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省会时代,三四线城市还有未来吗

熊志 西部城事 2019-04-19


文丨西部君


济南吞并莱芜,沈阳、南京、哈尔滨等城市,被点名“首位度”不够,贵州、江西、河南等省,明确提出要增强省会城市担当和引领作用……


这些信号揭示的趋势相当明显,省会越来越强。


举全省之力,打造一个有竞争力和存在感的省会,参与产业和政策资源的争夺,是一种常见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市场要素和政策资源向省会转移,对非省会地级市来说,将削弱其有限的竞争优势,资源被虹吸的概率相当大。


比如成都之外,四川就缺少强有力的副中心。经济体量第二的绵阳,生产总值不到成都的六分之一。


强省会时代衍生的一个问题是,三四线城市还有没有未来?


01


因为给网约车松绑,这两天的芜湖和三亚有点火。


旅游城市三亚众所周知,相对而言芜湖的知名度要小不少,尽管它的经济体量是三亚的接近六倍。


作为安徽重要的通商口岸,长江水运第五大港,芜湖就是个典型的三线城市,还是合肥之外的安徽第二城、副中心。


经济密度对比,来源网络。


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芜湖的GDP为2203.52亿元,增幅为8.7%。


与全国284个不含直辖市、省会城市的地级市、自治州相比,总量位居第48位,增幅位居第52位;在76个中部非省会城市中,总量位列第6位。表现相当亮眼。


此次开全国的先河,率先给网约车松绑,让它一度收获“芜湖模式”的好评。“芜湖模式”四个字背后,是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


02


芜湖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正是这种主动求变的改革心态。


傻子瓜子的故事,很多人都应该听过,其品牌创始人、号称“中国第一商贩”的年广久,正是在芜湖开始雇工经营的个体户之路。


关于雇工经营是否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年曾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成为私营经济的起点。风气未开,自然无法孕育一个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



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战略确立,芜湖顺势而为,为芜湖港争取到了对外籍轮船开放的政策红利。1992年,芜湖获批为沿江开放城市;1993年设立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没有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的前提下,芜湖向东看,跳出安徽,往江浙沪靠拢,参与到改革开放浪潮中,孵化出了奇瑞等知名企业。


1978年芜湖的经济体量在全省排第9,四十年来一路超车,2017年GDP为3065.52亿,虽然不到合肥的一半,但是是第三城马鞍山的接近两倍,坐稳了副中心的位置。


今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中,芜湖还入选“40年最成功40个城市”。


03


远离合肥,避免被吸血,这是三线城市芜湖的地理优势。


在强省会战略下,省会城市吸血的另一面,是对省会的盲目模仿。


比如在网约车上,我们能看到一种很经典的思路——省会看首都,地市看省会。


北京、上海基于人口疏解功能,对网约车施加的本地牌照和户籍的额外限制,被不少省会城市原封不动地照搬,而这些省会城市,另一边又在疯狂抢人。

安徽各市GDP,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一省之内的模仿更不用说。


辽宁有12个城市要求网约车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mm,排量不小于1.8L。山东有7个城市要求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mm,8个城市要求车价在12万以上。


对网约车毫无必要的门槛限制,尽管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但对那些三四线城市来说,冲破“省会看首都,地市看省会”的决策逻辑,意味着将自己推向风口。


地级市不能走在省会前面,省会不能走在首都前面。诸多新业态的改革试点,也都是遵循从首都到一线城市再到省会的路径。可见在网约车问题上,“芜湖模式”其实顶着不小的压力。


三四线城市对标省会,最大的好处在于,政策法规、经验照抄即可,风险可控。只是这种宁可求稳也不要犯错的保守思路,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


04


强省会趋势加强,意味着在产业、市场、人事等诸多领域,省会城市将变得更加强势,作为排头兵,更大程度主导省一级的改革、决策。


留给地级市自由发挥的空间,或将越来越小。比如制定房价、户籍等政策,对标省会的思路继续强化。


但这是城市发展的政治逻辑,未必是经济逻辑。


来源:第一财经


三四线城市如果没有依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制定发展策略,而是照搬照抄省会模式,怎么可能和资源集聚效应下的强省会较量?


同样的产业结构,同样的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企业当然会优先选择省会落户。要免于被吸血,就要打差异化战略。


反过来说,芜湖在网约车上的灵活处理,包括过去的一些主动创新,说明三四线城市可以变通的余地并不小。


而且,非省会城市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城市容量小,但试错成本低。


05


互联网逐渐下沉的过程中,各类新经济、新业态,开始瞄准三四线城市。


在所有的产业形态中,互联网新经济,几乎是对创新环境要求最高的。


风口转瞬即逝,三四线城市一如既往地保守,亦步亦趋地跟在省会城市后面,注定吸引不了新兴产业聚集。


这两年产业转移的浪潮下,中西部人口持续回流。


2017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在20万以上的省市有17个,其中有11个属于中西部省市,四川的人口增量更是达到40万以上。


户籍四川的外地务工人员,回流就业的首要选项当然是成都。强省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抢人大战的绝对赢家。


那些抢不到人的三四线城市怎么办?


来源:网络


试错成本小,自治空间足,创新的风险可控,都是可以利用的长处。只有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顺应市场规律,适时而变,才可能形成比较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给网约车松绑,芜湖收获了中国法治政府奖。从平台的角度看,开放的营商环境,能释放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也是为政府形象加分,给抢人大战贡献了筹码。


强省会时代,“芜湖模式”的启示是:三四线城市的未来在自己手里,一切决策对标、模仿省会,只会让城市失去个性,与省会的差距越来越大。


end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


MORE往期精选


大西安,稳住! 

昆明的野心

成都向香港学什么 

哪座城市最舍得买买买?

把中国的“西三角”立起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