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见民声 | 怨人不如怨己

赵启正、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3-12-06


音频



正文

  学生:段蓉蓉  


大家好,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需要等待机会,主动选择的机会不多。

举个例子,比如某个剧组或者某个电视栏目组来学校招人,学校再通知我们去参加面试,我们总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去获得一些实践机会。面对不对等的选择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赵启正:这不只是戏剧学院的问题,因为你是一个人,它是一个机构。除非你自己创业,成立一个剧团,自己闯出一条路,但这很艰难。

所以,大多数情况是机会来了,你要去争取;机会没有来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寻找机会。上海电视台不招,可以去湖北电视台,可以去广东电视台,你得主动到那儿去。如果太挑剔,非上海不可,那就会失去了大量的机会。

我认识一个人,他再过一个月就要退休了的时候说,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他想拍100部纪录片,我就问他现在拍了哪几部,他说只参与拍过1部。因此,这个梦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他许多年以来总是抱怨环境,觉得周围人没有认出他是个奇才。

请大家记住,永远抱怨环境的人,将是个失败的人。从来不想自己的不足,只一味地抱怨领导,抱怨机构,抱怨朋友,甚至于抱怨妻子或者丈夫。机会就那么不平等,从来没有给过你吗?也许给你机会了,你自己没有准备好。如果你要抱怨,就抱怨自己吧,找到自己的弱点,然后把它变成强项。

吴建民:启正讲了一个很深的哲理——不抱怨别人。在生活里面,你可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怎么办?埋怨人家,这有用吗?改变自己,这才有用。

你们刚开始进入工作阶段,人家不知道你的才华,这是必然的。这种地位会改变的,如果你在工作岗位上越来越出色,那就可以去挑岗位,去挑你想做的事情。

我和启正相识了18年,第一次见他是在1994年,当时我要出去当大使,跟施燕华一起到全国各地看一看,了解一下国内情况。

来到浦东,他那个时候是大官,我不过是一个新闻司的司长,我没有提出来见任何人,我就想了解一下情况。结果启正的做法让我大为惊讶,他知道我对国际上的事情比较熟悉,就带了一批干部跟我座谈,问了好多问题。

我发现这个人很注意学习,很多问题是一般人提不出来的,他却能提出来,说明他在思考。我见了这样的人就很兴奋,这么多问题后面是一种很强烈的求知欲。很强烈的求知欲后面是什么?是把他现在的事情做得很好。你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对自己要有要求,每个阶段有一个要求。

楼巍:我打一个比方,可能比较通俗。假设能力在不同层面的人是处在不同楼面上的,在底层楼面上其实有很多人,总是人要比岗位多得多,这时候就是人被岗位选择。但也有很多稀缺的岗位亟须优秀人才,也就是说,高处的楼面其实有很多岗位需求。但是,这个楼面上的人很少,下面的人怎么到上面来呢?有许多成功案例,但那是别人的经验,你要自己找到突破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所以,关键是要发展自己。我们有一些优秀演员,北京也抢,上海也抢,他就有了选择权,而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同学就只能等待被别人选择了。所以,发现社会需求,挖掘自己的才能,形成被需求的地位,就能掌握主动权了。

成事四要素:气、道、术、势

王伯男[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我听了两天,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就刚才提的问题,我想说几点。今天来的都是各个专业的同学,大概现场就我是50后。我原来在系里当学生,后来当老师,最后当上一个小领导。

8年前,图书馆馆长空缺,我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宣传部部长,一个是图书馆馆长。我选择做了馆长。后来我发现,这对我个人的专业与学术上的发展而言,实际上是有损失的。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旦离开了教学中心,很多教学工作必然就参加得少了,这对于个人的教学、科研,乃至职称晋升都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这让我动摇了,是不是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我始终觉得,总是要有人为学校的发展做一点奉献。去年,我出了一本书,请韩院长写序,他起名叫《坚守与奉献》,让我有点惭愧。坚守,我做到了;奉献,不敢当。

最近几年,我参与成立孔子学院和设置交流学。其实,两三年前我们就在讨论这个课题了。上次赵主任来演讲,题目是“公共外交和跨文化交流”,演讲的效果很好。

国家急需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我们学校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优势,应该说前景很广阔,但是我在做的过程当中很辛苦。我是这个学校培养的,所以对学校的文化土壤还比较了解。可能有人觉得跨文化跟我们没关系,有人认为这件事情不值得做,也可能有人认为我做这件事未必合适。

中国人讲究学术传承,我们这个学院的传统使得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比较关注“术”,而忽略“学”。“学”是形而上的,“术”是形而下的。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不大善于或者不太喜欢接受新事物。有的人会说我有开拓精神,但也有的人认为我太折腾。

其中就有来自身边人的阻力。我妻子是歌剧院的演员,她就不太理解我。她说:“你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馆长也就到头了,你是编剧专业,你本来可以好好写你的剧本,整天瞎折腾什么呢!”

有时,我甚至在想,是不是应该放弃呢?可是,认真细想一番,我们一生中会碰到很多的坐标。有的坐标可能是伪坐标,这个时候更要认清,那是阶段性的人生目标,还是长远的信仰理想。一直支撑我的就是这种思考。我们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到底什么值得我们追求,我们的人生价值到底应该怎么定位。谢谢大家,也请两位领导点评。

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馆长王伯男(左)及其爱人在交流活动结束之后与赵启正合影留念。王伯男先生是本次对话交流的主要协调人和全程安排者,为促成本次对话的成功,他呕心沥血,夙夜勤劳,足见一位长者对年轻学子成长的关切之情。

赵启正:你的想法绝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因为,你在不断追问自己还能够为教育事业做什么,还能为上戏做什么。当个人的名利和事业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做某些放弃。这听起来好像是大话,其实不是。

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最大的梦是什么?大家公认的是振兴中华。什么叫振兴?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同时对世界有所贡献。中国人口占全世界21%,中国兴旺发达,就是兴旺了世界的很大一部分。

所以,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应该太计较个人得失。即使计较,也未必就能解决困惑你的问题。

既然做,就做一个好的图书馆馆长,上戏的图书馆和其他高校的图书馆还不一样。如果在全国找经验,总共就只有两个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再找经验就只能到别的国家找了。

图书馆馆长在我心目中是有学问的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我把我的几十箱书都搬到了浦东新区图书馆。那个图书馆特别大,特别好,并且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到图书馆的任何角落都不用登记,随便把书拿出来,看完了自己放回去。

那儿的馆长说,宁可丢书,也要把书用起来,不能藏书,而是要用书。这就是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我很感动。

中国到了文化进步的时候。文化,首先是指我们的语言、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活方式。戏剧或其他艺术是我们文化的载体,戏剧学院肩负着生产文化载体或者文化产品的责任。

所以,你们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你们的话剧可以感动千万观众。因此,你们要做人类灵魂的洗涤者、引导者,做中国文化前进的创造者。

吴建民:在上戏,跟我第一个接触的人就是王老师,我们认识有两三年了。有人跟我讲过,一个人要想办成一件事情,需要四方面条件——气、道、术、势。

气,就是对一种信念有激情。你跟这人接触之后,他跟你谈一件事情,如果讲得很平淡,那你就会感觉这件事情办不起来,如果他跟你讲起来很有激情,那就有戏。

伯男认为,以上海戏剧学院作为传播交流艺术的基地,会很有前途,对上戏、上海,甚至对全国都很有好处,这就是他的激情来源。做任何事情没有激情就办不起来。

道,就是大原则,就是按道理应该怎么走,就是追求的路子是对的。如果路都走弯了,光有激情,还是办不成事情。

术,就是方法,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有信念,有激情,路子对了,很好。但要办成一件事,方法也很重要,方法错了,事情也办不成。方法要对头,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向既定目标迈进。

势,什么事情都要把它做成一股势头。今天已经有八九所大学接受了交流学,说明至少有一部分人在考虑这个问题了,但这还不够。在座诸位可能已经对交流学有了一定了解,但在全中国,不懂交流艺术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要想做好这件事,需要逐渐形成一个势头,让人们有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的中国已经跟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了,国外对我们不是很了解,他们就会怀疑我们,害怕中国崛起。如果我们提高交流意识,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就会多一些像玛雅这样愿意做跨文化桥梁的人。世界上多一座桥梁,大家沟通起来就会更顺畅,明天的世界也就会变得更美好。


- END -


图片、文字 | 《正见民声》赵启正、吴建民著

   编辑 | 走近外交 鹏鹏



阅读前文/


1

一篇讲话改变人生

2

我们的第一次演讲

3

如果30岁时能有40岁的智慧

4

交流不过关,空负一身学问

5

交流是一门艺术

6

克服“交流障碍症”

7

我绝不多看他一眼

8

从与父母的交流做起

9

善于交流的人是幸福的

10

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

11

说话要有根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12

不要犯“午后疲倦症”

13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14

读书是一种广义的交流

15

交流是一种真诚的表演

16

吵架是交流的大忌

17

把“短处”变“长”

18

套话打动不了人

19

客随主便,主随客便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

公共外交,匹夫有责

22

公共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

23

交流,让彼此更温暖

24

交流,让职场不陌生

25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影响行为 (上)

26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影响行为 (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