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流浪地球2》,我憋不住了

牛彪 底壳宇宙 2023-06-08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这是一篇纯净文字版影评)


《流浪地球2》上映有一周了。但因为行程的原因,我一直没有机会去影院观看这部在网络上广受好评的新进中国科幻电影。直到昨天抽空去了影院,真的亲身看完之后,才明白自己之前还是低估了这部电影,也完全理解了为什么殖人对这部电影很破防。


电影时长接近三个小时。与那些说自己在电影期间“上了15次厕所”、觉得电影“非常无聊”的殖人不同,我是一次厕所都没上。我憋不住的,不是尿,而是眼泪。与我同去的朋友更是频频用纸巾抹脸,安静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动和情绪共鸣。


在时间上,我甚至没感觉过了三小时。体感更像是只过了一个半小时左右。也许是因为电影信息量巨大,我看得全神贯注,所以时间过就过得特别快。


整部电影的立意不是平时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各种奶头乐商业电影可比的。如果硬要比的话,这波基本上是站在大气层看地表了。大部分后者作品的肤浅与局限,在看完《流浪地球2》后,让我感触更深。


全片没有什么特别“主角”化的主角,而更像是群体画像。没有一个聚光灯下的C位英雄,而是一群凡人的英雄举措。没有什么宏大叙事——如果你硬要说拯救人类算宏大叙事,也可以,但基本上和人类的“小我”完美融合,大爱之中夹杂着小爱,小爱又辐射到更多的人形成大爱。这种集体和个体的“命运共同体”,人类整体的存续和个人欲望的和弦共振,可以说是很有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


“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会完成任务”、“别怕,我在呢”,等等,影片内很多台词都在不经意间挑动人内心的共鸣,同时也引发思考,下意识地让人代入到一些角色所处的场景——换做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不想剧透太多,但至少在看完后的几个小时,我一直还沉浸在电影的时空里。从影院出来,我打开车门的瞬间,抬头看向天空,仿佛看到月球的碎片就在那里。我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马兆,图恒宇,刘培强,张鹏,以及那些执行下水和引爆任务的人,我会怎么做?我深知我怕死,但我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会和他们一样。


也许很多平凡的中国人,在内心深处,一样有这么一个回答。平时再怕死,但真的到了需要你做出选择的时候,你也会从容。也许这是刻在人类骨子里的一种为了“物种存续”的利他本能,就像15000年前的股骨故事一样。这种利他和集体主义的本能,让我们能够不灭绝,能够走到食物链顶端,能够在历史上一次次大灾难后,又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的家园。


这部电影的“科”在所有科幻类作品里算是比较“硬”的,甚至有点中式特色的朴素。“幻”也是非常符合逻辑、非常映照现实的幻。“人类最好的保密技术,却用来毁灭彼此”、绝大部分美国人认为一百年后的问题和现在无关、中国反对地下城的抽签制度并且在点火前开放给了所有居民,等等,对现实世界的呼应贯穿了整部电影,让人觉得“天呐,这个幻想世界里的地球,和我们真实的地球,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部科幻电影,让人觉得“现实”,而不是“魔幻”,这应该就是科幻电影最高的评价标准。


电影里不是没有悲剧,比如说刘培强的小家庭。妻子在变得更加强劲的太阳活动影响下,受辐射产生癌症,而英年早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千千万万个家庭。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当人类整体面对危机时,没有人能够幸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个人的“自由”与“幸福”,又怎么可能抛开人类整体的状态而单独割裂出来讨论呢?这必然是让自私自利的“文艺废物”恼羞成怒、引来他们的各种口诛笔伐的一个点。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与现实略有不同、但也不能说是完全不同的,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不管是参与度还是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作为目前现实中”超级霸权”的美国,则显然在影片中失去了其霸主地位,不得不以一个更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虽然这已经在现实中可以看到端倪,但显然也还是能刺激殖人发病。


说到演技,李雪健和沙溢尤其出色,没有一丝表演的痕迹,塑造的人物真实、自然又有感染力。王智、吴京、刘德华、宁理等人也很优秀。从主角到配角,甚至群演,整部电影没有“尬”的、让你觉得格格不入的、甚至出戏的。而在特效技术上,也无可挑剔,我个人觉得该片特效已经属于世界一流水平。


但我更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本身已经超越了演技、特效这些话题。这部电影最可贵的,仍然在于它传达的精神和理念。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以后必然会有,也许换一种形式,换一个时间,但从长远看,是注定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做?这部电影提供了很多参考价值和独特的视角。当你电影拍到超然于演技与视觉效果(而且本身都很好),而是引发精神共鸣与深度思考,那么这样的电影已经远远不仅仅是“娱乐消费品”,也超越了“艺术作品”的局限,而是带有了哲学属性的一件“珍宝”了。这样的作品,在电影史上也不太多,理应留名。


《流浪地球2》是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我现在真的认为,大刘骨子里其实是一个非常认同“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和“互帮互助”的人。电影台词,“危难当前,唯有责任”,这句话,既是讲理,也是抒情,更是明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刘其实是一个深度的理想主义者。因为现实世界中其实充满了鸡鸣狗盗、蝇营狗苟之辈。在让人失望的现实中生活,却在自己精神中构造一个虽然同样不乏自私自利目光短浅之辈但又充满了坚韧与利他的平凡英雄的“异世界”,这不是理想主义,什么是理想主义?这体现了,正如电影里刘培强对MOSS所说的,作者内心选择了“希望”。这不就是人类坚韧与毅力的力量之源泉吗?


电影中有一个桥段,是各国年长的(>50岁)航空员,自愿选择执行必然牺牲的引爆核弹任务。这一段直接让影院中哽咽和抽鼻子的声音更多了。任务完成后,电影里也借着李雪健角色的嘴,问到,“这公平吗?” 可能不同的人心里有不同的回答,但对我来说,这永远不可能公平,而且我原意做那个承受“不公平”的人。也许存在绝对的“公平”,大家都不需要去牺牲,那最后就是大家一起灭亡——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公平,一起逃避,一起自私,一起死。但我也有家人,我也有亲朋好友,我也有在乎的人,能够存活在那些被救下来的人里。我希望即便我“死”,而那些人还能“活”。而这种“希望他人能活下去”的理念,其实贯穿了整个电影,包括张鹏希望刘培强能活,刘培强希望老婆和孩子能活,甚至图恒宇希望已经死去的女儿能以“电子生命”的形式活,还有马兆那句“没有人类的的文明没有意义”,又何尝不是希望着他人能够活下去?但他们在最后关头,都不吝啬于牺牲自己。这种观念,与“我不想成为被牺牲”的“小众”相比,已经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了。在我看来,后者即便不愿意做出“牺牲”,但也不该诋毁与攻击选择做出牺牲的人,和“利他主义”、“集体主义”本身。当世界上不再有集体不再有利他,只剩自私自利,那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你的小确幸也就无从谈起。


写了这么多,又情不自禁地开始或多或少谈“价值观”。但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终极魅力,他给你共鸣,给你思考,给你启发,而绝不仅仅是一部极为优秀的娱乐产品。虽然因为背景故事复杂,设定庞大,三个小时的长度依然让节奏很紧凑、信息量很大,看起来需要全神贯注,会有点“累”,但我还是会打出满分,10/10,不扣分。为什么?没错,就是要你骄傲。中国电影,中国科幻,干得漂亮。


撰文:牛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