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晓梅:华语情怀、国际视野 ——学生眼中的周老师丨《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序

王晓梅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7-15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由香港教育大学名誉教授、华侨大学荣誉教授周清海所著的《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提供系统的华语教学语法知识,可以成为华语区师资培训所用的语法教材。

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连航、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教授王晓梅、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胡月宝分别为本书撰写序言,今将王晓梅教授所作之序刊发,呈献给读者。

【往期可戳→华语教学语法的典范之作——《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出版

张连航 | 兼收并蓄,尊重差异——贺周清海教授《华语教学语法》再版



华语情怀、国际视野

——学生眼中的周老师

文丨王晓梅


严谨的学术风格

2019年10月20日,老师发来微信,邀我为《华语教学语法》写序,并即刻将书稿发了过来。惶恐间,我不知该如何反应。自己的资历尚浅,从未为学术著作作序,更何况是恩师的大作。老师的用意不难揣度,这不是他第一次让学生给自己作序,这一次也邀了新加坡的月宝和香港的连航。身在马来西亚的我,深知老师近年来对马来西亚华语研究的关注以及对全球华语事业的推动,而这本《华语教学语法》是老师学术理念的具体体现。怀着敬畏之心,我想我能做的首先是把老师的大作仔细通读一遍,并与2003年的版本进行比对。捧书夜读,我发现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过书名的范围,它虽然为语法教学而写,但是却贯穿了老师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前瞻性思考

首先,老师对新加坡华语语法的观察与描写十分到位,既有语言事实的描写,也指出其与普通话的异同,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异。例如,新加坡华语的量词“个”与“位”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

其次,老师善于联系古代汉语来描写现代汉语语法。老师古汉语功底深厚,2006年曾出版《文言语法纲要》,一直以来也主张打通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学习。例如,他在书中解释短语与宾语时,就介绍了相关结构在古汉语的情况。

此外,《华语教学语法》的习题也很有特色,除了基础练习之外,更多的是启发式的题目以及联系相关文献进行观点分析的题目,当然还有大量的针对新加坡华语语法现象的专项练习,无处不体现老师的用心。

这个版本也增加了阅读资料一项,让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参考文献拓展思路、延伸学习。而且,这些阅读资料基本都是经典著作或者语法大家的论文,体现了老师向经典致敬的精神。


深厚的师生情谊

掩卷沉思,我折服于老师的华语情怀和扎实学风,也不禁回忆起与老师二十几年的师生情谊。

二十二年前,我在北大五院二楼楼梯尽头的会客室里第一次见到周老师。他是我见过的第一位新加坡人,也是第一位新加坡教授,而且是语言学教授,温文尔雅,笑容可掬。谁知就是这次见面,改变了我人生的方向,把我从四季分明的温带带到了烈日炎炎的赤道,开始了我的热带历险。

老师在二十多年前就看到了中新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他说:“让中国学生来新加坡读研究生,认识东南亚,将来回中国就不一样了。”虽然我毕业后没有回国,但是也留在了东南亚。二十年后,我把周老师请到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人文大讲堂,为厦大师生开讲《大华语与马来西亚》。

看着满头银发的周老师,感触颇深。二十年的光景一闪而过,这位“谦谦君子”智慧的光芒却越发耀眼。我很庆幸自己的生命在不同的阶段都受到这束光的照耀,他或在一旁亲切地注视,或伸出手扶助一把,或将洞见亲授。而且,他生命的光芒不吝于分享给任何人,尤其是对后辈,他都以宽广的胸怀将他们拥抱,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面对这样一位长者,除了感恩,就只能以自己的实干和成绩来报答了。


丰富的学术贡献

周老师的回忆录题为《人生记忆——一个华文教学者的回忆》,这是周老师一贯谦逊的用词。他经常自谦为“华文教学者”,而他的贡献又何止于华文教学呢? 如果要总结周老师的“学术成果”,那么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贡献,而且是层层递进的三层


致力于华文教学

首先从华文教学说起。周老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任职最久,担任中文系主任多年,华文教学(尤其是新加坡的华文教学)一直是他最关心的。可以说,新加坡大多数的华文老师都是从周老师的课堂里走出去的。

结合新加坡的华文教学实际情况,周老师提出了很多有建树的观点。例如针对文言文教学,他主张按照主题,将现代文与文言文组织在同一单元,让学生结合现代,理解古代。

周老师华文教学方面的成果颇丰,除了《华语教学语法》之外,还有《文言语法纲要》《全球化环境下的华语文与华语文教学》等著作。更为重要的是,他培育了很多华文教学领域的研究者,为教育学院中文系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这些都是对新加坡华文教育的直接贡献和宝贵财富。当年,教育学院的校园位于武吉知马的植物园旁,绿意油油。偶尔在长廊间看到周老师的身影,虽不伟岸,但很坚定,整齐的长袖衬衫下是一丝不苟的灵魂,这是一个华文教学者的形象。


研究中华语言与文化

如果说致力于华文教学是为新加坡而奋斗,那么周老师对于中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则是源自兴趣与对文化之根的呵护。

他于1994年创办了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CCLC),推动了若干个东南亚语言与文化的研究课题,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前来访学,促进了中国与新加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也是在这样的机缘下,在陆俭明教授的推荐下,成为CCLC第一批中国研究生,在华裔馆红色大门后度过了两年研究生涯。

周老师领导中心十年,缔造了很多辉煌,出版了很多学术研究成果,例如《新加坡华语词汇与语法》一书是第一本系统研究新加坡华语的著作,引用率非常高。周老师对于中华语言与文化的推广,显然早已跳脱出新加坡,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这个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中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者,周老师是大家的,是中华文化圈的。


推动华语发展

智者的脚步是从不停歇的,智者的视野总是高于普通人的。周老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也愿意做一位中华语言与文化的推广者与思考者

他审时度势,与时并进,于2007年促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并担任理事长。他这么做无非是想建立一个新的平台来传播中华语言与文化,而这个平台又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密切相关。

即使年近退休,周老师都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似乎越活越年轻,对于华语的发展与研究不断提出新的想法与建议。这些想法酝酿了很久,终于得到了学者们的响应。首先是《全球华语词典》(2010)的出版,然后是《全球华语大词典》(2016)的出版,紧接着是“全球华语语法”课题的启动。这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课题是在“全球华语(大华语)”理念的推动下进行的,体现了这一代学人的前瞻性和国际视野。可以说,这些项目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是具备宏观视野的跨国语言规划。作为马来西亚课题小组的成员,我有幸参与了这些重大项目的调研,深深地被周老师这一辈学者的风范折服。他们智慧与谦虚并存重大我轻小我,值得敬仰。

与周老师漫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芙蓉湖畔,他说现在脑子里还有一些想法,华语区应该加强双边与多边关系,增加交流,了解彼此,让华语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正如周老师在人文大讲堂上的演讲所说,马来西亚在“大华语”的进程中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他坚信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大有可为,并寄予厚望。周老师似乎已经绘就了一幅画卷,里面政通人和,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因语言而相通,因语言而连接。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从北京到新加坡,再到香港,最后到马来西亚,我走出的每一步背后都有周老师注视的目光。这目光亲切、温暖、熟悉,有时甚至让人感动落泪。我为有这样一位“华语情怀、国际视野”的老师而自豪。周老师,谢谢您!感恩有您!


2019年10月31日


(注: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二、三级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信息 



《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

〔新加坡〕周清海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华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华语成为国际语言时,使用者和学习者会不断改变华语的面貌,使华语出现各种变异。这是华语成为国际语言的关键。华语必须保有共同的核心,也需要接受不同的变体差异。本书比较普通话和华语的语法差异,并讨论怎样对待这种差异以及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提供系统的华语教学语法知识,重点分析教学中可能遇见的语法、词汇问题,并提示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教学重点。

本书作为华语区华语语法教材,也可供语文研究与教学者、华语区语言政策研究者参考。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第一章 概论

1.1 汉字分类

1.2 语素

1.3 词

1.4 词类

1.5 词汇、词语、短语

1.6 词和短语的中间状态

1.7 句子

1.8 现代汉语

1.9 口语和书面语

1.10 汉语语法


第二章 名词

2.1 名词的定义

2.2 合成名词的结构

2.3 有些名词是有标记的

2.4 名词的重叠

2.5 “们”的用法

2.6 名词与量词、动词、形容词的配搭

2.7 特殊现象

2.8 表示时间、处所和方位的名词


第三章 动词

3.1 动词是表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

3.2 自动词和他动词

3.3 动宾结构的动词

3.4 名动词

3.5 动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3.6 动词的词头和词尾

3.7 动词的重叠

3.8 动词加上“着、了、过”

3.9 用动词提问

3.10 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

3.11 趋向动词

3.12 复合趋向动词带宾语的句型

3.13 复合趋向动词的活用

3.14 新加坡华语“回”的特殊用法

3.15 能愿动词

3.16 学习能愿动词应注意下列几点

3.17 判断词“是”

3.18 “是”的活用

3.19 “是……的”的用法


第四章 形容词

4.1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4.2 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4.3 名形词

4.4 形容词的特点

4.5 形容词和其他词类的关系

4.6 形容词带宾语


第五章 数词

5.1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5.2 “一”的用法

5.3 “二”和“两”

5.4 分数和倍数

5.5 表示不定数(概数)

5.6 数词与量词的结合


第六章 量词

6.1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者动作单位的词,也叫单位词

6.2 物量词的类别

6.3 形体单位量词的来源

6.4 动量词的类别

6.5 “个”的用法

6.6 “一个”“一种”

6.7 学习量词应注意的事项


第七章 代词

7.1 代词的类别

7.2 人称代词

7.3 疑问代词

7.4 指示代词


第八章 副词

8.1 副词的定义

8.2 副词的语法特点

8.3 副词的类别

8.4 学习副词应注意下面几项


第九章 介词

9.1 介词的定义

9.2 常用的介词

9.3 “对”“对于”“关于”

9.4 “被”“叫”“让”“给”

9.5 “连……都”和“连……也”

9.6 “比”“跟”“同”

9.7 “把”

9.8 “除了”

9.9 “为了”和“由于”

9.10 介词短语“从 X到 Y”的分析


第十章 连词

10.1 连词的定义

10.2 和、或

10.3 “而、而且”“不但……而且”“况且”

10.4 “并”“并且”

10.5 “虽然……可是(但是、但)”

10.6 “不管(无论、不论)……都(总)”

10.7 “只有(除非)……才”

10.8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10.9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第十一章 助词

11.1 助词

11.2 结构助词:的、地、得、个、所、似的、与否

11.3 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

11.4 语气助词

11.5 感叹语气词“啊”


第十二章 叹词

12.1 叹词的类别

12.2 叹词的写法与用法


第十三章 句子与句子成分

13.1 句子

13.2 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13.3 主语和谓语

13.4 宾语

13.5 定语

13.6 状语

13.7 补语

13.8 句子分析

13.9 病句改正


第十四章 复杂的谓语

14.1 连谓式

14.2 兼语式

14.3 兼语式和连谓式套用

14.4 复杂谓语常见的错误


第十五章 复指与插说

15.1 复指与插说

15.2 同位成分

15.3 外位成分

15.4 独立成分


第十六章 复句与复句的分类

16.1 什么是复句

16.2 复句的分类

16.3 复句常犯的错误

16.4 紧缩句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周清海,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名誉教授、华侨大学荣誉教授。曾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筹建中华语言文化中心并担任主任,筹建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并担任理事长。新加坡已故资政李光耀先生称誉其为“华语文教学的先驱”。2005年和2007年,分别获南洋理工大学“校友成就奖”“杰出教学奖”。2018年获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荣誉学者” 称号。

和中国友人共同提出“大华语”的概念,并积极倡议编纂《全球华语词典》《全球华语大词典》,以促进华语区的语言和谐。倡议并参与“全球华语语法研究”。近年来更致力于建立华语区之间的联系,参与并进行华语研究,推动华语走向世界。


相关图书推荐



《新加坡华语语法》

陆俭明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新加坡华语语法》是第1本成系统地讨论新加坡华语语法的专著,读者在学习、了解华语的语法特点、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和普通话不同的细致分析之外,也同时学习一套语法体系。

《新加坡华语语法》特别适合作为新加坡报刊、传媒的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作为大专学府里华文师资培训、中文系汉语科目以及语言比较的教材。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语法?

1.2 什么是新加坡华语语法?

1.3 语法单位

1.4 语素和词

1.5 有关用例的说明


第2章 五种最基本的词组

2.1 什么是词组?

2.2 偏正词组

2.3 述宾词组

2.4 述补词组

2.5 主谓词组

2.6 联合词组

2.7 复杂词组


第3章 词类

3.1 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3.2 华语词类概貌

3.3 划分词类的依据

3.4 名词

3.5 动词、形容词

3.6 状态词

3.7 区别词

3.8 数词和量词

3.9 代词

3.10 副词

3.11 介词

3.12 连词

3.13 助词

3.14 语气词

3.15 感叹词

3.16 拟声词

3.17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第4章 句子

4.1 句子概述

4.2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4.3 主谓句的再分类

4.4 非主谓句的再分类

4.5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

4.6 单句和复句


第5章 主语和谓语

第6章 述语和宾语

第7章 述语和补语

第8章 定语和状语

第9章 复谓词组

第10章 介词和介词结构

第11章 数和量的表达

第12章 方位、时间、处所的表达

第13章 复句

第14章 新加坡华语语法的特点

第15章 新加坡华语的规范问题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华语教学语法的典范之作——《华语教学语法》(修订本)出版

张连航 | 兼收并蓄,尊重差异——贺周清海教授《华语教学语法》再版

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宏观视野丨《汉语教学理论探索》序

汉语课堂语法教学容易出现的失误有哪些?(一) |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教学卷》面世

汉语课堂语法教学容易出现的失误有哪些?(二) |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教学卷》面世

【赏明月,写对联】人逢大治无穷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邢福义、汪国胜:“全球华语语法研究”任重而道远 |《全球华语语法·香港卷》面世

《语言规划与社会变迁》终于面世!让我们一睹为快

推动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2021年度评审工作启动

桃李芬芳,感恩有你丨送给教师们的礼物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