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大钱雪峰Angew: 用于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的金属间化合物FeSn2层保护的Sn阳极,初始库伦效率高达93.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高低温特种电池 Author SJY

文章背景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LIBs)技术的逐渐成熟,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增加,导致锂储量稀缺,价格上涨。由于钠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等优势,钠离子电池(SIBs)在新能源汽车和大规模储能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具有高容量(Na15Sn4:847 mAh g-1)和低电位(~ 0.2 V vs. Na/Na+)的Sn一直是商业硬碳作为阳极材料的有前途的替代品。然而,在 Na与Sn合金化过程中,中间相a-NaSn和最终相Na15Sn4分别经历了约220%和520%的体积膨胀。因此Sn负极材料内部会产生巨大的应力,导致材料开裂,从而导致循环性能不佳并暴露出与电解质反应生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新界面。如此频繁地产生SEI会消耗大量电解液,导致电池出现故障。

纳米Sn负极材料可以减轻相当大的体积变化并缩短扩散距离,从而提高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然而,比表面积大的纳米材料在初始充放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多的SEI,消耗更多的正极材料中的Na+和电解液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到目前为止,报道的Sn基负极的ICE低于80%,因此构建具有高ICE(>90%)、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性的负极材料仍然是一个挑战。

内容简介

本文设计了一种金属间化合物FeSn2层,通过热还原聚合Fe2O3包覆的中空SnO2球,构建了蛋黄壳结构的Sn/FeSn2@C。FeSn2层可以缓解内应力,避免锡的团聚,加速Na+的传输,并实现快速的电子传导,具有快速的电化学动力学和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SnFeSn2@C负极具有较高的初始库仑效率(ICE=93.8%),1500次循环后1A g-1的可逆容量为409mAh g-1,容量保持率为80%。此外,NVP//Sn/FeSn2@C钠离子全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C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为89.7%)。相关成果以“Sn Anodes Protected by Intermetallic FeSn2 Layers for Long-lifespan Sodium-ion Batteries with High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3.8%”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Ming ChenPing Xiao,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钱雪峰教授。

文章亮点

1、包覆在蛋黄核Sn上的FeSn2层在钠化过程中转化为Fe纳米颗粒,可以缓解巨大的体积变化,防止Sn颗粒粗化,从而减少Na+的扩散距离,提高钠化率;

2、FeSn2层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电子传导通道以增强高电子导电性,Sn/FeSn2@C负极在0.1 A g-1 下的充放电容量为709.5/756.6 mAh g-1,ICE 高达93.8%,可逆容量为409 mAh g-1

3、NVP//Sn/FeSn2全电池在1 C条件下循环200次后仍具有75.6 mAh g-1的可逆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9.7%)。

主要内容

图1显示了制备蛋黄壳结构Sn/FeSn2@C材料的示意图。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空心SnO2纳米球。其次,将中空的SnO2纳米球分散在FeCl3溶液中,并覆盖一层非晶态Fe2O3,得到SnO2@Fe2O3材料。然后,通过间苯二酚和甲醛的聚合反应,在SnO2@Fe2O3材料表面形成SnO2@Fe2O3@RF前体。最后,前驱体在H2/Ar气氛下还原,得到蛋黄壳结构的Sn/FeSn2@C材料。

图1. Sn/FeSn2@C 材料的合成过程。

从 Sn/FeSn2@C材料的SEM(图2a)和TEM(图2b)图像可以看出,该材料具有明显的蛋黄壳结构,直径约为 350 nm。图 2c 显示蛋黄壳结构内部的纳米粒子尺寸约为 150 nm,外部无定形碳层的厚度约为 30 nm。从高分辨率TEM图(图2d)可以看出,Sn(200) 和 FeSn2(211) 晶面间距分别约为 0.29 和 0.26 nm。Sn(200)、Sn(211)和FeSn2(213) 平面衍射也可以从图 2e中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案中看出。元素映射图像(图2f)揭示了由橙色 Fe 和红色 Sn 元素组成的内核和外部绿色 C 壳层。

图2. (a) SEM 图像;(b)- (c) 低分辨率 TEM 图像;(d) 高分辨率 TEM 图像;(e) SAED 图案;(f) TEM 图像和元素映射(Sn:红色,Fe :橙色,C:绿色)的 Sn/FeSn2@C 材料。

从 XRD 图谱(图 3a)可以明显看出,Sn/FeSn2@C 材料在 2θ = 30.4°、31.8°、43.8° 和 44.8° 处具有明显的衍射峰,对应于 (200)、(101)、 Sn 的 (220) 和 (211) 晶面分别与 Sn (JCPDS Card No. 86-2264) 一致。此外,我们在 2θ = 33.6° 和 34.9° 处发现了两个较小的衍射峰,响应于 FeSn2 的 (002) 和 (211) 晶面,与 FeSn2 一致(JCPDS 卡号 65-2699)。

如图 3b 所示,两个明显的振动峰位于 1332.8 和 1595.3 cm-1,分别对应碳材料的 D 峰和 G 峰。Sn@C 和 Sn/FeSn2@C 样品中 D 峰/G 峰的强度比 (ID / IG) 分别为 0.97 和 0.89,表明由于高- Fe的温度催化作用。图 3c 显示了元素 Sn 的 3d 精细能谱。Sn 3d5/2 在 486.3 eV 和 Sn 3d3/2 在 494.7 eV 的两个不同信号峰与 FeSn2 外壳中 FeSnOx 物种中的 SnO 键合有关,因为 Sn/FeSn2@C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此外,检测到结合能为 492.6 和 484.4 eV 的弱 XPS 信号,表明 FeSn2 中存在 Sn (0) 物种。此外,Fe 2p 精细能谱显示 Fe 2p1/2 和 Fe 2p3/2 的信号峰位于 720.2 和 711.8 eV,对应于 FeOx。

图3. (a) XRD 图谱;(b) 拉曼光谱和 XPS 元素光谱;(c) Sn 3d;(d) Sn/FeSn2@C 材料的 Fe 2p。

图 4a 显示了电流密度为0.1 A g-1 时 Sn@C 和 Sn/FeSn2@C 负极的第一次充放电曲线。Sn/FeSn2@C负极首次充放电的比容量分别为756.6和709.5 mAh g-1,对应于93.8%的高初始库仑效率(ICE)。而 Sn@C 负极 ICE 仅为 78.9%。这主要是因为金属间化合物 FeSn2 层延长了 0.26 V 的脱钠平台以增强可逆性。如图 4b 所示,在第一次负扫描中,我们发现 Sn@C 和 Sn/FeSn2@C 负极在大约 0.4 V 处有一个非常弱的还原峰,对应于 SEI 的形成。同时,在约 0 V 处检测到明显的还原峰,对应于 NaxSn 合金的形成。在第一次正向扫描过程中,Sn@C 和 Sn/FeSn2@C 阳极分别在 0.25 V、0.56 V 和 0.68 V 处出现三个明显的氧化峰,分别对应于 Na15Sn4、NaSn 和 NaSn5 的脱钠电位。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Sn/FeSn2异质界面的构建可以提高 Sn 负极的可逆性以获得高库仑效率。

此外,从图4c可以明显看出,Sn/FeSn2@C 负极具有最高的 ICE =93.8%。Sn/FeSn2@C负极在0.1、0.5、1、2、5、10、15和20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741.7、491.8、462.8、431.2、390.9、373.6、330.6和299.0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即使回到0.4 A g-1,Sn/FeSn2@C负极仍具有480.1 mAh g-1的可逆容量,表明该电极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如图4e所示,Sn/FeSn2@C 负极在 1 A g-1 下循环 1500 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 409.0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 80%,表明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相比之下,Sn@C负极在500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仅为130.6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23%,表现出快速的容量衰减。

图4. (a) Sn@C 和 Sn/FeSn2@C 阳极在 0.1 A g-1 时的初始充放电曲线;(b) 在 0.5 mV s-1 时的第一条 CV 曲线;(c) 比较Sn/FeSn2@C 负极的 ICE 与报道的 Sn 基负极的 ICE;(d) 倍率性能;(e) 在 1 A g-1 下的长循环性能。

为了研究循环过程中内阻的变化,分别对首次、第 50 次和第 100 次循环的 Sn@C 和 Sn/FeSn2@C 阳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 (EIS)。如图 5a 所示,在高频区域,所有阳极的串联电阻 (Rs) 相似且相当小,表明整个电池系统的电接触良好。在中频区域,首次、第50次和第100次循环的Sn/FeSn2@C负极的电荷转移电阻值(Rct)分别为20.3、27.7和30.2 Ω,表明内阻变化很小。然而,Sn@C 负极在 100 次循环后表现出巨大的内阻变化,从 Rct 的 40.5 Ω 到 141.6 Ω。此外,在图 5b 中,采用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 (GITT) 评估 Sn@C 和 Sn/FeSn2@C 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 Na扩散系数 (DNa+)。这些结果表明,Sn/FeSn2 金属异质界面显着改善了电荷转移以增加电导率,并增强了 Na+ 扩散以促进循环过程中的质量转移。

与没有循环的 Sn@C 材料的 SEM 图像(图 5c)相比,经过循环后的蛋黄壳结构100 个循环可被视为严重损坏,因为内部 Sn 核经历了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外部碳层破裂,留下开放的空心碳球(图 5d)。这些现象进一步解释了 Sn@C 电极较差的循环性能。相比之下,Sn/FeSn2@C 负极材料没有出现任何粉化现象,仍然保持完美的蛋黄壳结构(图 5e,f)。

图5. (a)Sn@C和Sn/FeSn2@C 负极的 Nyquist 图、GITT 曲线和 Na+ 扩散系数,Sn@C (c-d) 和 Sn/FeSn2@C (e-f) 初始和循环100次后的形态变化。

如图6a所示,Sn/FeSn2@C阳极和 Na3V2(PO4)3(NVP) 阴极组装成钠离子全电池(NVP//Sn/FeSn2@C 全电池)。从 NVP // Sn/FeSn2@C 全电池在 1C 的初始充放电曲线(图 6b)可以看出,在充电过程中,在 3.3 V 处有一个较长的充电平台,对应于脱钠NVP的过程。同时,在放电过程中,在 3.2 V 和 3.0 V 处有两个明显的放电平台,对应于 NaxSn 合金的脱钠。因此,在 1C 时,全电池的充电/放电比容量为105.7/83.2 mAh g-1。NVP // Sn/FeSn2@C 全电池在图 6c 中的 0.5、1、2、5 和 10 C 下可分别提供 101.9、87.4、83.2、71.8 和 55.2 mAh g-1 的可逆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0 C时,全电池的内阻增加并表现出大极化,这可能是由于NVP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差。此外,全电池在 1 C 下循环 200 次后具有 75.6 mAh g-1 的高放电容量和 86.8% 的容量保持率(图 6d)。

图6. (a) NVP//Sn/FeSn2@C 钠离子全电池示意图;(b) 1C 下的初始放电/充电曲线;(c) 倍率性能;(d) 1C 下 NVP // Sn/FeSn2@C 全电池的长循环稳定性。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以空心SnO2纳米球为原料,通过热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具有金属相Sn和FeSn2异质界面的蛋壳结构Sn/FeSn2@C负极材料。Sn/FeSn2异质界面可以有效缓解体积膨胀,防止Sn颗粒团聚。在钠化过程中,金属间化合物 FeSn2可以转化为高导电且均匀分散的 Fe 纳米粒子,提供快速的电子传输通道。因此,Sn/FeSn2@C负极在0.1 A g-1和409 mAh g-1下表现出709.5/756.6 mAh g-1(ICE=93.8%)的高充放电容量,在 1 A g-1 下 15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即使电流密度增加到 20 A g-1,Sn/FeSn2@C 负极仍具有 260 mAh g-1 的容量。此外,NVP//Sn/FeSn2全电池在1 C条件下循环200次后仍具有75.6 mAh g-1的可逆容量(容量保持率为89.7%)。

参考文献

Chen Ming, Xiao Ping, Yang Ke, Dong Boxu, Xu Dong, Yan Changyu, Liu Xuejiao, Zai Jiantao, Xuefeng Qian, Low CheeTongJohn, Sn Anodes Protected by Intermetallic FeSn2 Layers for Long-lifespan Sodium-ion Batteries with High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3.8%,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23.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9177

权益声明

      “高低温特种电池”致力于报道高低温电池领域的相关文献,推动特种电池发展,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私信联系,我方会立即修正或删除。

      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宣传,同时欢迎广大科研人员投稿与合作,具体事宜可发送邮件至specialbatteries@163.com,或添加下方小编微信,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您服务。

      “高低温特种电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specialbatteries@163.com.


聚焦极端领域前沿

共探特种电池未来


点赞加关注,科研不迷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