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ncet子刊:粪菌移植临床研究再获突破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3-03-03

今天是第2310期日报。

Lancet子刊:粪菌移植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首次或第二次艰难梭菌感染治疗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45.042]

① 招募42名经万古霉素治疗的首次或第二次艰难梭菌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第1天和第3-7天接受胶囊粪菌移植(FMT)或安慰剂,随访8周或直至复发;② 第8周,FMT组患者的艰难梭茵相关性腹泻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90% vs. 33%),FMT组艰难梭菌复发的绝对风险较安慰剂组下降57%;③ 20名(95%)FMT组和21名(100%)安慰剂组患者共报告204起不良事件,其中腹泻和腹痛最为常见;④ 共报告3起严重不良事件,随访期间无死亡和结肠切除。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first or second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EarlyFMT):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09-21, doi: 10.1016/S2468-1253(22)00276-X

【主编评语】粪菌移植(FMT)可有效改善多次复发的艰难梭菌感染,但其是否能用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即作为首次或第二次艰难梭菌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仍缺少临床证据。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期发表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招募42名经万古霉素治疗的首次或第二次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相对于安慰剂,FMT可以持续缓解患者的艰难梭茵相关性腹泻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FMT组相较于对照组疗效太好,出于伦理考虑而提前终止了试验,后续对照组患者也都接受了FMT治疗。(@芥末)

胶囊 vs. 结肠镜粪菌移植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3.576]

① 纳入269名接受过301次粪菌移植的rCDI患者,其中2/3为胶囊粪菌移植,其余为结肠镜粪菌移植;② 1个月及2个月后的CDI治愈率分别为86%及81%,胶囊粪菌移植组与结肠镜粪菌移植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③ 胶囊粪菌移植组患者的年龄更大,更少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IBD更少;④ 更大的年龄、血液透析、粪菌移植后的抗生素使用与粪菌移植2个月后的治疗失败相关;⑤ 结肠镜粪菌移植组发生一例严重不良事件,为吸入性肺炎。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lonic and capsule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recurr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09-17, doi: 10.1016/j.cgh.2022.09.008

【主编评语】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269名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患者中,对比了胶囊粪菌移植和结肠镜粪菌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两种粪菌移植方法的治愈率及安全性相似。(@aluba)

Lancet子刊: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疫苗效力(综述)

Lancet Microbe[IF:86.208]

① 许多疫苗的效力在不同地区的婴儿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与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有关;② 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间的互作,以及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可以解释个体间对疫苗免疫反应的差异;③ 双歧杆菌、拟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影响早期免疫接种结果;④ 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和细菌细胞外囊泡等微生物产物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⑤ 对健康婴儿肠菌中的关键菌株及其副产物的进一步了解和定性,可能催生新一代疫苗增强疗法。

The early-life gut microbiome and vaccine efficacy
09-08, doi: 10.1016/S2666-5247(22)00185-9

【主编评语】疫苗是公共卫生领域伟大的成就之一,每年都能防止数百万儿童的疾病和死亡。然而,许多疫苗的效力在不同地区的婴儿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与肠道菌群组成差异有关。近日,Lancet Microbe发表最新综述,该综述评估了肠道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对生命早期免疫力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免疫刺激微生物特性、与宿主的互作、对婴儿的疫苗反应和效力的影响。并提出对健康婴儿微生物组中的关键菌株及其副产品和代谢物的进一步了解和定性,可能会产生新一代的安全、无针和经济的疫苗增强疗法。总之,该综述为更好了解婴幼儿肠道菌群和疫苗效力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指导。(@九卿臣)

肠道菌群及代谢物能否预测和诊断新冠感染及并发症?

Gastroenterology[IF:33.883]

① 新冠导致患者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如支链氨基酸)显著不同,其体内存在更多炎症因子,其含量与病症程度正相关;② 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和细胞因子互作参与肺部而非胃肠道的新冠及并发症的发生;③ 随访及横断面分析数据显示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的改变促进新冠发展;④ 新冠患者的菌群特征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不同,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⑤ 基于以上分析开发的模型可对新冠及严重程度预测和诊断;⑥ 新冠导致的微生物特征在不同亚洲国家之间相似。

Human gut microbiota and its metabolites impact immune responses in COVID-19 and its complications
09-22, doi: 10.1053/j.gastro.2022.09.024

【主编评语】新冠导致严重的肺部疾病和诸多并发症,而感染过程中的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不清楚。近期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对以上三者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新冠导致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及炎症因子发生改变进而加剧疾病进程。并利用随访数据、横断面分析和亚洲不同国家的数据集进行模拟和验证研究结果,或为新冠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基于微生物组或细胞因子提供新的治疗靶点。(@MD)

陈松林院士+宁康等:肠道菌群介导半滑舌鳎对弧菌病的抵抗力

Microbiome[IF:16.837]

① 收集弧菌病抗性和易感的半滑舌鳎肠道组织及内容物,进行多组学分析;② 发现抗性组和易感组的肠道菌群组成、功能及宿主基因表达模式显著不同;③ 肠道菌群通过菌-肠道-免疫轴调控宿主免疫稳态和炎症,增强半滑舌鳎对弧菌病的抵抗力;④ 如褐杆菌属通过调节其hdhA和宿主cyp27a1基因在胆汁酸合成途径中上调,其trxA和宿主akt基因在促炎因子合成途径中下调,减轻炎症和疾病感染;⑤ 肠道菌群和宿主基因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区分抗性和易感的半滑舌鳎。

Intestinal microbiome-mediated resistance against vibriosis for Cynoglossus semilaevis
09-23, doi: 10.1186/s40168-022-01346-4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与疾病感染相关,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在鱼类抗病性中的作用知之甚少。近日,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宁康团队在Microbiome发表文章,利用半滑舌鳎模型研究宿主-菌群相互作用在调节弧菌病抗性中的作用,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微生物-肠道-免疫轴调控宿主免疫稳态和炎症,促进半滑舌鳎抵抗弧菌病的能力。这项研究可促进鱼类水产养殖中具有高抗病性的优良种质的疾病控制和选择性育种。(@圆圈儿)

吴金雨+赵方庆+王金锋Cell子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微生态失调

Cell Reports[IF:9.995]

① 纳入13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56例非pSS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分析粪便、口腔、阴道和外周血共计658份样本,发现pSS患者菌群出现紊乱,各采样位置菌群多样性降低,代谢相关通路变化显著;② 与正常人群相比,pSS口腔菌群差异最为显著;③ pSS患者肠道、口腔和阴道菌群中特征菌属的变化与临床表征具有相关性,且菌群变化可能先于pSS症状出现;④ 羟氯喹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pSS菌群的紊乱。

Microbiota dysbiosis in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nd the ameliorative effect of hydroxychloroquine
09-13, doi: 10.1016/j.celrep.2022.111352

【主编评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常见的自发性免疫疾病,其主要表征为免疫介导外分泌腺的损伤导致口、眼干燥,同时伴随有疲劳和关节痛等症状。尽管对该疾病的病理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免疫复杂性以及疾病临床异质性,使得其病原学还有待深入的探究。人体的微生态对其免疫调剂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自发性免疫疾病具有关键的影响。但是目前尚没有针对pSS患者微生态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近期温州医科大学吴金雨、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中国农业大学王金锋与团队在Cell Reports上发表针对pSS患者微生态的最新工作,通过对133例pSS患者微生态分析发现其粪便、口腔和阴道菌群紊乱,且菌群变化可能先于pSS症状的出现。羟氯喹治疗可部分恢复菌群组成。这些研究成果为微生态与pSS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Zhonghua)

王修启团队:饮食来源的L-谷氨酸如何影响仔猪肠道发育?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IF:9.207]

① 在无氮饲粮或玉米豆粕饲粮中添加Glu(L-谷氨酸),发现其均可促进断奶仔猪肠道隐窝-绒毛轴发育和ISC(小肠干细胞)扩张;② Glu处理导致经典Wnt信号靶基因β-catenin等及膜受体FZD7等的激活,并能在体内外促进ISC的扩张;③ 在肠类器官和IPEC-J2细胞模型中,干扰FZD7会破坏Glu处理所导致的 β-catenin信号和细胞活力降低,表明Glu促进肠道干细胞扩增具有FZD7依赖性;④ Glu与FZD7能在肠道共定位且两者可直接结合,从而促进小肠发育。

L-glutamate requires β-catenin signalling through Frizzled7 to stimulate porcine intestinal stem cell expansion
09-19, doi: 10.1007/s00018-022-04545-2

【主编评语】肠干细胞(ISCs)能够吸收各类营养来维持其本身和分化细胞的功能,但特定的饮食分子如何影响肠上皮稳态仍不清楚。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的王修启研究员和广东工业大学的黎相广副教授团队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杂志上联合发文,他们发现饲粮来源的加L-谷氨酸能刺激断奶仔猪的肠道生长和ISC扩张,L-谷氨酸能直接结合Wnt/β-catenin信号中的FZD7分子,表明FZD7能够介导细胞外的L-谷氨酸信号调控ISC的增殖和分化。该研究为营养物质和ISC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MD)

罗伊氏乳杆菌代谢产物N-氨甲酰谷氨酸促进肠道发育

Gut Microbes[IF:9.434]

① 新分离的罗伊氏乳杆菌DS0384的无细胞上清液(CFS)中的代谢物N-氨基甲酰谷氨酸(NCG)能促进未成熟人类肠道类器官(hIO)模型的成熟;② 肠干细胞球体模型和基于hIO的肠炎症模型中发现含NCG的CFS可促进肠干细胞增殖,并保护hIO免受IFNγ/TNFα诱导的炎症;③ DS0384菌株不仅对幼年小鼠肠道成熟有促进作用,且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有保护作用;④ 该菌株具有耐酸,耐胆盐及可粘附肠细胞等益生菌特性,或可用于治疗早期肠道发育障碍。

Limosilactobacillus reuteri DS0384 promotes intestinal epithelial maturation via the postbiotic effect in human intestinal organoids and infant mice
09-21, doi: 10.1080/19490976.2022.2121580

【主编评语】关于肠道菌群在早期肠道发育中的调节能力,人们知之甚少。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项研究鉴定了一种新的益生菌菌株——罗伊氏乳杆菌菌株DS0384,其分泌的代谢产物N-氨基甲酰谷氨酸(NCG)可促进肠道干细胞增殖并缓解肠道炎症。该研究提供了益生菌作用机制的新见解,为促进新生儿和婴儿肠道发育以及预防肠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奠定了基础。(@EADGBE)

段丽萍团队:如何更简单快速鉴别和诊断IBS-D和SIB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IF:6.133]

① 纳入176名参与者分析发现,相比IBSN组(过敏性大肠综合征呼气试验阴性),IBSP组(过敏性大肠综合征呼气试验阳性)除脂肪/能量比更高外,其他临床特征类似;② IBSN处于低度炎症状态,其条件致病菌较富集且细菌侵袭活动更活跃;③ 两者粪便微生物群特征不同,IBSP的微生物丰度高于IBSN患者;④ 接受利福昔明治疗后,IBSP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但IBSN患者症状变化很少,其中IBSN组的富集菌属(如肠杆菌和肠球菌)不受利福昔明治疗的影响。

Patients with breath test positive are necessary to be identified from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clinical trial based on microbiomics and rifaximin sensitivity
08-25,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2294

【主编评语】呼气试验(BT)是一种无创而有效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诊断方法,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和SIBO的共病率较高。因此是否能在IBS诊断前用BT排除SIBO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段丽萍团队近期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发表研究探讨了该问题,他们发现与BT阴性的IBS-D患者相比,BT阳性的IBS-D患者具有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且前者对利福昔明治疗有更好的反应。为了更快更便捷地诊断,有必要在IBS诊断前使用BT排除SIBO。而部分IBS-D患者对利福昔明治疗反应差,可能是由于治疗后肠杆菌科的细菌无明显变化,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分析,(@MD)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accepted,aluba,朱磊,阿当,MD,Mona,拍了花宝贝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927 | 31分Cell子刊:解析277株人类肠菌诱导的先天免疫反应

0926 | 3篇Nature子刊,再探肠道菌群对癌症治疗的潜在影响

0925 | 经常夜里工作,应向夜宵说“不”吗?

0924 | 10文聚焦口腔微生物研究前沿,解析与疾病的密切关系

0923 | 从基础到临床:10文速览近期益生菌研究

0922 | 31分Cell子刊两文解析:菌群分子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0921 | 《自然·医学》背靠背:深度解析粪菌移植中的菌群动态

0920 | Immunity重磅综述:详解多功能的肠道巨噬细胞

0919 | 73分综述讲透:神经系统如何影响胃肠道癌症

0918 | 补充复合维生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益吗?

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