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 TOPCon深度!

麻辣光伏老麻 麻辣光伏 2023-09-25

 麻辣光伏 分享光伏那些事儿 

一、概述
TOPCON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使用超薄隧穿氧化层作为钝化层结构的太阳电池。
TOPCON电池基板以N型硅基板为主,在电池背面采用湿法工艺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的隧穿氧化层(1-1.5nm)并沉积一层厚度约20nm的掺杂的多晶硅薄层,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之后经过退火重结晶并加强钝化效果。
TOPCON的背钝化接触结构,为硅片的背面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钝化,超薄氧化层可以使多子(电子)隧穿进入多晶硅层同时阻挡少子(空穴)复合,进而多子在多晶硅层横向传输被金属收集,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金属接触复合电流,提升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

二、技术特点

1.效率
TOPCON理论极限效率28.7%,高于PERC的24.5%,低于HJT的29.2%,已经接近了晶硅光伏电池的效率极限29.43%。
目前,TOPCON实验室和量产效率的最高记录分别为中来的26.7%和通威的25.7%。

注:该图未计入隆基于今年5月实现的HJT最高理论极限29.2%的峰值统计
可以说,载流子的选择性传输是太阳能电池高效化的必然选择,接触区域复合电流密度(Joc)和接触电阻(ρc)指标可以评估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并决定转换效率。
TOPCON效率提升的原因在于采用N型硅基衬底,背面的钝化结构可以使得少子具备更长的寿命周期,降低了载流子的复合,同时配合SMBB等减少正面遮挡。
2022年底,晶科能源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实现了26.4%的转换效率;今年4月,中来TOPCON将此效率值提高到26.7%,TOPCON电池的效率提升还在持续。
2.性能
TOPCON电池双面率高、温升系数和衰减率低。当前,TOPCON双面率约85%,温升系数低至-0.3%/℃,电池单瓦发电量得到提升。同时,TOPCON首年衰减率1%,是PERC首年衰减率的50%,此后TOPCON逐年衰减约0.4%。
3.兼容性
相比PERC,TOPCON新增了硼扩散、隧穿氧化层、多晶硅掺杂沉积和清洗等步骤,取消了激光开槽工序。大部分TOPCON产线可基于PERC产线升级,大幅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预计是存量PERC产能未来转型的较优选择路线。
4.设备改造
TOPCon电池可在PERC产线基础上升级改造,单GW初始投资额为1.5-1.7亿左右,基于PERC产线升级成本为4,000-5,000万/GW。
与P型电池相比,TOPCon将磷扩散改为了硼扩散,增加了隧穿层、POLY层的制备,取消了激光开槽步骤。
初始设备投资中,清洗制绒设备800万元,占比约5%;硼扩散炉成本约2,000万,占比约12%;刻蚀设备成本1,200万,占比约7%;背面隧穿氧化及多晶硅掺杂相关设备约4,500万(lpcvd)和3,500万(pecvd);双面减反膜设备成本约3,200万,占比20%;丝印设备成本约3,500万,占比22%。此外,2020年后的PERC产能在预留机位的情况下,能进行改造升级,升级成本约为4,000-5,000万/GW,主要是氧化隧穿、磷掺杂设备成本。

三、核心工艺

前文已述,TOPCon电池的制备工序包括清洗制绒、正面硼扩散、BSG去除和背面刻蚀、氧化层钝化接触制备、正面氧化铝沉积、正背面氮化硅沉积、丝网印刷、烧结和测试分选,约12步左右,其中,钝化层薄膜沉积,即CVD,是核心工艺环节。
TOPCon工艺根据被钝化方式不同可分为LPCVD、PECVD、PEALD+PECVD、PCD POLY Si四种。
LPCVD是低压气相沉积,原理是将一种或者数种气态物质在较低压力下,用热激活能使其发生热分解反应,进而沉积在衬底表面形成所需薄膜;
PECVD是等离子体增强气相沉积,借助微波或射频等使含有薄膜组成原子的气体在局部形成等离子体,在基片上沉积出所需要的薄膜;
PEALD+PECVD是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该种方式结合了ALD和等离子体辅助沉积的优势;
PVD是物理气相沉积,在真空条件下用物理的方法(真空溅射镀膜)使材料沉积在被镀工件上。
当前中来采用的POPAID就属于PVD沉积氧化硅和多晶硅膜技术,据其介绍,该种工艺解决了传统路线量产绕镀严重的问题。
LPCVD、PECVD、PEALD+PECVD、PVD polySi四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行业以LP为主流:
1)LPCVD:在效率、良率和产能方面有较大优势,目前GW级量产效率为24.9%,实验室效率为25.7%,良率为97%,成膜速率约5-8nm/min,单插4300pcs,双插8000pcs,但是存在石英寿命短、耗材大、沉积速率慢以及绕镀严重等问题,尚存改进空间;
2)PECVD:沉积速率高达16nm/min,绕镀轻微在2mm以内,易原位掺杂,设备投入成本低于LP路线,未来良率和效率数据验证后,有望规模化应用。基于PE路线深耕,捷佳伟创推出的三合一PE-poly设备深受市场关注;
3)其他路线:PEALD+PECVD法,使用PEALD沉积氧化硅可解决原有不均匀性问题;PVD法成膜速度快、无绕镀、利于薄片化和多功能升级,但设备价格较高、方阻均匀性差。

四、降本增效

(一)降本

目前TOPCon电池成本一体化环节较PERC高出约0.04元/W,外购环节高出约0.01元/W。
1.硅片薄片化
N型硅片是通过掺杂磷元素制成,由于磷原子与硅相溶性较差,因此对硅料、辅材的纯度及生产过程控制要求更高,成本更高,较P型硅片存在一定溢价。但随着N型硅片规模化生产及技术进步,叠加薄片化进程加速,N型硅片溢价有望逐步缩小。
根据TCL中环23年5月11日硅片报价,182尺寸N型硅片较P型存在1.8%溢价,较2022年6月8.1%的溢价已出现大幅下降。
根据CPIA,2022年TOPCon/PERC硅片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40μm、155μm。目前行业主流TOPCon硅片厚度为130μm,相比PERC主流的150μm低20μm。
根据硅业分会6月14日最新N/P型硅料价格80.5/72.4元/kg进行测算,结果显示TOPCon硅成本约0.14元/W,较PERC低1分/W。此外,外购硅片相较一体化厂商在硅片端成本高出约60-70%,详见下表。
2.非硅成本
目前TOPCon电池非硅成本比PERC高约4分/W,整体看总成本高约3-4分/W。
1)设备端,TOPCon较PERC单GW投资成本高约5000万元,单瓦折旧成本增加1分/W;
2)银浆方面,TOPCon银耗(正银+背银)约12-13mg/W(合105mg/片),较PERC银耗(正银+背银)9-10mg/W增加2分/W成本;
3)其他成本方面,TOPCon路线工序增加,使电能辅料及人力成本较PERC增加1分/W;
4)良率方面,TOPCon良率比PERC低2pct,导致成本比P型高0.15分/W左右。
3.敏感性分析
当前硅料产能持续放量降价,硅料价格已从30万/吨高位快速跌至8万/吨,薄片化带来的成本降幅缩小。根据东吴证券测算,硅价从300元/kg下降至60元/kg,150mm与130mm硅片成本差异将从0.05元/W下降至0.01元/W。
4.银耗拆分
非硅成本中,银浆成本占比最高,约占电池总成本的16%。TOPCON和PERC相同,均使用高温银浆,目前主要是通过多主栅技术及减少细栅宽度来降低正银的消耗。
对银浆耗量进行单独成本及敏感性测算,假设不含税银浆价格为5,575元/kg,双面银浆用量105mg对应单瓦成本为0.07元,随着未来技术发展多主栅+高精度串焊有望降低银浆耗量至90mg/片,对应成本0.06元/W,单瓦成本下降0.01元。

(二)利润情况

根据中国光伏网数据,自今年3月以来,光伏电池片的毛利及单瓦净利波动较大(以182 PERC为例),毛利率从3月初的12%最低下探至7.4%的水平,随后在硅料价格快速下行的过程中,电池片的毛利出现了快速回升并在5月底上触25.9%的较高水平,详见下表。
由此可见,上游硅料价格对下游电池片具有根本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该表只是统计了同时期内硅片价格对相对应的电池片的利润情况。考虑到下游电池片企业一般1-2个月的存货周期,在成本统计采用先入先出法的情况下,对应电池片的利润波动会有延迟。
继续比对同时期内硅片及电池片价格的波动可以发现,电池片价格的变化相较于硅片而言,存在幅度上的滞后。进入6月以来,电池片价格下降幅度加剧,表明硅料价格的传导开始显现,导致6月中旬电池片毛利率迅速向下。

(三)提效

当前各家厂商N型电池效率提升速度较快,主流效率在25%以上,未来有望通过引入SE平台、进行双面钝化以及叠层电池技术突破等方式,实现效率进一步提升。
1.降低电学损失
TOPCon提效的核心在于降低电学损失,包括SE、双面POLY、全域钝化以及叠层电池等方法。
TOPCon提效需要降低电学损失。各厂商即将引入SE平台,有机构预计此举将提效0.2%-0.4%;24年引入双面POLY,量产效率有望提高至26%以上;25年引入全域钝化技术,有望提效至27%,之后提效主线在叠层电池技术发展。
目前各家厂商N型电池效率提升速度较快,主流产商量产效率在25%-25.5%之间,未来有望通过引入SE平台、进行双面钝化以及叠层电池技术突破等方式,实现效率进一步提升。
2.选择性发射极
TOPCon中SE技术与PERC中的SE原理类似,在电极内/外进行高/低浓度掺杂,能够提高硅片少子寿命,提高电池效率。SE(选择性发射极技术)是指在金属正极与硅片接触部位及其附近进行高浓度掺杂形成P++层,而在电极以外的区域进行低浓度掺杂形成P+层。
该技术既可确保硅片和电极之间有较低的接触电阻,又可降低硅片表面复合率,以提高硅片的少子寿命,从而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硼掺杂工艺更复杂激光器功率更高;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类钝化层烧穿,需精准把控激光功率。
TOPCon中的激光掺杂分为一次硼扩、二次硼扩两种路径,目前量产主流选择一次激光直掺。一次硼扩类似于PERC生产过程标配的硼扩工艺,工序较为简单,该路径下仅进行一次激光掺杂、硼扩与清洗,工序较简单且设备投资额较低,但技术难度较高。
3.双面POLY
目前钝化结构主要应用在电池背表面,双面钝化/全域钝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目前TOPCon电池仅在后表面进行钝化,前表面仍采用传统电池结构。为进一步降低电池表面载流子复合速率、减小接触电阻,可以在正面电极下进行P-poly,采用双面/全域钝化结构进一步提高正面效率。
双面钝化接触电池的硅片基体正面设有多晶硅层,基体的背面为P掺杂的poly钝化层。不同于双面钝化仅在电极下方进行P-poly,全域钝化技术对电池正面整体进行P-poly,预计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

五、行业供需

(一)装机需求

据中国光伏业协会数据,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约230GW。根据广发证券预计数据,2023全球新增装机规模在370GW左右。

(二)产能情况

产能方面,2019年起龙头厂商如通威、隆基、晶科、爱旭等均宣布扩产高效单晶电池片,并针对双面PERC、大尺寸电池技术进行技改和扩产,导致国内电池片产能增速远高于产量增速,产能利用率逐步下降,2020年各厂商扩产后PERC产品已高度同质化、非硅成本趋同,产能扩张步伐放缓。
据东吴证券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告及非公开渠道消息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TOPcon产能约90GW,按照当前已规划产能统计,预计至2023H2,TOPCON产能约460GW,2024H2产能约750GW。不难看出,2023年TOPCon大幅扩产,产业化进展迅速,一线厂商产能布局领先。
产量方面,根据CPIA数据,我国电池片产量从2011年11GW已快速增长至2022年318GW,2022年TOPCON电池片产量约17GW。
截至2022H2,我国TOPCON产能92GW,产量约17GW,渗透率约5%;市场预计至2024年底,我国TOPCON产能754GW,产量约482GW,渗透率约66%。

(三)竞争格局

2023年起各厂商大幅扩产TOPCon,根据企业公布的TOPCON光伏电池产能规划,可大致将企业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产能规划大于60GW,分别是晶科、晶澳、天合、隆基、钧达、通威,其中,晶澳科技57GW、天合光能40GW、晶科能源56GW等TOPCon量产线均计划于2023年落地投产;
第二梯队产能规划在10-25GW左右,与第一梯队有明显的差距,主要参与者有阿特斯、中来、一道、亿晶光电等;
第三梯队规划产能基本不超过10GW,参与者众多,该部分产能据东吴证券统计数据,约为232GW。
从投产进度来看,一线厂商进入2023年后TOPCon扩产进度总体大幅领先二线厂商,TOPCON行业CR6约57.68%。
按电池片整体产量口径统计,CPIA数据,我国光伏电池片前五大厂商产量占比从2018年的29.5%持续提升至2022年的56.3%,行业集中度仍低于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
全电池片领域,头部厂商竞争格局稳定,通威、爱旭稳居前二,捷泰取代璐安新晋榜单前五。
在电池片效率方面,现阶段TOPCon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超过25%,组件功率向高功率方向演进,头部企业在技术上存在动态领先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中来的POPAID技术,将TOPCON的效率值推高到26.7%的新高度。
1.晶科能源
截至22年底晶科已有35GW TOPCon电池产能,分别为合肥一期8GW、海宁一期8GW、合肥二期8GW和海宁二期11GW;预计至23/24年末预计产能达56/85GW,其中海宁6.5GW和楚雄6.5GW预计分别将于23Q2和23Q3投产,山西56GW一体化项目一二期24Q1-Q2投产。公司预计2023年N型出货占比在60%以上。
2.钧达股份
钧达当前N型TOPCON已投产产能约40.5GW,在建产能13GW.
3.通威股份
TOPCon产能方面,22年底通威已有9.5GWTOPCon电池产能,22年底彭山一期16GW TOPCon电池项目已启动,预计将于23年7月首线出片。
4.晶澳科技
截至23年6月,晶澳已投产7.3GW TOPCon电池产能,其中宁晋1.3GW已满产,电池量产效率达25.3%+。扬州20GW、曲靖10GW将于23Q3陆续投产。23年5月,公司推出的N型新型组件DeepBlue 4.0Pro基于182mm*199mm尺寸矩形硅片,结合高密度封装技术,72版型最高功率可达630W,组件效率超过22.5%,与上一代同尺寸182系列78版型组件功率相当,但工作电压低7.6%,降低了系统BOS成本与组件的热斑风险。
晶澳预计至23年底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是70/70/80GW,电池投产进度顺利的情况下年底产能将达80-90GW。
5.天合光能
22年底天合电池/组件产能已达50/65GW,其中TOPCon产能为宿迁8GW,预计2023年中即将满产,良率在97%以上。新增产能方面,2023年天合预计新增投产TOPCon电池产能30GW,至23年底TOPCon电池产能预计将提升至40GW。
6.隆基绿能
隆基于2019年开始对TOPCon技术研发,2021年建设500MW中试线,2023年8月鄂尔多斯30GW预计开始投产,年底产能超20GW,预计至2024Q1实现满产。

(四)溢价对比

据卖方统计,在新近组件招标项目中,TOPCon产品因其发电增益高受到青睐,同时享受溢价。TOPCon组件占比由2月33%提升至4月50%水平,TOPCon招标份额不断提升。
中核汇能6GW组件招标中TOPCon占比33%,同时报价相较PERC溢价约8分/W。华能及大唐招标项目中TOPCon组件占比均达50%,报价相较PERC组件分别高出6.5分/W及8.2分/W。
根据PVinfoLink6月14日最新电池报价,182双面TOPCon电池价格0.87元/W,同尺寸PERC电池价格0.78元/W,约有9分/W的溢价;双面TOPCon组件(182mm)均价1.6元/W,P型均价1.48元/W,N型组件较PERC组件溢价约0.12元/W,表明N型组件的发电量增益已经得到终端认可。
而TOPCon组件总成本较PERC高0.03-0.04元/W,整体TOPCon已实现超过8分超额收益,经济性凸显。

(五)投资强度

根据多方反馈信息表示,TOPcon新建产线,设备端成本约为1.5-1.7亿元/GW。在新建产线的初始投资成本构成中,设备购置及安装成本占比最高,其次是建筑工程费用等,总体建设成本均值约3.6亿元/GW。
以中来股份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为例,其TOPCON光伏电池产线建设成本中,设备购置及安装占比最高,约88%,其次为建设费用,占比约8%;在TOPcon产线中生产设备价值最高,占比约71%,其中,其核心工艺用于沉积多晶硅薄膜的POPAID设备在中来股份中占比约24%。
从晶科、天合、协鑫等公布的数据显示,TOPCON产线的建设周期均值为15.7个月,投资回收期均值5.61年,单GW初始投资成本均值约3.6亿元。

六、产业协同

(一)硅料

N型产品对硅料品质要求较高,目前N型硅料要求达到电子二级以上等级,比P型料高出两个等级,技术指标差距在2-10倍。目前,国内通威/大全/新特的N型料产能储备充足,未来伴随着N型需求不断增加,主流厂家N型产能储备逐渐释放,国内供应比例预期将相应提高。
根据硅业分会数据显示,目前N型料相比P型,溢价0.8万元/吨,未来随着硅片薄片化进程加速,N型硅片竞争激烈,N型料的需求增加,渗透率逐步提高,溢价有望进一步扩大。

(二)硅片

TOPCON使用的是N型硅片。N型硅片在拉晶环节掺杂硼元素,在电池片生产工艺中再进行磷离子扩散。
截至23230531,N型硅片相较于P型溢价约7%。由于N型电池片的工艺较P型复杂,导致其成本也较高。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2年P型单晶硅片出货量市场份额达87.5%,N型单晶硅片仅10%,我们预计2025年N型单晶硅片产量占比有望达25%,提升迅速。
在降本增效的推动下,主流厂商在不断推进硅片的薄片化进程,其各自的电池尺寸也不尽相同。目前,晶澳、晶科、通威等龙头公司采用矩形硅片技术,硅片端各厂商如晶澳/晶科/通威/天合,均全面采用182以上大尺寸,覆盖182mm*182mm、182mm*192mm、182mm*199mm等。

(三)银浆

正面银浆需要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效用,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较背面银浆更高,其主要作用是汇集、导出光生载流子。为保证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正面银浆需具备印刷性能好、高宽比高的基本要求,还需与硅晶片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并降低接触电阻。
TOPCON背面银浆与PERC正面银浆差异不大,但由于TOPCON存在正面扩硼发射级的需求,正面需要银铝浆,因此TOPCON银浆价值量和消耗量较PERC更高。
前文已提及,截至目前,行业内182尺寸PERC电池平均正面银耗约60mg/片,背面银耗约20-30mg/片,由于背面固含量为60%,换算成正银约15mg/片,所以银耗总计75mg/片;
对于182尺寸TOPCon电池,行业龙头正面银耗已降至47mg/片,背面银耗57mg/片,合计约104-105mg/片;
HJT电池只有166和210尺寸,换算成182尺寸银耗约为160-170mg/片。与P型电池正银消耗量相比,TOPCon电池银浆消耗量(正银+背银)平均约为1.5倍。
银浆的市场需求方面,有机构预计在23年底,我国PERC银浆消耗量基本保持在11吨/GW,24-25年此规模将降至9.5吨/GW;21-25年TOPCon银浆耗量将从15吨/GW降低至10吨/GW,银浆价格保持小幅下滑趋势,预计23年银浆市场空间合计251亿元,至2025年市场空间提升至434亿元。
过去几年,随着国产正面银浆技术含量、产品性能及稳定性持续提升,国产化程度持续上升,22年国产化率达75%。大陆企业中,聚和股份、帝科股份、晶银新材(苏州固锝)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2年市场份额为41%/21%13%,均与下游头部电池企业形成紧密合作,且目前在TOPCon银浆技术方面也均有储备。

(四)核心设备

TOPCON生产设备主要涉及清洗制绒、硼扩散、多晶硅薄膜沉积及丝网印刷四个环节。
1.清洗制绒
清洗工艺相对简单,设备复杂程度较低,国产清洗设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随着TOPCON产能的快速扩张,市场对于单机大产能及全自动化设备需求将不断增高;单晶制绒领域目前工艺稳定性已经成熟,单机产能普遍大于8000片/小时。
清洗设备主要企业有北方华创、捷佳伟创、上海釜川等;制绒设备主要厂商有捷佳伟创、北方华创及苏州聚晶等。
2.硼扩散
低压扩散设备具有能够提升方阻均匀性及性能、减少路口附近低效片、降低磷源及动力消耗、实现高方阻(140-180Ω/cm2)、提升效率等优势。故目前扩散类设备以低压扩散为主,新建产线主要配置低压扩散+低压氧化设备。
当前,国产扩散炉单批次扩散产能已经自150片发展之2022年的2000片。目前扩散炉主要企业有拉普拉斯、捷佳伟创、丰盛装备、湖南红太阳等,同时,上市公司帝尔激光、大族激光也开始有相关设备的布局。
3.多晶硅薄膜沉积
TOPCON相较于PERC,最大的特征是在背面制备了隧穿氧化层+掺杂多晶硅层。该环节当前主要有LP及PE两条主要技术路线。
LP设备主要参与企业有拉普拉斯、北方华创及普乐新能源等;PE设备主要由捷佳伟创、北方华创、金辰股份及湖南红太阳等提供。
4.丝网印刷
当前新增产线主要采取高精度对准、大硅片印刷设备,早期丝网印刷设备以进口设备为主,目前国产设备基本占领新增产线市场且已向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光伏市场进行出口。该领域主要设备制造商包括: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等。

七、结论

目前,光伏电池片领域是充分竞争的格局,N型替代P型的大背景下,TOPCON目前在渗透、效率、产业成熟度、配套协同、P型改造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TOPcon头部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CR5市占率基本在50%左右,行业规模效应显著。
同时,一体化企业在电池硅片端成本较外购企业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硅片成本占据电池成本的比例较高,导致一体化企业在成本端具备较大的优势,以20230531数据为例,一体化硅片成本0.26元/W,相较于外购硅片的0.38元/W的成本,成本端低约32%。
行业头部效应叠加一体化压低硅片成本,导致新进入的纯电池片制造企业面临工艺、效率、成本、渠道等多种压力。
在电池片供给端,市场当前产能可以实现对新增装机的市场覆盖,且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及较长的投资回收周期,对于新进入者来说,也需要谨慎对待。

目前,在光伏产业端,辅材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国产替代空间,如低温银浆及银粉、组件端用POE粒子等,建议关注跟进。

来源:第一光伏新能源



往期回顾


违法违规!光伏项目招标被叫停
华润集团发布“打假”声明
两大电网、五大电力央企家族谱大全!
马云入局光伏!


长按图片添加小秘书

加入光伏交流群

(够麻够辣哟)


------------------------------------------------------

特别声明:麻辣光伏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PVren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