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锵锵三人行经典-王朔4

2017-09-18 读书考证


因聊天尺度太大,上传视频无法通过,请点击音频收听,需要视频可留言留下邮箱。


王朔电影

作者:邵牧君

来源:中国知网

“审片以来很久没见过这种影片了,剧场效果最好。”当然也善意地提了不少意见,提出有六处要改:涉及到脏话,如“丫识字我都怀疑。”“你爸怎么那操兴”“你要叫我爸,我也给你把尿。”等都得删。(其实,后面这句话虽近乎于无赖,但反映年轻人对父辈的蔑视态度,反映新型父子关系的状况。对此我不一定持赞赏态度,但它作为一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还有时装表演,包括国共握手言欢、农民与地主携手共舞,要去掉。

还有片头结尾中瞻仰毛主席遗容的广播声得去掉。最后还要改德育教授,让他不要在长城饭店门口等,认为太损害德育教授的形象。(团中央看了这部片子,也提出要改德育教授,说什么全国就一位德育教授,不要让人对号入座。后来我妈妈打电话给我厂里帮我反驳:谁说德育教授只有一个,我们学院就有好几个l)最后我耍无赖,坚持不改,跑了,离开厂里。厂里再三做工作,我也只好做让步,改了几处。既然有这种电影审查制度,作为创作者来说,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图行事,那只能是我们的苦衷。不尽人意的事太多,也就没法苛求了。


我看现在人们对现状的许多不满,你不让他说他也得说,骂街、发牢骚是免不了的事。国外拍了许多触及总统丑闻、政府官员作弊的影片,老百姓看了也没因此推翻政府呀。电影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宜泄功能。进了电影院,观众很多牢骚和不满都宜泄掉了,主人公在骂人好象他也骂了一通,哈哈大笑出了气,出了影院,高高兴兴不气了。从这一点来说,《顽主》实际上是在帮忙。不要总害怕这会出事那会出事,群众可以自己教育自己,中央的政策不一也是少千预嘛〔记者:说到这,想起电影研究中心的胡克正是说过这么一段话:“《顽主》就象是三T公司的标准产品,可以替观众排忧解难,因为它给大家带来开心的笑,正是这种笑缓解了政治禁忌和性禁忌造成的压抑感,使每位观众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攻击欲和性欲找到了对社会无害的发泄渠道。

王朔的小说似乎只写了一个类型人物一一由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造就的、在实验性的因而难免漏洞百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混水摸鱼的痞子型青年。“文革”剥夺了他们上学的机会,反倒养成了他们好逸恶劳的恶习,超前消费的奢糜的社会风气助长了他们追求物质享受的贪欲。他们没有职业,或者不甘于靠辛勤劳动来维持清苦的生活,加入了例买倒卖、坑蒙拐编的经济老虫的队伍。

他们蔑视上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轨范,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一切制约他们的“自由”的“思想教条”。他们没有生活目标,更谈不上生活理想,快乐一天是一天,男男女女都象玩牌似地互相玩弄。有钱时花天酒地,无钱时抓阉儿吃饭。他们不同于西方“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愤怒的青年”之类,因为他们既未有过从有所追求到理想破灭的心灵历程,也不厌弃物质文明,更没有为反对社会不公正而自我栖牲的精神。他们倒是与“幕走族”、“熔皮士”、“崩克”之类的不良少年有几分相似之处。他们满嘴黑话胜话,口没遮拦。他们赶走了伪善、俊道学,却迎来了鲜廉寡耻。

我对王朔的小说和据以改编的影片也许要求过于苛刻,或甚至是反映了两代人在生活哲学和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认识差距。但我相信这些批评未必全属荒谬。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由于王朔小说在反映生活的面上十分狭窄,其人物无论在吉语习惯、行为模式和心理内涵上都是高度类型化的,几无任何差异可育`因此,当四部影片在极短的时间内挤在一起拥上银幕时,一种互相雷同、互相重复的单调感便很容易使观众感到厌倦。从吸引观众、娱乐观众的角度来说,这种空前的一窝蜂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Hello,伙伴们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其他精彩回顾

名士风流09:孔融因言获罪

名士风流10:大文豪王粲

名士风流11:孙楚学驴叫

名士风流12:驸马都尉王济

名士风流13:清末怪杰辜鸿铭

名士风流14:国学大师辜鸿铭

名士风流15:学历帝辜鸿铭

名士风流16:名士辜鸿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