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中国国防工业起飞,这个人功不可没

2018-02-27 建筑 历史时间

来源:《党史纵横》,2017年第4期

原题:《峥嵘岁月里的军工传奇》

001A型航母,055型驱逐舰,99A式主战坦克,歼-20战斗机……共和国一件件军工杰作,无一不令国人热血沸腾。国防工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共和国国防工业的奠基人陈赓大将功在千秋。

1903年2月27日是陈赓大将的诞辰。陈赓大将与共和国军工之间有着怎样的传奇?

一份不合常理的调令

1952年6月23日,正在朝鲜前线指挥作战的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收到一纸调令,指示他回国述职。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在把美军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之后,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敌我双方正处于胶着状态……

在战争难以推进之时,调军事司令员回国述职,十分不合常理。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其实,这件事情的源起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50年说起。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国防建设,斯大林曾向毛泽东建议:办一所集陆、海、空三军为一体的国家军事学院。

朝鲜战争打响后,我军使用的坦克飞机和火箭炮都是苏制的,缺少专门的技术维修人才,这使毛泽东感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尤其是他在听了取彭德怀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过程的汇报后,更加意识到在现代战争中军事技术与现代兵器的重要性,应该抓紧时间培养为国所用的高级军事技术人才。斯大林的建议因此被毛泽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952年7月初夏的一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在中南海召见了奉命回国的陈赓。毛泽东对陈赓说:

“我们要建立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培养技术军官。这次调你回来,就是要你来当这个院长兼政委。”

陈赓之前对此事一无所知,所以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听了毛泽东的话,他连忙站起来摆摆手说:

“不行不行,我是行伍出身,办学与打仗隔行,我恐怕办不好。”

毛泽东说:“你办不好,谁能办好?有困难找总理给你解决,还有苏联顾问的帮助,凭你陈赓的才智和干劲,一定能干好。”

周恩来也说:“你住过黄埔军校,办过红军步兵学校,还带过红军干部团。你干不了,别人恐怕连你这点经验也没有。就这么定下了。”

陈赓听了总理的话,便不再推辞。

其实,在朝鲜战场上时,陈赓看见我军战士用手榴弹打榴弹炮,用燃烧弹打坦克车的惨烈场景,早就下决心要为改善我军的军事水平做点什么,建设现代化人民军队的想法早就在他的心中落地生根了。

这次党和国家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没有理由再畏惧困难推托了。后来,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保工”签发训词,他在训词中写道:

“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技术……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

1953年9月1日,“哈军工”正式成立。从那一天起,这所学校便与国家意志、国家使命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陈赓追到厕所请周总理批房

1953年4月25日,陈赓大将挥臂铲了第一锹土,拉开了哈军工校园建设工程的序幕。

哈军工校区是在南岗区原哈医大传染病院的旧址上进行建设。在最初进行校区勘定与规划时,陈赓看到院区内有3000多个坟墓后说:

“一个也不能留在校区内。”

他又走到进了文庙说:

“这是应保留的文物,可利用它做图书馆,把大成殿作阅览室,让孔夫子陪伴咱读书。”

他说:

“咱们办的是亦文亦武的军事大学校,能在文庙阅览图书,还可以使教员、学员常常想到孔子教导他的门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要学员上课好好学理论,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学深学好学扎实。”

在马家沟河边,陈赓说:

“就以小河为界,南岸做职工宿舍区,北岸是教学区。”

他从文庙街向西走到一曼街说:

“这条文庙街要作为院内道路,教学区里要肃静。以后教学区、院办公大楼建成后,院直机关要全部集中在一个大楼里办公,这样联系方便,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陈赓在转了一大圈后,建筑总体布局基本上定下来了。

1952年9月,苏联将中长铁路交给中国,在哈尔滨铁路局工作的苏联专家陆续撤走,空闲下来许多房子,其中就有大和旅馆。陈赓得到消息后,给周恩来总理写信提出:援助哈军工建设请的苏联专家正陆续到达哈尔滨,请批准将大和旅馆交给哈军工,作为苏联专家的宿舍使用。

11月5日,陈赓回到北京,拿上报告亲自去找周恩来总理商议。当时周恩来正在开会,中间上厕所,陈赓就站在厕所门口等总理出来。他送上报告说:

“请总理批一下吧,晚了怕抓不到手。”

周恩来一边接过报告,一边说:“什么事这么急,连解手的时间你都不放过!”

陈赓说:“你不是要求我抓紧时间建设哈军工吗?”

周恩来开玩笑地说:“你真有办法,找到厕所来要我办公,这是你的一个发明,以后应写到你的自传里。”

哈军工校园内有闻名全国的五大教学建筑楼群,分别为:一系空军、二系炮兵、三系海军、四系装甲和五系工程兵。每个系都可从其楼角的装饰看出来,比如空军系,楼角飞檐上是一排飞机雕塑;炮兵系楼是大炮雕塑;海军系角是军舰雕塑;装甲兵系角是坦克雕塑……

这五栋教学大楼皆为灰瓦大屋顶,屋脊上的“仙人骑凤”均以我军骑兵的形象代之,“脊兽”则将传统的龙改为啸天虎,这个设计备受陈赓大将的称赞。如今,这5栋楼的风采依旧,已经成为哈军工的象征。

在建造这五座教学大楼时,每个工位都有陈赓的足迹,每个楼的脚手架都有陈赓的手印。“哈军工”院舍建筑速度快、质量高,这与陈赓亲自在第一线“督战”是分不开的。钱学森来学院参观时曾说: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短短三四年时间能这样快地建成第一流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这在世界上也是个奇迹。

坚持“两老办院”的办学思想

1953年9月1日,哈军工举行了第一期学员开学典礼。中央军委代表张宗逊副总参谋长在开学典礼上宣读了毛泽东主席写的《训词》,并授予学院军旗。陈赓立正敬礼,双手接过《训词》和军旗,军旗立即转交给李懋之副教育长,由护旗兵举旗立正站立在队列排头。

1953年9月1日是军事工程学院诞生之日,第一期开学之日,也是“榜上有名”、直归中央军委领导、正式列入解放军军队序列之日。陈赓后来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但一直都兼任哈军工院长。他对学院工作关怀备至,为培养最高水平的技术干部耗尽了心血,直到1961年3月16日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

 作为创办者,陈庚为学校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陈赓的重要办学理念,其中著名的“既要承认两万五,也要承认十年寒窗苦”,即“两老办院”的主张成为哈军工办学成功的思想基础。

“两老”是指老教师(高教六级以上的知识分子)、老干部(从部队调来的领导干部)。

陈赓认为老教师和老干部都是学校的主人,只有这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办好学校,因此他要求老干部们要团结好专家和教授,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不要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战争而轻视他们……

在1952年底召开的一次全体党员干部会议上,陈赓院长特别强调:

“我们学院,既有经历长征两万五的八角帽(指老红军),也有经历十年寒窗苦的四角帽(指博士)。八角帽上过井冈山,四角帽去过旧金山,都是国家的宝贝,是建设国家的财富。我们要办好军事工程学院,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既要依靠老干部,也要依靠老教授,我们的口号是“两老办院”,大家必须要团结一致,必须借助这两部分人才的力量才能将学院建设好。”

陈赓院长尊重知识分子、关心老教授,身体力行。哈军工刚筹建时,住房非常紧张,陈赓下令让教授们住有暖气、煤气、上下水的条件相对较好的房子,而自己却住在小平房里。当年的一些老教师回忆说:

“那时,陈院长是教师家的常客,他脚上负过伤,拄个拐棍成天在大院里转。哪个老师家水龙头不好使、下水道不通、暖气不热、墙上有霜他都知道,并亲自打电话叫营房处去修。”

来院工作的绝大多数老教师深深感激陈赓院长的知遇之恩,从陈赓和其他领导干部身上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人民解放军。一些教师由不安心变为安心,由做客思想转化为主人翁思想,决心在学院干一辈子。

在陈赓的影响下,哈军工上下形成了“两老办院”的好局面、尊师重教的好风气。哈军工能在十几年的时间内成为中国著名的军事学府,是与陈赓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即“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分不开的。

陈赓对哈军工乃至国家的高等军事技术教育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标准、高速度创建了中国一流大学——哈军工。在陈赓大将的推动与带领下,哈军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在一片荒地上一跃而成为当时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二是推动哈军工与时俱进,勇攀高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为促进我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立巩固的国防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是培养了哈军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模范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好传统。这成为哈军工及其后继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是以毛泽东的《训词》为统领,提出了以“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为核心的治校理念,使哈军工在建院初期顺利完成了顶层设计。

哈军工的发展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新中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史。陈赓大将当年所提倡的办学理念和军工作风都已经深深浸入到了每一个继承者的思想里。今天,时代的变迁使得哈军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它的精神和理念已经被发扬光大,它的功绩将被后人铭记。


☞喜欢的文章一定要分享到朋友圈呀!☜

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