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次“沙漠之国”见闻(下)

王之栋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王之栋

1938年生于北京市顺义县,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1966年外交学院研究生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1968年下放到牛田洋解放军生产基地劳动锻炼,1971年分配到欧美司工作,1973年开始担任外交信使达19年之久,1992年任西藏自治区外办副主任,1996年任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


音频


前文


两次“沙漠之国”见闻(上)

正文


8个多月之后,我又到毛里塔尼亚出差。

中午,在中国大使馆大饭厅吃饭时,一位穿白大褂的厨师高声“宣布”:“同志们,冰柜里的鱼吃得差不多了,哪位同志有空儿,请钓些来。”

吃饭的人听了以后均未表态,像是没有听到似的。厨师也没有重复他的话,转身进了厨房。可是,正在吃着鱼的我听了厨师的话感到不解:使馆几十号人靠垂钓吃鱼怎么行呢?办公室同志看出我的心思,忙说:“这地方钓鱼容易,两三人一次钓的,够全馆吃好多天……你们不是要参观新港工程吗?就在那里钓鱼。下午,咱们带着鱼钩去。”

我一听非常高兴:“这太好了,既可以再次看大港口建设情况,又可以在大西洋垂钓。”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全貌


一来到码头,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上次来看见的那些堆积如山的钢管和石料不见了。只有少许剩余材料尚在路旁,用苫布盖得严严实实。第二个印象是人少了许多,场地很空荡。这说明工程用人减了不少,想是施工方法或许也有改进。

车开到近前,一道伸进大洋的水泥平台映入眼帘,它威武地劈开波涛、岿然不动。平台上面,施工机械在进行流水作业,卡车行驶通畅,就像打造了一块陆地那样平整、宽敞和适用。我们的轿车缓缓驶进平台,在它1400米长的巨大身躯中段停下,我这才脚踏实地来到海洋面上方。

从这里不论往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望无际的波涛,四面海风掀起滔天巨浪,拍击平台上粗大的钢柱,发出撞击声,云雾般的水花应声而起,水珠不时落在脸上、身上,觉得阵阵清凉。这里风太大了。据说,向洋面方向伸得越远,风力越猛。不过,风吹得再厉害,站在这儿也不觉危险,因为平台边沿有近半人高的水泥防护墙。

毛里塔尼亚的渔民


使馆同志开始在平台护墙里边向洋面垂钓。我一见那鱼钩形状,觉得奇怪。它是用粗铁丝自制的大弯钩,很锋利。每根绳头儿拴着三四个钩子,无需钓鱼竿,也没有鱼饵,只需钩子入水就行了。

我心想,这叫什么钓鱼呀!说时迟那时快,当那绳子提上平台,每个钩子都挂着一条二三斤重的鱼。这当儿早有旁人做好准备,专门将鱼脱钩,顺手投进麻袋。却说鱼刚被投入袋里时,鱼钩又入了水,且鱼钩入水后不停留,又被快速地提上来。即使这样快,鱼还是不断上钩,可谓“钩无虚发”。

就这样,抛钩子入水,钓上鱼,装进袋,再抛钩子入水……几乎有节奏地周而复始。只一个小时,竟“钓”了足足两麻袋,鱼被装进汽车的后备箱。

“厨房交给的任务完成了。”办公室同志说。那辆后备箱装满鱼的汽车随之发动,开往使馆。

“信使同志,轮到咱们钓鱼啦!”办公室同志拿着“鱼绳”对我说,“咱现在是钓着玩儿,没任务。这里风大,就是放钩、摘钩,请注意安全。提防鱼或鱼钩伤着……”

“先提个问题行不?”我说。

“当然可以。”

“刚才钓鱼时,有不少鱼被钓上来之后,摘了钩又被投回洋里。这是为什么?”

“因为那种鱼的肉不好吃,厨师不愿意收。我们留下的鱼都是肉鲜味美的。”

“啊!白吃鱼还要吃好鱼。使馆伙食好,与鱼有很大关系。”我心里想,没有说出口。

这里钓鱼太容易了,也真的有趣,然而其中也有“学问”。办公室同志讲,因为风大,投出钩子的时候要顺从风向,不然鱼钩可能弄伤自己;再有,摘鱼钩时,有时需将鱼先在地上用力摔一下或用脚踩住,以免鱼闹腾时被鱼钩伤了手;如果钓上了带鱼,更要狠命摔它几下,把它摔昏以后再摘钩,否则,被它那锋利的牙齿咬伤了手就麻烦了。这里的中国人,因钓鱼受伤的不在少数。

话音未落,我的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被鱼钩伤了——被自己的鱼钩划了一条两厘米长的口子,那口子由白变红,很快鲜血直流,疼起来。这是我“乐极生悲”、不重视注意事项的结果。

本来一项很好的娱乐活动被我的负伤搅了,使馆同志马上开车把我送到建港工地的医务室。还好,那里好心的中国医师立刻为我上药、包扎。虽说忍住疼痛,也未妨碍本职工作,但是,据说手上的伤疤经几年时间也不一定消失。

因为左手受了伤,我一看到包在上面的纱布就想起鱼的事。心想:这里鱼类资源这么丰富,当地人却没有吃鱼习惯,甚至将鱼造成种地的肥料。毛里塔尼亚为何不发展渔业出口呢?又想,连我这个驻足几天的外行人都能想到这个点子,何况这个国家的主人和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专家们呢?

果然不出所料,次日,我与使馆同志闲谈中得悉,中国已经开始与毛里塔尼亚渔业方面的合作。而且,是在这个国家渔业处于困境时伸出援手。

毛里塔尼亚渔业资源丰富


那是1982年12月1日晚,毛里塔尼亚某渔业公司负责人对中方说:“我是一个快要被大海淹没的人,希望你们快来救救我吧!”

原来,毛里塔尼亚渔业资源长期受西方国家的掠夺,他们在这里捕获的鱼种类很多。大量的章鱼、鲨鱼、墨鱼、鳀鱼、石斑鱼、海鳟鱼、金枪鱼、伊豆鲉、康士鳗、大西洋鲷以及龙虾等等,全部被他们偷运到其他国家的港口,独吞了巨额渔业财富。毛里塔尼亚实行本国港口卸鱼的新渔业政策以后,西方人以为“无利可图”,于是对这个国家的渔业公司“撒手不管”,撤走全部技术人员,导致毛里塔尼亚渔业近乎瘫痪。

这时,正当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外援体制调整,提倡互利合作,中方的原则是守约、保质、薄利、重义。这种新型对外援助,不只对受援方有好处,对提供援助一方也有益。这就是说,中国渔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是有偿的,需付给工资。

根据1982年12月22日签订的《关于毛里塔尼亚冷藏公司聘请中国冰鲜渔轮船组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合同》的规定,中国派遣78名船员和12名岸上工作人员。从水手到船长的月工资为300美元至1300美元,岸上工作人员月工资是350美元至1100美元,每人每天伙食补贴3.5美元,月登陆费补贴30美元至50美元,还规定完成捕获任务的奖金标准。合同期为20个月。

毛里塔尼亚朋友看到中国人的契约性和高效劳动态度,无不赞许。中国与毛里塔尼亚的渔业合作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渐扩大合作领域。这在当时形势下开了中国外援的一道先河,发展潜力巨大、意义深远。

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


中毛自1965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持续稳定发展。近来高层互访和党际交往增多,全面合作机制加强,中国对毛里塔尼亚的援助一直高效、有序地进行。2008年举行了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签字仪式和中国援建毛里塔尼亚政府办公大楼奠基仪式。同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有余。

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向非洲国家提供形式多样的经济援助。中国对毛里塔尼亚提供的援助或许是中国外援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窗口,人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和想象到中国为非洲国家做过多少有益事情,从而告诉世人,中国的国际主义援助是什么样子。





- END -

文字 | 《相潮》2009.6

作者 | 王之栋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国之兴盛,与有荣焉(上)

国之兴盛,与有荣焉(下)

以茶会友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两次“沙漠之国”见闻(下)

王之栋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