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国(朝鲜)科举的兴废:《峤南科榜录》序

刘海峰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 2023-12-16

韩国(朝鲜)科举的兴废:

《峤南科榜录》序



刘海峰


科举是中国发明的传统社会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曾被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仿效。韩国历史上的科举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最长、也最为完备的科举。从公元958年起至1894年止,科举制在韩国历史上存在了936年。

早在公元9世纪初,朝鲜半岛还处于三国朝代时,新罗入唐留学生便十分向往中国的科第名物。赵在三所著的朝鲜史籍《松南杂识·科举类》在“东人唐第”条中说:“唐长庆初,有金云卿者,始以新罗宾贡。又金夷鱼、金可纪、崔致远、朴仁范、金渥皆登唐第。”从长庆元年(821年)金云卿中宾贡进士开始,新罗人登中国朝廷科第者络绎不绝,至唐末前后有58人,登五代梁、唐科第者又有31人。这些宾贡及第者中不乏才学之士,其中以《桂苑笔耕集》的作者崔致远尤为知名。不少人及第东归后,对传播中国的科举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936年,朝鲜半岛统一,建立了高丽国。高丽光宗九年(958年),光宗听取后周出使高丽并留任为官的中国谋士双冀的建议,借鉴唐代科举,建立了高丽的科举制度。朝鲜史籍《增补文献备考》卷一八四《选举考·科制》载:

 高丽光宗九年,命翰林学士双冀知贡举,试以诗、赋、颂及时务策,取进士,兼取医卜等业。御威凤楼放榜,赐甲科崔暹等二人、明经三人、卜业二人及第。自是取人之法,专在科举。逐年取士无定数。其法大抵皆袭唐制。冀屡典贡举,奖劝后学,文风始兴。

从此以后,高丽朝科举制度逐渐发展,走向兴盛。高丽科举,总体上模仿中国,设有制述业(即进士科)、明经、明法、明书、明算业(科),并以制述业为主。制述业与明经业的考试内容是诗赋与经文之类,而且所用教材也是中国的儒家经典。考试的形式与中国类似,并于显宗二年(1011年)礼部侍郎周起奏定糊名试式,于文宗十六年(1062年)全面实行封弥之法。高丽朝也有金行成等9人在中国宋朝宾贡及第,张良寿在金朝宾贡及第,金禄等20人入元朝宾贡及第,金涛在洪武四年(1371年)入明朝获三甲第六名进士。

吉安中国进士博物馆第五展厅“泽被世界”韩国(朝鲜)科举展柜(刘海峰摄)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到高丽颁科举诏。《高丽史》卷七四《选举志》载:“大明颁科举诏,令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至会试,不拘员数选取。”高丽科举乡会试程式一依明制,第一场试《五经》义,限五百字以上,《四书》疑,限三百字以上;第二场试礼乐论,限三百字以上;第三场试时务策,限一千字以上,惟务直述,不尚文藻。中式后复以书、算、律试之,书则观其笔画端楷,算则观其乘除明白,律则听其讲解详审。与中国各代科举类似,高丽科举也出现利弊兼具、由盛而衰的情况。“其立法定制之初,养育之方、选取之制、铨注之法,井然有条。累世子孙,凭籍而维持之。东方文物之盛,拟诸中华。自权臣私置政房,政以贿成,铨法大坏,而科目取士,亦从而泛滥。于是黑册之谤、粉红之诮,传播一时,而高丽之业衰矣。”

高丽朝科举基本上是模仿唐宋科举制度,而朝鲜朝(李朝)科举则是借鉴元明科举制的产物。《峤南科榜录》序文便说:“我东文化之盛,殆迈汉唐而侔周宋,无愧小华之称。而设科取士,一遵元明制度,把作一代成宪。”李朝太祖元年1392年取代高丽朝统治朝鲜半岛后,立即定科举法,初场罢《四书》疑和《五经》义,改试讲论,目的是为了“抑词章蹈袭之弊而务得穷经实学之士”,但实行数科之后,实践证明并不能选拔到“经学杰出之才”,于是在太宗七年(1407年)吉昌君权近上书请改定科制、罢讲论而复试疑义,并乞中场罢古赋而试以论、表各一道及判一道。权近还认为“汉吏之文,事大要务,不可不重”,建议设立考试诗赋、吏文、经典、汉语的“汉吏科”,与正科同榜唱名。李朝还扩大生员进士试的规模,并仿《礼记·王制》的古语,称生员进士为“司马”。

韩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域外科举制度的典范,其开科的频率和录取的比例比中国科举更甚。高丽朝中叶以后一般是三年一试,每科取33人,李朝将三年一试称为“式年试”,属于“大比之科”,通常录取人数也是33名,后期式年试录取人数常达40至50名。式年试除了在世祖二年(1456年)和处于战乱的宣祖二十七年(1594年)、宣祖三十年(1597年)以及仁祖14年(1636年)停办之外,在其他年份无一例外全都实行过。直到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朝鲜王朝废除科举制为止,总共实行了165次式年试。

朝鲜科举殿试场所——景福宫广场(刘海峰摄)


除了式年试,朝鲜时代还实行过奉王命而实行的特别考试,根据需要临时加科,称为“别试”,相当于中国明清时期的恩科,凡遇皇帝登基、行幸、万寿、太妃附太庙称庆,册封世子、世子行冠礼、世子入学称庆等庆典都开别试,别试虽然在朝鲜初期实行次数较少,但是之后实行次数逐渐增加,到了15世纪后期其实行次数已经超过了式年试。整个朝鲜时代总共实行了583次特别考试,达到了式年试的3.5倍。最初,由于特别考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也被称为亲试。但是没过多久,为了与式年试相区别,而把特别考试称为“别试”,并且在考试形式上赋予了许多变化,因此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考试。英祖二十二年(1746年)编辑出版的《续大典》里,科举考试除了式年试之外,还有别试、增广试、谒圣试、廷试、春塘台试、外方别科等多种形式。这些式年试以外的科目少则录取3名,多则录取40余名,通常录取人数为10余名。朝鲜名儒丁茶山曾指出:“中国以十三省之广,会试取士,多不过三百余人,少则三十余人,上至唐宋,下逮皇明,其例皆然。我邦幅员不及中国之二省,乃会试取士,及第三十三人,进士二百人,亦已过矣。况增广、别试、廷试、谒圣,或连年不断,或一年再举,及第出身者,弥满国中。”

李朝的科举甚至比明清时期的中国还更为频仍,几乎每年都开科,在社会上占据核心地位。宣祖十七年(1584年),李珥指出:

今世以科举取士,虽有通天之学,绝人之行,非科举无由而进于行道之位。故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科举之外,更无他术。

李朝的科举达到了十分兴盛的程度。“国家用人之道,只在于科举。”韩国历史上科举的地位甚至不亚于科举在中国社会上的地位。中国在明代,科举已被人们视为天下最公平的一种制度,因而有“科举,天下之公;……科举而私,何事为公”之说。万历十七年(1589年),礼部郎中高桂说:“我朝二百年公道,赖有科场一事。”而李朝在光海君统治期间,与中国非常类似,也有“我国公道,唯在科举”之说。

但是,由于科举频繁等原因,李朝也出现不少与中国科举类似的弊病,有的大臣认为科举常开非但为国家之巨弊,也妨士子着实用功,使业不专一,而且出现不少中国科举类似的弊病。李朝有许多大臣也先后提出科制改革案,或提出“科荐合一说”,即实行考试与推荐结合的办法,朝廷也曾颁布过“科弊纶音”,“科场救弊节目”,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但终究无法根除科举制的固有局限性。当然也不时有关于科举存废利弊的争论,“今计我东科举之法,与中华不同者十:一、不举而赴,士无定额也。二、学政无官,教授不豫也。三、大小异等,肄业不专也。四,军技取准,幸占难禁也。五、晷刻太缓,借述有暇也。六、考选不精,私意横流也。七、试卷不颁,功罪难验也。八、杂试频数,修业无日也。九、庆科连叠,幸门以启也。十、明经为主,选用殊歧也。”韩国历史上甚至有“近来科弊,难以毛举”的说法,出现的问题不亚于中国科举,因此不断有人提出改革建议。

不过,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有其先进性和合理性。韩国学者李成茂指出:“随着官僚制度的发展,在仕宦途中渐渐形成了一道阻止常人晋升的坚固长城,而科举则是助人突破这道长城升至高位的促进剂。科举的这种独特作用不以某个权势人物或某种权力机构所左右,它依靠考试制度客观地发挥着其作用,可以说这是科举制度的一大长处。”当时人们也认为“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所以尽管不时出现改革甚至废止科举的呼声,但科举制在朝鲜半岛长期延续。

与科举在中国的命运类似,李朝末年,科举日益走向衰败,不断受到人们的抨击,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李朝科举更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李朝科举制遭到日本入侵事件的沉重打击,该年7月,军国机务处启:

科文取士,系是朝家定制,而难以虚文取用实才。科举之法,奏蒙上裁变通后,另定选举条例。

高宗皇帝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允准停罢了科举制。这样,从公元958年开始设立的科举制,到1894年走完了936年的历程,比科举制的祖先中国早11年寿终正寝。如果不是因为日本的压迫,朝鲜科举应该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1994年,韩国政府在景福宫广场举行模拟殿试


科举在韩国历史上的地位甚至不亚于科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士子一旦科举成功,便能光宗耀祖。韩国近千年科举史上留下了许多科举录一类的“文科榜目”或“司马榜目”、“杂科榜目”等,1998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所藏高丽古籍综录》,便录有28种科举榜目(主要是司马榜目);韩国学者李成茂1997年于民音社出版的《韩国科举制度史》一书中“科举古文书”一节,列有韩国现存的杂科、译科等单科榜目34种、公元1519年至1882年之间的66种文武科榜目,而且这还基本上不包括司马榜目。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新印朝鲜科举榜目(刘海峰摄)


除了全国性的榜目,还有一些地区性的榜目或者科第录,《峤南科榜录》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种。类似于中国明代的《国朝河南进士名录》《皇明吉安进士录》,清代的《国朝湖州府科第表》《国朝苏州府长元吴三邑科第谱》《虞阳科名录》,韩国的《峤南科榜录》专门收录朝鲜峤南一省历朝科举人物名录。

《峤南科榜录》龙榜卷一目录


之所以会编印《峤南科榜录》,权宁国在序文中说是因为各种榜目“藏在王府,密而不传,遐方后生,无从而影响,可胜惜哉”,所以有关人士从京师得原本来付印。《峤南科榜录》包含龙榜(即文科榜目)、虎榜(即武举榜目)、司马榜,以及附录中实际上不属于科举录的袭荫、世讲等内容。榜目的内容,记载了各科名称及相关事件、等级和录取人数,峤南省中榜者姓名、字号、父祖名字、本人小传等。此书记载韩国峤南省的科举人物相当详尽,对了解韩国地方科举盛衰、民间重视科第人物的情况,提供了具体而翔实的材料。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此书影印,对中国读者知晓韩国科举和科举文献的一个侧面,颇具价值。


(因文章篇幅有限,故对参考文献进行删减)



刘海峰、张文达主编

《朝鲜王朝科举史料·峤南科榜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0月。






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科举与考试信息

编辑、排版:韦骅峰

审核:李木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