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字雄文!香港加密新政会带来牛市吗?

动向君 Web3动向 2023-06-10

6月1日晚,Web3线上访谈类栏目《白露的朋友们·Victoria's Friends》第三期正式开播,第三期访谈的主题为:“香港加密新政会带来新一轮牛市吗?” 。白露是亚洲元宇宙联盟联合主席,香港区块链协会副主席,深圳市信息务业区块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第三期访谈中,白露邀请数名机构人士和Web3知名KOL进行畅谈。

对话嘉宾:

包宇,True Digital Foundation

Tony Tang唐仪,香港区块链协会会长

许志宏,naodongdak.AI Founder‍

Loki,新火科技区块链专家

Tony,NFTChina CEO

路人蝙,Negentropy Capital VP‍

Randal,香港华为云 Web3销售总监‍‍‍‍‍‍

访谈问题:

1.从香港宣言到香港新政实施,虚拟资产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2.香港虚拟资产新政给香港的发展带来哪些机会?

3.香港新政后是否会有大量 Old Money 入场,能加速牛市的到来吗?

4.作为市场参与者,机构、散户、交易所等应该如何抓住这次历史机遇?

5.Web3已经和AI等作为人类议题来讨论,World Coin最近的风靡充分说明这一改变生产关系的范式正在发挥作用,能否畅想一下你心目中的Web3世界。

精华观点:
1.更大的点在于,港元稳定币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港元稳定币的基础很好,如果能够推动港元稳定币的话,香港地区也有更大的机会。(Tony唐)
2.香港其实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里最晚推进crypto的。最后一个做,如果还只是简单地科普crypto,未必能有多大行情,未必会有一个牛市。(包宇)
3.按照香港人或者欧美人的观点,regulation will never make your business,合规永远不会给你创造商机,合规只是一个经济运行必备的东西,就像你的车必须有轮胎。但是business 还是得找到创新的点子。(包宇)
4.Web3的未来到底在哪,总体而言基本上只有两个答案,要么是在美国,要么是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Loki)
5.未来美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都会把大量的Token定义成证券,要有12个月的运营记录、财务报表,有点像小型的 IPO 上市。(Tony唐)
6.现在香港还没有真正立法监管的内容,比如NFT、DeFi系,特别是合约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可能最后也很难走上与合规沾边的道路,这其实是最大的问题。(路人蝙)
7.无论从交易所侧还是从项目侧,在香港进行合规发币,并不是适合每一个项目;对于交易所来说,不是每一个交易所都会需要VASP牌照,也不是都要做香港市场。(Loki)
8.在香港的上币价钱太贵了,现在很多香港的项目,都想先去美国上币,上完之后再回香港。(Tony唐)
9.香港的资金,有其投资偏好。它最容易看懂的是平台收租模式,这跟香港的地产模式紧密耦合。但它给不了科技类公司定价,这可能是一个问题,需要去改变认知。(包宇)
10.老钱肯定会进来,而且进来的影响会比散户大很多,但这是一个持续性的影响过程,至少是会在半年到一年以后,效果才会显现,到那个时候有可能成为牛市的驱动因子之一。(Loki)
11.我对 Web3 的看法是,Web3=区块链+AI+数据,我希望这次能有机会在一两年出来一个有现象级新技术的东西。(包宇)

白露: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六一儿童节·香港加密新规直播特别节目,也欢迎参加此次Twitter Space的各位嘉宾。今晚的第一个问题是,从香港宣言到香港新政实施,虚拟资产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Tony唐:区块链虚拟资产这个行业,其实本来是从香港发起的,大部分全球知名的公司,比如FTX就是从香港起家,最初招聘的高管都是中国人,USDT、Crypto.com等也是在香港发起的。2018开始,香港证监会陆续发了一些加密行业的指引和咨询,包括证券型通证STO发币的框架指引。2019 年,香港证监会就已经有关于虚拟资产牌照、虚拟资产管理牌照、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这些细节指引,其实动作还是比较慢的。后来疫情来了,很多香港公司都转移到新加坡,像去年的Token 2049,全球重心都放在了新加坡。

香港发币的框架是根据香港证券会的指引,就是STO证券型通证,其中一个要求就是,需要项目有超过 12 个月的运营历史。两年多前,香港颁发第一张7号牌给OSL,后来第二张 7 号牌是给Hashkey,9号资管牌照目前应该是有9到10家。

我发现,在五年前,很多传统金融的人都不会关心虚拟资产,不过很多传统基金投的房地产都暴雷了。在过去这两年,很多传统上市公司、家族办公室和投资基金,都主动加入我们香港区块链协会,来了解Web3,学习与区块链相关的虚拟资产的投资。

其实香港大部分投资者,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他们一直都站在旁边观望。这次6月1日港府的新政策施行,一定会有很多公司和散户逐渐入场。目前先是一个合规的白名单机制,只有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以及两个STO,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其他虚拟资产加入白名单,让散户参与其中。

白露:谢谢唐仪帮我们梳理香港这 5 年来的变化。香港相当于起了个大早,后来因为政策原因导致优质项目外溜出海,现在又重新焕发活力。志宏熟悉传统金融和Web3金融,是一直在一线的KOL,请讲讲你的观感。

许志宏:就牌照而言,香港新政毫无疑问是非常欢迎的。在过去十几年里,全世界中文地区的证券、保险交易,香港其实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老虎证券、富途证券都在这里起步。香港政策也肯定会开启对内地的巨大影响,大家都知道中文市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没有人不想要这一块蛋糕。

我觉得更大的点在于,港元稳定币会不会有什么变化?说实话,港元稳定币的基础很好,你可以将港币理解为美元的映射资产或者桥接资产,如果能够推动港元稳定币的话,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变量,香港地区也有更大的机会。中文世界里,港币最主要的消费场景其实是证券市场,真正的现金支付规模毕竟还是小得多。所以,我自己特别关注香港的稳定币政策,目前来看,好像大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

我个人特别关注的第二个点在于,香港DeFi政策会是什么样?因为其实有的国家和地方很摇摆的,要不要KYC,如何做成沙盒等,现在这块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但是毫无疑问,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零售业务在香港开始启动。我在想以后会不会人手许多KYC账号,在香港打新Crypto业务,有可能会制造另外一番的Coinlist的胜景。

Loki:我从一个纯粹原生的Web3从业者的角度做一个补充。首先是对于香港政策的态度,对于传统Web3从业者来说,我们的观念和态度是有变化的。去年Q3发布香港宣言时,大家对此是将信将疑的。这是因为香港以前提过很多事,比如再造一个硅谷,到最后实际落地的结果都会比口号小很多。因此,当时大家都没有那么兴奋,会担心香港新政策只是说说,不会实际落地,或者最后落地效果没那么大。

转折点是在今年的Web3 Festival。虽说大家对这个活动还有分歧,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它给了整个华语Web3从业者一个机会,让大家见面聊一聊,也让大家真正来到香港来感受这里的实际氛围。我们发现,有一些高规格的官员出席活动,在香港街头也可以看到非常多crypto广告,这些对我们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让大家觉得这次香港真的不是随便说说。

最近,之前的政策规划都在一步步落实,没有任何折扣,甚至有些超出大家的预期。比如对散户开放,早几个月前大家都是难以想象的。去年并没有所谓的香港概念,但在今年年初,开始出现一堆香港概念。

现在,我认为是在逐步回归理性,其实整个加密市场也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过去几个月,基本上所有交易所都在提及积极申请 VASP 牌照,但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交易所都需要VASP牌照。对于公司来说,业务不同,所需要的牌照也是不同的,如果纯粹跟风去申请这些牌照,肯定是没有必要的。且不说,申请牌照也会带来相当大的费用。对于机构而言,肯定是在政策落地后明确自己的战略规划,而不是去盲目跟随。

整体而言,不管是从业者的实际感受,还是市场的发展脉络,都会有一个波动:最初反应不会很强烈,后面会有一个高峰,到真正落地以后,大家感到高兴的同时,会重新回归理性。因此,我非常期待6月1日以后,整个加密市场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才是真正的行业改变,业内一些积极因素也会开始凸显。

包宇:我觉得可以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香港到底需要多少家交易所?是100家、200家?10家、20家?还是3家、5家?交易所牌照,放在以前好像很多人都想要,大约2000万港币的成本,好像能拿出来的人也不少。但是香港需要多少家交易所,合理的区间是多少?

白露:我听到一个内部消息是,交易所 7 号牌不会超过 10 家。香港这次之所以能动作这么快,肯定有北京在支持。

包宇:不能这么去表达支不支持。我认为香港是不会这么干的,香港的原则是,如果满足条件就会让做,不会说只有 10 家,在内地有可能说限制新能源汽车不要超过 13 家。

许志宏:我补充一下。你可以比较一下香港和中国内地的证券牌照,在香港的法治逻辑里,不会只限制10家,我对这个是非常怀疑的。

包宇:香港其实有很多小券商和仙股,香港证监会也没有搞文件逼他们全部退市,因为它程序合法,所有的文件都是符合现在的规矩。港府恨不得有一千个机构来申请VASP牌照,只是盖 1000个章而已,也没什么坏事。

第二个问题是,这一轮搞完了以后最终涨的还是比特币吗?之前每一轮的轮回,最后都是把比特币往上推了一个台阶。第三个问题是,能不能产生一些新的效应?因为香港其实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里,最晚推进的。伦敦、迪拜、纽约、新加坡、瑞士,都已经搞了一圈了。最后一个做,如果还只是简单地科普crypto,我觉得未必能有多大行情,未必会有一个牛市。

到现在这个阶段,香港很多老钱还是在观望,他们并没有出手,或者只是花点小钱搞一个孵化器。相比港府财经团队的激进做法,香港的老钱有点观望情绪。当然内地和东南亚进来之后,那也够了。但是,能不能真的能产生一些具有科技内核的东西?

香港合规本身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东西。几年前我参加香港一个酒会聊合规,一个很资深的人告诉我说,按照香港人或者欧美人的观点,regulation will never make your business,合规永远不会给你创造商机,合规只是一个经济运行必备的东西,就像你的车必须有轮胎。但是business 还是得找到创新的点子。

现在港府兑现了承诺,现在大家应该开始想想你到底要做什么?这个是关键。

白露:这次6月1日合规新政,是意料之外的开放,还是平稳落地?

包宇:我觉得就两点。第一点是,港府确实是认真对待的。该考虑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没有回避上币、KYC、出入金和散户,没有躲躲闪闪。要比其他国家更加认真对待合规,新加坡永远不会出这样的鼓励政策,它只是不抓人而已,根本不可能开放。美国就是国会吵来吵去,SEC也是选择性执法。

第二点是,港府做了风险控制,有章法、有步骤。不是说一次性彻底放开,那样就万马奔腾了,最后一地鸡毛。例如上币分几步,交易所不能乱上币。

白露:如果把每个国家和地区类比成一个公司,相当于香港就是在向前冲,像一个公司的创始人一样在认认真真做事情,其他国家只是在派支线不太重要的领导去 lead合规。这样来看,合规赛道最具创始人精神的就是香港,香港还是有机会超越美国的。

Tony唐:美国有很多东西都是先让你做,做完之后再去抓人或者罚款。美国证监会一开始也不是非常清晰地定义什么是证券,什么是应用型通证,后来却说你不是应用型通证,而是一个证券型通证,逐个罚款或者抓人,这是美国一贯的做法。这次香港还是讲得比较清晰,怎么上币?什么是白名单?

白露:我在想香港合规之后,下半年还是一个酝酿期,到明年会不会跟全球合规的Web3市场,完全分化成两个并肩平起的赛道。之前global Web3是三不管地带,可能占整个市场的80%。到香港合规之后,可能合规市场会超过非合规的市场。Web3不再是野蛮生长,会更加内卷,但是项目质量和成功率会更高。今天的第二个问题是,香港合规新政对市场的最新影响是什么?

Loki: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不管在什么阶段,合规市场和非合规市场都会是必然存在的。所谓的合规与否,跟是DeFi、Web3还是传统交易,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对香港6月1日新政来说,也可以用这个逻辑去分析。

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香港一直在强调“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我们去看待一个政策,一方面是它的监管政策,另一方面是它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就是鼓励你去做什么,监管政策就是告诉你不能去做什么。

6月1日的新政,其实最大的意义是在于监管方面,说白了就是告诉大家什么不能去做,因为在过去整个加密市场,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对于政策的不可预期性很强。政策的不可预期性对市场伤害其实很大的。虽然很多人在说,最好的监管就是不要监管,野蛮生长最好。但是监管的意义在于,给了一个明确的边界,从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刚刚白露也提到,有没有可能在香港萌生一些新的东西?我认为肯定是会有的。首先,从香港的过往经验来看,在过去没有任何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背景下,也诞生了FTX、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独角兽企业。所以香港本身具有科创基因。

其次,考虑一个行业能不能做起来,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市场规模。大家讨论 Web3的未来到底在哪,总体而言基本上只有两个答案,要么是在美国,要么是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欧洲也有可能,但是概率相比美国和东亚来说就小很多。这个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背后所代表的市场,美国背后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香港背后是整个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日韩和东南亚。

此外,香港新政的一个好处是,明确了边界以后,会在人才流入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利好。从我身边来看,在香港不违法的情况下,大家是非常愿意去香港的。本身香港有非常良好的制度,有良好的科创基因,有高校,有背靠大陆的华人币圈和整个东南亚的市场,这几个因素结合起来,在香港萌生一些新业务和创新的项目,是很有机会的。

Tony:香港的监管是“相同风险、相同业务、相同监管”,从 2017 年到现在是一贯的。这次说是新政,其实只是把过去的政策整合起来,统一向市场开放。我同意刚才包会长说的,监管本身不创造利润,监管从来都不会去考量一个公司是否盈利。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巴不得每个人每天啥也不干,就专门去填表格合规。

但具体业务会推进到什么程度,合规合到什么程度,实际上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还是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这也是香港业界很多人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真的只允许有限的主流币种,甚至稳定币也不允许,是否还是赚钱的生意?

我自己是做 NFT 的,香港投资推广署也在媒体上反复说,在香港 NFT 是不受证监会监管的,未来如果出了监管政策,也会给大家一年的时间去申牌,香港不会无端端地关掉任何一家 Web3的公司,使劲说法无禁止即可为。我们也权且相信,也会跟未来持有VASP等牌照的公司去合作探索共赢的空间。

Tony唐:我也补充一句,这次香港新政从6月1号开始,有9个月时间申请牌照,之后如果还没有申请就要退出。之前其实有很多发币的项目1co、ido、ieo,现在规矩已经定得很清晰,未来如果要合规地发币,门槛会很高。STO是要有12个月的运营记录,除此之外其他的发币方法是非常非常难的。未来我们会看到,9 个月之后香港就会很少有1CO、IEO 的项目。

路人蝙:香港OSL 当年要上一个1CO 的币,硬被港府要求下架了,所以1CO这件事绝对不在这次港府新政的框架之内。现在港府新政框架应该可以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明确港元稳定币或者其他一系列crypto稳定币,要在 24 年年底前出一个意见。现在港府探索的港元稳定币,还是央行数字货币。

第二个部分是交易所方面,现在以OSL为代表的合规交易所,2月份是有20亿港元的在账资产,也就是说日均交易者可能不超过百位,收入是勉强支撑。真正合规交易所的生存处境其实相对比较差,最后可能会像Coinbase,不太可能提供其他交易服务,像灰度比特币一样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

第三个部分是,现在还没有真正立法监管的内容,比如NFT、DeFi系,特别是合约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可能最后也很难走上与合规沾边的道路。这其实是最大的问题。按照之前港府在探索支付牌照的经验,当时释放支付牌照的第一批不是看符不符合规则,而是选了支付宝和微信两家最大的,从港府施政经验上来看,在释放牌照方面,的确有可能第一批不会超过 10 家,甚至可能是 5 家左右。

包宇:对于创业团队项目方,如果想在香港发 token 融资,会是什么状态?

Tony唐:之前香港有很多1CO项目,当时普遍的做法是,聘请一个香港律师写一份法律意见书,说项目是应用型通证utility token,这就不涉及到香港证监会。香港证监当时说,只有跟证券有关的东西与他相关。

现在新政策出来,很多东西都由香港证监会来管,包括比特币、以太坊。香港证监会对虚拟资产的定义是跟随美国证监会的Howie Test,即如果项目是大家共同投资获取利益的,那就是一个证券型通证,无论之前是否有律师说不是证券型通证。在美国监管者眼中,除了比特币不是证券型通证,是应用型通证之外,其他都是有证券属性的。根据这个定义,未来大部分发币都是证券属的,很难证明是应用型通证。

我的一个观点是,未来美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都会把大量的Token定义成证券,要有12个月的运营记录、财务报表,有点像小型的 IPO 上市。从6月1号开始计算,在9 个月之内大家还可以自由去做,之后大家要么离开香港,要么就要按照香港的法律执行。

白露:我来分享一个我的观点,香港合规依然是一个创新的东西,相对传统主流世界而言,香港合规对于一个项目从创业到融资,它的路径比传统IPO 是要缩短的,这毕竟是一个底层经济关系革命的事情。持有这些项目Token 的人,依然可以拥有一些阿尔法收益的机会。不过,可能没有过去几年那么野蛮生长了。

甚至我在猜想,可能一个原生的 Web3 项目先登陆不合规的非持牌交易所,运营一段时间之后,香港证监会认为已经比较稳健了,对非持牌交易所里Top 100 的Token逐渐开放白名单,一步步也是一个路径。

Tony唐:如果没有合规交易所,9个月之后就不要在香港运营了。凡是涉及到融资、上币的项目,香港证监会和美国一样,都是非常小心的,他们的角色是保护投资者,要想尽一切方法来尽量避免投资人受损失。小的项目可以在香港做研发,但是如果要上合规交易所,门槛很高。

有几个房地产数据中心的项目,想要做 STO,光是费用都要几百万美金。以后有可能会让STO在香港合规交易所上币的费用会降低,从几百万美降到 10 万美金。

包宇:为什么房地产这种实体资产的项目做 STO要花几百万美金?

Tony唐:我们咨询过OSL和hashkey的报价,费用包括咨询费、审批费、法律意见,各种各样的费用,他们的成本太贵了。如果没有 100 万美金,就无法赚钱。

Loki: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情况,因为日本的合规比较早,相对来说有一定参考意义。日本的合规交易现在大概应该是有十几、二十家的样子。但很多人不知道,日本整个合规市场目前支持的加密货币种类非常少,加起来只有 66 个,而且其中可能20个是日本的本土代币,基本上没有上过其他地区的交易所。我们所熟悉的top 200 的主流加密货币,也只有 40 个左右。

也就是说,所谓的合规市场并不适合所有项目。总体来说,其实有两个选择:一种是我虽然在香港创业,但是我不会在香港发币,或者说我发了币不会面向香港的合规市场。第二种是,我要发行一个证券代币,需要按照港府指引规则,也需要思考在香港发币到底有没有意义?

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香港合规的意义非常大。但是无论从交易所侧还是从项目侧,在香港进行合规发币,并不是适合每一个项目;对于交易所来说,不是每一个交易所都会需要这个牌照,也不是都要做这个市场。

包宇:香港对非证券型代币在港1CO,好像还没有太明确的合规框架。我问过肖风,他说香港只有一个众筹的法律还是比较严的,像Coinlist 那样面向不确定对象的一级发行,就类似众筹。

Tony唐:什么叫证券通证?什么不是证券通证?这个是由美国的Howie Test开创的,美国证监会在不断挑战1CO的Token,香港证监会也会跟随。

包宇:美国的底层逻辑是,世界上只有证券,因为涉及到融钱。我只要判断你是证券,就可以把你抓起来打一顿,这是美国人的逻辑。香港还是承认了虚拟资产,这一点和美国的逻辑还是不一样。美国现在变成这样一个保守的逻辑,中国没有陷入美国这样一个左右手互搏的状态。

Tony唐:我补充一点,其实现在美国Coinbase这些合规交易所,还是比香港更开放。他们上的Token数量比香港证监会允许的多很多,STO在美国的上币费用几万美金就可以搞定。在香港的上币价钱连美国人都觉得贵,所以现在很多香港的项目,都想先去美国上币,上完之后再回香港

白露:倒是一个路径。合规还是好的,不管是资产还是项目,总会稳健些。但是也得看合规的成本,因为创业就是要追求赚钱,如果前期门槛太高,进来的人太少,产业也发展不起来。进入今晚第三个话题,在比特币明年4月减半来临之前,这次的香港合规是否会加速Web3的牛市?有没有一些新趋势?

Tony:刚才有嘉宾提到,香港下一轮牛市需要老钱进场,但老钱一直在观望。因为老钱们眼见这个崭新的行业,找不到确定性。对于老钱来说,可投的标的特别多,投一家上市公司可能比上币要好,第一简便,第二自己熟悉。

老钱进场肯定是牛市的一个因素,但我不认为老钱会在这一波很快进场。今天是6月 1 号,原来我们会觉得这次可能会有一波牛市,但现在看来未必如此,甚至比特币回到 1 字头也是很有可能的事件。

白露:每一次牛市肯定会有新钱入场,对于这一波的老钱,我们到底期待的是来自机构的老钱,还是说来自于散户的老钱?

包宇:香港的资金,还是有其投资偏好。它最容易看懂的是平台收租模式,这跟香港的地产模式紧密耦合。例如腾讯在港上市,市值最高到7万亿港币,就是因为香港的资本市场看懂了,腾讯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开发商,是一个平台收租,垄断了一个最大的流量中心,腾讯也在香港吃到了资本红利。

但是香港资本不太看得懂科技类公司,这点就玩不过纳斯达克,它给不了科技类公司定价,这是以前香港资本的一个特色,可能也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去改变认知。香港其实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管理者及其背后的GP、LP的认知问题。我认为,港府的财经团队已经很想把加密市场做起来,但需要形成一个总体的联动。

白露:我之前看过一个数据,只要传统资本市场有 3% 的资金来配置比特币,加密市场也是狂牛的。因为加密市场市值也才 1 万多亿,传统资本市场差不多是近百倍的规模,只要传统资本露一个小指头3%到加密市场,这个市场容量就是翻倍的。

Tony唐:我觉得老钱会入场。其实上一波的元宇宙热潮、NFT热潮,香港的四大家族,例如新世界集团都参与投资了,投OpenSea、无聊猿等等。但是很多都亏损了,因为NFT崩盘跌了90%。香港加密新政策出来之后,还是会有更多的家族办公室和传统上市公司入场,如果明年牛市来,合规的投资人会进来的。

Loki:我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明确接下来香港新政,带来的到底是散户的需求,还是机构的需求。个人而言,我不太看好散户市场,一是香港对散户的开放程度相对有限。整个香港市场的规模跟美国市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之前给香港做过一个测算,对标起来整个期货 ETF 和灰度模式信托基金的规模都会在 10 亿美金以内,相比整个加密市值 11000 亿并不多。

另外,散户直接交易又面临成本的问题。因为合规交易所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收费也不会低,像 Coinbase 是1%-3% 的收费,但主流交易所币安的费率通常会在 1/ 1000 以内。那些对合规性不太敏感的散户,其实还是会倾向于使用海外交易所。所以,我不是很看好对散户的影响。

old money需要的是什么?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老钱肯定不会去投新项目,而是通过合规交易所安全地买 BTC,可以让财务和审计过得去。其次,是以其可以掌控的方式,无论是合规的交易所,还是灰度模式、期货 ETF模式,面对更多的其实是老钱,除了二级市场以外,一级市场的投资对老钱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说只看二级市场,老钱更倾向于投BTC或者ETH,参与配置Top20 以外加密货币的可能性比较小。另外就是投基金,这里有一个隐含的问题,就是 9 号牌照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低估, VASP 被一定程度高估。

基于这两点,我认为老钱肯定会进来,而且进来的影响会比散户大很多,但这是一个持续性的影响过程,不可能在1个月或 3 个月内发生作用。至少是会在半年到一年以后,这个效果才会显现,到那个时候有可能成为牛市的驱动因子之一。

白露:今晚第4个问题是,作为市场参与者,机构、散户、交易所等应该如何抓住这次历史机遇?请嘉宾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在香港这波中的布局。

Tony: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香港新政,从看不懂到开始把眼光转向加密行业,这就是新政带来的一个重大意义,等于政府帮加密行业做一个巨大的 BD,这是下一轮牛市的重要的因素。

至于投资建议,可能还是比特币这些大币种。对创业的团队来说,肯定要利用好香港概念。去年10月底,听到香港新政宣言后,11月我们马上在香港注册了NFT China,很多人说这名字起得好,政治也正确。事实证明,我们也确实是成为中国内地出海的第一家 NFT 平台。

白露:NFT相当于是在上一轮牛市充当了一个新流量入场的载体。原来数藏跟海外 NFT 市场是互相割裂的,香港其实把原来国内数字藏品2.5 的市场和海外Web3 NFT 的市场做了一个融合。

包宇:其实这次香港新政,我最大的想法就是利用这个新环境,推出一些内核的、有创新的、技术性的项目和平台。我对 Web3 的看法是,Web3=区块链+AI+数据,这里面会有很多机会。我希望这次能有机会在一两年出来一个有现象级新技术的东西。

这半年,我也在香港跟一些资深人士进行沟通,他们慢慢也有这种看法。以前香港是一个自由港,其金融中心的财富效应是大陆和欧美的钱在这里碰撞,这个可能已经改变了,全球金融的财富效应在退潮。但是数字化不会,这是全世界不会逆转的两大趋势之一,另一个是碳中和,这两个趋势可能未来几十年都不会逆转。

Loki:我说三点看法。第一点,香港的机会不是一个跳跃性的机会,不可能一夜之间突然很多钱和人涌进来,而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个人而言,我不太去看好现在所谓的香港概念项目,这些项目只是说在之前市场流动性比较宽裕的状态下,找到了一个适合炒作的概念。

真正的香港概念第一个应该是BTC,因为香港政策围绕着一件事就是合规,而合规的第一件事就是BTC,不管是做交易所还是资管,首先就是让大家配置BTC。完成配置以后,可能需要做BTC的托管服务。5月23号香港证监会的指引也提出,之后虚拟资产交易所的交易职能和托管职能是要分离的,这里也隐含着一个机会,就是不仅提供合规交易,也需要提供托管。因此,第一个机会是BTC,无论是自己买BTC,还是说围绕 BTC 去做一些服务。

第二个机会是适合在香港创业。现在确实有非常多的创业者和资金在逐步加大香港的布局。香港的生活成本、生活习惯,相比出海大家更容易接受的,这样会让创业成本降低很多。对个人而言,香港的教育、医疗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基于这两点,不管是对项目还是对个人,未来几年可能很适合在香港创业。

第三个机会是衍生的机会。我最近在香港待了很长时间,我发现很多中介性的服务提供优才申请、金融服务、法律咨询,他们对加密新政也都非常关注。对于新进的公司,肯定需要一些本地化的支持。

Tony:我稍微补充一句,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公司还是想把香港作为一个行宫,只在线上放两三个市场 BD岗位,团队生活成本显著高于中国内地的北上广深杭,就没有动力到香港工作,根本没有幸福感可言。

白露:大家心目中未来的Web 3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Loki:我觉得我们要理清楚加密行业的趋势。近半年的后 FTX 时代,有一个趋势特别明显,就是以前由机构引领的一些发展趋势逐渐消亡,而是回归到技术建设,也回归到需求驱动和用户增长。也就是,整个行业回到了一个正常发展的脉络,集中到最核心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市场在过去半年,只会相信真正的数据,再去给 VC 画饼是肯定不行的,这是我最直观的一个感受。

用户增长,肯定是未来一到两个周期最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我的解决思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要扎根到最底层的技术,来为整个生态提供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以前的主流叙事是,围绕以太坊的外溢需求做更高效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未来更可行的一种方式是,围绕以太坊去做一个网络状态去管理解决方案,一个方向是以太坊的Layer2、Layer3或者是app chain,另外一个方向是zkEVM、模块化层,这些最底层的技术加在一起,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Web 3最后的发展脉络会跟元宇宙在终点进行一个汇合,最后Web3会变成元宇宙,元宇宙当中也会穿插很多 Web3的元素。

Randal:这次香港加密新政实施以后,能不能给虚拟货币带来新的牛市我不清楚,但是对云服务厂商来说,是一定会带来新的牛市的。因为交易所、资管公司进入香港市场以后,都是新建的,它不是存量替换,所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一个市场。香港相比迪拜,更强调合规、安全,我们也是有配套相关的合规和安全的解决方案。从竞争来看,我们认为在云服务领域在香港的竞争一定会加剧,这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华为云作为一个挑战者入局Web3领域,一定会给香港的云服务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性。

其实我还是比较看好最近讨论的worldcoin项目,也特别看好它的商业模式,worldcoin 要实现普惠的支持,最好是政府去充当这个角色,香港也是支持 Web3的,又有 AI的,完全后面可以基于香港搞个hongkong coin,基于香港的 AI 算力中心参考worldcoin 的商业模式,给大家提供一个普惠的支付支持。

白露:我来总结下,不管是 Web3 还是元宇宙未来,还是要先在各自的领域去做奠基,把自己的一亩三分打好了,比如说 Web3对于传统世界来说到底是什么?解决了哪些其他技术不能解决的核心问题?每一个技术在其所专注的领域找到自己适合的场景,每个人先build,build 到最后快到边界融合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就融合成一个元宇宙,这是我的整体逻辑。

我还是希望香港能作为全中国最为激进的经济建设的桥头堡,未来 30 年中国当第一了,香港把Web3 这杆大旗扛起来,去打美国、打硅谷。虽然说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没有任何的偏私性,但毕竟是作为中国人,还是希望香港能够崛起。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实时掌握Web3动向

添加“动向君”一起讨论香港加密新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