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行重磅!什么是钱、钱去哪、钱在哪?

王彤旭 中国商报 2024-06-27
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
图为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图片由CNSPHOTO提供)

1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举措频频:年初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前本来就是流动性现金需求的旺季,为偿还到期债务,需要提前储备资金。在此背景下降准,能够明显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
种种迹象表明,货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首先是融资总量稳定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3%,一季度新增贷款9.5万亿元。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继续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25个百分点等有力举措,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范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汇率方面,着力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波动,对一篮子货币稳中有升,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上年末上涨2.4%。

2

  
金融加码支持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着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均衡投放,为支持实体经济留有后劲,提升信贷增长的质效和稳定性。一季度,金融机构信贷冲高现象有所缓解,在保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投放节奏更趋均衡。
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51.8万亿元,同比增长9.2%,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万亿元, 同比增长9.6%,比年初增加9.5万亿元。
除信贷总量稳步增长外,信贷结构也持续优化。3月末,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6.2万亿元,在全部企业贷款中占比为79.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6.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0.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6201万户,同比增长7.5%。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3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45%和3.95%,分别较上年12月持平和下降0.25个百分点。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着重分析了信贷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强调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其原因包括三方面: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当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效应。
“信贷投放归根结底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适配。下一步,要正确认识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化,保持合理的融资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如此表示。

3

  
多措并举优化支付服务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试点优化扩围。比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在福建部分地区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一揽子政策,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资金结算便捷度等。
在优化涉外支付服务方面,通过加强跨部门协作,加快健全政策体系,建立横向贯通、条块结合、重点推进的立体化工作格局,多措并举优化支付服务,实抓实干打通支付堵点,持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领域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通知》,进一步对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在商业领域的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提出相应要求。
数据显示,优化支付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移动支付便利性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入境人员移动支付交易3900多万笔、金额56亿元,同比增长近11倍。其中,3月笔数、金额较2月环比分别增长64%、67%。
在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方面,稳步推进双边本币互换,优化本币互换框架,发挥互换对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以周边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加强央行间本币结算合作,优化境外人民币使用环境。
数据显示,3月末,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货币当局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1154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动用外币余额折合2.46亿美元,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下一步动向是什么?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新闻多一点什么是钱、钱去哪儿、钱在哪儿?
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超300万亿元,存贷款规模也十分庞大,而且还在较快增长。但同时我国经济内需不足,通胀水平保持低位,市场有疑问这些钱去哪儿了,是否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有没有空转?对此,报告通俗地解释了什么是钱,并通过分析银行存贷款流向,用翔实的数据解答了“钱去哪儿,钱在哪儿”的问题和市场上关于“为什么金融和经济数据走势会不一致”的疑问。
什么是钱?

报告认为,所谓“钱”,实际上就是货币。根据我国的定义,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的货币存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总和。
目前我国的货币分为M0、M1、M2三个层次。M0是人们常说的“现金”,流动性最高;M1是M0加上流动性稍弱的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动性更弱的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M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3个百分点;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M0余额9.51万亿元,同比增长9.9%。今年一季度净投放现金4317亿元。
钱去哪儿?

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存款明显增加,目前我国贷款余额近250万亿元、存款余额近300万亿元,“钱去哪儿,钱在哪儿”的问题受到各界关注。
报告表示,由于M2可以通过贷款等渠道派生,因此可以通过银行资产端分析“钱去哪儿”。
从“钱去哪儿”角度看,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和实体经济的供给端。
分部门看,3月末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户贷款分别达163万亿元、81 万亿元,分别占全部贷款的66%、33%,企业仍是贷款的大头。也即,贷款投放主要用于支持企业扩大投资和生产、居民购房和消费。
分期限和行业看,目前我国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约占全部贷款的五成,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占比不足10%。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融资相对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钱在哪儿?

报告认为,通过银行负债端的存款统计可以体现出“钱在哪儿”。
从“钱在哪儿”角度看,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门。在经济循环的过程中,如果银行还在扩张资产、贷款仍在增加,钱不会从实体经济中减少,也不会消失,只是随着企业投资生产、居民消费、财政收支,在企业、居民、政府等部门间转移。
2024年3月末,在大约296万亿元的存款总盘子中,居民、企业、政府各占49%、27%、14%,分别较疫情前的2019年上升7.1个、下降4.2个、下降3.3个百分点。
报告表示,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通过各类支出会体现为居民存款,但由于居民消费有待恢复、总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没有进一步通过居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同时,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2017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
此外,表内存款和表外资管产品等各类资产的回报率出现相对变化,影响了居民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居民会相应调整资产配置,这也是影响居民存款占比的重要因素。

作者丨记者 王彤旭


责编丨白雅琦

校对丨张斌

审核丨彭婷婷

往期精选
这样的“宝藏”店铺越来越火……
蛋类和鲜果,价格降了!
红色预警!今天,大地磁暴又来了
央行发布重磅报告,都是你最关心的→
深夜突发!传奇投资大佬去世,比巴菲特还会赚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