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选登 | 《工程图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机电院杨放琼 中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2-06-09


一.课程简介



《工程图学》课程为2007年湖南省精品课程,2013-2015中南大学首批开放式精品示范课程;2019年获评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分两个学期进行,其中《工程图学一》48学时,《工程图学二》32学时。课程构架包括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实训上机以及创新设计。


课程讲授对象:机类、近机类相关专业大一学生;所用参考教材3本,均为课程团队近几年编写的互联网+立体化教材。







二、在线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在线教学的设计模式,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外,主要是通过案例讲解和项目驱动,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梳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采取“理论+实践”、“2D绘图+3D建模”、“空中课堂学习+分组创新设计”的多模态教学形式,理论学习、计算机建模、读图画图几种思维方法的协同融合,3D构形与2D表达双向并行。



图1  “理论+实践”的多模态学习形式



2

项目驱动与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将“齿轮油泵”的建模、“无碳小车”创新设计与课堂教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通过“做中学”达到探求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创新实践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学中所用到的典型工程案例如图2所示。

图2    典型工程案例

3

多种在线教学方式的相互补充

采用腾讯会议+学校可视化平台+QQ群方式组织线上、线下教学,打造翻转课堂。各种教学软件使用方案如图3所示。


4

注重思政案例的收集凝练,思政微课的制作,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1

案例名称:螺纹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与工程应用

采取“理论+实践”、“2D绘图+3D建模”、“空中课堂学习+分组创新设计”的多模态教学形式,理论学习、计算机建模、读图画图几种思维方法的协同融合,3D构形与2D表达双向并行。

2

教学目标

1)掌握螺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与使用场合;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2)理解螺纹紧固件的工程应用,螺钉(栓)在机器中所起的作用,螺钉虽小,作用不可估量,鼓励学生发扬新时代的螺丝钉精神,即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利国利民的小事。


3)理解螺钉制造工艺与机器质量密切相关,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制造强国,必须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分组进行螺纹紧固件3D建模与装配,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连接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能力。



3

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

1)通过动画展示三种螺纹连接方式的原理与连接过程,产生直观、形象的效果。


2)课程思政引入:螺钉连接在机器中无处不在。上海牌手表、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等曾经是“中国制造”品质的代名词。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制造强国与螺钉连接质量密不可分。


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小小的螺栓也该有这样的追求。否则时间一长,出现腐蚀或者松脱,就会导致安全隐患。


提倡螺丝钉精神: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发扬螺丝钉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螺丝钉精神并没有过时,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需要发扬新时代的螺丝钉精神。


3)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

通过绘制上述螺纹紧固件的装配图,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注重每一个细节。


4)分组进行3D建模装配。

学生在构型设计的同时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也可以让构型设计优秀的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意识”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5)课堂互动,可视化平台随机点名,回答图6问题。

分析思考题:图2的工程案例中,汽车轮胎与车身的连接,钟表中所用到的螺纹连接,分别采用哪种螺纹紧固件的连接形式?








四、师生对教学效果的感受




本课程在特殊时期采用线上教学,教学团队克服了许多困难,采取分工合作,共享资源方式,重新制作了随堂测试题库、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参与度专注度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工程图学课程是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清楚作为一名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与文化内涵。课程团队一致认为:对学生的要求应从知识探究、能力培养,逐步提升到素质养成、价值引领的高度。因此,在课程中开展思政建设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制图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END ●


文案 | 机电工程学院杨放琼

编辑 | 曾劲标

审核 | 金一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