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修 || 前行皈依发心是一切的基础 · 观音修持 2

正法互联 2021-04-24


「前行比正行法还要深奥。」


仪轨修持



唐东嘉波《利生遍空》观音仪轨讲解


 2018 

系列十一


| 关键词 |

皈依  皈依的「功德」

恭录自 // 

2018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观音修持法门》 



这部仪轨的修持,

借由六个部分来进行实修。


 前 行 

第一部分


皈依发心





1


皈依


皈依和发心,是佛教经典当中非常重视的部份。

皈依是判断是否为佛教徒的标准;发心则是判断是否为大乘佛教徒的标准,意思是心中如果具有世俗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教徒。

所以这两个部分极为重要,可以说是佛教的根本。


皈依的意思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


佛是导师,

也就是指引、带领我们走上正道的人。

法是什么呢?

就是正道。

僧是什么呢?是

行走在正道上的友伴。传统上会用走在道路上来做比喻。


同样也能以医生、药与护士来做比喻:

佛陀是医生,法是药,僧是护士。

三宝可以从不同的比喻去了解。


总之,历史上的佛陀,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乔达摩,他是导师,告诉我们解脱的路。

法即是通往证得遍知佛果的法道。

僧人就是修行道路上的友伴。


就历史而言,佛陀是指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位古人;但以现在来说,佛陀指的是谁呢?


现代佛陀的代理人,就是善知识:

一位正确告诉我们正道的人。

善知识教导我们依之修持可以证得佛果的教授、口诀,那就是法。


修行佛法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一些鼓励、帮助我们的人,有些在法上给予协助,有的在财务上提供帮忙,这些都可以说是僧。


就皈依对象而言,三宝都必须具备。就像病人想要康复,医生、药物、护士缺一不可。因此我们首先对于皈依要有正确的认识。


皈依不就是一种信仰,口中念念皈依佛就好,皈依是具体的实践、行动。


你需要认清指导者是谁,并生起恭敬之心;也要清楚了解他给予的指示是什么,然后依教奉行;同样的,这条法道上帮助我们行善的人是谁,也要清楚。


因此皈依不是口上念念,而是认清三者为何,然后切实实践。





2


 发 心


接着是发心,也就是发起世俗菩提心,意思是生起「安置众生于佛果」的心,或者是「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


意思是,生起「为了利益众生成佛,因此我愿精进修行以圆满成就佛果」的心。


判定菩萨、大乘行者的标准,就在于是否具有菩提心。大乘、小乘理论体系的差别,主要并不在于见解的深浅,而是发心的大小。

小乘当中,也有谈到空性的见解,因此并不是依据见解深浅而分别大小乘。主要在于发心的大小。


进一步从修持的角度来说,发心的大或小,又有不同的解释,而在这里,主要是指承担能力的强弱。


大乘意指具备能够承担极大责任的能力,而承担力相对较弱的即是小乘,这即是判定大小乘的标准。因此一句话说「大小乘别依发心」,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发心是向内的一种省思:

自己是大乘还是小乘,是自己要去观察的。


大乘、小乘不是向外对于他人的一种展示,很多人谈到大小,就会联想到财富的多寡、名声的大小,好像是一种外在向他人展示用的东西。


大小乘不是一种展示,而是懂得内省,会询问自己:我是否具有足够的勇气?


我是否具有足够的承担之力?如果承担力够,就是大乘,如果承担力不够,就不是大乘,无论外相上多像是一个大乘行者,没有发心就不是大乘。


总而言之,皈依发心极为重要,所以放在前行法当中。


很多人以为比起正行而言,前行比较不那么重要或深奥,但其实前行是一切的基础。

就像地基一样,建造房子大部分的经费,都会花在地基的稳固之上。地基稳固了,正行的房子才会牢靠;地基不稳,正行的房子也容易东倒西歪。


因此噶举派常说:

「前行比正行法还要深奥。」


噶当派也说:

「若未明了死无常,密集金刚不深奥。

若能明了死无常,皈依三句亦深奥。」


死亡无常是前行法的一种,行者本身如果「死亡无常」没修好,修持正行的密集金刚本尊法也就无法起到效用,这是这里不深奥的意思。


如果行者好好了悟死亡无常,甚至不需要深奥的密集金刚本尊法门,三句皈依文就已经足够利益到这位行者。

总而言之,皈依发心是很重要的。



3


皈依发心的观想 


这里在配合实修仪轨讲说的时候,就会提到观想。


观想在前方虚空中,有赏心悦目的白云和虹光,同时空中降下花雨,整个画面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在这当中,端坐着和根本上师无别的观音菩萨。


他并非凡人,而是三宝的总集,意思是他是十方一切诸佛菩萨的化身,看上去就是一尊菩萨,但本质上却是一切佛菩萨。


接着在观音菩萨对面,就是自己,在菩萨的视线当中。


自己并非独自一人,周围是今生的许多亲人朋友,同时那些自己想要避开、不喜欢的人,也在自己身边,还有数量众多的陌生人,这个数量是非常多的,你要想都在自己身边出现。


这时不再有亲疏之别,大家齐聚一堂,一心祈请。那些世俗生活当中比较陌生的朋友,事实上和自己一样,都有着一念想要离苦得乐的心,因此我们是同一个族群的。


不仅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离开痛苦,得到快乐,因此我们齐心向观音菩萨祈请,祈请菩萨给予我们离苦得乐的能力。带着如此深心的祈请,全心全意地祈请,然后进入皈依、发心文的念诵。


观想并不是人人都很擅长。

有些人就是很难观想,再怎么说明观想,也还是想不出来。有的人可以观想,但时间要很久,搞了半天才想出那么一点点样子。


我个人认为,重点其实不在形象,还是在于内心的感受。


前面提到观想上师观音菩萨出现在前方虚空,要在内心上感觉是真实、活生生地出现在那里。就算想不清楚他的服饰、样貌也没有关系。


同时,对于身边的一切喜欢、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大家都展现出共同的心愿,我们一起在观音菩萨面前,大家共同的心愿只有一个,就是离苦得乐。就是要这样带着深心的祈请、祈愿来念诵皈依发心。




4


皈依发心的修诵


皈依发心的时候,主要念诵的是

「诸佛正法圣僧众,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偈文不陌生,这里念诵这个偈文也是可以的。


但是铁桥大师唐东嘉波也有所谓的「铁桥派」的皈依发心文,念诵那个发心文也可以。


文字上大同小异,但重点还是一样,都是要了解皈依发心的含意是什么。


「诸佛正法圣僧众,直至菩提我皈依。」


这里提到佛、法、僧三宝,

这里说圣僧,意思是指菩萨。

这两句的意思是:

直到成就菩提之前,生生世世我都要皈依三宝。


「以我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

哪怕只是做了一点点布施,持守了一点点戒律,这一切作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众生成就佛果。


这个偈文是念三遍、一遍都可以,看自己的时间长短做调整,也可依自己的体会而做调整。


皈依发心之后,要生起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觉得自己得到观音菩萨的完全的救护和眷顾。


在自己全副身心地交付之后,祂也全心全意地给予我们照顾。要这样具备强烈的安全感和信心。


皈依的时候,观想的焦点在于前方虚空中的观音菩萨。

发心的时候,焦点换到自己身边的众生。


这时你能够带着「众生皆曾做过我们的母亲」的观念也很好,但是这会牵扯到轮回的概念,比较复杂。


简单来说,众生都和自己一样,都想要离苦得乐,从这共同的心愿上来说,我们都一样。

虽然都想要得到快乐,却不知快乐的因是什么,不仅如此,甚至不停地造作不快乐的因,也就是恶业,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痛苦。


我们在这里向往的是无上的妙乐。

什么是无上的妙乐?

相较于世俗的快乐,例如名声、享受、财富等等,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无上、究竟的妙乐,是一种不会变异的快乐,也就是佛的果位。


这是我们一心向往的,迫切希望得到的,除此之外,我们不想再造作导致痛苦的恶因。


我们可能都已具备这样的心愿,但问题是,我们一点也做不到,我们的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借由修持观音菩萨法门,效法观音菩萨,实践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变得和观音菩萨一样。这就是发心的部分。


这时候为了帮助我们体会这一点,可以将「以我布施等功德」,改为「以我修念等功德」,也就是透过观「修」本尊,「念」诵本尊咒语,接着「为利众生愿成佛」,希望众生都能得到究竟的佛果。


皈依发心之后,观想前方虚空中的观音菩萨,身体放射出各种颜色的光芒,这些光芒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慈爱的力量。


光芒照射到自他一切的众生,消除所有的罪业、痛苦,离苦得乐。


心中要这样去想、去相信。

这样想可以提振自己的欢喜之心,当然,众生不会因为我们的观想,真的马上就远离痛苦,但是就像是自己陷入低潮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负面、伤心的想法,当自己开心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开心的想法一样,所以借由这样的观想,让自己的心快乐一些。


接着,观想观音菩萨化成光芒,融入己身,和自己合而为一。

自己身口意的污秽,都彻底消除,身口意变得有力量,充满著利他的动能。以上就是皈依、发心的观修部分。




5

开示视频


《观音菩萨修持法门》

本开示内容视频



2018

 


相关视频

2006

 

 点按二维码 完整视频播放


皈依发心之更多开示


2014


《解脱庄严宝论》

 



往期精选

8 Nov 2018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