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沉思录:宗教、文化、国家三大潜能

自由的海豹 自由的海报 2022-05-12


对布克哈特史学思想的阐释



三大潜能


世界的历史和人的命运虽然漫长,关键性的节点却寥寥无几。


四分之三的人生剧本在三十岁之前就写定了,个人和文明的兴废都有其不可逆的节点,拥有无限可能性的青春期总是非常短促。


项羽和刘邦的斗争很重要,因为涉及大一统和多国体系的选择。朱元璋和张士诚的斗争不太重要,因为除了少数攀龙附凤的利益集团,谁会在乎皇帝姓张还是姓朱?


在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中,他把这种关键的历史节点称为“危机”,诚如布氏所言,真正的危机实在是千百年难遇的稀罕事。小打小闹丝毫不能撼动现有的政治和社会根基,或者根本没有想过撼动现有的政治和社会根基,17到18世纪欧洲诸国为王位继承争斗不休,谁又能说清楚它们到底有什么积极作用?


以这种角度看罗马历史,也只有民族大迁徙才能构成真正的危机,因为没有民族大迁徙和西罗马的灭亡,就没有基督化蛮族国家和照这个剧本发展的世界历史。因而无论格拉古兄弟与元老院的斗争亦或是西塞罗和喀提林的斗争相比之下都显得无足轻重,因为他们不会对西欧的社会建构与世界历史的演进产生丝毫的影响。骰子落地之前有无限可能,一旦落地,命运随即不掌握在人类手中。


危机的产生和世界历史都是三大潜能(宗教、文化、国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危机本质是“国家、宗教和文化中的某一因素得以过度扩张,而导致其他因素不得不遭受限制的体现。

Weltgeschichtliche Betrachtungen P161



我们回过头来观察3世纪危机和接踵而至的民族大迁徙,会发现其本质是宗教潜能扩张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基督教从一世纪的被迫害,到313年《米兰敕令》被授予合法地位,再到392年被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为国教。基督教三百年是潜能不断孕育,力量不断壮大的三百年。日耳曼人的入侵不过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让伏脉千里的线索得以呈现明显的分野。

文化建构上,蛮族国家没有接受拉丁文,他们坚持了日耳曼方言。


国家建构上,蛮族国家也没有吸纳罗马法和元老院,他们坚持了古老习惯法和部落议事会。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耳曼人放弃了原始的多神崇拜,选择了皈依基督教信仰。从法兰克人的王,克洛维改宗开始,宗教潜能的扩张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千年的西欧中世纪由此开始,历史的旅人收拾行囊,启程等待下一次分叉路口。


因此,美利坚总统在重要集会的“God bless America”,不单单是一种美好祝福,而是民族大迁徙的长久影响。作为日耳曼人分支的盎撒,与其说复兴了罗马人的元老院,不如说坚持了罗马人的信仰。“王在法下”“贤人会议”等古老的传统才是民主代议制的直系祖先,希腊的直接民主、罗马的福利帝国都不过是托古改制的荣誉勋章。


如果有人认为,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入侵才构成世界历史的主线,民族大迁徙的本质不过是同片土地上日耳曼人对拉丁人的替代,那他就很可能只看到了表象而忽略事物的本质。


人类历史上的民族入侵数不胜数,但构成危机的却是凤毛麟角。希克索斯人(heka-khasewet)对埃及的入侵不过是历史的插曲,止于带来争斗和死亡。但阿拉伯人对埃及的入侵却是落幕的悲歌,埃及文明充当了伊斯兰宗教潜能扩张的嫁妆,正如无数原始多神教的命运一样。今天,尼罗河两岸的古老子民不再属于法老,而属于安拉。



视野转换至中国同样适用。国家潜能不断扩张的结果是宗教和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强权之下的思想统一”实际说明了文明的历史走向。思想高度繁荣的诸子时代之后,是三省六部、废丞相、军机处的集权之路。“家天下”的语境中,皇权的扩张代表了国家潜能的扩张,八股文和乾嘉学派则是不可避免的衍生物。戴着枷锁跳舞的钱大昕,戴震,其思想高度就绝不可能超过孔孟老庄。


近代以后,是西方国家潜能对世界的扩张,中国也不能例外。“德谟克拉西”(democracy)这一蹩脚音译的流行,说明了这里没有诞生过民主的思想,“民为贵,君为轻”的理想建构是贤君统治而非宪政,《尚书》中的“天惟时求民主”的下一句是“乃大降显于成汤”,夏桀残暴不配做民主,商汤才是民主,民主的本意是“万民的主人”而非”人民当家作主“。就说明了近代史是外来民族对本民族的潜能扩张。

很多人认为,中国近代史的脉络是西方思想的引入,也就是说这是”文化潜能的扩张“,其实不然。国家和宗教是适应政治和超验的需求产生的,因此,它对一切民族具有“普适性”,甚至可以说对整个世界有效力,而文化往往服从于前两者。


回顾人类历史,我们发现,国家和宗教是超地域扩张的常客。大流士,凯撒,图拉真都是国家潜能扩充的先锋,横跨亚非欧的波斯帝国,境内虽然有不同的信仰和语言,却是行省军区的统一。默罕默德,奥斯曼苏丹和教皇则是宗教潜能扩张的拥趸。他们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服务于宗教的传播。换句话说,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做后盾,谁会认可你的文化?如果不是坚船利炮打开了我们的国门,我们也未必学英语和过洋节。


三大潜能的关系是“六大制约”,即每种潜能都对其他潜能具有制约作用。


比如,文化受国家的制约,灿烂的文化往往诞生于达到高度文明的国家。如果没有国家的建构,或者说,国家潜能较为萎缩,那文化也会停滞不前。以政治正确的角度说,我们可以说非洲的原始音乐不次于肖邦和莫扎特。但以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今天的非洲传统音乐,相较于原始阶段并无明显进步,汤因比和亨廷顿为什么都没有将“非洲文明”列入历史研究范畴,这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又比如国家受宗教的制约,从近东希腊的神谕国家到中古神权国家,宗教与国家的联系可谓千丝万缕。《历史》中记载的吕底亚国王听信神谕而亡国;犹太人因坚守信仰而屡遭放逐。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现代印度国家(印度疫情与种姓制度)。史证俯拾皆是,不复赘言。


三大潜能之间构成的六种制约,随便挑出哪一种都有无数史实的佐证。埃及古谚: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的表象千姿百态,难以捉摸,但本质却极为简单。没有史学理论的素养,就会在文献海洋中迷失方向。


海边拾贝的孩子找的是珍珠而不是沙粒。扬言“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要深入研究”的都是外行,世界史学者都知道英美的重要性,而布基纳法索的历史没有研究的价值。学习历史一定要有分辨主次,把握脉络的能力,不然付出再多心血也是徒劳。



读史明智


我今天介绍布克哈特的三大潜能史观,主要出自其代表作《世界历史沉思录》Weltgeschichtliche Betrachtungen,布克哈特是19世纪最为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作为近代客观主义历史学之父——兰克的学生,很多人甚至认为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思想高度和成就都超过了老师。


《世界历史沉思录》讲述在一封写给尼采的信中,在信中,布克哈特阐明了“世界历史不是碎片,而是多元的潜能”的史学思想,尼采收到信后对布氏的观点大加认可,其思想深度可见一斑。

能让尼采认可的人不多,布克哈特就是一个。

今天的文章,有读者可能会觉得读不懂,这也正常。在“阶级史观”一统天下的今天,这不过是“决定论”“英雄史观”“唯心主义”的腐草荧光。但您不要着急否定,任何逻辑自洽的史观都是史学家经过长期思考的结果。即使“一家之言”也有其值得学习的地方,真理往往诞生于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说没有”历史的终结“,那任何思想都不能作为信经来看待。

读史可以明智,大家要是感兴趣,我将发挥专业所长,介绍更多史学理论与思想,传播知识与理性。限于本人学识有限,如有纰漏,还望今后各位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Weltgeschichtliche BetrachtungenClassics and history


长按关注,感谢支持↓




推荐阅读↓


大耳朵图图与越南战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