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8分Cell子刊:9位专家纵论肿瘤微生物组前沿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3-03-02

今天是第2406期日报。

Cell子刊:肿瘤微生物组及其对肿瘤治疗的影响

Cancer Cell[IF:38.585]

① 肿瘤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构成了肿瘤微生物组,存在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及肿瘤微环境中;② 肿瘤微生物组具有肿瘤类型特异性,与肿瘤进展及转移有关,可用于肿瘤诊断,但需克服低丰度及污染等问题;③ 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特定的念珠菌以及一些微生物来源的代谢物可引发癌症;④ 微生物组及其与免疫系统的互作可调节宿主抗肿瘤免疫,影响化疗及免疫疗法的疗效;⑤ 基于改良或设计微生物群结构的干预措施或有助于提高抗癌治疗的效果。

Cancer microbiome
2022-12-12, doi: 10.1016/j.ccell.2022.11.007

【主编评语】肿瘤中存在细菌、真菌和病毒构成的微生物组,影响肿瘤的进展、转移及预后。Cancer Cell近日发表了对9位肿瘤专家的访谈,回顾了肿瘤微生物领域的发展历程,并讨论在未来通过调节微生物组以改善肿瘤治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芥末)

浙大团队:肠道菌群失调促肝癌的新机制

PNAS[IF:12.779]

① 肠道菌群耗竭促进肝脏肿瘤的发生而非其进展;② 肠道菌群失衡小鼠中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升高;③ 药理学抑制SREBP2或Srebf2的RNA干扰可缓解肠道菌群失衡小鼠肝癌的发生;④ 肠道菌群耗竭可损伤肠道色氨酸代谢,无法激活芳基烃受体(AhR);⑤ AhR激动剂Ficz抑制SREBP2翻译后表达并逆转小鼠肿瘤发生,而AhR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肿瘤发生加速;⑥ 补充产生色氨酸代谢产物的罗伊氏乳杆菌可抑制肠道菌群失调小鼠SREBP2的表达和肿瘤发生。

Gut flora disequilibrium promotes the initiation of liver cancer by modulating tryptophan metabolism and up-regulating SREBP2
2022-12-19, doi: 10.1073/pnas.2203894119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与肝癌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然而肠道菌群在肝脏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近日,浙江大学梁廷波团队在PNAS上发表文章,发现肠道菌群失衡通过肠道和肝脏之间色氨酸代谢-AhR-SREBP2轴促进肝癌发生的新机制,可能通过控制肠道菌群来预防肝癌提供新的策略。(@圆圈儿)

国内团队Cell子刊:Akk菌或可缓解卵巢癌

Cell Reports[IF:9.995]

① 相比健康对照人群,卵巢癌(OC)患者粪便中Akk菌丰度显著下降,该变化与OC疾病进展密切相关;② 荷瘤小鼠接受来自OC患者的粪菌移植,加速肿瘤发展;③ 补充Akk菌有效抑制该小鼠的肿瘤进展,恢复肠道屏障功能;④ Akk菌可促进CD8+T细胞的肿瘤杀伤能力,该过程与乙酸盐水平升高有关;⑤ 补充乙酸盐可有效增强肿瘤微环境中CD8+IFNγ+T细胞的表达,减缓OC进展。

Akkermansia supplementation reverses the tumor-promoting effect of the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ovarian cancer
2022-12-27, doi: 10.1016/j.celrep.2022.111890

【主编评语】卵巢癌因其难以早期诊断和对治疗不敏感而仍然是一个临床挑战。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反应调节多发性癌的进展。华中科技大学陈刚教授和孙朝阳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性文章,证明外源补充Akk菌或可缓解小鼠卵巢癌进程,揭示Akk菌的又一有益作用,并且将卵巢癌的免疫微环境与肠道菌群联系起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RZN)

赵玲+贾伟: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综述)

Cancer Letters[IF:9.756]

① 结直肠癌相关细菌(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在原发肿瘤及远端转移灶中高表达;② 具核梭杆菌、粪肠球菌、牛链球菌等可诱导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及结直肠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③ 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通过产生黏附素、毒素、代谢产物及外泌体,激活上皮间充质转化或诱导DNA损伤,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及迁移;④ 具核梭杆菌、大肠杆菌等易位进入肿瘤或远端器官,通过重塑免疫细胞及肝脏基质细胞,促进有利于肿瘤的微环境的形成。

Gut microbiota and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2022-12-15, doi: 10.1016/j.canlet.2022.216039

【主编评语】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赵玲团队与香港浸会大学的贾伟团队在Cancer Letter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介绍了结直肠癌进展期间的肠道菌群变化,并讨论了肠道菌群调节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aluba)

Nature子刊:利用多组学分析,破译结直肠癌遗传密码

Nature Genetics[IF:41.307]

① 对100204例CRC病例和154587例对照进行GWAS荟萃分析,找到205个独立的风险关联,包括37个新位点SNP,13个条件分析的独立新风险SNP和155个先前报道SNP;② 转录组和甲基组关联研究揭示了53种风险关联;③ 发现155个与CRC风险相关的高可信度效应基因,存在于Wnt、Wnt和Hippo通路,与结直肠稳态、细胞迁移等有关;④ 交叉组织分析表明结直肠黏膜是许多效应基因的作用位点,但一些基因可在其他组织中起作用;⑤ 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与CRC风险正相关。

Deciphering colorectal cancer genetics through multi-omic analysis of 100,204 cases and 154,587 controls of European and east Asian ancestries
2022-12-20, doi: 10.1038/s41588-022-01222-9

【主编评语】全世界每年约有190万人受到CRC的影响,CRC 的发生发展有很强的遗传基础。Nature Genetics发表的文章,为了对CRC遗传学进行全面描述,汇集了迄今为止进行的绝大多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运用转录组和全甲基组关联分析来补充GWASs。最后,通过整合这些数据,研究人员调查了已建立的和新的CRC风险位点的基因和机制,最终确定了可信的效应基因及其作用的组织,为我们了解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提供了信息。(@NL)

早发结直肠癌患者体细胞癌基因突变的种族和性别差异

Cancer Discovery[IF:38.272]

① 纳入5856名非西班牙裔白人(NHW)、535名非西班牙裔黑人(NHB) 和512名亚洲/太平洋岛民(API)CRC患者,按其种族和性别分析体细胞突变模式;② 相比NHW患者,早发性非超突变CRC的NHB患者(而非API患者)的校正肿瘤突变率更高;③ 不同种族间的突变频率存在显著差异,且早发型和晚发型非超突变CRC间存在种族异质性;④ 不同性别间也存在异质性,且患有非超突变CRC的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突变中具有不同趋势。

Racial/ethnic and sex differences in somatic cancer gene muta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2022-12-15, doi: 10.1158/2159-8290.CD-22-0764

【主编评语】早发结直肠癌 (CRC) 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差异的分子特征。近日,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上的这篇文章,通过种族和性别确定了早发性CRC体细胞癌基因突变模式,为早发性CRC差异提供了新的生物学线索。(@圆圈儿)

争鸣:结直肠癌中的AGR2是否来自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

Gut[IF:31.793]

① Tian等人发现III/IV期结直肠癌(CRC)中,前梯度蛋白2(AGR2)仅由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TAN)分泌;② 本研究纳入21个涵盖3种病因的CRC样本,利用抗AGR2和抗中性粒细胞标记物MPO抗体检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ARG2的表达;③ AGR2和MPO染色相互排斥,即TAN中AGR2表达量较低,而AGR2在CRC的上皮细胞中高表达;④ AGR2低表达与CRC患者较差的生存期有关,这与Tian等结果的总体趋势相反,建议设计大型国际CRC患者队列以求准确结论。

AGR2 protein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tumour epithelialcompartment
2022-12-09, doi: 10.1136/gutjnl-2022-328739

【主编评语】前梯度蛋白2(AGR2)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与细胞迁移、上皮-间充质转换等过程有关,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Tian等人此前在Gut发表文章,发现在结直肠癌(CRC)中,AGR2主要由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分泌并促进CRC的转移。法国雷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Gut发表研究,发现AGR2主要表达在肿瘤上皮细胞中,而且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表达较少,且AGR2低表达与CRC患者较差的生存期有关。本文与Tian等人前文的总体结论趋势相反,作者认为可能与受试者或实验者差异有关,建议设计大型国际CRC患者队列以求准确结论。(@芥末)

靶向铁死亡治疗结直肠癌

Trends in Cell Biology[IF:21.167]

① 破坏糖酵解、氧化磷酸化及磷酸戊糖途径,可抑制肿瘤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从而增强其铁死亡敏感性;② AMPK通过抑制PUFA合成抑制铁死亡,或通过激活BECN1或抑制mTOR诱导铁死亡;③ 抑制PI3K-Akt-mTOR通路通过减少MUFA合成抑制铁死亡;④ 花生四烯酸与IFN-γ协同诱导铁死亡,可抑制肿瘤生长并增强其对PD-L1抗体的应答;⑤ 低细胞密度下Hippo通路关闭并对铁死亡敏感,高细胞密度下YAP和TAZ的磷酸化可抑制铁死亡;⑥ 铁死亡依赖于肿瘤微环境的营养状态。

Targeting ferroptosis to treat colorectal cancer
2022-12-03, doi: 10.1016/j.tcb.2022.11.003

【主编评语】Trends in Cell 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讨论了结直肠癌与铁死亡之间的关联机制,包括花生四烯酸、能量代谢、AMPK、PI3K-Akt-mTOR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aluba)

阑尾腺癌的分子分型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50.717]

① 对273例阑尾腺癌(AC)样本进行二代测序,基于阑尾粘液腺癌(MAAP)进行分子分型,并推广到杯状细胞腺癌和结肠型腺癌;② 共划分4种分子亚型,3种分别以RAS、GNAS、TP53的突变为主,另1种为三阴性亚型;③ RAS突变AC非同义突变及染色体改变较少,TP53突变AC抑癌基因突变较多且非整倍性增加;④ 较其他亚型,RAS突变AC患者中位生存期更长、死亡率更低;⑤ 与GNAS或TP53突变亚型相比,RAS突变型AC腹膜转移及间质浸润减少,对一线化疗反应更强。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f Appendiceal Adenocarcinoma
2022-12-09, doi: 10.1200/JCO.22.01392

【主编评语】阑尾腺癌(Appendiceal adenocarcinoma,AC)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特征多样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癌症的1%。尽管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但由于缺乏特定的指南,AC通常被归为结直肠癌管理,且常表现出与组织学分级不一致的疾病行为。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文章,基于对AC样本的二代测序定义了与患者的生存、转移负担及化疗反应相关的AC分子亚型,为指导AC的临床决策提供了新的依据。(@芥末)

内窥镜技术在肿瘤学中的作用(综述)

CA -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286.13]

① 胃肠道癌症几乎占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三分之一;② 早期诊断和及时管理是预防癌症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③ 内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的金标准,在胰腺癌、壶腹部癌、胆道癌和小肠癌早期发现、诊断和管理方面也有一定作用;④ 内窥镜粘膜下剥离术可用于早期胃癌、食道癌的治疗;⑤ 超声内镜和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相当,内窥镜粘膜切除术是最受欢迎的方式,结肠支架置入术可治疗恶性结肠梗阻的。

Interventional gastroenterology in oncology
2022-12-10, doi: 10.3322/caac.21766

【主编评语】CA -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近期发表的综述文章,讨论了各种形式的内窥镜技术在多种消化道癌症的筛查、监测、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中的关键作用。推荐专业人士阅读!(@NL)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XLyasby,orchid,Zzz,aluba,圆圈儿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01 | 1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1231 | 10文聚焦肥胖:肥胖加重新冠症状?如何治疗肥胖?

1230 |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用“吃”抗老的新学问

1229 | 华东理工Cell子刊:用智能工程菌诊疗IBD

1228 | 31分Cell子刊:促心血管疾病的肠菌新途径

1227 | 肠道菌群和膳食纤维或影响新冠疫苗反应?GUT再添新证

1226 | 多文关注: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物如何影响大肠癌免疫治疗?

1225 | 饮食干预:控制糖尿病,不限食量也能行?

1224 | 肝肠相依:3文多角度揭示肝病中的肠肝轴

1223 | 母亲肠菌如何塑造孩子的菌群?今日Cell揭示新机制

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