

盼望充满烟火气的“小修小补”回归


3日下午,刘先生骑着自行车专门找到朱师傅粘鞋底,因为他这里价格不贵,离得又近。刘先生告诉记者:“在这粘一对鞋底只需要五块钱,而在一些连锁修鞋店里需要几十块,又远又贵。”


刘先生在附近生活了近四十年,他称赞朱师傅“真正的传统手艺!生活里难免需要修修补补。”临走,记者问朱师傅未来怎么打算的,他告诉记者:“三十不学艺,四十不转行,干不动就不干了。”


路边闲置的修理摊


在秦岭街菜市场东侧的路口,郝师傅(化姓)坐在他涂满新漆的小三轮车上抽着烟。郝师傅说话时口齿并不是很清楚,腿脚不利索,背也佝偻着,但他干活很麻利,他不需要借助盆中的水,仅凭一双手就能找到车胎漏气的地方,一只手找准位置,另一只手将胶水涂抹在漏气处,待胶水凝固后迅速把车胎还原,顾客打了气便能走,不耽误事。


郝师傅边比划边说,他从自己还没现在肩头高的时候就出来学手艺了,后来姐姐帮他置办了这个小摊,今年他都61岁了。说到这,郝师傅咧嘴笑了起来,先比划了一个“六”,又伸出大拇指比划了“一”,精神很抖擞。


来补胎的王女士跟记者说,今天不上班,便带着两个孩子出来骑车玩,结果骑到附近车胎瘪了,四处打问才找到郝师傅这里,“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好了,得亏有修车摊,不然都没法回家了。”她认为,这些小修小补是城市烟火气的一部分,应该尽快回归到百姓生活中。


部门

将制定推进方案 规范引导“小修小补”发展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商务部在全国确定80个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地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显然,如何让回归变得“规范有序”是重中之重,“小修小补”背后是千家万户的家长里短,考验着一座城的精细管理能力,折射着一座城的管理理念。


赵师傅的修车摊


记者获悉,2022年8月,石家庄市获批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后,石家庄市商务局确定了3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如今已陆续建成。2023年,在巩固提升3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石家庄市将全面推广建设试点,积极引入连锁早餐店、便利店、家政服务等多业态进圈,加快形成以支撑业态为骨干、多业态补充完善社区商业发展新格局。


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小修小补”作为便民服务的一部分应该也纳入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规划中,让生活更便利的同时,也给这些“手艺人”一处安身处所。


7日,记者也联系了石家庄市商务局将市民的建议进行了反馈。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会依照商务部及省市有关要求以及市民们提出的合理建议,经过综合考虑后会制定推进方案,规范引导“小修小补”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来源/纵览新闻客户端

编辑/黄炜珣

点击图片,即可下载纵览新闻APP↓↓↓


往期回顾



石家庄最新收费标准!涉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黄磊女儿道歉!网友:震惊了启动调查!严肃处理!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资讯↓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微信视频

点击可直接观看更多内容请关注

支持我们请点赞点亮“在看”分享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