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级资本重仓“押注”亚洲医药的十年未来——OrbiMed

知之 华敏数据与研究 2024-04-14

OrbiMed

奥博资本


OrbiMed (奥博资本)于1989年在纽约成立,是全球最大的专注于生物医疗领域的投资公司。致力于寻找和支持能促进人类健康的生物医疗和生命科学企业,管理净资产约180亿美元。



概 况

   OrbiMed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一系列私募股权基金、公开股权基金、债券/信贷基金,投资目标从初创企业到大型跨国公司全覆盖。项目涵盖生物制药、 生命科技、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诊断等领域。投资的重头戏包括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等,这些代表了健康科学的未来,OrbiMed使之超乎想象地快速实现。


   OrbiMed在纽约市、旧金山、上海,香港、孟买和赫尔茨利亚(Herzliya)都设有办事处。凭借其运营技能、投资经验和科学理解,为成功的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资团队由全球100多位杰出的专业人士,约15位前CEO/创始人组成,跨越公共股权和私人市场,在法律、医学、生物科学和金融等各个领域都有专长。

图:OrbiMed的发展历程(来源:OrbiMed官网)


投资策略

公共股权:OrbiMed 投资于公开交易的医疗器械和医疗保健公司。基金管理常见于多空事件驱动的股票基金和封闭式投资。这些投资遍及全球所有类型的上市公司,从生物技术到医疗设备。

私募股权:这是OrbiMed广泛而灵活的战略,通过成长型股权投资初创企业。该策略在地理上更局限于北美、亚洲、欧洲和以色列。OrbiMed是主要投资者,旨在提升投资组合公司。

收益权投资:为商业化阶段的医疗健康公司提供非稀释的、结构化的债务资本,并且OrbiMed还设计将收益权royalty streams进行货币化,为IP所有者提供金融解决方案。这种投资策略模式比较少见,是OrbiMed的特色之一,一般只有对行业有深入了解的基金可以成功设计这些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的金融产品。


基 金      

   OrbiMed 在2021年通过私人投资基金最近募集了35亿美元资金,这些新基金的投资者包括范围广泛的医疗机构、大学捐赠基金、基金会、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广泛的财务资源使OrbiMed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与医疗保健公司合作,解决从启动种子资本到增长股权和非稀释债务资本的融资需求。

  • OrbiMed Private Investments VIII(15亿美元):投资于北美和欧洲的风险投资阶段机会。该基金的目标是对40家投资组合公司进行1000万至1亿美元的投资。

  • OrbiMed Asia Partners IV(8亿美元):主要投资于中国和印度的制药、生物技术、医疗保健服务和诊断公司。该基金的目标是在20家投资组合公司中投资1000万至1亿美元。

  • Royalty & Credit Opportunities III(12亿美元):通过结构化信贷和特许权使用费货币化融资解决方案投资于医疗保健公司和机构。通过该基金的投资涉及每个机会1000万至1.5亿美元。


部分投资组合

   OrbiMed投资有500家公司,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资交易达到770次,通过IPO的交易有145次,并购交易96次。OrbiMed的投资组合包括大量生命科学公司和项目,旨在发现医疗保健领域的投资机会,以促进免疫疗法、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健康科学创新。

图:OrbiMed的部分投资组合公司(来源:OrbiMed官网)


  • Acutus Medical:一家旨在改善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心律失常管理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电解剖标测导管,用于需要房颤消融的手术。

  • Cyrus Biotechnology:一家私人控股的生物技术软件公司,专注于利用计算生物学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 Graybug Vision: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使用创新技术治疗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慢性疾病。其开发的产品可减少眼部治疗的给药频率。

  • Prothelia:一家临床前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肌肉萎缩症患者开发治疗方法。专注于LAMA2 缺陷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

  • SpringWorks Therapeutics: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开发针对罕见肿瘤类型和基因定义的癌症的疗法。基于靶向肿瘤学,以创造癌症突破的新途径。

  • Verona Pharma:一家开发创新处方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制药公司。

  • Xtant Medical:再生医学和骨科和神经应用产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其中包括用于骨愈合、植入物和骨科疾病治疗的骨科生物制剂。


匹配资源

   OrbiMed的强势之处在于,可以拿到非常稀缺的生物医药的Pre-IPO、基石。而一般投行机构非常难拿到生物医药的基石和Pre-IPO,原因在于本身项目是稀缺的,标的公司也偏向于挑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投资者。而优秀的投资者,一方面能够为标的公司的发展带来战略性帮助,除了资金之外,在管理上、战略上、业务扩张上、政企关系上等多个方面都能够给予很强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国际大银行的高管能够在标的企业IPO过程中,以他们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资源,为标的公司找到最优秀和最合适的投行团队、分析师团队,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定价、以及二级市场交易中,帮助标的公司实现更高的价格,从而加强基金的回报。


   Pre-IPO和基石投资者能给市场一个相对有公信力的参考,强有力的Pre-IPO或基石进入是对公司基本面和发展前景的肯定,能给股票的顺利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生物医疗领域的IPO,因为份额少,市场上的投资者疯抢,所以不管是国际配售的锚定还是公开打新,都只能拿到极低的获配率/中签率。而国际配售里的份额也优先分给基石投资者,所以往往只有早期和基石投资者更有份额参与。奥博二级市场基金在介入时间大部分是在公司Pre-IPO或IPO招股期间担当基石投资者,他们有非常强投资准确率和拿货能力。


目标类型

   OrbiMed主要投资两类公司。一种是创新驱动型,以药物研发为重点,另一种是增长驱动型。对于第一类,他们通常寻找具有接近IND或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公司,这些候选药物可以解决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这类公司包括Zai、CBT、InventisBio、Laekna,以及间接投资的EOC。第二种类型包括有收入的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盈利,具有高度差异化和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的子行业领导者。管理团队会表现出良好的业绩记录,包括强劲的收入和/或盈利增长。他们将大约80%的资金用于增长,其余资金用于生物制药创新。


亚洲布局

图:OrbiMed的办事处(来源:OrbiMed官网)


   在OrbiMed的布局里,他们对亚洲的医疗健康行业是由广泛投资的,非常关注中国和印度的成长期产品和服务型公司。在基金的目标投资计划中,每个公司项目的投资机会从1000万美元到7500万美元不等。目前已在亚洲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规模超过了20亿美元,并与当地的企业家、研究机构和创业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塑造亚洲医疗保健市场美好未来。

   

   全球患者人数有超过一半来自亚洲,亚洲优质医疗供不应求。中国医疗保健市场不仅在快速增长,而且也正在成为领先的医疗创新中心,并且越来越与世界其他发达地区特别是美国接轨。印度的医疗保健费用占GDP比例不到5%,而印度是GDP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在OrbiMed看来,印度的医疗保健服务、制药和诊断方面的投资机会很多,极富吸引力。OrbiMed的普通合伙人Carter Neild先生表示,“新的更高额度的基金反映了对中国和印度的投资机会的热情,其医疗保健市场增长率远远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OrbiMed在过去的十年中,在中国投资有五十多家企业。包括再鼎医药、康宁杰瑞、锦欣生殖、康方生物、康基医疗、荣昌生物等多家知名生物科技公司。还有在纳斯达克挂牌的亘喜生物、先后登陆港交所的医渡科技和诺辉健康等行业新秀。


创建于中国

   深厚的运营技能、投资经验和科学敏锐度的互补组合为OrbiMed寻求成功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OrbiMed在团队的结构上,也结合了专注于特定市场领域的专家与跨越全球公共股权和私人市场的广泛投资团队的协同来发挥作用。医学博士David Wang,就是亚洲团队的合伙人兼高级董事总经理,专注于大中华区。透过他的投资理念能看出OrbiMed对于亚洲市场的看法和布局。

图:David Wang,医学博士(来源:OrbiMed官网)

David Wang,曾担任WI Harper Group的董事总经理,负责中国的医疗保健投资。还曾担任西门子医疗解决方案业务发展主管,负责指导公司战略和分子诊断和诊断成像领域的新业务。David Wang是个性化医疗公司First Genetic Trust的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在Bristol-Myers Squibb任职期间,担任SNP联盟管理委员会主席,这是由制药和技术行业组成的第一个支持个性化医疗发展的联盟。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OrbiMed Asia的创始合伙人兼高级董事总经理Jonathan Wang博士,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MBA来自斯坦福大学,拥有超过20年的医疗保健投资经验。在他看来,中国市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繁荣是由其医疗保健市场的增长推动的,有着巨大的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在大多数治疗领域,中国代表了全球最大的潜在患者群体,这对市场需求和临床试验患者招募都有好处。许多其他国家有兴趣建立一个大型生物技术生态系统,例如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和韩国,但没有这么大的市场。日本有很大的市场,但缺乏成长性和创业精神。另外海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曾经居住在美国的华裔美国生物制药公司高管, 现在住在中国。海归为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管理人力资源,还带回了先进的技术和世界级的专业知识,为管道提供了燃料。再加上金融业的支持,繁荣的市场一直在增长。OrbiMed投资从几乎为零增长到约20亿美元在亚洲。


   Jonathan Wang看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前所未有的繁荣中国生物医药行业,CFDA改革引发,海归涌入中国,投资者的高兴趣,以及新退出渠道的建立。当然也会有高估值与药物开发结果不尽如人意之间的差距,目前整体定价普遍比三四年前高很多。对于泡沫,尽量做到高度差异化,才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估值,OrbiMed的全球平台和资源给了他们显着的优势。OrbiMed是行业和股票市场上的顶级品牌之一,这使他们对许多计划进行IPO的成功公司具有吸引力。创业者也喜欢和像他们这样长期“困”在这个行业的投资人一起工作。更喜欢像OrbiMed这样了解他们的业务并能增加实际价值的投资者的投资。所以OrbiMed会尝试以独特的方式增加价值。OrbiMed想吸引合适的国外技术和产品到中国,凭借成熟的网络和全球的投资组合,帮助像他们的一些中国投资组合公司(例如Credit Pharmaceutical)收购国外产品并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也让更多的中国公司能在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上市。


   一些来自中国的创新也为全球市场做好了准备。例如,ChipScreen开发的Chidamide、Volitinib哈钦森BeiGene和Gloria/WuXi Biologics的PD-1抗体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走出国门的创新。许多公司正在对中国制造的候选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有些还没有准备好的,主要是因为缺乏知识产权、竞争力、差异化或数据质量。但可以说,世界级创新的百分比在中国正在迅速增加。像OrbiMed Asia孵化了一家名为CBT Pharmaceuticals的公司,专门将中国制造的IO候选药物推向全球市场。“创建于中国, for the world”是一个新兴的、快速增长的趋势。十年,十种药, Jonathan Wang的个人目标是要投资至少10个中国制造的候选药物,并在10年内在全球市场获得批准。


生物-B基石投资

   

   港交所2018年4月推出18A规则,允许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简称生物-B公司)香港上市,自此开启了一轮生物-B公司来港上市热潮。截至2022年8月,在港发行上市的生物-B公司合计51家(含已摘除-B的公司),且共计383家投资者参与基石。众多知名机构扎堆,奥博资本作为生物-B行业基石投资者界的扛把子,参与基石家数占三分之一,参与16家,位列第一。Lake Bleu Prime Healthcare Master Fund Limited(清池资本) 参与15家,位列第二;而末位4家分别为AIHC Master Fund 、启峰资本、瑞银集团及常青藤。


奥博基石参股公司贝康医疗-B,和铂医药-B,荣昌生物-B,先声药业,云顶新耀-B,嘉和生物-B,欧康维视生物-B,海普瑞,海吉亚医疗,康基医疗,沛嘉医疗-B,康方生物-B,康宁杰瑞制药-B,康龙化成,诺辉健康-B,医渡科技,康德莱医械,锦欣生殖,翰森制药,方达控股,康希诺生物-B,爱康医疗,香港医思医疗,康德莱医械,德视佳。其中奥博资本参与最大一笔投资为康希诺生物-B,约投1.96亿港元,其次是三叶草生物-B约1.94亿港元。


康希诺生物

   

   2009年,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成立于中国,专注于创新、优质、可及的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是行业领先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以“为全球提供创新、优质、可及的疫苗”,达到“创新不止,世界无疫”为企业愿景。公司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H股(股票代码6185.HK)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A股(股票代码688185),是中国科创板开板以来首支“A+H”疫苗股。


   康希诺生物的上市产品包括:中国已上市新冠疫苗中唯一的一款单针新冠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5型腺病毒载体)、中国首个四价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曼海欣®、中国首个采用CRM197载体的二价流脑结合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美奈喜®和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另有多款中国最佳疫苗、中国首创疫苗、全球创新疫苗、全球最佳疫苗处于研究及临床阶段。

图:康希诺生物上市产品克威莎(来源:康希诺官网)


   康希诺拥有全球创新的五大技术平台,包括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合成疫苗技术、蛋白结构设计和VLP组装技术、mRNA疫苗技术、制剂及给药技术,掌握多项疫苗核心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公司已建立数十条产品研发管线,涵盖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结核病、脑膜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带状疱疹等一系列疾病的预防,与OrbiMed这些全球性平台开展创新研发合作,让公司能够站在全球视野角度构建全面的疫苗产品组合。


   康希诺的经口吸入的新冠疫苗最近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使用,是全球第一个经过吸入给药的疫苗,走在了世界前列。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以公司的病毒载体技术为基础,采用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将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口腔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可以激发黏膜免疫反应,而这种免疫方式是通过肌肉注射所不能带来的,在呼吸道黏膜组织提供了额外保护。而在呼吸道黏膜建立黏膜免疫,使分布于呼吸道黏膜中的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比全身记忆细胞更早地遇到病原体。因此,能够更快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传播。回到资本市场,因口部吸入式疫苗引发关注,康希诺股价走势强劲,近期最大涨幅超过260%。


三叶草生物


   三叶草生物的背后,是医药圈一对父子接力创业的故事。2007年,在生命科学领域久负盛名的顶尖科学家梁朋回国创业,与多位同领域知名科学家(包括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一道创办了三叶草生物,打算将其此前发明的突破性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技术产业化。随着COVID-19的爆发,该技术后来用于研发针对新冠疫情的重组蛋白疫苗。

图:三叶草生物的董事会成员从左往右为梁朋、梁果、王晓东(来源:三叶草官网)


   梁朋在北京大学获得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远赴美国深造。1990年取得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五年后又到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他曾获得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颁发的科技创新奖及德国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协会颁发的分子生物分析学奖,还曾在范德比尔特大学担任副教授。读书期间,梁朋便发明了“基因差异显示技术”。目前三叶草生物独有的技术平台——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Trimer-Tag)也是由梁朋发明。由于梁朋专注于科学研究,并不擅长业务拓展,便由他90后的儿子梁果,担任三叶草生物的执行董事兼CEO。梁果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生命科学和工商管理学的双学位,曾参与过的最大一笔交易是艾伯维(AbbVie)收购Pharmacyclics,当时出价210亿美元。这笔交易的中心就是轰动一时的BTK抑制剂Ibrutinib。而当时百济神州的主要候选药剂也是BTK抑制剂,王晓东在2016年为百济神州做路演时与梁果见面聊起三叶草生物的现状。王晓东何许人也?在业界,他以创立百济神州而闻名。作为三叶草生物的联合创始人,他也是梁朋的挚友。王晓东说三叶草生物全是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公司业务拓展、融资方面非常需要人来掌舵。于是梁果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从美国飞到成都,加入三叶草生物团队,成为三叶草生物的首席战略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三叶草生物多次筹得资金,用来开发疫苗和癌症治疗的研发管线。


   作为一家致力于为传染性疾病、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发新型疫苗及生物治疗候选产品公司,凭借其独有的Trimer-Tag平台,三叶草生物有望成为首批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COVID-19重组蛋白疫苗的公司之一。Trimer-Tag™ 技术平台的主要特点:1)用于开发基于天然三聚化依赖靶标的蛋白质疫苗和免疫肿瘤学疗法的平台;2)全球唯一的三聚化技术平台,可利用人源三聚化标签生产重组共价三聚化融合蛋白;3)证明了疫苗(SCB-2019 的全球 SPECTRA Ph 2/3 数据)和肿瘤学(SCB-313 的 Ph 1 中期数据)的平台验证。

图:三叶草生物的Trimer-Tag平台(来源:三叶草官网)

   三叶草生物新冠候选疫苗是首批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对德尔塔(Delta)毒株展示出具有显著保护效力的新冠疫苗之一。它其对Gamma变异毒株的保护效力为92%,对Mu变异毒株的保护效力为59%。该候选疫苗预防任何毒株引起的重度和需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COVID-19)保护效力为100%、中度至重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84%。这也是全球首个在既往被新冠病毒感染人群中,通过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显示出能够显著降低新冠肺炎风险的新冠候选疫苗。


   尽管三叶草从创立开始持续亏损,但仍备受投资机构青睐。在2021年11月IPO前,共经历五轮融资。2021年2月获得史上最大一笔融资——2.3亿美元C轮融资,这次的投资方十分豪华,有奥博资本、高瓴创投、淡马锡、海松资本。此时三叶草生物估值达到60.7亿元人民币,较前一轮B2轮融资完成后的16.3亿元估值增长了近3倍。2021年10月,奥博资本、高瓴、淡马锡等领投并加码三叶草生物Pre-IPO基石投资,合计出资1.385亿美元(约10.77亿港元),IPO估值15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相当于大半年左右时间,公司估值再翻一倍。在2022年12月,三叶草研发的新冠疫苗SCB-2019已经获得中国有关部门评估,并在中国被纳入紧急使用。对于三叶草生物来说,新冠疫苗SCB-2019的进展一直是其提振股价的利器。其股价在11月涨幅已经超过200%。


   OrbiMed投资的这两家都是以疫苗为核心研究方向的代表企业。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由于新冠疫苗的特殊性,全球市场对新冠疫苗形成了刚性需求。疫情给全球经济、民生造成巨大打击的同时,也意外为中国疫苗企业创造了发展机遇期。从企业到创投机构,纷纷行动起来重仓“押注”中国疫苗的未来黄金十年。新冠候选疫苗商业化,在这些投资大鳄眼中,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的重要一步。


   虽然中国的生物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但仍然面临了很多的挑战。比如缺乏“硬核”创新。虽开始创新,但绝不是专家。First-in-class药物稀有,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往往缺乏竞争力或差异化。再就是来自成熟的国外公司的知识产权壁垒,以及缺乏的国际商务人才,很难找到具有全球视野和跨境业务发展能力的管理者。还有许多中国药物开发商拥有深厚的科学和发现背景,但缺乏临床开发专业知识。与国外成熟的生物技术相比,有距离但也是目标。随着监管环境的改善,退出渠道的开放,地方政府以廉价的土地/设施、赠款和减税的形式向生物技术初创企业提供支持,以及大批跨国公司和西方顶尖研究机构的资金和资源的注入,中国从通用产品的“复印机”,转变为创造专有的“me-too”和“me-better”的年轻创新者。凭借医药规模世界第二的庞大且不断增长的市场,我们也将更多的好的中国医药企业被OrbiMed这样全球顶级资本加持,以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合作伙伴的身份进入全球舞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