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螺丝壳里做道场”,一座口袋公园的能量可以有多大?


Research & Query”
关注我们,发现城市商业之美


气质相投的人、空间、内容,最终总能走在一起。



「口袋公园」在国内火了。这个缘起于1960年代美国纽约的概念,目前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逐步走红。

 

口袋公园往往坐落在中心城区,是利用城市被废弃、闲置的边角地打造的公共空间。因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这个概念迅速在城市内铺张开。让相对逼仄的街巷生活,有了一片可供居民社交、玩乐、憩息、晒太阳的公共空间。


丹麦哥本哈根口袋公园 图据网络

去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宣布新增50家新口袋公园,全市总数已超过200家。而合理的规划建设与后期运营,则使得每个口袋公园各具特色,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喜欢上那些原本隐藏在城市角落里,却充满故事的空间。
 
本篇内容,我们就目前在上海已颇有知名度的,徐汇区天平路街道的永嘉路嘉澜庭口袋公园说起。
 



 
永嘉路,与淮海中路仅一街之隔,是一片老住宅密集,又始终聚集年轻人的黄金街区。这里隶属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安福路等比起来,更多了一份生活的恬静。各式咖啡馆、餐厅、生活方式小店与老店并存,散落在这条小路上,形成独特的街区面貌。
 
 
两年前,政府在永嘉路段更新中,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与徐汇天平街道,委托了曾打造过“一条线下空间”的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设计,在双方的共同讨论下,将带有消防隐患的两排旧里弄改建成了18x40米大小,与街面垂直呈口袋状的社区广场。
 
△ 永嘉路口袋广场城市街道立面    © 唐煜、陈平楠
 
从左侧的坡道步入,才发现内部是一处方正、敞亮的空间,鲜艳的绿色钢柱、原木色的座椅组成长方形的敞廊,既是附近居民晒太阳的栖息地,也是孩子们放学后活动的天堂。

△ 拆除后的空间景象    ©吴清山
 
△ 改造后的口袋公园  ©吴清山
 
大部分时候,这里仍是以闹中取静为主,老人和年轻人各自享用这个公共空间,坐在公园里,喝着茶或咖啡,晒着一个太阳,聊着不同的话题,其乐融融。
 
和普通社区广场不同的是,设计方阿科米星在其中加入了很多建筑设计的细节,让它看起来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这也让口袋公园在开放使用后被年轻人喜欢,埋下了重要的铺垫。
 
 
    独到的运作方式
 
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口袋公园的管理模式。在设计时,设计师就提前预留出了一小部分使用空间,希望将来能有具体的功能入驻。之后,天平路街道引入了“口袋咖啡”,并协助运营口袋公园,肩负起广场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 口袋咖啡  ©陈平楠
 
这样富有前瞻的做法,换来的是永嘉路口袋公园在年轻人之间的口口相传,通过品质感不错的活动,不断反哺到口袋公园的日常社区生活中。2020 年 6 月公园开放以来,口袋公园每月都会有各类与文创、艺术、生活方式有关的主题市集,让公园显出一派生机的景象。
 
△ 临时市集  ©陈平楠
 
此前接受媒体《第一财经未来预想图》的采访时,口袋咖啡的活动及传播负责人这么说:“和过往经营网红咖啡店相比,这家店是社区化定位的咖啡馆,与政府的合作模式,让咖啡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半公益性质。”
 
△ 宠物友好公园  ©陈平楠
 
空间需要气场一致的内容来滋养,以形成独特的气质与精气神,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大如商场、广场如此,小如口袋公园这样的“袖珍空间”亦然。
 
诸如永嘉路口袋公园这样偏安静的场域,在选择活动时同样需要考虑到气质、内容主旨、以及人群。而在五一期间,口袋公园,也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活动。
 
 



 
 
五一期间,一场名为 #美好的书#THEBOOKAND” 的公共艺术展来到了永嘉路口袋公园。从名字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和“书”有关的展览。
 
© #美好的书# 策展团队

这是场展览的发起,背后是一个名为UNITU的创意组织发起的#美好的书# THEBOOKAND公共艺术计划,把书作为传递介质,将人与人的情感链接形成线上互动,并以展览的形式作为最终呈现。

△ 美好的书宣传海报
 
今年2月, #美好的书# 正式在线上向公众征集内容共创,以策展思维发起全民参与的公益事件——邀请不同领域的「美好分享者」提名人通过亲笔书写,讲述自己与心目中“美好的书”的故事,并把这本书送给另一个人。
 
△ 部分参与者的推荐的书及信件 © #美好的书# 策展团队

在展览中,我们得以看到每本书背后那位分享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善意与温暖。 “ 这里像一个独立创造的世界,人们低头查看不同字迹的书信,阅读在书边的注脚,涂一朵小花,留言给一个陌生人。” 主创成员妖星说。 

△ 口袋公园,#美好的书#展览,与观展的人们

在口袋公园之前, #美好的书# 展览已在浦东世纪汇成功完成第一场巡展。两周的布展时间,收获了几千位访客。而在第二场口袋公园,同样的策展理念和内容,却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面貌。

△ 观展的人们自行创作的小花花,被贴在了绿色钢柱上,形成另一番点缀
 
“展览的上一站选择了世纪汇的地铁廊道,那里的人流量密集,我们是希望那边步履匆匆的人们可以稍微停下来,感受一丝温暖;而在口袋公园,氛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更贴近社区,与阳光和生活更贴合,所以有些人文情怀的东西更容易在这里长出来。” 策展人梁亮告诉我。

△ 梁亮正与孩子对一本书对话 © #美好的书# 策展团队
 
考虑到口袋公园场地的特殊性,主创团队融入了不少在地性的想法。主创成员侯之向我介绍,选择纸箱作为展览主要载体,一方面是环保,另一方面纸箱的立体面恰好可以和口袋公园的方正呼应。

针对口袋公园社区的属性,团队特地选择了适合亲子阅读的绘本,例如《安的种子》、《弯》,以及与场景匹配的书《改变街区独立小店》等,十分有心。
 
△观展的人们 © #美好的书# 策展团队

 
 
     两点一线,形成社区联动
 
天平路街道对#美好的书#展览呈现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同样在永嘉路,在距离口袋公园1公里左右的「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亦是#美好的书#展览的另一个分站点。在这里,还能看到不少来自天平路街道区民的推荐书及随信。





▲ 「都市之光」艺术空间 © #美好的书# 策展团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在街道的支持下,「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和嘉澜庭口袋广场双展联动,邀请永嘉路及其周边多家咖啡馆等店铺共同参与,在这些店铺里贴上“美好分享店铺”标识,让爱的传递泛起层层涟漪,在“美好天平”的各片土壤里开出一朵朵花,赋予“家门口的15分钟生活圈”新的含义。
               

十多家咖啡馆参与到了此次活动的联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美好的书是一件逆流而上的事,一次对浮躁当下的任性抵抗,一场大隐于市的精神归隐。”主创成员 Lillian 和我分享道。

我想,口袋公园又何尝不是一种城市繁忙生活的逆流而上,让打拼的年轻人在家门口有一块喘息的憩息地,让原本日渐陌生的邻里又再次联结。 



 
空间是单一的,当好的内容植入到空间中时,就会形成独特的、鲜活的能量场,流动在城市街区之间。而这一切,都来自于人:具有开放思维的政府决策者、兼具专业与城市同理心的设计方、以及富有善意的内容提供者。
 
△ #美好的书#伙伴们 © #美好的书# 策展团队
 
再回到口袋空间,它其实也是城市更新大命题下的其中一个模块,和大型地产开发项目比起来,它甚至微乎其微,但一个个公园成倍数增长,并使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设计,它将成为活化城市生活的纽带。

平日里的口袋公园 © 丁猫 

写到这里,我越发坚信一句话:我们丈量城市更新时,它一定不只是地产行为,也不能只是产业、商业、人口导入行为,它至少需要从社会作为量度,去看待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
 
每个人都将自己作为城市的一份子,人和人之间,仍然可以成为滋养内心的美好链接,而不是止步于短暂易逝的“接触”关系。那这个“螺蛳壳里的道场”,在人们的善意间,也将无时无刻释放出有无穷的潜力。

点击查看#美好的书#与口袋公园邂逅的记录


 
 撰文:锐裘
文中图片出处均已标出
特别感谢:唐煜、陈平楠、梁亮、侯之、Lillian、妖星



Reference:

建筑学报:城市社区开放空间的私密感和领域感:上海永嘉路309弄口袋广场设计策略

未来预想图:一片街区如何又“网红”,又对居民友好?






探索实体商业,看见城市未来
城市 | 地产 | 消费 | 人文 


 勾 搭 RQ 
WeChat:RQmarketing2018
Email:rqmkt@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