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铁腕老王

吴习之 2023-12-01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有个不世出的顶尖高手,人称威震河朔王维扬,江湖谓之:宁遇阎王,莫遇老王。


而他,就是当代的老王……


上世纪60年代,他是下放延安的知青,80年代,他是摇旗呐喊的热血青年,他多次在中国危难关头现身,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被称为救火队长,他妙语连珠,人格魅力无限,让李光耀敬佩,让美国人崇拜,被称为“京城名嘴”他让全中国的贪官们闻风丧胆,无数苍蝇、老虎都因他落马,他一旦无缘无故消失,就必有大事要发生,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纪委原书记,也是中国反腐最“铁腕人物”,他的经历是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样本,他走的路,是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


他,就是王岐山。



1948年7月,王岐山出生于山西天镇,母亲是机关大院居委会主任,父亲因历史问题,他2岁时,王家被抄家,生活质量急转直下。


父亲因此受到惊吓,从此谨言慎行。


8岁时,他转学到北京三十五中,不久后,轰轰烈烈的文革爆发,父亲的陈年旧事再次被翻出,父亲每天挨批斗,还要打扫单位厕所。


他也因上山下乡运动被送到延安冯庄公社。


原本只会拿笔杆的少年,不得不在田地里学习起干农活。


他要在地里边施肥边播种。


肥料是牛粪、驴粪、羊粪,每天都要赶驴从村里往山上运粪,干粪每袋四五十斤,有点水分就六七十斤,山路崎岖,一脚踩不稳就会滑到沟底,播完种要浇地,为不影响村民白天用水,他到大晚上才能扛上铁锹把水引入田里。


累倒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挨饿,村里很穷粮食少,山都是光溜溜的,当时挨饿的感觉他至今都还记得。


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锻炼了他强大的内心,也让他懂得了基层。


后排右一:王岐山


他是知青中最好学的一个,一周劳动6天,学习1天,学习那天其他知青都打牌,只有他拿石板做桌子,认真学其他人认为屁用都没有的数学。


当时,他已显露出当领导的魄力,有知青不服管,公社都会找他去劝,连老红军、公安干部都服他。 


1971年,陕西博物馆开门,博物馆到延安招10位年轻讲解员,口才上佳的他一去面试就被录用了。


讲解员的生涯锻炼了他的口才,也让他接触了形形色色,不同阶层的人物,他接待过中央领导李先念,完全不带稿子,却讲解得有声有色,当讲解员的同时,他还报考了西北大学。


最终成功被西北大学历史系录取。


他没有背景,没有地位,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讲解员、学生,但却有本事让所有人都服气佩服,无论哪个阶层他都能和他们相谈甚欢。


1976年,大学毕业后的他,继续留在博物馆工作。


1979年,31岁的他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名实习研究员。


当时科学院条件差,连做研究的桌子都没有,许多研究员都另谋高就,只有他毫不抱怨,沉下心,踏踏实实地坐着学术研究的冷板凳。


他参与修订了《辛亥武昌起义人物传》,和《民国人物传》的编纂。


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他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研究员。可他的才华横溢,注定让他走上了一条传奇的道路。


那个时代的青年都普遍关心国家命运,时常讨论国家大事和社会变革。



他也不例外,关心国家前途,常和朋友们谈论经济学方面的问题。他和另外3个朋友一致预测,1980年中国经济将要出现衰退,于是4人向中央联名提交了经济研究报告,受到了当时中央的极大重视和接见,史称“老青对话”,而他也得了“改革四君子”的称号。


在经济上见解独到的他,受到中央赏识,1982年他被调入,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他成为了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得所长,正局级研究员。


左一:王岐山


虽当了官,可他生活仍朴素到近乎苛刻,当时他已是局级干部,有相应的医疗待遇,一次他去北京医院的干部门诊就诊,护士没看出他有任何局级干部的派头,毫不客气地说“你是干嘛的?快出去!”


他虽没有做官的派头,但却极有为官的个性。


1984年,他在河南出差到某县考察,县委接待他,一个干部为讨好他,就跪在地上头顶酒杯请他喝,说按规矩,他不喝这酒,自己就不起来。没想到他当即就说:“我不喝,你愿意跪就跪着吧。”说罢,他继续跟其他人谈工作,最后这干部只好灰溜溜地起来了。


在官场坦诚朴实被讥为天真,不通人情世故被视为真幼稚,而他坚持自我,是个绝对的异类。



1988年后,他历任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后又力主建行改制等等,中国金融界的头等大事。


在中国有些人官运亨通,受到重用,那是因为懂得见风使舵,会拍马屁,而他能节节高升,完全凭的是实力。


没有人敢质疑他的能力,因为他有个如雷贯耳的名号,叫“救火队长”!



1998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遍布世界各地的130多家国际银行,要求广州政府承担债务,否则就打官司,这桩惊天大案闹得沸沸扬扬,在国际上对中国的声誉影响很大。


关键时刻,他临危受命,经过近4年拉力赛般的较量,他完美解决了这起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国际金融家们对他又无奈又佩服,之后,中国金融市场规范性大幅提升。



2003年,刚就任海南省委书记5个月的他,就被突如其来的非典紧急空降到北京,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当时全中国受“非典”肆虐,人心惶惶。



他在紧要时刻当机立断,强硬要求所有中国官员:汇报的时候,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军中无戏言!有困难要向所有人民讲清楚。


他相信,透明和公开才能安抚人心。


是他将原来五天公布一次疫情的惯例,改为每天公布一次,公布的数字必须准确、坦白。


他的口头禅就是:说句实在话。


他曾在半小时内对外连说了18次,实在的他在上任第65天后,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外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


他用奋战两个月,掉十多斤肉的代价,换取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作为中国官员,为祖国维护了信誉,同时也在人民百姓中赢得了赞誉。


之后,他又不停地开始变换身份,2008年担任北京奥委会执行主席,同年再升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作为救火队员,哪里有需要就要去哪,他总是临危受命,使他的从政经历中,接触到的工作类别是五花八门,但是他却始终内心专一而清醒,每到新单位,他都会低下头向其他人学习。


谦虚,是美和德的堡垒,是最高的克己功夫。



他和人们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官员形象很不同。


开会时他从不念稿子,而且要求其他人也不能念稿,要头脑清晰直接表达观点,去掉“尊敬的王书记”之类的寒暄,一个干部开会时不停地讲官话,汇报成绩,他立即打断说:“这样是浪费时间,比起汇报成绩,还不如多提提问题。



中国官员身上,幽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稀有的元素,而他却将这种元素用在了外交场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火花。


他被称为京城名嘴,才辩无双,2008年,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会谈,他率团赴美谈判,晚宴上发言时,他大胆地脱稿演讲,先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表示理解,让美国人产生亲近感,又笑着承认中国的保守思想,短短几句话引得台下所有人刮目相看,直率而又幽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实在太合美国人胃口了。



他可以在会上讲故事,甚至讲笑话,美国人以前从未想过中国的高官,

还会运用这样的交流方式,同时他对公职与私人领域界限分明,强硬与妥协并济,以求问题解决。


几次精彩演讲,让他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动画大王沃特·迪斯尼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普雷斯顿·巴顿曾崇拜地说:“他真像一个摇滚明星!”


很多华尔街鼎鼎大名的企业家们,也都是他的粉丝。


一次中美联合记者会上,希拉里也在场,她未戴同声传译机,一看老王要上台,就径直跑到听众席上抢过一个耳机戴上。


外媒笑称:连希拉里都成王的“粉丝”了!


不仅在美国他有很多粉丝,在其他国家也有,法国专家佩服他渊博的学识,新加坡的李光耀说起他时,毫不吝啬其赞美之词:“没有人能胜过他,务实、强硬、幽默、机敏,做正确的决定,他是我最爱打交道的中国人,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会让他一直留任。”


除了幽默他还很时髦,紧跟年轻人的时尚潮流,会开摩托车,也会打篮球,还追美剧《纸牌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但同时他也在深刻地思考,为中国剧为什么不能走出国门,去找原因和差距。


在政界他有过许许多多的身份,每个身份他都令人赞叹,然而,他最令人敬畏的身份,却是中纪委书记。


我们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曾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腐败,无疑是当今中国政治,最紧要最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可反腐之路,任重而道远,反腐绝对是当今中国最高危的事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触动哪方利益,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社会最大的腐败,不止是官场的腐败,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的腐败。


腐败导致全民道德崩溃,失去最基本的善恶判断的标准。坏人做坏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好人害怕做好事。



聪明过人的他不是不知其中利害,他为国为民已操劳几十年,仕途已经到达顶峰,完全可以做个悠闲的太平官,没必要在这个年龄了,还把自己置于不测之地。


可他却再次临危受命,甘愿当起反腐急先锋,在2012年,他在中央的支持下开始了工作,为中国的反腐冲锋陷阵。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上任后,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抓贪官,而是先规范中纪委的接访问题。


他要求下属要把上访民众当亲人,接访就是纪委的工作职责和义务,而不是额外的“给老百姓办好事”,接访时不能来回踢皮球,他规范了一整套接访礼仪:看身份证后确定对方的年龄,大10岁以上的要叫‘老叔’,大10岁以下的叫‘大哥’,比你小的要叫‘兄弟’。一进来首先要先握住手,然后另一只手半搂住对方,热情地道一声‘欢迎’!”


之后,他风风火火地开展反腐工作。


他制定的反腐路线图很明确,就是疾风暴雨地打老虎,从大贪官开始,接着延续依法治国的路线,很快制定出了反腐败法,进入法治治腐阶段,然后就是,打击官官勾结,重整政治生态,让官员打心底不想贪腐。


他说要让领导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并且放出狠话:对腐败零容忍,他说:不管对方职位有多高,势力有多强,只要腐败,他就一抓到底。


他在中央的支持下开展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在规模、复杂程度和决心上,他的雷厉风行都可以被称之为史无前例。


恐惧在贪官圈子里迅速蔓延开来,这位中国反腐“铁腕人物”,让贪官们闻风丧胆,有官员甚至称:“宁遇阎王,莫遇老王”。


贪官们不想遇见他,却又害怕他“隐身”,因为他一旦淡出公众视野,多半是在安排处理一件天大的案子,他无缘无故消失,不久后就一定有大老虎现身。


老王消失的后果:他打虎拍蝇,全方位出击,落马贪官往往头天还在正常工作,次日便被带走,不少地方的党报已经多次,发生不幸被“打脸”的情况。


在领导了一场逾5年的激烈反腐运动后,在这场反腐中,仅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就有5.8万人。


这一轮反腐不仅范围广、力度大,而且频率高、周期长,像一场彻底大清除。


反腐运动波及到了全国各地的各级官员,还涉及到从金融到食品生产在内的各个行业。



自他主政中纪委以来,他用无私无畏,智勇双全的情怀与胆识,让横行于政坛、霸道于乡间、坐镇于深山的“老虎”、“苍蝇”们,一个个或被打落尘埃或被扑灭于四野。让人民真正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痛快!


一张张虚伪至极,天天喊着“为人民群众服务”,却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脸孔,在世人面前现出丑陋的原形。


中国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引起全球民众热议,俄罗斯副总理说:“你们对腐败分子处理很严厉,这些反腐方法又能得到人们的好感,其中包括我。”



随着落马老虎层级越来越高,犯罪金额数量也越来越大,他发现利益集团早已盘根错节,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大员、地方黑社会势力……横跨能源、交通、宣传等关键领域,并深入国家政法纪律部队,甚至武装力量。


他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反腐之路的尽头还很远很远,可留给他的时间却不多了……


2017年,他卸任中纪委书记,2022年,74岁高龄的他,无论是他自身的年龄,还是因为体制的规定,都很难再继续奔跑下去,但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将继续接下反腐的接力棒走下去……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他从2012年到现在,将每天都当作是倒计时,每天都尽自己所能,无论在反腐败战场还是在外交领域,他都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行走官场六十余年,他却出淤泥而不染,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踩着不变的步伐,一直行走在人间正道。让人民看到了一个中国官员,顶天立地的正气,感受到了权力的谦抑,更感受到了一个“堪当大任”者,对民众发自心底的敬重。


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像他这样的猎手,他的防腐宣言,犹如炸响在腐败分子头上的惊雷,那些贪官污吏在他面前显得那样卑微、那样萎缩、那样丑陋、那样虚弱。


今天,我们进入了新征程,深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知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在他耕耘过的土地上继续耕耘,所有中国人将真正看到,红旗飘扬,伟大中国梦的胜利曙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