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人工智能的发展之道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 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是释放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构筑综合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人工智能加快向各产业渗透,正在促进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以及技术与社会的跨界融合发展。



4月13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年)》,全面回顾了2021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在政策、技术、应用和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动向,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新发展形势及其所处的新发展阶段。


政策层面,国内外不断强化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推动释放人工智能红利。


技术及应用层面,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开始探索落地应用;工程化能力不断增强,在医疗、制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可信人工智能技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治理层面工作也受到全球高度关注,各国规制进程不断加速,基于可信人工智能的产业实践不断深入。



01

人工智能开始迈入全新阶段


研究指出,未来人工智能除了重视技术创新以外,还更加关注工程实践和可信安全,这也构成了新的“三维”发展坐标,牵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迈向新的阶段。


具体来看:第一个维度突出创新,围绕着算法和算力方面的创新仍会不断涌现。


第二个维度突出工程,工程化能力逐渐成为人工智能大规模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要素。


第三个维度突出可信,发展负责任和可信的人工智能成为共识,将抽象的治理原则落实到人工智能全生命流程将成为重点。



追求特定场景下的技术创新一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和驱动。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爆发拉开了人工智能浪潮的序幕,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相继超过人类识别水平。


人工智能算力的多元化以及单点算力的不断提升,有力支撑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工程实践能力日益成为释放人工智能技术红利的重要支撑。


当前,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支撑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入,围绕数据处理、模型训练、部署运营和安全监测等各环节的工具链不断丰富。人工智能研发管理体系日益完善,以MLOps为代表的自动运维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可信安全逐渐成为人工智能赋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保障。可信人工智能的离你那逐步贯彻到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之中,产业实践不断丰富,已经演变为落实人工智能治理相关要求的重要方法论。


总的来看,人工智能正在迈入“创新驱动、应用深化、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02

“创新、工程、可信”


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应用正沿着“创新、工程、可信”三个方向持续演进。


人工智能在追求极致创新方面不断突破。


一直以来,算法、算力和数据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础。


算法层面,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等成为近两年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人工智能与各科学研究领域的融合创新日益受到关注,人工智能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基础算力层面,单点算力持续提升,算力定制化、多元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计算技术围绕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交互三大能力要素演进升级,类脑芯片、量子计算等方向持续探索。


数据层面,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这也催生了专门的技术乃至服务,随着面向问题的不断具体化和深入,数据服务走向精细化和定制化。



人工智能工具链成为工程实践能力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近年来工程落地应用呈现加速态势。


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深入前台、中台、后台全过程;医疗人工智能开始迈入市场化阶段,截至2021年8月底,共有28款产品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制造领域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德勤预计我国未来五年将保持平均40%以上的增长率。目前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呈现出从初步探索到规模应用的过渡。


总体上看,不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未来应用的关键。


安全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朝着一体化发展


随着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信任问题的不断关注,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的焦点主要是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稳定性、可解释性、隐私保护、公平性等,这些技术构成了可信人工智能的基础支撑能力。



03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将进一步加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将涌现出一批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回顾近十年的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相辅相成,算法和算力突破后带动了工具体系的发展,工具的成熟进一步又支撑了技术落地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其安全可信品质的需要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人工智能可靠可控的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首先,在新技术不断探索的同时,应更加注重通过工程化的方式释放技术红利,并且确保安全可信。


人工智能企业能否快速赋能各行各业,响应多样化需求,其关键因素在于企业的工程化能力。


同时,安全可信技术的需求越发重要,当前围绕着数据保护已经催生了大量从事隐私计算技术的企业,未来围绕着人工智能稳定性、公平性等方面的技术也将会形成重要的力量。


其次,在产业智能化进程中,传统行业的参与程度将越来越深入,甚至会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


产业发展重心已经开始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智能”转变,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提升,将提供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打开新的空间。


这些传统行业或领域中,人工智能渗透率更高的机构将会对整个领域内其他机构输出人工智能相关解决方案。


最后,人工智能治理工作将越发关键,事关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统筹治理和发展成为必需。


治理工作不仅切实关系到人工智能日常应用问题,也已上开为国际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议题。


面临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程度,如何有效地开展人工智能治理实践是重要的挑战。


我国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已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率先开始探索,将安全可信的理念融入到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中,未来也将涌现出更多的实践范式。



END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白皮书(2022年)》,内容有删减


#

往期回顾

#

4.13  百年变局下的新闻传播——全民、全球、全媒

4.12  世界航天日 | 致敬航天英雄,筑梦加油!

4.11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由“大”向“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