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季影展2019夏“水边的纳西索斯“片单公布

VCD娘 VCD影促會 2019-08-14

四季影展2019夏“水边的纳西索斯”下周正式开展,本期影展以“反思自恋以及重新审视自我”为主题,片单包括阿涅斯·瓦尔达的《阿涅斯的海滩》,园子温的《园子温就是我!》,戈达尔《我略知他一二》,金基德《阿里郎》,国内导演邱炯炯的《姑奶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影像机构Image Forum提供的四部艺术家作品也将在此次影展中亮相。


四季影展2019夏“水边的纳西索斯”

影片及作者介绍

(按艺术家中文拼音顺序排列)

▲《阿涅斯的海滩》海报 ©️ 香港安乐电影


阿涅斯的海滩

The Beaches of Agnès 2008 / 法语 French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110min


回到生命中曾拥有过的那片海滩,阿涅斯·瓦尔达用一贯独有的风格创造了一幅电影自画像。她将电影片段、照片、纪录画面搬上舞台,以她独有的幽默与情感为自己的八十岁生日准备了一份礼物。马路中央搭建起一个海滩办公室, 大大小小镜子的相互映射中,导演一生的故事像儿童立体书一样在观众面前展开。就像影片中所说的“一个主我,一个客我,即使将他们全部倒出,也只收拾了一点点。“


阿涅斯·瓦尔达

Agnès Varda

阿涅斯·瓦尔达,法国摄影师及导演。她也是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中重要一员,也被称为“新浪潮祖母”。在电影事业开始前,她是一名职业摄影师,而后她也在两种艺术形式中切换自如。阿涅斯·瓦尔达也是唯一一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女导演。她几乎留了一个世纪的标志性蘑菇头,天真而热情的品质在她身上从未随着时间而消逝。



▲《卡尔·杰伊-永无休止》截帧 ©️ Akihiko Taniguchi


卡尔·杰伊-永无休止

Cumhur Jay - On & On  2016 / 无语言 no dialogue / 无字幕


本片是导演将自己的形象扫描,创造而成的3D化身,他用这个形象在CG世界中与音乐共舞。在一个虚幻的无实体的作品中,他与自己的虚拟形象交叠在一起,通过场景的变换:海边、街道、水中,并在这些场景中以虚拟身份穿梭,营造出一种实验性质的画面,充满荒诞诙谐的幽默感。


谷口暁彦 

Akihiko Taniguchi

艺术家,多摩美术大学全职讲师、武藏野美术大学兼职讲师。使用自建设备和软件制作装置,表演和视频作品。近年来的主要创作是网络艺术品,以VJ的形式参与创作。主要展览包括“互联网艺术未来”:后互联网时代的现实,ICC,东京,2012;SeMA双年展Mediacity Seoul 2016,首尔。



▲《阿克曼自画像》截帧 ©️ Icarus Films


阿克曼自画像

Chantal Akerman par Chantal Akerman 1997 / 法语 French / 中法字幕 Chinese and French subtitles / 64min


《阿克曼自画像》是导演香特尔·阿克曼在1996年拍摄的关于自我的一部纪录片。该系列的每一集都由一位电影人拍摄另一位电影人。而阿克曼所推荐的电影导演都已经被拍摄过了,于是她提议拍摄自己——“带着让我过去影片为自己说话的念头,我把它们当作样片剪辑成一部新片。这将成为我的自画像”。


香特尔·阿克曼

Chantal Akerman

香特尔·阿克曼(Chantal Akerman),欧洲实验电影及女权主义电影的先锋人物。25岁时因《让娜·迪尔曼》这部描述家庭主妇琐碎生活的电影而一炮走红。纽约时报曾以”电影史上首个女权主义大师级作品“来评价这部杰作。阿克曼一生共拍摄了40多部影片,大部分的内容都以愤怒、孤独、集中营、对女性的关注、以及自己的犹太身份为主题。非线性叙述是她作品的标志性特色。许多导演都声称他们受到过阿克曼的影响,包括迈克尔·哈内克,莎莉·波特,托德·海恩斯等等。



▲《蓝》海报 ©️ Basilisk Communications



Blue  1993 / 英语 English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79min


《蓝》是导演德里克·贾曼的辞世遗作,记录了他罹患艾滋后的最后岁月。此时的贾曼已经双目失明,面对他的是死亡的颜色——忧郁的蓝。他用极端的“反电影”形式结束了自己的导演生涯,以纯净的满屏蓝色向生命做最后的答辞与谢幕。他说:“我献给你们这宇宙的蓝色,蓝色,是通往灵魂的一扇门,无尽的可能将变为现实”。


德里克·贾曼

Derek Jarman

生于1942年的德里克·贾曼,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诗人、画家、植物学家和同性恋权利活动家。他认为自己英国人和同性恋的身份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事实,这两个母题也是始终纠缠他的艺术中的两个主题。贾曼的影片始终执著于先锋实验倾向,在艺术上吸收了来自于绘画与舞台艺术的精髓,同时又将故事发生的实际场景与当前的现实作了许多糅合。



▲《我略知她一二》海报 ©️ Tamasa Distribution


我略知她一二

Two or Three Things I Know About Her 1967 / 法语 French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87min


与1962年《随心所欲》一样,这部1967年作品《我略知她一二》同样是描述女性的。戈达尔在影片记录了一个兼职妓女的中产家庭主妇在一天中繁杂而空虚的生活。片中的故事形态支离破碎,堆砌出中产阶级圈子的景象,不断夹杂字幕、符号与旁白。虽然影片在拍摄时有脚本,但是戈达尔要求演员在表演时突破“第四道墙”,随机创作台词,与镜头外的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使得这部影片充满了实验性和批判意识。


让-吕克·戈达尔

Jean-Luc Godard

让·吕克·戈达尔,法国和瑞士藉导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奠基者之一。他曾经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之后在法国念高中,继而入读巴黎大学。戈达尔在索邦大学的日子里对电影产生兴趣,毕业后数年间伙同年轻的电影人制作人和影评人推动法国电影新浪潮。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



▲《姑奶奶》海报 ©️ 邱炯炯


姑奶奶

Madame 2010 / 汉语普通话 Chinese / 中文字幕 Chinese subtitles / 120min


一袭长裙,巨大发套,二十公分的高跟,眼角挂着混和了厚厚睫毛膏的黑色眼泪......姑奶奶樊其辉有两重身份,健谈的裁缝,浪荡的碧浪达夫人。通过极具波普味道,放浪形骸的碧浪达夫人,裁缝哀悼着他自己不合时宜的尴尬身份。舞台上黑暗悲伤的碧浪达,是裁缝的挽歌。《姑奶奶》的黑白影调是在做减法,消减掉色彩可能造成的多义,只留下一个单色世界。文本和对象度身订做,互为镜像,映照了对方。

邱炯炯

Jiongjiong Qiu

邱炯炯2岁开始画画,3岁开始表演川剧,18岁辍学,即成为职业艺术家。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邱炯炯的作品有着异于同龄艺术家的深沉感。在黑白影像中,导演邱炯炯个人化的影像叙事风格尤为明显,层叠斑驳的效果, 调侃诙谐的人物形象若隐若现,在闪烁恍惚间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富于神秘色彩的语境。


▲《宣言》海报 ©️ Time-in-Portrait Entertainment


宣言

Manifesto 2015 / 英语 English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95min


电影《宣言》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在上海昊美术馆曾经展出的由13个同步播放的视频构成的电影装置,另一个则是剪辑过的电影长片。在电影长片中,罗斯菲德设计了13个场景,布兰切特塑造了送葬人、主播、朋克女、流浪汉、垃圾焚烧厂工人和家庭主妇等反差巨大的人物形象。《宣言》在文本上借鉴了未来主义艺术家、达达主义艺术家和其他艺术家团体或社会学流派的写作,一些独立艺术家、建筑师、舞蹈家和电影制作人的思考也被全数收录在内。


朱利安·罗斯菲德

Julian Rosefeldt

朱利安·罗斯菲尔德1965年生于德国慕尼黑,影像艺术家,目前工作并生活在柏林。他的作品以多频影像装置为主,形式涵盖各类别的动态影像。他的作品多以16mm及35mm胶片拍摄完成。除了创作,落斯菲尔德还在多家艺术机构及德国的高校任职。他的作品常见于各大双年展,并被MoMA,霍夫曼收藏,萨奇画廊等重要艺术机构收藏。《交易》和《干涸之地》是罗斯菲德新近的2件电影作品。



▲《阿里郎》海报 ©️ Finecut


阿里郎

Arirang  2011 / 韩语 Korean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100min


金基德的影片一直以粗粝彪悍的力量感而著称,然而《阿里郎》呈现的却是一个脆弱、失意的自我形象。金基德于片中在质问者、回答者和旁观者等不同角色中与自己对话,并自述2008年对电影人生意义的怀疑与遭到背叛后的恐惧。《阿里郎》是金基德患社交恐惧症后的第一部电影,导演描述这部影片时说:“我之前一直在睡觉,是戛纳让我醒来,影片之所以名为《阿里郎》,因为我看来,这是韩国人在悲伤、迷茫时会唱的一首歌。“


金基德

Ki-duk Kim

金基德是韩国当代最重要的导演之一。虽然并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电影或者艺术的正规教育,却在10年中拍了12部电影,作品在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2004年金基德曾凭《撒玛利亚女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同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凭《空房间》夺得最佳导演奖,2012年凭《圣殇》获得威尼斯金狮奖。他的作品每每饱受争议,却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口碑。




▲《眠る花》截帧 ©️ Image Forum


眠花

The Sleeping Flower  1991 / 日语 Japanese / 中文字幕 Chinese subtitles / 7min


这部作品是一位祖母的日常活动与她和孙女的对话。“奶奶,闭上眼睛。”“闭上眼睛装死?”“你害怕死吗?” “我并不害怕。所以我甚至想知道为什么我活得这么久。”她问她的孙女,“我会死吗?”而后两个人一起大笑。平静的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语句,却有动人的力量。


小口诗子

KOGUCHI Utako

小口诗子是武藏野美术大学教师,参与各种与电影有关的工作,包括电影导演与编剧、宣传。作为一名视频艺术家,除了国内外电影节的展览和个展外,小口诗子还通过电影节和教育机构创作场所和作品的研讨会,发掘并支持年轻电影导演创作。



▲《另一个"他者的故事"—另一个现代艺术家》截帧 ©️ 李然


另一个"他者的故事"—另一个现代艺术家

Another “The Other Story” – Another Modern Artist  2013 / 汉语普通话 Chinese/ 英文字幕 English subtitles / 7min


他者的故事”取自批评家拉希德·阿莱茵于1989年在海沃画廊所策划的的展览“他者的故事:战后英国亚非艺术家展”即在指出“现代主义艺术史中非西方艺术家的缺席。“另一个’他者的故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录像部分是由导演所扮演一位“现代”画家,并模仿三、四十年代黑白电影;文献部分是由导演的父亲70-90年代的风格多样绘画作品的照片档案。这两件作品是导演个人认为父亲在他困惑徘徊时所表达出的“现代”或是“传统”的某种相互交织。


李然

Li Ran

李然 (1986)出生于中国湖北, 200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得学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他的个展包括“再次投影:一个或多个角色”,OC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中国, 2015; “孤身一夜”,卡迪斯特艺术基金会,旧金山,美国, 2014; “漂亮的知识”,艾可画廊, 上海, 中国, 2012。



▲《你不能总说天空是错的》截帧 ©️  Image Forum


不能总说天空是错的

You Can't Always Say the Sky is Wrong  1996 / 日语 Japanese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18min


围绕着我们的无数星星并不是一些梦幻般的光芒的闪烁,而是一种可疑信息的熠熠生辉,作品中,“我”进入视野,收集来自虚构研究公司的信息。这是虚构的现实,并将“我自己”保持在虚构的角色中,是一部黑暗的、个人化的短片。


才木浩美

SAIKI Hiromi

才木浩美1971年出生于山梨县,并从山梨大学毕业。1996年,才木浩美从Image Forum影像机构毕业,并凭作品《你不能总说天空是错的》获得1996年Image Forum电影节杰出作品奖。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海报 ©️  Finecut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On the Beach at Night Alone  2017 / 韩语 Korean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101min


由于洪常秀本人与女主角金敏喜的恋情,《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也常被人认作是导演的某种自述。影片中,洪常秀以一贯的方式描述了女演员恩熙与一位已婚导演的婚外情。影片中的男人是缺席的,女演员则独自在现实及梦境中对自己的情感、身份进行着追问。与洪常秀的其他影片一样,影片充满着真实生活的尴尬感。


洪常秀

Sang-soo Hong

洪常秀被誉为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诞生于韩国独立制片运动,是目前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他是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善于将国外学到的实验电影精神融会贯通到本民族的电影之中。



▲《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地狱》海报 ©️  MK2 Diffusion


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地狱

L'enfer d'Henri-Georges Clouzot  2009 / 法语 French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94min


1964年,大师级导演亨利-乔治·克鲁佐号称预算无上限的传奇电影《地狱》并未能够问世。然而,仅仅是少量的流出画面便俘获了无数的影迷。影片中人们熟知的茜茜公主在实验性的镜头下呈现出了鬼魅及冶艳的一面。终于,在导演塞尔日·布朗伯格锲而不舍地追寻下,这部伟大的作品却在2009年以半戏剧半纪录片的形式被完成。


塞尔日·布朗伯格

Serge Bromberg

塞尔日·布朗伯格自1985年创立“龙虾电影”以来先后创立了老电影LE Diapason的声音修复实验室及Steamboat Films制作公司,致力于电影图像和声音的恢复。他的影片《非凡之旅》记录了1902年的影片《月球旅行记》的修复过程,并展示了大量电影技术的创造衍。80年代,他制作并主持了数百小时的法国电视节目,曾凭借纪录片《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地狱》获得凯撒奖。




▲《园子温就是我!》截帧 ©️  Pia Film Festival


园子温就是我!

I Am Sono Sion!  1985 / 日语 Japanese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35min


这部影片以导演园子温自己在阴暗的房间里持续三周对着镜头喃喃低语开篇,直到他在生日当天,画风突转,镜头奔出房间暴走街头。在这部早期作品中园子温以影片的形式狂热地寻找着自己存在的证据,同时犀利地将话题引申到影片本身的存在性。他不断地挑战着电影行业现存的法则,而他非凡的创作能量也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



园子温

Sono Sion

出生于日本爱知县丰川市。17岁开始写诗,被称作“穿着牛仔裤的萩原朔太郎”。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我是园子温》(1985)和次年的《男之花道》开始在日本影坛崭露头角。此后持续爆发极强表现力,陆续创作出有明显个人特征的作品。作为日本独立电影人的领军人物,活跃在国际影坛,在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奖无数,是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代表作品包括《纪子的餐桌》《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等。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海报 ©️  Bl!nder films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 2013 / 英语 English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136min


电影《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是由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拉康精神分析专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编写剧本及主演、由苏菲‧费因斯(Sophie Fiennes)执导。相比于2006年的《变态者电影指南》,《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是一部有关意识形态批判的纯粹的纪录片,在今天的世界,影像才是真实的,理论是一回事,如何将理论的形式转化成影像的形式又是另一种逻辑。


索菲亚·菲尼斯 

Sophie Fiennes

索菲亚·菲尼斯,英国导演及制片人。她于1998年正式开始拍电影,2006与2013年她先后与斯拉沃热·齐泽克合作拍摄了《变态者电影指南》,《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她也曾与德国著名艺术家Anselm Kiefer的合作,用镜头见证了他炼金术式的创作过程,并同时呈现了他在法国南部山区工作室建立的个人世界。菲尼斯的代表作品还包括《故城草木深》等。



▲《耳中的水》截帧 ©️  Image Forum


耳中的水

Water in My Ears  1993 / 日语 Japanese / 中文字幕 Chinese English subtitles / 36min


作品描述了一个女孩想象自己的爱人在她的耳朵里游泳。她去拜访了耳鼻喉健康老师,咨询自己的耳朵太容易进水的病症,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位女性电影制作人出现在这部半纪录片中,并用摄影机作为工具来阐明自己内心的混乱。


歌川惠子

UTAGAWA Keiko

歌川惠子是近年来多摩美术大学电影项目中出现的几位年轻女性电影制作人之一。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女权主义者,他们都通过使用8毫米胶片大胆记录他们的个人生活,包括性和个人生活,试图制造不同的电影浪潮。她的作品色调较为黯淡,常以虚构的借口幽默地探讨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的焦虑。



▲《桃色婴儿油》截帧 ©️  Image Forum


桃色婴儿油

Peach Baby Oil  1995 / 日语 Japanese / 中英字幕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 16min


“长大后我该怎么办?”和田淳子的这部作品发生在一个奇怪的空间,只在“我”的一个房间公寓上方几英寸。二十岁的女主角梦想自己一直成为一个“女孩”......甜蜜的虚幻叙事和挑衅性的情色图片,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奇怪而不寒而栗的迷人效果。


和田淳子

WADA Junko

和田淳子生活工作于柏林。在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完成绘画研究后,她专注于大型抽象绘画。这项工作的实际方面使她产生了非常个人化的舞蹈风格,多年来,她一直在博物馆、画廊和公共场所进行表演,常与多位声音艺术家合作。


*所有影片皆为官方授权正版 


本季策展人

韩馨逸


策展人、写作者,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参与策划多个展览项目,2016年联合创立Salt Projects策展工作室。评论文章见于艺术论坛中文网、《艺术界》及《艺术新闻中文版》等艺术媒体。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

World Organization Of Video Culture Development

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简称:VCD影促会)于2017年夏天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它致力于搭建一个观影、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向公众普及和推广艺术影像。一方面,VCD影促会以举办影像资料展、文献展、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为更多人提供影像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它也通过自身平台挖掘更多优秀的影像艺术作品,在为其提供放映机会的同时助力青年影像艺术家持续创作。


四季影展

Lumen Quarterly

作为VCD影促会的主要落地项目,四季影展立足于长期稳定地为观众展映高质量的艺术影像作品,并通过主题论坛,讲座,文献梳理等方式优化观众的观影体验。有别于其他影展,四季影展更加看重个人经验在文化有机体中的作用,并试图由此出发,以最开放的态度,将艺术电影、实验影片、短片、动画,影像艺术等多种类的影像作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此,影展以我们所熟悉的春、夏、秋、冬为时间轴展开,每三个月邀请一位艺术家或文化人士担任策展,按主题挑选影片,长期不间断地进行展映。通过这种穿插比照式的放映方式,VCD影促会希望能够开放性地引起话题,使观众以更开阔的视野对包括电影及更多形式在内的动态影像本身产生更直观感性的认识。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